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后现代社会和女性真我的展现──评朱氏姐妹的小说集《世纪末的华丽》、《威尼斯之死》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艳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30-34,共5页
朱天文、朱天心是台湾文坛瞩目的两株文学姊妹花,都著有多部小说集。本文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方面对朱氏姐妹的小说集《世纪末的华丽》、《威尼斯之死》进行了评析,认为她们的两部小说集具有独特的视角、强烈的女性意识、苍凉的... 朱天文、朱天心是台湾文坛瞩目的两株文学姊妹花,都著有多部小说集。本文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方面对朱氏姐妹的小说集《世纪末的华丽》、《威尼斯之死》进行了评析,认为她们的两部小说集具有独特的视角、强烈的女性意识、苍凉的艺术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变迁、文学思潮的变化,是台湾后现代社会和女性真我的展现,包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天文 天心 小说集 评析
下载PDF
“新人类”与“老灵魂”的世纪末合唱——论朱天心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娜 《理论与创作》 2000年第1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台湾 作家 天心 1990-1999年 小说
下载PDF
作家骆以军:爱时间与死亡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枫 《小康》 2011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作为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骆以军身边有太多长辈和晚辈。前辈如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苏伟贞,已然在华语世界享有声望。对于自己和同辈人,以及下个世代的写作者,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关键词 骆以军 作家 死亡 时间 60年代 张大春 天文 天心
下载PDF
都市文学镜像中的都市异化与主体重建——以朱天文、朱天心作品中的台北书写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沁诗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44,166,共6页
现代化都市的诞生催生了都市文学的发展。台湾文坛的都市文学主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为人演绎。台北的都市文学形象及其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为都市文学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来源。在这被现代文明解构复又重构的都市世界中... 现代化都市的诞生催生了都市文学的发展。台湾文坛的都市文学主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为人演绎。台北的都市文学形象及其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为都市文学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来源。在这被现代文明解构复又重构的都市世界中,台北的异面呈现和主体重建,在台湾著名作家朱天文、朱天心姐妹的笔下,伴随着对现代物质的描写和古旧记忆的探寻,直面历史地理学的当下焦虑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 天文 天心 都市文学 异化 主体重建
下载PDF
漫游者说:论朱天心《古都》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宝凤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年第3期55-59,共5页
以文学想象台湾、书写台湾乃至有意经营种种关于岛屿的寓言,是台湾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书写传统。台湾作家朱天心的《古都》从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文本中漫游者对生命细节感性谛视的方式来书写岛屿历史,以边缘流动的姿态超... 以文学想象台湾、书写台湾乃至有意经营种种关于岛屿的寓言,是台湾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书写传统。台湾作家朱天心的《古都》从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文本中漫游者对生命细节感性谛视的方式来书写岛屿历史,以边缘流动的姿态超出狭隘的国族论述话语,展现对兼具多重殖民经验的台湾历史文化岩层的探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 《古都》 历史书写 台湾文学
下载PDF
彷徨于“无地”的记忆之书——朱天心中短篇小说集《古都》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志翔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童年的经验孕育了朱天心“乌托邦”式的生活、政治信仰,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却将她推向“无地彷徨”的痛苦境遇。在经历了生命的沉淀后,朱天心开始重新铺陈台湾历史,真诚思索个人定位,其写作姿态也由“乌托邦”式的憧憬转变为“批判现实主... 童年的经验孕育了朱天心“乌托邦”式的生活、政治信仰,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却将她推向“无地彷徨”的痛苦境遇。在经历了生命的沉淀后,朱天心开始重新铺陈台湾历史,真诚思索个人定位,其写作姿态也由“乌托邦”式的憧憬转变为“批判现实主义”式的描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 记忆 集体记忆 现实记忆 拾荒者
下载PDF
叙事人称、家国意识和“他者”追寻——论朱天心90年代后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蓉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朱天心在90年代的台湾文坛是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她在90年代的作品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对台湾社会的“他者”群体进行剖析。本文着重从朱天心小说的叙事人称、小说中的家国意识以及题材的“他者”选择三个方面对朱天心90年代小说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天心 叙事人称 家国意识 他者
下载PDF
再来的张爱玲·爱与憎 被引量:2
8
作者 唐诺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12,共17页
