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炜 王宁 王海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1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95%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测量80例8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正常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73...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95%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测量80例8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正常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7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48~198μm。即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直径区域(黄斑中心区)内视网膜厚度为(19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68~218μm。正常人经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左右眼别之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不相关。内环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外环的视网膜厚度。鼻侧的视网膜厚度大于颞侧的视网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下载PDF
OCT及OCTA观察垂体腺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智辉 杨辛 +2 位作者 芦凯伦 戴彤彤 庞燕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垂体腺瘤(PA)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09/2023-03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PA患者40例作为PA组,另选取年龄...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垂体腺瘤(PA)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09/2023-03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PA患者40例作为PA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视野、OCT和OCTA检查,并分析PA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A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血管密度(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黄斑区浅层血管复合体(SVC)-VD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除内环鼻侧、外环下方)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区各象限mGCC厚度、视盘周围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D)值均呈负相关(P<0.05),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与M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与OCTA检查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PA患者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功能的微观变化,对评估PA患者术前视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血管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视野 视神经
下载PDF
OCT影像人工智能读片与医生读片对识别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炎 许斐平 +6 位作者 汪竟成 王莎莎 刘瑞 曹婷怡 袁雯 陈新建 陈吉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临床进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人工智能(AI)读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11/2021-11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门诊患者1579眼OCT图像共1579张,并收集眼科医生及AI的读片结果。通过Ka... 目的:探讨在临床进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人工智能(AI)读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11/2021-11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门诊患者1579眼OCT图像共1579张,并收集眼科医生及AI的读片结果。通过Kappa值进行无ARMD和有ARMD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结果:两名眼科医生之间在无ARMD和有ARMD读片结果的Kappa值为0.934;AI结果与眼科医生在无ARMD和有ARMD读片结果的Kappa值为0.738。AI对ARMD识别的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95.07%,曲线下区域面积(AUC)为0.841。结论:AI在基于OCT图像的ARMD识别上与眼科医生有较高的一致性,适用于基层医院完成对ARMD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转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人工智能 一致性分析
下载PDF
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闾雯娟 牛童童 肖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3-01/10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1例6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组31例31眼采用3...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3-01/10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1例6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组31例31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技术,传统手术组30例30眼采用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系统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剥膜时间,随访6 mo,分析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善手术,术中均未发生视网膜大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和剥膜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20.13±1.59vs 25.97±2.09 min;3.74±0.89vs 8.13±1.72 min,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CMT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均P>0.008),术后3、6 mo BCVA、CMT均较术前改善(均P<0.008)。术后6 mo,3D组BCVA较传统手术组明显改善(P=0.007)。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M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及传统手术组均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但3D手术视频系统术中OCT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精细手术步骤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 3D手视频系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时间
