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前进 高金保 刘宇翔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榆林市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是否介入治疗分为非介入组(n=46)和介入组(n=...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榆林市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是否介入治疗分为非介入组(n=46)和介入组(n=50)。非介入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介入组患者在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手术切除率、1年内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观察介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介入组患者开腹后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为8.00%,明显低于非介入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0.00%,88.00%,明显高于非介入组的73.91%和6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4.00%,略高于非介入组的4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4.00%、12.00%,明显低于非介入组的35.29%、3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多为Ⅰ~Ⅱ级,经相应处理后均缓解;介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为24.00%,略高于非介入组的1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能提高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减少胃癌腹腔内癌细胞的脱落,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癌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栓塞 治疗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 李平 +3 位作者 王康 杨春 张天 杨向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74-375,378,共3页
目的 :总结和分析直肠癌术前介入灌注化疗 (Pre operativeArteraInfusionChemotherapy ,PAIC)的疗效及其优点 ,探讨直肠癌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Seldinger方法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 ,选择肠系膜下动脉或骼内动脉造影确定肿瘤位置... 目的 :总结和分析直肠癌术前介入灌注化疗 (Pre operativeArteraInfusionChemotherapy ,PAIC)的疗效及其优点 ,探讨直肠癌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Seldinger方法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 ,选择肠系膜下动脉或骼内动脉造影确定肿瘤位置后 ,注入化疗药物。术后一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采用 5 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钙进行 6个疗程的化疗。以同期未行介入灌注治疗而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AIC组大多数患者症状、体征减轻 ,肿块缩小。介入灌注化疗前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有变性坏死 ,细胞核变性 ,胞浆凝固 ,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增生等不同程度的改变。术后五年生存率 75 0 0 % ,对照组为 4 5 2 4 % ,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前介入灌注化疗作为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方法之一是有效、安全的 ,并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手术疗法 联合治疗 直肠癌 丝裂霉素 5-氟脲嘧啶
下载PDF
大肠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武胜 肖乾虎 +4 位作者 官泳松 谢晓东 廖方义 焦河 陈宏汉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47-49,共3页
用三联化疗药物(FAV或FAC)对29例大肠癌行术前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11例行术前一般化疗。结果显示:经动脉灌注治疗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1.7%,而对照组有效率仅18.2%。作者认为术前选择性动... 用三联化疗药物(FAV或FAC)对29例大肠癌行术前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11例行术前一般化疗。结果显示:经动脉灌注治疗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1.7%,而对照组有效率仅18.2%。作者认为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短期内即可使病人症状明显改善,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淋巴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蕾 徐丛剑 姜桦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4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宫颈癌的淋巴、脉管转移影响及化疗药物顺铂短时作用对宫颈癌Hela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探讨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远期疗效不显著的原因。方法 722例宫颈鳞癌(腺癌)Ⅰb~Ⅱb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手术组和术前... 目的分析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宫颈癌的淋巴、脉管转移影响及化疗药物顺铂短时作用对宫颈癌Hela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探讨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远期疗效不显著的原因。方法 722例宫颈鳞癌(腺癌)Ⅰb~Ⅱb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手术组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后再行手术组,分别依据术后病理统计其淋巴结转移率及脉管内癌栓率。用含顺铂(0.05 mmol/L)的培液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分正常细胞组、顺铂持续作用组及顺铂短时作用后撤药组,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用real-time PCR染料法定量测定宫颈癌细胞黏附因子CD44表达的改变。结果宫颈癌术前动脉内灌注化疗后再行手术的肿瘤脉管内癌栓发生率低于直接手术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顺铂的持续药物作用能降低Hela细胞CD44的表达;顺铂短时作用撤除后,CD44表达水平高于正常Hela细胞组和顺铂持续作用组,并且波动幅度增大。结论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能增加宫颈癌转移的风险,而化疗药物顺铂短时作用后,细胞黏附因子CD44表达的升高及波动幅度的增大,提示其可能促进残留肿瘤细胞脱落、迁移和定居,与宫颈癌术前灌注化疗增加淋巴转移率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淋巴转移 顺铂 CD44
下载PDF
直肠癌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华长汪 殷广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69-71,共3页
由于直肠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外科根治性手术疗效的提高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对于化疗等辅助性手段的期待也逐渐增大。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ctherapy,TAC)从50年代应用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Ⅲ.而作为术前辅助... 由于直肠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外科根治性手术疗效的提高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对于化疗等辅助性手段的期待也逐渐增大。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ctherapy,TAC)从50年代应用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Ⅲ.而作为术前辅助化疗的措施只是近十余年的事,术前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Trans catheter Arterial Cher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直肠癌 根治性手术 外科 辅助化疗 解剖位置 TAC 疗效 辅助性 期待
全文增补中
宫颈癌动脉内药物灌注及栓塞30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琼 郑明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143-143,146,共2页
目的实施针对护理,提高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宫颈癌患者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加强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化疗后1周复查B超,20例病例介入术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退缩,病例分期别逆转,均圆满完成切除手... 目的实施针对护理,提高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宫颈癌患者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加强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化疗后1周复查B超,20例病例介入术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退缩,病例分期别逆转,均圆满完成切除手术,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效果显著,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手术的可行性及彻底性,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二次手术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 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
下载PDF