从《小团圆》开始,这些年每读又一篇张爱玲"出土"的新小说新文字(就不能一次拿出来吗),我总会先想起尼采那番断言,他以为耶稣死太早了,如果当时耶稣活了下来,活下去,他迟早一定会收回自己这些太过年轻的教义。类似想法,在陀思妥耶... 从《小团圆》开始,这些年每读又一篇张爱玲"出土"的新小说新文字(就不能一次拿出来吗),我总会先想起尼采那番断言,他以为耶稣死太早了,如果当时耶稣活了下来,活下去,他迟早一定会收回自己这些太过年轻的教义。类似想法,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小说里化开来成了一则面貌也许太过狞恶的寓言,提供了一个可能结果,这也是我们(曾经)很熟悉的,小说原章节名就叫“宗教大法官”,是书中卡拉马佐夫家zJL子伊凡写的寓言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让耶稣再来,整整十五个世纪之后,让他有机会再想再说一次他的教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书写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 活下去 佐夫 天心 寓言故事 陈文茜 我自己
原文传递
从老兵悲歌到眷村史乘——有关族群关系的一个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3-99,74,共8页
在近年日益高涨的族群论述中,有论者提出当前台湾社会存在着闽、客、“原住民”和1949年前后迁移台湾的“外省人”等四大族群.这一提法的科学性或许尚需斟酌,但如果承认一个社会不仅有基于血缘、文化等关系的“族”的区分(如汉族和高山... 在近年日益高涨的族群论述中,有论者提出当前台湾社会存在着闽、客、“原住民”和1949年前后迁移台湾的“外省人”等四大族群.这一提法的科学性或许尚需斟酌,但如果承认一个社会不仅有基于血缘、文化等关系的“族”的区分(如汉族和高山族之分别),而且有缘于其它因素的“群”的组合(如汉族内部的再划分),那上述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提示了当前台湾社会“族群”关系颇为复杂的状况.如何调整族群间的利益关系,化解其矛盾,使之和谐共存,共襄繁荣,显然是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人道的立场出发,所有族群,无论它属于强势的还是弱势的,其生存环境和命运都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其中自然也包括40年代末随国民党涌入台湾的“外省人”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关系 天心 小说 外省人 国民党 台湾社会 新世代作家 意识形态 史乘 “新世代”
下载PDF
在朱天心的文学世界里寻找张爱玲
10
作者 陈美霞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朱天心的作品受张爱玲的影响很深。不论是朱天心少女怀春似的早期作品集《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还是台湾解严后更多关注社会的《我记得》、《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到世纪末的《古都》、《漫游者》,这些文章... 朱天心的作品受张爱玲的影响很深。不论是朱天心少女怀春似的早期作品集《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还是台湾解严后更多关注社会的《我记得》、《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到世纪末的《古都》、《漫游者》,这些文章都散发着浓浓的张派味道。字里行间充满着挥之不去的苍凉基调,死亡命题和现实困境所引发的沧桑里都有张爱玲的魅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 苍凉基调 死亡意象 张爱玲
下载PDF
刻舟求剑人——朱天心小说印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安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刻舟求剑 天心 印象 小说 文学讲座 古代寓言 文化局 女作家
下载PDF
朱天文:如果不写,在生活里我只会是一个很失败的人 被引量:1
12
《明日风尚》 2009年第7期163-167,共5页
同一个咖啡馆,外间下着同一场大雨。梳着一双辫子的朱天文,一身黑衣裙飘然到来。天文比想象有着更浓重的少女味道,但说起话来,却流露出她家乡山东爽快洪亮的口音,跟妹妹天心柔软的腔调又是不同。如果不是跟我们约好,天文不一定会出现在... 同一个咖啡馆,外间下着同一场大雨。梳着一双辫子的朱天文,一身黑衣裙飘然到来。天文比想象有着更浓重的少女味道,但说起话来,却流露出她家乡山东爽快洪亮的口音,跟妹妹天心柔软的腔调又是不同。如果不是跟我们约好,天文不一定会出现在这咖啡馆内——姐妹有异,天心要在咖啡馆才能写;天文呢,在妹妹口里,离开了家中书桌便不能写。在《巫言》的台湾版书封上,你会看见由她家书桌看出去那一片静静的丰饶的绿,窗外是一个茂盛的世界,生物与精灵并行繁衍,自有天地。那里,就是她所形容的歧路花园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荒人手记 天心 侯孝贤 红气球 王安忆 索多玛 就是你 往前走 心要
原文传递
骆以军:我们的人生没那么复杂,四、五本小说就写完了 被引量:1
13
《明日风尚》 2009年第7期168-171,共4页
朱天文朱天心,都属于外省第二代。比她们要年轻十岁的骆以军也一样。今年四十二岁、老家住在永和区的骆以军,曾经这样形容与台北市只是一桥相隔的永和镇:"我的小镇没有通往远方的铁道及让人怀念的小车站(那些如今成为7-11便当的月... 朱天文朱天心,都属于外省第二代。比她们要年轻十岁的骆以军也一样。今年四十二岁、老家住在永和区的骆以军,曾经这样形容与台北市只是一桥相隔的永和镇:"我的小镇没有通往远方的铁道及让人怀念的小车站(那些如今成为7-11便当的月台站名)。在我童年时它只有一条桥通往台北,这条桥旧名萤桥后来改名中正桥,桥下据说曾为枪毙死刑犯的法场。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架了第二座桥(福和桥):童年有一段记忆是每周日我父母会带我们小孩,牵着狗,走过长长河堤上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 天文 河对岸 父母会 三十岁 张大春 韩少功 莫言 黄春明 爸爸爸
原文传递
文学一家人--《桃树人家》读后感
14
作者 李风玲 《作文(初中年级)》 2022年第4期55-56,共2页
最近读了一本书,题目是《桃树人家--读书人家的光阴》,作者是三姐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她们是台湾著名作家朱西甯的三个女儿。朱西甯是出色的小说家,他的妻子刘慕沙是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他们的三个女儿也都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 最近读了一本书,题目是《桃树人家--读书人家的光阴》,作者是三姐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她们是台湾著名作家朱西甯的三个女儿。朱西甯是出色的小说家,他的妻子刘慕沙是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他们的三个女儿也都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各领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著名作家 文学翻译家 读后感 三姐妹 天文 有所成就 天心 西