基于轻量级U-Net神经网络提取OCT内指纹和外指纹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海霞 杨熙丞 +1 位作者 梁荣华 陈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3-1072,共10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成像技术,可以用来采集高分辨率的手指3维数据,提取角质层和乳头层轮廓并生成内指纹和外指纹。针对目前已有算法在提取角质层和乳头层轮廓时易受到汗腺和皮下组织的影响导致轮廓提取结果有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成像技术,可以用来采集高分辨率的手指3维数据,提取角质层和乳头层轮廓并生成内指纹和外指纹。针对目前已有算法在提取角质层和乳头层轮廓时易受到汗腺和皮下组织的影响导致轮廓提取结果有偏差这一问题,本文利用自制OCT实验平台获取高分辨率手指3维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轻量级U-Net神经网络算法来准确提取角质层和乳头层轮廓,通过拼接轮廓的相对深度信息生成内指纹和外指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精确地提取内外指纹,同时在生成指纹效果和普通U-Net神经网络算法相似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模型参数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内指纹 外指纹 深度可分离卷积 U-Net
下载PDF
基于压电双脉冲剪切波加载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生物组织弹性测试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小艺 孙翠茹 +4 位作者 吕旭峰 郑佳星 李虎 孟卓 陈金龙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2,共11页
生物组织力学性能的定量测试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及诊治非常重要。本文集成压电堆栈振动加载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提出对生物组织弹性进行定量测量的剪切波光学相干弹性成像技术。压电堆栈携带探针在双脉冲激励下对生物组织或仿... 生物组织力学性能的定量测试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及诊治非常重要。本文集成压电堆栈振动加载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提出对生物组织弹性进行定量测量的剪切波光学相干弹性成像技术。压电堆栈携带探针在双脉冲激励下对生物组织或仿体产生约2μm振幅的振动,生成剪切波。在OCT探测区域,生物组织的变形会引起OCT的相位信号变化,由此提出检测剪切波的相位差法。再根据剪切波的传播速度,计算获得组织的弹性模量。通过比较该方法与拉伸实验对生物组织仿体弹性模量的测量结果,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进而对人体手指指腹皮肤的弹性进行了在体测试,表明该方法有用于在体皮肤力学性能测试的潜力。压电堆栈双脉冲剪切波OCE为离体生物组织弹性测试提供了新的简单有效的手段,并且有潜力进一步发展为生物组织复杂力学性能的测试技术,以及应用于临床上皮肤等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光学相干弹性成像(OCE) 剪切波 压电堆栈 皮肤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眼底OCT形态改变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刁滢滢 杨卫华 +2 位作者 方冬 李王婷 张少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63-1568,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常伴有慢性缺氧,进而导致全身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引起血管反应性损伤。视网膜和脉络膜作为眼部重要结构,具有丰富血流灌注,极易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微结构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常伴有慢性缺氧,进而导致全身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引起血管反应性损伤。视网膜和脉络膜作为眼部重要结构,具有丰富血流灌注,极易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微结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观察这种微结构变化的理想工具,能无创、非侵入性地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目前尚缺乏关于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改变的研究总结,文章详细回顾了当前有关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变化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视网膜和脉络膜在结构与血流方面的变化,旨在概括COPD对眼底微结构的影响,探索这些形态学变化的潜在机制,并为COPD患者的眼底病变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缺氧 视网膜 脉络膜
下载PDF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高凡 王霞 +1 位作者 顾莉莉 王彦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特征、临床症状、体征、眼底造影特征和激光扫描眼底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01/2023-01确诊的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138眼(其中24例为双眼)...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特征、临床症状、体征、眼底造影特征和激光扫描眼底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01/2023-01确诊的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138眼(其中24例为双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ICGA)、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血化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斑点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白细胞抗原B27、风湿系列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RPR及TPPA阳性,其他化验检查阴性,确诊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44±13.1岁,男59例(51.8%),女55例(48.2%),单眼90例(78.9%),双眼24例(21.1%),其性别、婚姻以及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视盘充血以及后极部视网膜灰黄色混浊;FFA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黄斑周围点样弱背景荧光、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染色、视网膜RPE荧光积存以及视盘染色或强荧光;ICGA以及OCT特征主要表现为晚期后极部鳞状弱荧光,FFA与ICGA之间的关系对称一致,OCT显示玻璃体高反射点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针尖样凸起。