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温局部灌注在受控心脏死亡肝移植供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欣蕾 黄子越 +3 位作者 史武江 董青福 崔云甫 钟翔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7-1096,共10页
目前全球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仍是供体短缺的主要问题。由于受体需求量和标准供体的数量的严重不平衡,外科医生们将目光转移到心脏死亡供体(DCD)。相比于脑死亡供体(DBD),DCD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时间(WIT),以致患者术后... 目前全球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仍是供体短缺的主要问题。由于受体需求量和标准供体的数量的严重不平衡,外科医生们将目光转移到心脏死亡供体(DCD)。相比于脑死亡供体(DBD),DCD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时间(WIT),以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胆道并发症。受控心脏死亡供体(cDCD)是指在符合患者或家属意愿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退出维持生命的治疗,在一段“无接触”时间后(通常为5 min),宣布患者大脑循环永久缺失,同时快速进行器官恢复。由于使用常规器官保存方法保存的DCD移植物的移植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常温灌注技术所展现出的优势在移植过程中愈发明显,逐渐引起外科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关注。与活体肝移植以及DBD肝移植不同,DCD在宣布死亡前无法取出移植物。而在常温局部灌注(NRP)中,外科医生们能够在宣布死亡后阻断流向大脑的血液,并通过体外膜氧合启动器官的热灌注,在供体体内恢复供体肝脏的功能,使肝脏产生胆汁并清除乳酸。这一过程为供体肝脏离开供体和移植前的各项指标监测和优化提供宝贵时间。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NRP作为一种原位器官修复技术能够使cDCD供体肝脏的移植效果与DBD供体相近。另外,一些研究者还开发了多种灌注技术的联合应用,包括NRP与机器灌注(MP)以及双低温氧合机灌注(D-HOPE)的联合使用,均展现出良好的移植效果,为肝移植供体保存提供更多可能性。虽然许多学者认为NRP是一种获取更多高质量器官的保存方法,但有研究者质疑该技术的伦理问题。他们认为该技术违背死亡捐赠规则,NRP灌注程序中所涉及的操作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确保患者的循环以及呼吸的永久性不可恢复状态以及在NRP期间确保脑部循环的缺失尤其重要。鉴于NRP在移植领域的重要性,笔者对NRP技术在cDCD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组织和器官获得 机器灌注 体外膜氧合作用 器官保存 综述
原文传递
机器灌注保存供肝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彦璋 韩振国 +2 位作者 赵浩亮 刘建生 王晋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机器灌注保存供肝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机器灌注保存供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供肝行机器灌注保存,然后行原位肝移植。于术后4h,检测受体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总胆红... 目的观察机器灌注保存供肝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机器灌注保存供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供肝行机器灌注保存,然后行原位肝移植。于术后4h,检测受体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总胆红素、透明质酸的浓度;光镜下观察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机器灌注组ALT、AST、LDH、血清总胆红素、透明质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保存时相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程度均明显轻于同时相对照组。结论机器灌注保存方法对离体肝脏的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在保存液、保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机器灌注保存方法在肝功能保护、延长保存时间方面都优于低温缺血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机器灌注 器官保存 大鼠
下载PDF
机器灌注在心脏死亡捐献供肾保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吉祥 孙煦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机器灌注在保存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肾过程中,比单纯静态冷保存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随着我国DCD供肾的应用,机器灌注已受到各大移植中心的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捐献器官的保存。本文就机器灌注的工作原理、机制及在保存DCD供肾过程中... 机器灌注在保存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肾过程中,比单纯静态冷保存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随着我国DCD供肾的应用,机器灌注已受到各大移植中心的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捐献器官的保存。本文就机器灌注的工作原理、机制及在保存DCD供肾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灌注 肾移植 DCD供肾 普通冷保存
原文传递
肝移植供肝的保存
4
作者 郑四鸣 陆才德 叶华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8期544-547,共4页
