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格致”到“科学” 被引量:65
1
作者 樊洪业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8年第3期39-50,80,共13页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史中流动的,其流向和“流域”皆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条件。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言,“格致”不是科学,而它终于演变为“科学”,是在开放的条件下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结果。一、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格物...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史中流动的,其流向和“流域”皆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条件。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言,“格致”不是科学,而它终于演变为“科学”,是在开放的条件下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结果。一、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格物致知”秦汉之际的儒家著作《礼记》中有一篇《大学》,相传其核心内容为孔子之言,其余为曾子的阐述文字。被认定为是孔圣人的话中有这样一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穷理 徐光启 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 自然科学 秦汉之际 道德修养方法 朱熹 西学 格物致知
下载PDF
经典与诠释——论朱熹的诠释思想 被引量:38
2
作者 潘德荣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在中国经学史上 ,朱熹是第一个相对集中地谈论过阅读和诠释的方法论的学者。“理”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本体论概念 ,也是其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经文原义、圣贤原意与读者所悟之意是理解过程中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理解的目标就是这三种意... 在中国经学史上 ,朱熹是第一个相对集中地谈论过阅读和诠释的方法论的学者。“理”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本体论概念 ,也是其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经文原义、圣贤原意与读者所悟之意是理解过程中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理解的目标就是这三种意义的整体圆融和谐之“理”。语言解释与心法理解是其诠释的基本方法。朱熹所代表的这种诠释传统 ,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现代的诠释理论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方法 句法 朱熹 经典 诠释思想 语言解释 心法
原文传递
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 被引量:37
3
作者 莫砺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8,共10页
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此书打破了经学的藩篱 ,使《诗经》学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它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在于对维持权威地位达千余年的《诗序》进行了批判与修正。在朱熹的《诗经》学研究中 ,最为惊... 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此书打破了经学的藩篱 ,使《诗经》学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它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在于对维持权威地位达千余年的《诗序》进行了批判与修正。在朱熹的《诗经》学研究中 ,最为惊世骇俗 ,同时也最具文学批评性质的莫过于他对所谓“淫诗”的解读。我认为对朱熹的《诗经》研究史上的巨大贡献应该给予充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 文学批评 《诗经》研究 《诗集传》 经学 《诗序》 朱熹 应该 批判 实质
原文传递
朱熹对“慎独”的误读及其在经学诠释中的意义 被引量:39
4
作者 梁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3,共6页
In the light of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 the word “Du” means “forgetting body” , a certain mental state in which people cannot distinguish pleasure, anger, sorrow, or joy from one’s unity of sincerity, rather th... In the light of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 the word “Du” means “forgetting body” , a certain mental state in which people cannot distinguish pleasure, anger, sorrow, or joy from one’s unity of sincerity, rather than “live in solitary existence”, merely laying emphasis on dwelling place.In terms of Literary Expositor, “Shen” should be explained as the perfect truthfulness (absolute sincerity), one phase which means to seek to be sincere in their intention. Zhengxuan interpreted the Shendu as being cautious of one’s behaviors when he is alone,Zhuxi believes Zheng’s commentary was not persuasive enough. This is why Zhuxi, in his theorizing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enlarge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Du”to make it coincident with the spirituality and intention creatively. Unfortunately, in the statement of the mean man who used to do evils , resulting from the misleading of conventional commentary, Zhu twiste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Owing to the complicacy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some inconsistency remained in Zhu’s illumination on the Shengdu therein. As to the theories of cultivating of the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and Ming periods, the concept of forgetting body is useful to clarify the ambiguity of Shengdu. Because of the los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 Neo-Confucians didn’t discard old prejudice of the dwelling alone when they read and explained Shengdu. As this article reveals, etymology is important to Zhuxi’s classical hermen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慎独”思想 经学 郑玄