结论: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4岁,单眼发病多见,患者性别、婚姻、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玻璃体灰白色细胞,后极部视网膜混浊增厚感、灰黄色改变,正确识别OCT、FFA、ICGA特征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早期正确诊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脉络膜视网膜炎 临床表现 眼底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年龄 职业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远视弱视儿童的视网膜OCT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闫丽娟 吉昂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 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用于中高度远视儿童的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分析。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1月对65只中高度远视眼,根据矫正视力分为屈光参差性弱视A组35只眼,及单纯远视B组30只眼,分别与20只正常儿童眼C组... 目的 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用于中高度远视儿童的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分析。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1月对65只中高度远视眼,根据矫正视力分为屈光参差性弱视A组35只眼,及单纯远视B组30只眼,分别与20只正常儿童眼C组进行比较,测量检影验光,眼球生物测量,OCT测量黄斑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结果 角膜曲率A组42.46,B组44.20,C组44.04,远视弱视组的角膜曲率较单纯远视及正常儿童小。黄斑中心凹及视盘RNFL厚度分别为A组(273.68±21.32)μm,(112.95±7.94)μm;B组(265.25±22.14)μm,(106.75±7.17)μm;C组(257.58±18.93)μm,(105.48±9.68)μm,弱视患儿较单纯远视及正常儿童厚,单纯远视儿童与正常儿童间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参差性远视弱视儿童存在视网膜细微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下载PDF
面向血管病变力学特性表征的光学相干弹性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翠茹 贾俊杰 +2 位作者 林祥龙 冯晓卫 陈金龙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由于血管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以动脉斑块的力学特性表征对血管病病理研究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心血管成像的新技术,能识别斑块的细微组织成分,但是不能评估或预测斑块的破裂风险。面向斑... 由于血管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以动脉斑块的力学特性表征对血管病病理研究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心血管成像的新技术,能识别斑块的细微组织成分,但是不能评估或预测斑块的破裂风险。面向斑块力学特性表征的弹性成像技术(OCE)近年来逐渐成为了血管力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综述首先介绍OCT干涉信号及与组织结构、变形、速度相关的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然后总结对体外块状的血管斑块样本变形进行测试的散斑追踪和基于相位检测的OCE方法,以及面向临床应用的基于导管扫描的血管内OCE技术进展;最后,综述血管力学参数定量计算及应力分析方法。血管OCE的主要进展和现存关键问题的深入分析表明血管内OCE有望成为血管内OCT的新功能,为动脉斑块发生发展机理研究和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提供更有力的成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光学相干弹性成像(OCE) 位移场测量 应变场测量
原文传递
养阴行血方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黄斑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家翔 闫梦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192-6193,共2页
目的观察养阴行血方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对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按湿性AMD属中医肝肾阴虚证的诊断标准收集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养阴行血为法组成的双芍护睛方,对照组予杞菊地黄丸。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观察养阴行血方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对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按湿性AMD属中医肝肾阴虚证的诊断标准收集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养阴行血为法组成的双芍护睛方,对照组予杞菊地黄丸。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BRC)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L)的厚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BRC厚度及RNL厚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养阴行血方能降低黄斑厚度,与控制或减轻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视网膜下出血及渗出的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行血方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黄斑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BRC) 视网膜神经皮层(RNL)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能量校准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旭 夏辉 +2 位作者 雍旭 王维 周品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设备原理建立能量检测方法,并借助Newport能量表校准相干光能量,解决扫描信号质量低的问题。方法:采用Newport能量表检测超发光二极管(SLD)光源能量,用以解决SLD光源能量不足和光谱仪的光功率低导致...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设备原理建立能量检测方法,并借助Newport能量表校准相干光能量,解决扫描信号质量低的问题。方法:采用Newport能量表检测超发光二极管(SLD)光源能量,用以解决SLD光源能量不足和光谱仪的光功率低导致的OCT扫描信号质量低问题,对于能量不足的问题采用调整光源电流值,以使相干光能量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清洁参考镜光路后提高光功率数值。结果:校准SLD光源前能量为670μW,校准后能量为738μW,清洁参考镜光路后光谱仪的总光功率(TOP)由之前的0.7μW提高至0.9μW,血流报告的扫描信号质量指数(SQ)值从6提高至9。结论:通过扫描质量指数的提升,可提高视网膜扫描断层图像的清晰度和血流报告的SQ值,便于临床对眼内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相干 光谱仪 光功率 质量指数(SQ) 能量校准