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峰 徐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直肠癌术后常规西医...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直肠癌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及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吴茱萸热熨足三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2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5天,治疗组腹胀分级评分与呕吐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整体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促进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状态,预防并发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热熨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直肠癌术后 胃肠蠕动功能 胃动素 生长抑素
下载PDF
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郭云 唐宗江 +3 位作者 刘小健 唐卫中 甘嘉亮 张小龙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9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分为4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regionalintra-arteral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B组30例进行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9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分为4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regionalintra-arteral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B组30例进行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endocavitaryhyperthermia,PEH)联合放疗,C组15例术前单纯放疗,D组27例术前未行任何辅助治疗。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凋亡细胞。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所有4组治疗前的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es,AI)之间无明显差异。A、B、C3组治疗后AI均明显高于各组治疗前AI(P<0·01)。治疗后的4组AI相比,A组(5·389±0·517)%、B组(4·985±0·428)%、C组(2·757±0·251)%,均高于D组(0·877±0·139)%,A组和B组AI又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AI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PRAC联合放疗与PEH联合放疗均可以明显促进癌细胞凋亡,提示术前通过这两种方法治疗直肠癌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术前腔内热疗 低位直肠癌 凋亡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清EGFR HER-2 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进峰 彭雷 +1 位作者 付豹 陈小贺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CRC患者1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与研究组83例(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均测定患者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后1、3年预后情况及治疗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8.895,P=0.000)。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7、3.509、6.345,P均<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P=0.620)。研究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77/83,92.77%)显著高于对照组(61/81,75.31%),治疗后3年生存率(52/83,62.65%)显著高于对照组(29/81,3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71、14.039,P=0.002、0.000);随访中,研究组患者发生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及局部复发共19例,对照组共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32)。结论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减少CRC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远期生存率高且复发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HIPEC、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尚云亮 颜军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以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以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PRAC,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HIPE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242(CA242)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8^(+)、CD4^(+)CD25^(+)、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PEC、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提升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预后,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结直肠癌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镜手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振凯 董茂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410-1415,共6页
目的总结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有关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分期,提高R0切除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可有效提高肿瘤及门静... 目的总结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有关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分期,提高R0切除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可有效提高肿瘤及门静脉的药物浓度,既可直接杀伤、破坏癌细胞,还可有效防治肝及淋巴结转移,并可减少毒副作用;动脉灌注化疗短时间内就可导致癌细胞核发生固缩和碎裂;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时间一般为4~9周,然后根据疗效评价结果进一步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理论上较静脉全身化疗更有优势,进一步多中心、大型的临床试验的深入研究可能会为其开辟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术前区域化疗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宗江 郭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regionalintra-arteral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6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15例术前单纯放疗,C组27...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regionalintra-arteral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6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15例术前单纯放疗,C组27例术前未行任何化、放疗。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凋亡细胞。所有病例均得到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es,AI)分别为(0·867±0·101)%和(5·389±0·517)%,B组分别为(0·875±0·098)%和(2·757±0·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为(0·927±0·135)%和(0·877±0·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AI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术后A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复发率5·26%(1/19),B组13·33%(2/15),C组33·33%(9/27),A组与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保肛率31·58%(6/19),B组26·67%(4/15),C组3·70%(1/27),A组与B组的保肛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PRAC联合放疗可以促进癌细胞凋亡、降低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其用于新辅助化疗是安全、合理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低位直肠癌 局部复发 凋亡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观升 王志广 刘龙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S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但试验组额外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但试验组额外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短期疗效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手术前后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生存期的影响
14
作者 屠世良 胡庭杨 +3 位作者 邓高里 袁建华 董全进 袁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4-785,共2页
