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衰竭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唐丽 肖昌倩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资料,根据有无术后肝衰竭并发症分为观察组(n=55例)和对照组(n=65),比较两组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一般指标,术中相... 目的研究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资料,根据有无术后肝衰竭并发症分为观察组(n=55例)和对照组(n=65),比较两组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一般指标,术中相关指标,分析各变量与肝衰竭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白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手术时间和肿瘤直径≥10cm、Child-pugh分级C级、术中失血量>1000ml、肝切除术范围M半肝的患者比例均有明显差异,它们均是术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有肝衰竭的风险,应全面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最大化降低肝衰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术后衰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构建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预测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龙海怡 谢晓燕 +4 位作者 苏丽娅 钟娴 张晓儿 谢晓华 林满霞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技术的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10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实验室检验、肝剪切波弹性成... 目的:建立基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技术的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10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实验室检验、肝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及上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以获取肝功能、肝脏硬度(LS)值及肝内肿瘤相关指标。根据国际肝脏外科研究小组(ISGLS)定义判断PHLF,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PHLF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分析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并比较预测模型、ALBI评分、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预测PHLF的效能。结果:101例患者中39例发生PHLF(3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OR=1.09,P=0.026)、LS(OR=1.297,P=0.004)及肿瘤最大径(OR=1.191,P=0.015)是PHLF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模型预测PHL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63~0.921),显著大于ALBI评分、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预测PHLF的ROC曲线下面积(0.626~0.688,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P=0.498)。结论: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构建的PHLF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外科医师筛选适合手术的HC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细胞癌 切除术 术后衰竭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肝衰竭和复发的术前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磊 何超 +4 位作者 刘攀 付强 罗乾坤 张宏伟 秦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通过术前临床因素预测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和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根治术的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将患者分为术后肝衰竭组... 目的通过术前临床因素预测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和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根治术的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将患者分为术后肝衰竭组(n=16)和非肝衰竭组(n=40);按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22)和未复发组(n=34)。采用单因素检验(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ICC术后复发和肝衰竭的危险因素。计算血肌酐与胱抑素比值(CCR)预测ICC术后1年内复发和肝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将约登指数最大时的CCR值作为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ICC术后发生肝衰竭和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CR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53.49±3.90)vs(72.46±2.10)]、肝衰竭组和非肝衰竭组[(54.67±4.49)vs(69.14±2.48)]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体质量减轻≥5 kg、肝炎病毒定量≥104 IU/ML、肿瘤低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有淋巴结转移是ICC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相关因素;体质量减轻≥5 kg、肝炎病毒定量≥104 IU/mL、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既往胆管疾病史是其术后肝衰竭的相关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CR预测ICC术后1年内复发和肝衰竭的AUC分别为0.814和0.720(均P<0.05),CC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2.34和64.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CR低(OR=22.357,95%CI 1.140-438.308)、肿瘤数目多发(OR=27.050,95%CI 1.029-711.165)、有淋巴结转移(OR=18.046,95%CI 1.333-244.389)、肿瘤分化程度低(OR=18.134,95%CI 1.357-242.359)是ICC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5 cm(OR=8.800,95%CI 2.373-32.635)是ICC术后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R可作为一种术前预测ICC患者术后肝衰竭和术后1年内复发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术后衰竭 复发 血肌酐与胱抑素C比值 术前预测
下载PDF
肝细胞癌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文苑 罗诗樵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目的介绍肝储备功能常用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比较各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为肝细胞癌患者能否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从文献综述的结果看,Child-Pugh评分分级和吲哚菁... 目的介绍肝储备功能常用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比较各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为肝细胞癌患者能否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从文献综述的结果看,Child-Pugh评分分级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是目前临床上肝细胞癌患者最常被使用的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白蛋白-胆红素分级、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在预测肝切除术后肝衰竭方面的价值正在逐步被发掘。结论肝细胞癌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目前主要依靠临床参数与体积测量相结合,核医学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弥补了局部肝储备功能评估的缺陷,可能是未来转化治疗后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方法,但仍需更多的国内研究来证实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备功能 细胞癌 术后衰竭 综述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试验对小肝癌治疗策略选择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书德 林一鹏 +2 位作者 张文智 卢鹏 陈志晔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516-519,525,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试验在小肝癌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6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肝切除术组(36例)和射频消融术组(24例),再根据术后是否出...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试验在小肝癌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6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肝切除术组(36例)和射频消融术组(24例),再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肝衰竭分别把两组分为术后肝衰竭亚组及术后非肝衰竭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Pugh(CP)分值的差异。