下载PDF
OCT定性定量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福燕 李志敏 +3 位作者 李建阳 吴珂 刘璐 赫晓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强调OCT多个扫描及分析程序联合应用,定性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RVOME)的性质与程度的作用。方法对36例36只跟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静脉及半侧静脉阻塞波及黄斑的患眼进行OCT检查:作经过黄斑中心凹多径线线性扫... 目的强调OCT多个扫描及分析程序联合应用,定性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RVOME)的性质与程度的作用。方法对36例36只跟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静脉及半侧静脉阻塞波及黄斑的患眼进行OCT检查:作经过黄斑中心凹多径线线性扫描,成比例处理程序定性分析;作黄斑厚度地形图扫描,容积与厚度分析程序定量研究,记录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1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和黄斑总容积等参数,研究这些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OCT定性分析发现RVOME有6种基本改变即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海绵样肿胀、象限性视网膜厚度变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前膜等,一眼常同时发生以上2-3种改变。OCT定量研究发现36只眼RVOME黄斑地形图中白、红、黄、绿、蓝颜色分布不一,象限性视网膜厚度变薄患者,受累黄斑区域呈纯蓝色样改变;中心凹,中心凹1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黄斑总容积分别为(447.61±197.47)μm^3,(451.78±192.19)μm^3,(0.35±0.15)μm^3及(10.20±3.53)μm^3,它们分别都与最佳矫正视力呈直线负相关趋势,但P值均大于0.05。结论OCT定性分析可以发现RVOME黄斑区视网膜内及视网膜下出血、水肿、液体积聚、囊腔形成等细微形态特征;OCT定量研究可以得到黄斑区总体及局部水肿分布图及中心凹,中心凹1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和黄斑总容积等多个水肿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多个扫描和分析程序联合应用可以快速全面评判黄斑水肿的性质与程度,减少RVOME漏诊、量化疗效和随访观察的指标。但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不同,RVOME中心凹,中心凹1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其容积和黄斑总容积等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无统计学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VOME)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原文传递
应用MAIA微视野计评估青光眼黄斑部功能改变
14
作者 鞠宏 郝瑞 +1 位作者 顾韫 丁肇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微视野特征,探讨微视野检测值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自动视野检测指标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青光眼患者45例76眼,其中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5例2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微视野特征,探讨微视野检测值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自动视野检测指标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青光眼患者45例76眼,其中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5例2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1眼;正常对照组40例76眼。所有受检眼进行了MAIA微视野、Humphrey视野、BCVA检测,并与OCT测量的结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微视野测出的黄斑平均光敏感度(MS)、OCT测出的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低于正常对照组,Humphrey视野计10-2程序测出的视野平均缺损(MD)、GCC局部丢失体积(FLV)、GCC整体丢失体积(GLV)、63%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高于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MS与MD、FLV、GLV、BCVA(LogMAR)呈负相关(r_(s)=-0.839、-0.665、-0.530、-0.424,均P<0.01)。青光眼组MS与GCC、RNFL呈正相关(r_(s)=0.437、0.500,均P<0.01)。MAIA微视野计检测时间更短。ROC曲线分析表明微视野对青光眼的诊断准确度为中等。结论:MAIA微视野计敏感性高,能检测到OCT结构损伤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降低。微视野检测值与BCVA、标准自动视野检测指标和OCT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MAIA微视野计与OCT相结合能提高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 青光眼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视网膜脊髓谱系疾病服用羟氯喹发生黄斑病变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宇 田梅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作为一种抗疟药,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免疫调节等功效,同时作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且耐受性极好的药物,其已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线药物。虽然视网膜毒性已被认识多年,但真实发生率... 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作为一种抗疟药,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免疫调节等功效,同时作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且耐受性极好的药物,其已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线药物。虽然视网膜毒性已被认识多年,但真实发生率如何尚缺乏临床共识。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视网膜脊髓谱系疾病发生羟氯喹黄斑病变的案例进行报道,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视网膜脊髓谱系疾病 羟氯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瑾 袁援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比较正常眼及不同眼底、不同眼轴高度近视眼(H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以期发现HM的RNFL特点,为HM合并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AG)的诊断提供帮助,减少HM-POAG的误诊率。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60眼,HM组40例76眼,按眼底改... 