原文传递
《名公书判清明集》法律思想初探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志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9-135,共17页
《名公书判清明集》法律思想初探王志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法律史方面,宋初所定《宋刑统》、南宋中期的《庆元条法事类》(残本)及《宋会要辑稿》中有关法律规定,已为人所习见。但这些制度性规定不仅显得... 《名公书判清明集》法律思想初探王志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法律史方面,宋初所定《宋刑统》、南宋中期的《庆元条法事类》(残本)及《宋会要辑稿》中有关法律规定,已为人所习见。但这些制度性规定不仅显得数量较少,而且未必能从中见其实施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集》 《名公书判清明集》 法律思想 真德秀 刘克庄 《宋刑统》 朱熹 法学研究 亲子关系 士大夫
原文传递
朱熹与闽方言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晓南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33,共17页
朱熹的母语是闽语,他深入了解并研究过闽语。他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闽语的记述。他认为方言与古音“暗合”,所以,他被人们批评得最多的《诗集传》的“叶音”,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以闽音为依据,即以自己所说的闽语来确定古韵,它们跟现代闽方... 朱熹的母语是闽语,他深入了解并研究过闽语。他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闽语的记述。他认为方言与古音“暗合”,所以,他被人们批评得最多的《诗集传》的“叶音”,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以闽音为依据,即以自己所说的闽语来确定古韵,它们跟现代闽方言仍存在对应关系。应该重新估计《诗集传》叶音的语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闽方言 “叶音” 语音
原文传递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 被引量:28
7
作者 郭齐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82,共8页
朱熹主张“恻隐是情”、“四端皆情” ,强调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互动。王夫之则严格区分“四端”、“七情” ,批评朱子“以性为情、以情知性” ,混淆了性与情、道心与人心的界限 ,认定已发的道德情感仍然是“性”而不是“情”。王夫之... 朱熹主张“恻隐是情”、“四端皆情” ,强调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互动。王夫之则严格区分“四端”、“七情” ,批评朱子“以性为情、以情知性” ,混淆了性与情、道心与人心的界限 ,认定已发的道德情感仍然是“性”而不是“情”。王夫之对于“情”的警惕防范 ,超过了朱子。两人均认同情才本于性。但朱子的思考重点是“心”“性”“情”一体三分 ;王夫之的思考重点则是以“性”(道德理性 )为轴心 ,从“性”“气”二本出发来说明“情”“才”的善与不善 ,力图通过“正情”“尽才”“功效”以“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夫之
下载PDF
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晓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35,共11页
历来认为宋儒朱熹的诗骚叶音是“乱改字音” ,通盘考察朱子著述 ,证以其他文献 ,可知朱氏所叶之音都有根据。其根据可归为三 :一据实际语音 ,二据音理推阐 ,三据文献旧读。由此可以解释诸如“家”叶音姑叶谷又叶各空反之类的特异叶音。... 历来认为宋儒朱熹的诗骚叶音是“乱改字音” ,通盘考察朱子著述 ,证以其他文献 ,可知朱氏所叶之音都有根据。其根据可归为三 :一据实际语音 ,二据音理推阐 ,三据文献旧读。由此可以解释诸如“家”叶音姑叶谷又叶各空反之类的特异叶音。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价朱熹的叶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叶音 语音 学术价值 音理 文献 方言 谐声偏旁
下载PDF
“三纲五常”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重估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学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9,共11页
"三纲五常"一直被视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持续影响的政治伦理原则和价值观念,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三纲五常"在历史上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秦汉之际是其孕育和形成时期,宋元明是其强化、提升和高涨时期,而... "三纲五常"一直被视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持续影响的政治伦理原则和价值观念,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三纲五常"在历史上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秦汉之际是其孕育和形成时期,宋元明是其强化、提升和高涨时期,而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则表现为持续低迷,这不仅表现在理论研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政治伦理生活层面。忽视这一事实,就会对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作出过高或不恰当的估计,从而也影响到对晋唐时期儒学思想特征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五常 魏晋南北朝 隋唐 董仲舒 朱熹
原文传递
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黎新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15-123,87,共10页
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一、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与相关问题;二、宋、元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一1.吕叔湘先生(1985,页58—59)说:“现代的官话区方言... 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一、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与相关问题;二、宋、元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一1.吕叔湘先生(1985,页58—59)说:“现代的官话区方言,大体可以分成北方(黄河流域及东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话方言 近代汉语 语音特点 宋元时期 汉语共同语 江淮官话 中原方言 《方言》 《五音集韵》 朱熹
下载PDF
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冯友兰 涂又光 《哲学研究》 1987年第6期39-44,共6页
中西哲学的异同和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自“五四”以来许多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讨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发展前景,这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比较研究中,诸如... 中西哲学的异同和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自“五四”以来许多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讨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发展前景,这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比较研究中,诸如对中西哲学在什么意义上进行比较、如何比较、中西哲学的异同何在等等,均存在不同的看法,似又未更深入的展开讨论。冯友兰先生这篇文章,是三十年前的英文稿,从一个角度对中西哲学作了分析和比较,作为一个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故将中译稿予以发表。我们期望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在更高的水平上深入地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康德 天地境界 理性主义 中国哲学 关系问题 日常生活 道德境界 中西哲学 朱熹