保持供体器官离体后的活力,对于移植后器官迅速恢复功能和存活是十分重要的。迄今为止,肝移植供肝的静态低温保存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简单而且有效,但是随着供体老年化、边缘化和心跳停止供肝数量的增加,导致供肝的质... 保持供体器官离体后的活力,对于移植后器官迅速恢复功能和存活是十分重要的。迄今为止,肝移植供肝的静态低温保存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简单而且有效,但是随着供体老年化、边缘化和心跳停止供肝数量的增加,导致供肝的质量日益恶化,静态低温保存能否继续保持供肝活力令人怀疑。本综述介绍供肝保存及器官保存液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包括低温机器灌注。尽管低温机器灌注可能优于静态低温保存,但是供肝仍然存在低温相关损伤。因此,最近已有科研机构开始重视常温机器灌注的研究,并有望成为肝脏移植保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保存 保存液 机器灌注
原文传递
机器灌注保存在评价无心跳供体供肾质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袁小鹏 周健 +4 位作者 陈传宝 韩明 王小平 焦兴元 何晓顺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 探讨机器脉冲灌注保存供肾在评估无心跳供体肾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20 例无心跳供体,采用机器(LifePort)低温脉冲灌注保存一侧供肾,阻力系数<0.4 mmHg/(mL·min-1)时认为供肾可供移植,阻力系数>0.5 mmHg/(mL·min-1)则... 目的 探讨机器脉冲灌注保存供肾在评估无心跳供体肾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20 例无心跳供体,采用机器(LifePort)低温脉冲灌注保存一侧供肾,阻力系数<0.4 mmHg/(mL·min-1)时认为供肾可供移植,阻力系数>0.5 mmHg/(mL·min-1)则丢弃供肾,阻力系数0.4~0.5 mmHg/(mL·min-1)之间根据临床资料判断.丢弃肾脏均进行病理检查,并行Remuzzi 评分.结果 12 例机器灌注供肾用于移植,阻力系数为0.15~0.80 mmHg/(mL·min-1),灌注流量为32~168 mL/min,所有供肾移植后功能立即恢复;12 例对侧供肾移植后中9 例立即恢复,3 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8 例供体丢弃供肾,灌注阻力系数为0.44~0.88 mmHg/(mL·min-1),灌注流量为28~55 mL/min.8 例丢弃供肾病理分析显示,4 例Remuzzi 评分≤3 分,其中1 例为血栓形成,3 例仅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 采用阻力系数<0.4 mmHg/(mL·min-1)的标准判断供肾质量安全性良好,但是部分阻力系数>0.5 mmHg/(mL·min-1)的供肾仍然可供移植,需根据穿刺病理分析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机器灌注保存 活检
下载PDF
自制含氟碳液在机器灌注保存供肝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武帅 赵浩亮 +1 位作者 韩振国 王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机器灌注保存供肝过程中,自制含氟碳肝脏保存液对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n=20)单纯冷藏保存组,B组(n=20)离体肾脏保存液(HCA)灌注保存组,C组(n=20)自制含氟碳液灌注保存组。通过建立低温机器... 目的探讨机器灌注保存供肝过程中,自制含氟碳肝脏保存液对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n=20)单纯冷藏保存组,B组(n=20)离体肾脏保存液(HCA)灌注保存组,C组(n=20)自制含氟碳液灌注保存组。通过建立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的实验模型,灌注12 h后,比较A、B、C三组肝脏保存再灌注后灌注流出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及透明质酸(HA)摄取量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各指标均降低。与B组比较,C组指标降低更为显著。ALT、TNFα-含量与HA摄取量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含氟碳肝脏保存液对供肝具有比单纯冷藏和单纯HCA液灌注保存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机器灌注 肝移植 氟碳 大鼠
下载PDF
低温氧合机器灌注在扩展标准供体肝移植中的机制及优势
7
作者 秦茂玲(综述) 张华阳 +1 位作者 成名翔 涂兵(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1752-1758,共7页
近年来,由于肝移植供体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采用扩展标准供体(ECD)的肝脏进行移植,然而,ECD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低温氧合机器灌注(HOPE)作为一种肝移植供体的保存方式,被认为可改善移植患者预后... 近年来,由于肝移植供体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采用扩展标准供体(ECD)的肝脏进行移植,然而,ECD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低温氧合机器灌注(HOPE)作为一种肝移植供体的保存方式,被认为可改善移植患者预后,特别是对于ECD肝脏。HOPE的主要机制包括减轻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及下调免疫应答。相较于其他灌注方式,HOPE可保护移植物的功能,延长肝脏的保存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然而,尽管HOPE在临床上具有许多优势,但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因其高昂的经济成本使其广泛开展受到限制,未来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体现和发挥HOPE的临床作用,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低温氧合机器灌注 扩展标准供体 综述
下载PDF
新型携氧纳米粒人工灌注液用于猪心死亡后供肝常温灌注保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鸣 陈显成 +5 位作者 王经琳 任昊桢 曹科 程旻桦 虞文魁 丁义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706,共10页
