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剧史》再探:文人新剧家与新剧的职业化进程
1
作者 胡珺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0,共7页
朱双云通过《新剧史·春秋》建构了清末民初中国新剧的职业化发展和传播历程。上海业余演剧兴起后,教会学校的西式戏剧、新式中学的杂糅表演和面向社会的公益筹款活动三种形式陆续出现。约1908年起,职业剧团带领商业性新剧向长江沿... 朱双云通过《新剧史·春秋》建构了清末民初中国新剧的职业化发展和传播历程。上海业余演剧兴起后,教会学校的西式戏剧、新式中学的杂糅表演和面向社会的公益筹款活动三种形式陆续出现。约1908年起,职业剧团带领商业性新剧向长江沿岸各城市和乡镇呈散点式扩散。《新剧史·春秋》的写作意图包括直接与春柳社等留日剧人的戏剧活动进行比较,以凸显本土剧人对新剧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 《新剧史》 文人新剧家
原文传递
《新剧史》一书的史料考证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骥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28,共11页
1914年上海新剧小说社出版的《新剧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话剧史专著,记述了从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徐汇公学的学生演剧始,至1914年上海新剧"甲寅中兴"止16年间上海早期话剧的发展历程,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研究话剧史的... 1914年上海新剧小说社出版的《新剧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话剧史专著,记述了从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徐汇公学的学生演剧始,至1914年上海新剧"甲寅中兴"止16年间上海早期话剧的发展历程,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研究话剧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该书的作者朱双云,不仅是我国早期学生演剧运动的亲历者,而且还是为数不多的戏剧运动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笔者在校勘全书过程中,通过其他文献,对早期学生演剧活动的脉络作了重新梳理,指出书中几处被忽略的存疑问题,以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视角,客观地评析朱双云及其《新剧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史》 学生演剧 存疑
下载PDF
朱双云:新剧家的戏曲人生路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骥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06,38,共6页
本文通过朱双云的个人著述及《戏杂志》、《申报》等戏剧史料,概述了朱双云的生平经历,并较为详细、完整地梳理了他从事戏曲事业的一生,论述了他对中国戏曲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戏曲史 戏剧运动
原文传递
清末上海学生演剧创始期活动之补正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共12页
朱双云《新剧史》对上海学生演剧创始期(1906年夏之前)情况的记述错漏较多,根据目前的资料,需要补正创始期5所学校、3个团体共11次演出及《新剧史》所涉较早的几次演剧情况。将清末上海学生演剧分为创始期、发展壮大期、转型期三个阶段... 朱双云《新剧史》对上海学生演剧创始期(1906年夏之前)情况的记述错漏较多,根据目前的资料,需要补正创始期5所学校、3个团体共11次演出及《新剧史》所涉较早的几次演剧情况。将清末上海学生演剧分为创始期、发展壮大期、转型期三个阶段,可使学生演剧的阶段性进展进一步明晰。朱双云介入学生演剧在创始期末,不能与汪优游并列为学生演剧的开山人物。还原学生演剧的本来面目,补正《新剧史》叙事的错漏,有助于澄清现代戏剧发端之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史 学生演剧 创始期 上海
原文传递
厚重而生动活泼的中国话剧艺术剧场演出史
5
作者 傅谨 《艺术教育》 2021年第7期32-33,35,共3页
中国话剧从西方引进至今不过一百来年,但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却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动荡和曲折。因此,在这一个多世纪的话剧历史的讲述中,就有着多元的学术声音。话剧创作演出的参与者比起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明显具有更强烈的书写历史的自... 中国话剧从西方引进至今不过一百来年,但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却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动荡和曲折。因此,在这一个多世纪的话剧历史的讲述中,就有着多元的学术声音。话剧创作演出的参与者比起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明显具有更强烈的书写历史的自觉意识,因此,差不多是在话剧才初具规模的20世纪初期,朱双云等最初发起学生演剧的话剧开创者,就编著出版了《新剧史》《新剧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演出 话剧艺术 学生演剧 《新剧考》 《新剧史》 话剧创作 书写历史
原文传递
朱双云《新剧史》中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赵骥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1914年出版的《新剧史》是我国早期话剧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本文紧扣《新剧史》所载内容,通过相关民国报刊文献史料及线索,对其中几个重要问题,诸如中国新剧的开端、早期新剧人物的历史地位、《新剧史》的缺失和疏漏等问题,进行... 1914年出版的《新剧史》是我国早期话剧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本文紧扣《新剧史》所载内容,通过相关民国报刊文献史料及线索,对其中几个重要问题,诸如中国新剧的开端、早期新剧人物的历史地位、《新剧史》的缺失和疏漏等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史》 任天树 鸿年 周维新