目的:比较正常眼及不同眼底、不同眼轴高度近视眼(H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以期发现HM的RNFL特点,为HM合并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AG)的诊断提供帮助,减少HM-POAG的误诊率。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60眼,HM组40例76眼,按眼底改变轻重将HM患者分为Ⅰ、Ⅱ、Ⅲ、Ⅳ4组,并根据眼轴长度分为23~24mm(正常组,60眼)、25~26mm(20眼)、26~27mm(24眼)、27~28mm(18眼)及>28mm(14眼)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定RNFL的厚度,比较正常对照组、HM组RNFL厚度以及HM与眼轴长度、眼底病变的关系。结果:HM患者RN-FL厚度上、下象限及鼻象限、平均值均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的象限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象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眼轴的增长,平均(Avg)RNFL厚度逐渐变薄,眼轴27~28mm组和眼轴>28mm HM组的Avg RNF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组的上、下、鼻象限及均值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降低(P<0.05),各组颞象限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的RNFL厚度随眼轴增长和眼底病变的加重而变薄,对HM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指标结合RNFL厚度下降辅助诊断早期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 眼底改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眼轴 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AG)
下载PDF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冉祝亮 谢学军 +3 位作者 吴盈盈 刘小燕 李小静 袁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病例1,患者李某,男,43岁,因发现右眼视物变形、下方固定黑影3个月余就诊。患者既往体健,眼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8(矫无助),左眼裸眼视力1.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无明显的玻璃体混浊。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盘正... 病例1,患者李某,男,43岁,因发现右眼视物变形、下方固定黑影3个月余就诊。患者既往体健,眼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8(矫无助),左眼裸眼视力1.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无明显的玻璃体混浊。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盘正上方一边界清楚的橘红色隆起,表面见色素沉着,无出血、渗出(图1A);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示隆起区为片状低自发荧光(AF)、中间夹杂高AF,在隆起区外围绕有大片高AF(图1B);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FFA示在造影动脉期即可见视盘上方不规则网状充盈,荧光素渗漏;动静脉期呈一圆形高荧光病灶,其间间杂低荧光;在造影后期该区呈强荧光,其周边部视网膜小血管管壁着染;ICGA示造影早期视盘上方与FFA一致均有不规则强红外荧光充盈病灶,其间间杂斑点状低红外荧光,造影晚期病灶内染料排空呈低红外荧光,其间散见点状高红外荧光,周围绕有不规则高红外荧光(图1C、1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与病灶对应处视网膜下隆起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图1E、1F)。诊断:右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 , C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瘤 眼底自发荧光(FA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被引量:9
18
作者 籍雪颖 张金嵩 孙宏亮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20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较术...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20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有5例劈裂腔完全消失,3例伴有浅脱离的视网膜均达到解剖复位,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察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后巩膜加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原文传递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建树 王育文 +3 位作者 王鹏赟 马蓉 吴越 陈侃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只眼(13例)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只眼(13例)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总厚度降低),其中有6只眼劈裂腔完全消失,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5只眼旁中心凹处仅可见细小裂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只眼发生黄斑出血。结论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后巩膜加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下载PDF
微脉冲联合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孙玲娟 殷莉 +2 位作者 孟玲 王姝蕊 张青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研究微脉冲联合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眼科就诊的中浆病患者,分别给予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50例和单纯迈之灵口服50例(对照组),于初诊、治疗后1周、1个月... 目的研究微脉冲联合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眼科就诊的中浆病患者,分别给予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50例和单纯迈之灵口服50例(对照组),于初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黄斑中心凹6 mm内容积,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CVA显著升高(P<0.05),CMT、中心凹6 mm容积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CMT、中心凹6 mm内容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口服可有效治疗中浆病(CSC),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且起效快,效果更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577 nm微脉冲激光 迈之灵 最佳矫正视力(BCVA)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黄斑心凹视网膜厚度(CMT) 黄斑心凹6mm内容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