目的:探讨以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作为携氧物的人工灌注液用于猪心死亡后供肝常温机器灌注(NMP)保存的效果。方法:制备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按照5%白蛋白(w/v)配成人工灌注液并测试其载氧能力。16只长白猪的肝脏在热缺血1h后取出,随后... 目的:探讨以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作为携氧物的人工灌注液用于猪心死亡后供肝常温机器灌注(NMP)保存的效果。方法:制备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按照5%白蛋白(w/v)配成人工灌注液并测试其载氧能力。16只长白猪的肝脏在热缺血1h后取出,随后均分为四组,用不同的保存方法连续保存24h:UW液冷保存(静态冷保存组)及动物自体血(全血NMP组)、含5%白蛋白(w/v)的平衡盐液(非携氧纳米粒NMP组)和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灌注液(携氧纳米粒NMP组)保存。灌注开始后每4h监测血流动力学、代谢、灌注液和胆汁的生化指标。在保存前、保存12和24h后分别收集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检测观察。结果:每100mL人工灌注液中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的载氧能力为6.94μL/mmHg(1mmHg=0.133kPa)。灌注过程中携氧纳米粒NMP组和全血NMP组肝动脉和门静脉循环阻力保持稳定,且携氧纳米粒NMP组循环阻力低于全血NMP组;两组灌注液乳酸浓度均在8h内降至正常范围;灌注开始后各监测时间点携氧纳米粒NMP组和全血NMP组灌注液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和累计胆汁产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灌注24h后全血NMP组和携氧纳米粒NMP组的肝组织Suzuki评分均低于静态冷保存组和非携氧纳米粒NMP组(均P<0.05),灌注12、24h后全血NMP组和非携氧纳米粒NMP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携氧纳米粒NMP组和静态冷保存组(均P<0.05)。结论:含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的人工灌注液可以满足NMP保存时猪心死亡后供肝的氧耗需求,其保存效果与血液相当,在改善组织微循环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器灌注 人工灌注 携氧纳米粒 心死亡供肝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低流量携氧液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勇 赵浩亮 +2 位作者 韩振国 武帅 张智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5-817,共3页
目的:观察低温机器灌注氟碳携氧液保存供肝过程中低流量因素与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切取不保存,采用Clavien方法行离体鼠肝循环再灌注;对照组、实... 目的:观察低温机器灌注氟碳携氧液保存供肝过程中低流量因素与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切取不保存,采用Clavien方法行离体鼠肝循环再灌注;对照组、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切取的肝脏经门静脉以4.0~5.0℃的氟碳携氧灌注液持续灌注18h,速度分别为0.4,0.2,0.1mL/(min·g),后行离体鼠肝循环再灌注。再灌注10,30,60min检测再灌注流出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内皮素质量浓度,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供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和内皮素质量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II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和内皮素质量浓度明显增高(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I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轻于实验组Ⅱ。结论:氟碳携氧液低温机器灌注保存离体大鼠肝脏过程中,当灌注液流量降至0.1mL/(min·g)时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严重以至于再灌注时损伤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携氧液 流量 低温机器灌注 肝脏 灌注损伤 肝移植
下载PDF
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对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晋喜 韩振国 赵浩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7期570-571,6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低温缺血保存再灌注方法与低温机器灌注保存方法的比较,探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对照组肝脏置入4℃HC-A液中保存,实验组肝脏置入机器灌注系统保存,通过比较低温缺血保存再灌注方法与低温机器灌注保存再灌... 目的通过对低温缺血保存再灌注方法与低温机器灌注保存方法的比较,探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对照组肝脏置入4℃HC-A液中保存,实验组肝脏置入机器灌注系统保存,通过比较低温缺血保存再灌注方法与低温机器灌注保存再灌注后肝脏灌注流出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透明质酸(HA)的摄取量,光镜下观察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与健康组比较HA摄取量明显降低(P<0.05),ALT活性显著增高(P<0.05);随肝脏保存再灌注时间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时点比较,灌注流出液中HA摄取量明显升高(P<0.05),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肝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低温机器灌注可以减少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减轻再灌注损伤,有效延长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内皮细胞 低温机器灌注
下载PDF
灌注流量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体肝的研究
11
