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插转子的管内流动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晓磊 孟继安 李志信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3-1126,共4页
采用MRF模型和力矩平衡法数值模拟了内插转子的管内流动,比较了内插叶片型转子和直线型转子后的速度场、流阻及其机械能耗散。结果表明,固液接触面积过大和转子转速过快是导致内插叶片型转子阻力增加较大的主要原因。与叶片型转子相比,... 采用MRF模型和力矩平衡法数值模拟了内插转子的管内流动,比较了内插叶片型转子和直线型转子后的速度场、流阻及其机械能耗散。结果表明,固液接触面积过大和转子转速过快是导致内插叶片型转子阻力增加较大的主要原因。与叶片型转子相比,直线型转子的特殊结构使固液接触面积减小、转速降低,因此,流阻的增幅显著减小。同时转子的转动可增强壁面处的扰动,增大壁面处流体速度梯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化换热和除垢抑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型转子 直线型转子 机械能耗散 流动阻力
原文传递
基于颗粒阻尼的水下吸声构件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郑嘉琦 杜佳伟 +2 位作者 胡旭 王云明 周华民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11-18,共8页
现代声呐探测技术的提高对水下吸声构件在低频声波的吸收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有基于空腔、颗粒散射、声子晶体等结构的水下构件仍难以达到良好的吸声效果。针对以上需求,本研究设计了基于颗粒阻尼结构的水下吸声构件,通过在水下吸... 现代声呐探测技术的提高对水下吸声构件在低频声波的吸收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有基于空腔、颗粒散射、声子晶体等结构的水下构件仍难以达到良好的吸声效果。针对以上需求,本研究设计了基于颗粒阻尼结构的水下吸声构件,通过在水下吸声阻尼聚合物中加入颗粒阻尼单元高效耗散机械能。通过离散元模型计算出颗粒材质、填充率、尺寸等参数对于单元耗散能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颗粒阻尼单元在声激励下的运动规律与能量耗散效果,对于改进水下吸声构件以及提升其吸声效果提供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吸声构件 颗粒阻尼 声隐身技术 机械能耗散
原文传递
流体流动场协同原理及其在减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群 任建勋 过增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9-492,共4页
为了分析流体流动过程,降低流动阻力,提出了流动速度与速度梯度在整个流动区域内协同的概念,认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不仅受流动速度和速度梯度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协同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最小机... 为了分析流体流动过程,降低流动阻力,提出了流动速度与速度梯度在整个流动区域内协同的概念,认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不仅受流动速度和速度梯度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协同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最小机械能耗散原理,认为在整个流动区域内,流动速度与速度梯度的协同程度越低,流体流动过程中的黏性耗散越小,流体阻力也越小.同时,根据最小机械能耗散原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对黏性耗散函数求极值,获得了流体流动场协同方程,求解场协同方程获得了最佳流场,使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黏性耗散取最小值,流动阻力最低.最后,以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为例,根据最小机械能耗散原理对速度分配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流体在并联管路中的流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协同 流动减阻 优化 最小机械能耗散
原文传递
纳米流控能量吸收耗散系统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国鑫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7-262,共36页
基于纳米流控行为设计的新一代能量吸收耗散系统(nanofluidic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NEAS)将会比传统吸能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密度,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特别是在小体积应用环境下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从实验和计算模拟两方面综述... 基于纳米流控行为设计的新一代能量吸收耗散系统(nanofluidic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NEAS)将会比传统吸能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密度,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特别是在小体积应用环境下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从实验和计算模拟两方面综述了目前关于NEAS能量吸收耗散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压缩测试,计算模拟研究主要是采用基于经验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准静态压缩实验,可以测量NEAS模型的载荷-位移关系曲线,从而获得NEAS模型的临界渗透压强,了解卸载后系统是否能够恢复到加载前的状态(即是否可以重复使用),并通过载荷-位移关系曲线下面积估算NEAS模型的吸能密度;通过动态压缩实验可以测量NEAS模型对脉冲载荷的缓冲保护作用,主要体现为降低脉冲载荷幅值和扩展脉冲宽度.计算模型研究可以明确给出NEAS对外载荷的微观响应,从而可以准确了解NEAS的能量吸收耗散机制以及吸能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NEAS的研究进展,为NEAS的设计与优化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控行为 机械能吸收耗散 准静态压缩 动态冲击 微观结构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