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干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曹现霞 陈旭 《中外医疗》 2023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在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日照心脏病医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在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日照心脏病医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冠状动脉中注入尼可地尔,对照组于冠状动脉中注入硝酸甘油,比较两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和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分级(TIMI)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两组再次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比例及斑块长度。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8.8±9.8)%高于对照组的(51.4±2.6)%,且观察组BNP水平(121.2±5.2)pg/mL低于对照组的(231.4±1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54.436,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P<0.05)。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比例低于对照组,斑块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冠状动脉血管功能恢复,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 注射治疗 尼可地尔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志江 杨艳 刘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并根据术中心动过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心动过缓组(24例)和非心动过缓组(76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并根据术中心动过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心动过缓组(24例)和非心动过缓组(7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术中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共24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4.00%。其中心动过缓组14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交界性逸搏心律,5例出现气促、胸闷、心悸。心动过缓组患者梗死血管位置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罪犯血管支数>1支所占比例均高于非心动过缓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梗死血管位置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罪犯血管支数均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患者术中出现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梗死血管位置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罪犯血管支数因素均易增加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血管位置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 心动过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3
作者 张先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33期94-96,共3页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治疗方面的效果更显著,然而术中易出现无复流现象,加重心脏损伤,甚至造成猝死。该研究通过收集、整体相关文献资料,...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治疗方面的效果更显著,然而术中易出现无复流现象,加重心脏损伤,甚至造成猝死。该研究通过收集、整体相关文献资料,从“无复流现象的概述、分类”“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原因”、“无复流现象的防治进展”等方面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其后续防治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冠脉介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预防性冠脉内注射防治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房勇 阳成俊 +2 位作者 刘青平 谭启林 邹小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98-200,共3页
分析预防性冠脉内注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在STMEI患者60例纳入至研究范围,在我院进行PCI治疗时间为2010年3月~2021年10月,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 分析预防性冠脉内注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在STMEI患者60例纳入至研究范围,在我院进行PCI治疗时间为2010年3月~2021年10月,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分别纳入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性冠脉内注射治疗,予以观察组替罗非班联合比伐芦定预防性冠脉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慢复流发生率、心功能变化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较对照组高,LVESD与LVE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两组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采用罗非班联合比伐芦定预防性冠脉内注射治疗效果优于替罗非班,不但能够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对于改善其心功能也有重要价值,还可有效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EI PCI 预防性冠脉内注射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PLR、NLR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MACCE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红星 张杰 +6 位作者 马龙飞 郭赫立 韩欣宇 张莹 鲁召辉 何冉 袁义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84-487,4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直接PCI术的AMI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直接PCI术的AMI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依据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PLR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术中发生无复流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的MACCE发生率。结果对入选的121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PLR间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168.83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67%和85.54%。根据PLR截断值分为高危组32例(PLR≥68.83)和低危组89例(PLR<168.83),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LVEF)明显低于低危组,而肌酸激酶(CK-MB)峰值明显高于低危组,住院期间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术后随访8个月~6年,高危组的MACCE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危组的无全因死亡生存率和无MACCE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高危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高PLR和NLR均是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LR和NLR均是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MACCE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PCI 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PCI术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心肌保护及并发症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晓鹏 陈文博 +2 位作者 黄莉 王崇振 王选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慢/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保护及并发症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PCI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108...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慢/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保护及并发症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PCI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落≥50%比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脑钠肽(BNP)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即刻、72 h、30 d的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落≥50%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后24 h,观察组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30 d,观察组的血浆BNP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0 d内的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复发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减轻PCI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心肌损伤,促进左心结构及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慢/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