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朴”二主,“朴”随哪“主”?——诉“朴”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康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5,共6页
"朴"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语素,在哲学上是对"道"的譬指语。道家关于"朴"的思想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指向:一是"朴散为器",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理性法则形成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器用...
"朴"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语素,在哲学上是对"道"的譬指语。道家关于"朴"的思想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指向:一是"朴散为器",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理性法则形成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器用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治理、国家法度的方面;二是"复归于朴",它提示人们,世界上存在着某种逸出人们的理性法则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无名无状、未被言说、浑沌一团、难以确定且融所有事物于一体的,老子称之为"道"。道家关于"朴"的思想归宿最终落在了上述的第二个层面,他们深刻地洞察到了"朴散为器"的种种不足,因而反对人们将理性法则理想化、至上化,反对人们将世界过分"器具"化。道家对于"朴散为器"的反驳显然是有其历久弥新的思想意义的,然而理性毕竟是人类思维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应当"朴散为器"还是应当"复归于朴",似乎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永恒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散
为
器
复归于朴
道
道家
理性
原文传递
传统造物艺术本质发微
2
作者
杨琳
邢媛菲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2-65,共4页
造物艺术于今看来同创造是几近的字眼,在古人那里却被视为模仿。本文一方面从物的角度诠释了"朴散为器"与天生不足的传统造物本质,另一方面从造物者的角度指出了模仿、被限定与失性亦是传统造物设计的本质。
关键词
造物艺术
朴散
为
器
模仿
失性
原文传递
题名
一“朴”二主,“朴”随哪“主”?——诉“朴”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康德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哲学语素论”(07BZX037)
文摘
"朴"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语素,在哲学上是对"道"的譬指语。道家关于"朴"的思想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指向:一是"朴散为器",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理性法则形成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器用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治理、国家法度的方面;二是"复归于朴",它提示人们,世界上存在着某种逸出人们的理性法则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无名无状、未被言说、浑沌一团、难以确定且融所有事物于一体的,老子称之为"道"。道家关于"朴"的思想归宿最终落在了上述的第二个层面,他们深刻地洞察到了"朴散为器"的种种不足,因而反对人们将理性法则理想化、至上化,反对人们将世界过分"器具"化。道家对于"朴散为器"的反驳显然是有其历久弥新的思想意义的,然而理性毕竟是人类思维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应当"朴散为器"还是应当"复归于朴",似乎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永恒难题。
关键词
朴散
为
器
复归于朴
道
道家
理性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传统造物艺术本质发微
2
作者
杨琳
邢媛菲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出处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2-65,共4页
文摘
造物艺术于今看来同创造是几近的字眼,在古人那里却被视为模仿。本文一方面从物的角度诠释了"朴散为器"与天生不足的传统造物本质,另一方面从造物者的角度指出了模仿、被限定与失性亦是传统造物设计的本质。
关键词
造物艺术
朴散
为
器
模仿
失性
分类号
J06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朴”二主,“朴”随哪“主”?——诉“朴”
刘康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原文传递
2
传统造物艺术本质发微
杨琳
邢媛菲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