根据不同的ICG-R15,将肝切除术组及射频消融术组患者再分为ICG-R15<20%亚组、20%≤ICGR15<30%亚组和ICG-R15≥30%亚组,比较相应分组手术后肝衰竭发生率。结果肝切除术组和射频消融术组术前检查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CP分值差异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20%亚组、20%≤ICG-R15<30%亚组和ICG-R15≥30%亚组的肝切除术患者肝衰竭率分别为6.3%、33.3%、37.5%,射频消融术组对应的肝衰竭率分别为0、12.5%、28.6%。两组的20%≤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G-R15<20%及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G-R15是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可靠指标,对小肝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当ICG-R15<20%,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安全性都高;当20%≤ICG-R15<30%,射频消融术较肝切除术安全性更高;当ICG-R15≥30%,两种手术方式出现肝衰竭风险都较大,应纠正肝功能后再进一步评估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试验 切除术 射频消融术 术后衰竭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在预测肝细胞癌术后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诚 陈厚斌 +3 位作者 田泽彬 郑直 黄安华 黄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在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接受肝癌手术的31例患者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衰竭组(n=7)和非衰竭组(n=24).比较2组常规肝功能指标及AT-Ⅲ活性,探讨影响肝癌...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在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接受肝癌手术的31例患者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衰竭组(n=7)和非衰竭组(n=24).比较2组常规肝功能指标及AT-Ⅲ活性,探讨影响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总胆红素、AT-Ⅲ活性、白蛋白、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AT-Ⅲ是术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AT-Ⅲ预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最佳临界值为87.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7和0.716,与血清总胆红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是肝癌术后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预测术后肝衰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血清总胆红素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抗凝血酶Ⅲ 术后衰竭 总胆红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肝肿瘤术后肝衰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长峰 王强 +4 位作者 瞿成名 李雪松 蔡萍 张雷达 马宽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肝肿瘤术后肝衰竭(post⁃ha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肿瘤切除的117例肝癌患者的... 目的构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肝肿瘤术后肝衰竭(post⁃ha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肿瘤切除的11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术前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影像计算肝⁃肌比率(liver⁃to⁃muscle ratio,LMR),定量评估肝功能。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果显示,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手术方式和LMR是预测PHLF的独立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64.6%。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和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PHLF中显示了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Gd⁃EOB⁃DTPA增强MRI 术后衰竭 列线图 功能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联合吲哚氰绿试验对巴塞罗那B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切术后肝衰竭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雪松 高志强 +2 位作者 唐哲 陈德华 申鹏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联合吲哚氰绿(ICG)试验对巴塞罗那(BCLC)-B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指导价值。方法分析行肝切除术的BCLC-B期HCC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联合吲哚氰绿(ICG)试验对巴塞罗那(BCLC)-B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指导价值。方法分析行肝切除术的BCLC-B期HCC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识别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BCLC-B期HCC患者肝切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分为肝衰竭组与非肝衰竭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APRI的差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216例BCLC-B期HCC患者,共30例(12.9%)发生PHLF。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APRI、ICGR15与PHLF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对PHLF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831,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65.6%),最佳截断点是0.59。其中APRI-ICGR15联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高于APRI或ICGR15单个指标,而APRI和ICGR15的AUC相近。对于BCLC-B期HCC患者,当APRI<0.59且ICGR15<10%时,PHLF发生率低;当APRI≥0.59且ICGR15<10%,或APRI<0.59且ICGR15≥10%时,PHLF发生率稍高,此时手术治疗需谨慎,术前应积极纠正肝脏功能,术后给予积极支持治疗;当APRI≥0.59且ICGR15≥10%时,PHLF发生率较高,暂不建议手术治疗。结论ICGR15、APRI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两者相结合能更好的评估BCLC-B期HCC患者PHLF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巴塞罗那-B期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 吲哚氰绿试验 术后衰竭
原文传递
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因素最新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羿涵 王晓临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8期3684-3690,共7页
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是肝脏手术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对PHLF的预测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的进步,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因素的研究纷繁复杂,本文就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切除 术后衰竭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肝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10
作者 刘美伶 杨杰 +2 位作者 刘丹 肖芮 洪娇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08-110,共3页
预见性护理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肝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筛选在我院实施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样本,基于患者术后期间应用护理干预措施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 预见性护理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肝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筛选在我院实施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样本,基于患者术后期间应用护理干预措施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标准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分析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术后肝衰竭的概率。结果:基于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护理质量相比较,实验组更佳;术后肝衰竭的概率相比较,实验组发生率较低,与常规组相比较,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出院时,实验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护理间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特点予以其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术后肝衰竭的概率,以此来为患者取得更好的预后,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 护理质量 术后衰竭的概率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