原文传递
朱子对“道心”、“人心”的诠释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明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9-27,共9页
朱子特别重视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语,视之为"虞廷十六字心传",并且在《中庸章句.序》中对"道心"、"人心"提出完整的诠释,为宋代的道统论奠定了理... 朱子特别重视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语,视之为"虞廷十六字心传",并且在《中庸章句.序》中对"道心"、"人心"提出完整的诠释,为宋代的道统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根据自己的义理学系统,对"道心"与"人心"这组概念提出了心性论的诠释,而有别于二程的理气论诠释。其次,他强调"人心"与"人欲"的区别,承认自然欲望之合理性。这说明了朱子的伦理学观点如多数的宋明儒者一样,属于"严格主义",而非"禁欲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 道心 人心 人欲 朱熹 禁欲主义 严格主义
下载PDF
略论朱熹“敬论”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朱熹"敬论"既继承了程颐主敬说,而又有全面的理论整合及发挥,是其整个理学思想的重要一环。朱熹由其"心是做功夫处"的心论立场出发,极力反对在心的操舍存亡的功夫论问题上预设"另有心之本体"的前提,与此... 朱熹"敬论"既继承了程颐主敬说,而又有全面的理论整合及发挥,是其整个理学思想的重要一环。朱熹由其"心是做功夫处"的心论立场出发,极力反对在心的操舍存亡的功夫论问题上预设"另有心之本体"的前提,与此相应,其主敬功夫也就不是道德本心的直接发动,而是对心的知觉意识等各种功能的控制调整,其云"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以敬为主而心自存"、"将个敬字收敛个身心"、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然朱熹主敬自有一套理路,其核心关怀在于如何解决现实人心的障蔽问题,未尝不是儒学功夫论的一种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敬论 自做主宰 自心自存 收敛身心
下载PDF
朱熹经典诠释学之我见 被引量:15
14
作者 蔡方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7,共6页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据 ,以义理为经典诠释的标准 ,并且提出了系统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朱熹为中国诠释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创发性的贡献 ,达到了中国诠释思想发展的高峰 ,也为当代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经典诠释学 本体论诠释学 经典诠释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蒙养学教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瞿菊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4期45-56,共12页
我国几千年来,对儿童教育曾提出一些主张,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并编撰了一些教材,这在中国教育的发展上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这篇文字只是试图对我国古代儿童教材作一些简单的绍介。
关键词 蒙求 蒙养 《急就篇》 孝经 千字文 中国古代教育 朱熹 典故 百家姓 童蒙
下载PDF
王阳明思想中的“独知”概念——兼论王阳明与朱子工夫论之异同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立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92,共14页
"独知"成为一个修身学的概念,始于朱子慎独说。朱子讲"独知",其旨趣一直扣紧在"意"之实与不实、诚与伪这一"善恶关"之省察上面。阳明进一步视"独知"为"吾心良知处","... "独知"成为一个修身学的概念,始于朱子慎独说。朱子讲"独知",其旨趣一直扣紧在"意"之实与不实、诚与伪这一"善恶关"之省察上面。阳明进一步视"独知"为"吾心良知处","独知"成了"良知"之别名,成为一重要的哲学术语,而"独知"之范围(外延)与性质(内涵)均于朱子之原意有所滑转。"独知"之范围不再仅限于对初动之念或行迹未彰状态的觉察,而是涵括了整个心灵生活。"独知"工夫也不再通常仅仅限定在一念初动时的提防性、防御性之警觉上面,而且还具有体认、默识、涵养"心之本"("良知")这一积极功能。"独知"工夫乃是一即省察即涵养、即明即诚、即知即行的端本澄源的一元工夫,而有别于朱子省察与涵养、明与诚、知与行两轮一体的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朱熹 独知 良知 慎独 工夫论
下载PDF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其成 《周易研究》 1997年第1期9-15,共7页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张其成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张其成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鱼 极图 先天图 张行成 六十四卦 源流考 《参同契》 太极观 《易》 朱熹
下载PDF
朱熹叶音本意考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晓南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共6页
我们在论证朱熹叶音不是乱改字音以叶古韵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证宋人及朱熹叶音主旨在于说明押韵 ,不在改音。其所注“叶某音”本意是从字之多音中选定一音以使韵谐 。
关键词 朱熹 叶音 汉语语音 韵字
下载PDF
略论《诸儒鸣道集》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2-40,共9页
《宋史·艺文志》载:“《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横渠等书”。《郡斋读书志附志》云:“《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右集濂溪、涑水、横渠、二程、上蔡、龟山、横浦诸公议论著述也,于中有江民表《心性说》一卷,安正《忘签集... 《宋史·艺文志》载:“《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横渠等书”。《郡斋读书志附志》云:“《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右集濂溪、涑水、横渠、二程、上蔡、龟山、横浦诸公议论著述也,于中有江民表《心性说》一卷,安正《忘签集》十卷,崇安《圣传论》二卷”。《诸儒鸣道集》藏本今只有上海图书馆所藏宋端平中黄壮猷修补本和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其中所收宋代思想材料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因此,这部书对子研究宋代思想,无论从内容或版本上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北京图书馆藏影宋抄本卷首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读书志 上蔡 直斋书录解题 艺文志 抄本 今本 吕祖谦 校定 司马光
原文传递
《诗集传》叶音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鸿儒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5,共6页
《诗集传》叶音,后人多有误解。本文以叶音证叶音,并较之陈第古音、考之《楚辞辨证》,认为《诗集传》叶音即朱熹心目中的古音。全面客观地研究《诗集传》叶音.对了解南宋的古音学、对重新认识古韵学史,都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 叶音 古音学 古韵 误解 客观 楚辞 南宋 重新认识 朱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