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向锻造机械轴承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东 吴明友 文豪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了提高机械轴承钢的室温及高温耐磨损性能,对GCr15机械轴承钢进行了多向锻造试验,并对比分析了锻造前及多向锻造后轴承钢的显微组织、25℃室温及350℃高温下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锻造前相比,多向锻造后机械轴承钢的晶粒明显细化... 为了提高机械轴承钢的室温及高温耐磨损性能,对GCr15机械轴承钢进行了多向锻造试验,并对比分析了锻造前及多向锻造后轴承钢的显微组织、25℃室温及350℃高温下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锻造前相比,多向锻造后机械轴承钢的晶粒明显细化,碳化物由粗壮的鱼骨状变为细小的三维网状,并呈弥散分布;多向锻造使机械轴承钢在室温磨损20 min后的磨损体积从31×10^(-3)mm^(3)减小至16×10^(-3)mm^(3)、高温磨损20 min后的磨损体积从54×10^(-3)mm^(3)减小至22×10^(-3)mm^(3),机械轴承钢的室温及高温耐磨损性能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多向锻造是提高机械轴承钢的室温及高温耐磨损性能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工业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轴承钢 多向锻造 显微组织 耐磨损性能 GCR15
原文传递
含钒机械轴承钢的锻造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6-188,共3页
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了新型含钒机械轴承钢锻造,并进行了锻造工艺优化前后的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工艺优化前相比,工艺优化后的冲击韧度增大了7.9 J/cm^2(32.8→40.7 J/cm^2),磨损体积减小了6.8×10^(-3)... 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了新型含钒机械轴承钢锻造,并进行了锻造工艺优化前后的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工艺优化前相比,工艺优化后的冲击韧度增大了7.9 J/cm^2(32.8→40.7 J/cm^2),磨损体积减小了6.8×10^(-3)mm^3(18.4×10^(-3)→11.6×10^(-3)mm^3),新型含钒机械轴承钢试样的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新型含钒机械轴承钢的优化锻造工艺为1140℃始锻温度,900℃终锻温度,拔长比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轴承钢 锻造 工艺优化 冲击性能 耐磨损性能
下载PDF
机械轴承钢锻造工艺的神经网络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萍 叶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5-108,共4页
以机械轴承钢成分、钢锭温度、开锻温度、终锻温度作为输入层函数,以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作为输出层函数,采用4×16×2三层拓扑结构构建了优化机械轴承钢锻造工艺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预测、验证及生产线应用,并进行... 以机械轴承钢成分、钢锭温度、开锻温度、终锻温度作为输入层函数,以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作为输出层函数,采用4×16×2三层拓扑结构构建了优化机械轴承钢锻造工艺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预测、验证及生产线应用,并进行了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优化模型预测精度高,该模型的冲击性能相对训练误差值为3.40%~5.16%,磨损性能相对训练误差值为3.33%~5.40%。与现用工艺相比,用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G13Cr4Ni4Mo4VA机械轴承钢试样的冲击韧性增大11.3 J/cm^2,磨损体积减小33.3%;用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40Cr15Mo2VNA机械轴承钢试样的冲击韧性增大13.3 J/cm^2,磨损体积减小34.5%。机械轴承钢的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轴承钢 神经网络 锻造工艺优化 冲击性能 耐磨损性能
下载PDF
新型机械轴承钢的锻造温度神经网络优化
4
作者 赵海贤 韩彦龙 刘燕玲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9-81,86,共4页
锻造温度是新型机械轴承钢锻造过程中的最重要工艺参数之一。为了优化新型机械轴承钢的锻造温度,本文构建了3×18×1三层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优化模型。选择轴承钢牌号、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作为输入层参数,选择耐磨损性能作为输... 锻造温度是新型机械轴承钢锻造过程中的最重要工艺参数之一。为了优化新型机械轴承钢的锻造温度,本文构建了3×18×1三层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优化模型。选择轴承钢牌号、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作为输入层参数,选择耐磨损性能作为输出层参数,选择tansig函数作为隐含层传递函数,选择purelin函数作为输出层传递函数,对神经网络优化模型进行了学习训练以及预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相对训练误差介于3.03%与6.67%之间,平均相对训练误差5.00%;相对预测误差介于3.13%与5.41%之间,平均相对预测误差4.22%。模型能准确反映轴承钢牌号、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对钢耐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模型预测能力强、预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优化 机械轴承钢 始锻温度 终锻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