-
题名动能杆杀伤增强器杀伤概率计算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杜安利
王迎春
王洁
王琨
-
机构
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
-
出处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99,共4页
-
文摘
为了研究动能杆杀伤增强装置的杀伤概率,首先分析了动能杆杀伤增强器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介绍了动能杆的分离速度、有效杀伤半径、静态抛撒规律、动态杀伤区、命中杆条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杀伤增强器的杀伤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动能杆杀伤增强器的杀伤概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拦截器的杀伤概率随杀伤增强器与目标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拦截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小于5m时,其杀伤概率可达50%以上。
-
关键词
动能杆
杀伤增强器
杀伤概率
-
Keywords
kinetic energy rod
kill enhanced vehicle
kill probability
-
分类号
TJ866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反TBM拦截弹杀伤增强器综合设计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杜政
王朝志
-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
出处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29-2037,共9页
-
文摘
针对反战术弹道式导弹(TBM)拦截弹杀伤增强器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拦截平面内最优合成迎角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拦截弹杀伤增强器综合设计模型。该模型以杀伤增强器参数为输入量,可在设计拦截弹时对其进行可用过载估计与制导精度限制,并通过最优合成迎角控制来近一步增强拦截弹对TBM的杀伤性能。以PAC-3拦截弹及某典型TBM弹头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综合设计模型后PAC-3杀伤概率平均高于原弹约7%,使用该模型对PAC-3杀伤增强器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明显提高了PAC-3拦截弹的作战性能。
-
关键词
反TBM拦截弹
杀伤增强器
最优合成迎角
可用过载
制导精度
-
Keywords
anti-TBM interceptor missile
anti-enhancer
optimal synthetic angle of attack
available overload
guidance precision
-
分类号
V423.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TJ761.7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活性杆条杀伤增强器抛撒行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孟燕刚
金学科
王海福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
基金
国家军口"八六三"计划项目(AA8016028C)
-
文摘
针对杀伤增强器爆轰驱动活性杆条问题,在AUTODYN-3D平台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杆条排布方式、杆条排布半径和缓冲材料对杀伤增强器爆轰驱动活性杆条行为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内外层活性杆条径向排布夹角为11.25°,内层杆条排布半径不小于37 mm,外层杆条排布半径不大于85 mm时可以避免活性杆条间相互碰撞,有效保护活性杆条结构和提高活性杆条稳定性;随内层杆条排布半径增加,内层杆条承载爆轰压力显著下降;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氨酯都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与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相比,杀伤增强器采用聚氨酯作缓冲材料,其杆条速度振荡幅度小、收敛快,且杆条空间分布较好。
-
关键词
弹药工程
活性杆条
杀伤增强器
数值模拟
-
Keywords
ammunition engineering
reactive rod
lethality enhancement device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J410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