下载PDF
美好时光不再,但是……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玫姿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2,共3页
庭院外的世界尚未扑来,生命尚未曝露真相的少年时光。——李渝《誊文者后记》,郭松棻《惊婚》1979年出生的黄丽群,十一岁时父亲意外离世,青春期大量阅读早逝父亲的藏书,她的散文洋溢“老派人”的用语与气息。柯裕棻《淡淡废废的美》因... 庭院外的世界尚未扑来,生命尚未曝露真相的少年时光。——李渝《誊文者后记》,郭松棻《惊婚》1979年出生的黄丽群,十一岁时父亲意外离世,青春期大量阅读早逝父亲的藏书,她的散文洋溢“老派人”的用语与气息。柯裕棻《淡淡废废的美》因此说:“如果她的某些文字给人死荫的幽冷凄美之感,那正是因为死亡的忧伤和她的文学启蒙深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启蒙 黄丽群 李渝 芳魂 红玫瑰与白玫瑰 天心 《倾城之恋》 钢筋水泥 都市女性 半生缘
原文传递
个人怀旧视野中的台北想象——论朱天心的《古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建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5-67,共3页
朱天心的《古都》,以一种个人怀旧的"回望"视野,以记忆之城、现实之城、"他者"之城的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完成了台北乡土性家园想象、后现代性的失乐园想象、第三世界殖民性和乡土性的多元文化身份的想象与呈现,打... 朱天心的《古都》,以一种个人怀旧的"回望"视野,以记忆之城、现实之城、"他者"之城的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完成了台北乡土性家园想象、后现代性的失乐园想象、第三世界殖民性和乡土性的多元文化身份的想象与呈现,打破了普遍存在的"后现代性"一元中心想象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 台北 后现代性 想象 他者
下载PDF
中国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李亚萍 《华文文学》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2004年9月23-24日,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第十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比利时、荷兰、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及台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作家、学者欢聚在蓝色海边,从...   2004年9月23-24日,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第十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比利时、荷兰、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及台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作家、学者欢聚在蓝色海边,从不同角度对世界华文文学领域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移民作家 天心 广州暨南大学 中文系教授 陈映真 华裔文学 台港 刘登翰 叶维廉
下载PDF
朱天心访谈录 被引量:1
18
作者 司方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13,共5页
访谈者:司方维 被访者:朱天心(1958-),台湾著名女作家,作品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等。 时间:2010年10月22日 地点:台北希罗斯咖啡 司方维(以下简称司):老师几个... 访谈者:司方维 被访者:朱天心(1958-),台湾著名女作家,作品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等。 时间:2010年10月22日 地点:台北希罗斯咖啡 司方维(以下简称司):老师几个月前出了新书《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我们就从新书谈起吧。老师的新书是写中年爱情的,这个应该不是您和唐诺老师,你们感情是很好的。既然您的生活不是这样,怎么想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 访谈录 2010年 《古都》 女作家 新书 老师 爱情
下载PDF
初夏荷花的爱与欲——评朱天心《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被引量:1
19
作者 一笑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共2页
朱天心,1958年生,台湾文坛上重要的作家。北一女中就读时就因《击壤歌》成名,大学毕业后专职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歌》、《时移事往》、《我记得缮》、《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学飞的盟盟》、《古都》
关键词 天心
原文传递
“老灵魂”与“异乡人”——论朱天心《古都》中时空的双重变奏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虹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6期50-52,49,共4页
本文以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心的中篇小说《古都》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同时结合作者较为重要的另外四部短篇小说:《想我眷村的兄弟们》《我的朋友阿里萨》《第凡内早餐》《匈牙利之水》,试图以“老灵魂”和“异乡人”这两个分据时间/... 本文以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心的中篇小说《古都》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同时结合作者较为重要的另外四部短篇小说:《想我眷村的兄弟们》《我的朋友阿里萨》《第凡内早餐》《匈牙利之水》,试图以“老灵魂”和“异乡人”这两个分据时间/空间领域的概念切入探讨,从文本中举证厘清朱天心在小说书写中所透露出身为永恒的异乡人的焦虑来源,一种因为作者外省籍的身份和年少时的文学信仰使其始终纠缠于“不认同”、“不被认同”的台湾本土意识的两难困境;另外,作者对于青春美好记忆/前现代的固着,又使得她对现代化进程之后不断流失记忆痕迹的台北(台湾)痛心不能接受,从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老灵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 《古都》 老灵魂 异乡人 时空双重变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