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那雄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机制及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博 陈有仁 余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18期69-70,共2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困扰大多数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目前BPH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一点是肯定的:BPH发病与雄激素密切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尿路梗阻症状和刺激症状,统称下尿路症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困扰大多数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目前BPH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一点是肯定的:BPH发病与雄激素密切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尿路梗阻症状和刺激症状,统称下尿路症状(LUTS),与以下三方面的病变有关:①增大的前列腺或称前列腺静力因素;②前列腺动力因素:包括前列腺、前列腺包膜及膀胱颈部的平滑肌的肌张力增高将引起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③逼尿肌功能受损,收缩能力减弱。LUTS及其所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作为临床医生在制定BPH药物治疗方案时也应进一步考虑到BPH临床进展的预防,如急性尿潴留、BPH相关手术等。因此,制定BPH治疗目标应同时兼顾:缩小前列腺体积,缓解LUTS 症状,防止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雄胺 良性前列腺增生 机制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