作者 张智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大鼠肝脏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法以及低温缺血保存再灌注保存法下的保存效果,从而证明低温机器灌注保存法的有效性的同时寻找出最佳的灌注流量。方法将大鼠供受体肝脏置于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当中分别保存6 h和24 h,实验组设定... 目的通过对比大鼠肝脏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法以及低温缺血保存再灌注保存法下的保存效果,从而证明低温机器灌注保存法的有效性的同时寻找出最佳的灌注流量。方法将大鼠供受体肝脏置于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当中分别保存6 h和24 h,实验组设定灌注流量为0.1~0.5 ml·min-1·g-1,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透明质酸(HA)摄取量的变化作为评定标准,并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通过与对照组对比发现实验组1,5保存6 h和24 h后,各时间点ALT含量,TNF-α含量和HA摄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2、3、4保存6 h和24 h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实验组1和5保存24 h后肝细胞出现明显肿胀、空泡变性及点状坏死现象,同时肝窦内皮细胞肿胀、变性,肝窦结构破坏严重。实验组2、3、4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较对照组,实验组1和5有较轻的病理改变。结论通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不同实验组间之间的对比说明最佳的灌注流量范围是0.2~0.4 ml·min-1·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机器灌注 灌注流量 肝脏保存 大鼠
下载PDF
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新方法探索
12
作者 武帅 王戎昕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8 h的实验模型,探讨灌注过程中自制含氟碳肝脏保存液对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单纯冷藏组、HC-A液组、含氟碳液组。经实验处理后,通过比较三组肝脏保存再灌注后灌注流... 目的:通过建立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8 h的实验模型,探讨灌注过程中自制含氟碳肝脏保存液对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单纯冷藏组、HC-A液组、含氟碳液组。经实验处理后,通过比较三组肝脏保存再灌注后灌注流出液中ALT、TNF-α的含量及HA摄取量。结果:单纯冷藏组与HC-A液组各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HC-A液组与含氟碳液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供肝8 h条件下,自制含氟碳液对供肝具有比单纯冷藏和单纯HC-A液灌注保存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机器灌注 肝移植 氟碳
下载PDF
低温机器灌注保存对大鼠离体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卫贵芬 李建辉 +3 位作者 贾俊君 周燕飞 宋文锋 周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对大鼠离体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静态冷保存组(SCS组)和低温机器灌注组(HMP组,每组6只,获取两组大鼠肝脏,SCS组肝脏在获取后置于4℃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 目的探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对大鼠离体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静态冷保存组(SCS组)和低温机器灌注组(HMP组,每组6只,获取两组大鼠肝脏,SCS组肝脏在获取后置于4℃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溶液(HTK液)中冷保存6h,HMP组肝脏在获取后门静脉置管并连接于低温肝脏灌注系统保存6h。保存6h后,取两组部分肝组织,用100g/L甲醛溶液固定,用于后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余新鲜肝组织置于-80℃保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1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dc25a、cdk1和cdk6的表达。结果HMP组中PNCA表达明显,Ki67可见表达,而SCS组中PNCA和Ki67几乎不表达。与SCS组比较,HMP组ki67、PCNA表达明显较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cdc25a和cdk1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C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肝组织cdk6的表达仍高于SCS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大鼠肝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C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机器灌注保存较静态冷保存能够更好的维持大鼠肝脏的再生能力,有望成为供肝保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脏 低温机器灌注 器官保护 肝再生
原文传递
移植肝保存的现状及进展
14
作者 向证文(综述) 夏先明 苏松(审校)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1220,共3页
肝移植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自1963年Starzl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人体肝移植手术至今,肝移植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移植供肝的良好活力及以及移植后肝脏功能的尽快恢复都是决定肝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移植肝的... 肝移植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自1963年Starzl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人体肝移植手术至今,肝移植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移植供肝的良好活力及以及移植后肝脏功能的尽快恢复都是决定肝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移植肝的保存一直是肝脏移植支柱技术之一。基于现在普遍采用的器官低温保存的方法,移植肝的保存液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如何使供肝在肝脏循环停止至移植入受体内恢复血流的这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保存液 低温保存 低温机器灌注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