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制约着根治性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提高进展期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抑制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盆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笔者通过对术前辅助肠系膜下动脉及肝动... 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制约着根治性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提高进展期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抑制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盆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笔者通过对术前辅助肠系膜下动脉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辅助双侧髂内动脉及肝动脉灌注化疗加常规静脉化疗的pT3-4N0~2M0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前后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复发和远期生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中低位直肠癌 术前 后联合 直肠癌术后复发 动脉灌注化疗 生存期 直肠癌患者
原文传递
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加手术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附24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秋波 陶智慧 +2 位作者 胡奎 韩智 马勇 《航空航天医药》 2003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方法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加手术联合治疗胃癌。结果 :术前介入后术中发现肿瘤病灶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浸润粘连少 ,局部组织疏松水肿 ,肿瘤易于剥离。结论 :术前介入明显提高了胃癌的手术切除率。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胃癌疗效观察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亚超 胡志 王卓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年第6期777-778,共2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第3位和第4位,据统计,全球每年的新发病人数近120万,而死亡人数达60万^([1-2])。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长,而由于饮食结构及营养水平的差异,城...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第3位和第4位,据统计,全球每年的新发病人数近120万,而死亡人数达60万^([1-2])。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长,而由于饮食结构及营养水平的差异,城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3])。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镜手术治疗 应用体会
下载PDF
45例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治疗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李伟汉 张浩 《中原医刊》 2005年第9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注入癌灶供血动脉。化疗直肠癌45例,术后10d进行直肠癌根治术。与未行化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肿瘤细胞的病理变化、复发率、生存率...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注入癌灶供血动脉。化疗直肠癌45例,术后10d进行直肠癌根治术。与未行化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肿瘤细胞的病理变化、复发率、生存率等。结果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肝肾功能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核浓缩、碎裂,细胞质呈嗜酸性改变并见大量空泡、凝固、坏死,大部分病例出现细胞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所有病例均见到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膜增厚与血管炎普遍存在,一部分患者中可见癌灶血栓形成。Dukes-B、C术后3年、5年的复发率、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变直肠癌患者的组织细胞学形态,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对直肠癌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化学治疗 SELDINGER技术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化学药物治疗 直肠癌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 直肠癌根治术 纤维组织增生 炎症细胞浸润 肿瘤细胞 不同程度 细胞学形态 复发率 生存率 临床价值 供血动脉 药物注入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术前区域化疗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及P53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李天煜 陈博艺 +6 位作者 程军 高翔 邓国荣 许建德 李冲 陈恩碧 郑慧琼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teri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5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A组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术前单纯放疗,C组术...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teri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5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A组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术前单纯放疗,C组术前未行任何化、放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P53表达。所有病例均得到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P53阳性表达分别为53.33%(8/15)和20.00%(3/15),B组分别为60.00%(9/15)和33.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为53.33%(8/15)和40.0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P53阳性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3组术后P53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复发率6.67%(1/15),B组13.33%(2/15),C组26.67%(4/15),A组与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保肛率40.00%(6/15),B组26.67%(4/15),C组6.67%(1/15),A组与B组的保肛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PRAC联合放疗可以降低P53表达和减少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它是对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和合理的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低位直肠癌 局部复发 P53表达
下载PDF
区域化疗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p5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9
作者 李天煜 陈利生 +7 位作者 陈博艺 程军 高翔 邓国荣 许建德 李冲 陈恩碧 郑慧琼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765-76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p5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45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A组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术前单纯放疗,C组术前未行任何化、放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每例治疗前...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p5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45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A组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术前单纯放疗,C组术前未行任何化、放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p53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p53阳性表达分别为53.33%和20.00%,B组分别为60.00%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为53.33%和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p53阳性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3组术后p53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AI)分别为(8.98±1.07)‰和(53.96±1.21)‰,B组分别为(8.80±1.00)‰和(27.6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为(9.32±1.41)‰和(8.68±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A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A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PRAC联合放疗可以降低p53表达和促进癌细胞凋亡、提高疗效,它是对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和合理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低位直肠癌 p53 凋亡
下载PDF
骨肉瘤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继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骨肉瘤 护理 静脉全身化疗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坏死 化疗毒性反应 皮下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