原文传递
武汉抗战时期汉口劳军义务演出
7
作者 涂文学 闵晏清 《武汉文史资料》 2018年第8期52-59,共8页
汉口,江汉交汇,九省通衢,明清时期被誉为"天下四聚"之一,不仅是商品交易的"船码头",也是文化交流、戏曲荟萃的"戏码头"。汉口剧院众多,民国时期,仅中山路从六渡桥到一元路,不到5公里的地段,就有常年坚持营业演出的戏院、茶楼40多... 汉口,江汉交汇,九省通衢,明清时期被誉为"天下四聚"之一,不仅是商品交易的"船码头",也是文化交流、戏曲荟萃的"戏码头"。汉口剧院众多,民国时期,仅中山路从六渡桥到一元路,不到5公里的地段,就有常年坚持营业演出的戏院、茶楼40多家,另有断断续续的季节性演出场所45家。据《武汉市志·文化志》列表统计,自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汉口登记在册的演出场所共有75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彦祥 当锏卖马 李四立 武汉抗战时期
下载PDF
笑舞台考证
8
作者 李聪慧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7-122,128,共7页
《初期职业话剧史料》是朱双云所写的一部关于中国早期新剧团体发展情况的书籍,书中的一篇文章《笑舞台的前前后后》对20世纪10到20年代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新剧舞台“笑舞台”进行了较为详尽和完整的介绍。由于朱双云记忆方面的不确定性,... 《初期职业话剧史料》是朱双云所写的一部关于中国早期新剧团体发展情况的书籍,书中的一篇文章《笑舞台的前前后后》对20世纪10到20年代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新剧舞台“笑舞台”进行了较为详尽和完整的介绍。由于朱双云记忆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并非亲身经历笑舞台发展的始终,使得这篇文章在很多方面的记载上出现了误差。文章运用早期的报纸广告及相关评论,对《笑舞台的前前后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校勘,还原当时笑舞台发展的具体脉络以及各个剧团的演出情况,更好地去认识这个在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新剧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舞台 笑舞台的前前后后
下载PDF
《新剧史》与中国早期话剧史考略
9
作者 赵骥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8,129,共14页
《新剧史》一书,是我国成书最早、记述最详备的第一部编年体话剧史。本文在大量史料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该书各个组成部分——春秋、传纪、本纪、轶闻、杂俎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及校勘、流存的情况,并对其所存在的瑕疵作了归类分析,从中... 《新剧史》一书,是我国成书最早、记述最详备的第一部编年体话剧史。本文在大量史料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该书各个组成部分——春秋、传纪、本纪、轶闻、杂俎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及校勘、流存的情况,并对其所存在的瑕疵作了归类分析,从中也可一窥中国早期话剧的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史》 话剧史 新剧运动
原文传递
文明戏角色制的形成与演变考论
10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122-130,共9页
早期话剧(文明戏)演艺中的角色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考其源起,欧阳予倩认为是朱双云搞起来的。“他是根据当时某些演员擅长演哪一类的人而分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毫无道理,春柳就反对这样的做法。可是当时也有人认为应当这样分,甚... 早期话剧(文明戏)演艺中的角色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考其源起,欧阳予倩认为是朱双云搞起来的。“他是根据当时某些演员擅长演哪一类的人而分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毫无道理,春柳就反对这样的做法。可是当时也有人认为应当这样分,甚至于有些角色,就按着这些标准去发展,把自己的演技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不管什么戏都来那么一套;有些角色范围比较宽广也并不受这样子拘束;有的是标上什么派也不过是做广告,如陈大悲自称为天下第一悲旦,凌怜影归到哀艳派之类,也不过说说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予倩 早期话剧 文明戏 形成与演变 陈大悲 演技 小圈子
下载PDF
湮没的珍闻——《菊部珍闻》和都市中的伶人社会生活
11
作者 赵骥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7,共6页
本文由民国著名戏剧家朱双云的重要戏曲著述《菊部珍闻》入手,重点介绍了《菊部珍闻》的主要内容,谈了伶人的组织形式、行规、婚姻等方面情况,指出该著述真实地反映了都市伶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对研究晚清民初上海都市中伶人的社会生活具... 本文由民国著名戏剧家朱双云的重要戏曲著述《菊部珍闻》入手,重点介绍了《菊部珍闻》的主要内容,谈了伶人的组织形式、行规、婚姻等方面情况,指出该著述真实地反映了都市伶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对研究晚清民初上海都市中伶人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部珍闻 伶人 都市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