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60
1
作者 高堂成 张春才 +3 位作者 张庆宏 王秋根 许硕贵 王家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随访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必要时自体植骨治疗的Ⅱ~Ⅳ型跟骨骨折54例共59足。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15足。...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随访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必要时自体植骨治疗的Ⅱ~Ⅳ型跟骨骨折54例共59足。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15足。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皮瓣下放置引流以防止术后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9~48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30足,良21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为86.4%。发生明确的早期并发症4足,发生率6.8%,其中皮肤边缘坏死2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远期发生明显慢性疼痛2足(3.4%)。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和跟骨骨折机制有关。以下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前作周密计划和准备,术中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和反折,复位后通过植骨来支撑关节面骨折块及提高内固定的牢固程度,术后石膏固定并抬高患肢,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内固定手 跟骨关节内骨折 皮瓣 跟骨骨折 关节面 前作 发生 治疗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78
2
作者 马远征 胡明 +4 位作者 才晓军 陈兴 李宏伟 隰建成 薛海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52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5例、胸椎67例、胸腰段17例、腰椎53例,病灶范围1~3个椎...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52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5例、胸椎67例、胸腰段17例、腰椎53例,病灶范围1~3个椎体,无跳跃病灶.手术方法:(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钢板内固定;(2)经肋横突切除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3)后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4)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术时4.5 h,术中平均出血650ml;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平均术时3.5 h,术中平均出血450 ml;其余两种手术平均术时3.0 h,术中平均出血350 ml.(2)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前后路联合手术创伤较大,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次之.手术并发症有大血管破裂1例,暂时性窦道形成5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3例.(3)临床疗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入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 脊柱结核 前路 植骨融合 抗结核药物 治疗 症状 结核病
原文传递
单中心18 7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143
3
作者 雷海录 张康泰 +8 位作者 陈勇 李景梦 闫志强 王克成 彭力勋 邓明福 张魁 都大伟 张政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对自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我腹腔镜中心行LC的 1872 6例病人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胆总...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对自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我腹腔镜中心行LC的 1872 6例病人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胆总管损害 2 8例 ( 0 15 % ) ,术后胆漏 6 2例( 0 33 % ) ,腹腔出血 6例 ( 0 0 3 % ) ,术后腹腔内脓肿及切口疝 7例 ( 0 0 3% ) ,总计 10 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0 5 5 %。分析其原因与LC适应证选择不当及术者对胆道解剖变异等缺乏足够认识等因素有关。结论 胆漏以及胆管损伤是LC的主要并发症 ,精确操作可避免其损伤 ,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 ,一般预后是良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 并发症 预防
原文传递
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1
4
作者 隗洪进 隗伏冰 叶玲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3-414,共2页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 2 84 1例再次剖宫产(RS组 )和 5 6 82例首次剖宫产 (CS组 )病例导致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RS组的平均出血量、术中出血发生率 ,显著高于CS组 (P &...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 2 84 1例再次剖宫产(RS组 )和 5 6 82例首次剖宫产 (CS组 )病例导致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RS组的平均出血量、术中出血发生率 ,显著高于CS组 (P <0 0 5 ) ;导致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子宫切口的撕裂、宫缩乏力、子宫破裂 ;两次剖宫产相距时间 <2年、首次剖宫产有腹腔粘连和古典式剖宫产者 ,术中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 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切口位置的选择和胎盘附着的部位 ,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 出血 临床分析 预防 宫缩乏力 子宫破裂
原文传递
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101
5
作者 许力 赵晶 +1 位作者 黄宇光 罗爱伦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 ,各 2 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 ,加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 ,各 2 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 ,加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失血量和输血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 术毕核心温度 ,加温组为 ( 36 4± 0 4 )℃ ,对照组为 ( 35 3± 0 5 )℃ (t =7 5 4 7,P <0 0 1)。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加温组拔管时间为 ( 18± 6 )min ,短于对照组的 ( 2 6± 10 )min(t=- 3 36 4 ,P =0 0 0 2 )。对照组有 6例患者发生术后寒战 ( 30 % ) ,加温组无术后寒战发生 ( 0 % ,χ2 =7 0 5 9,P =0 0 0 8)。结论 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和温毯 ,可有效地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 36 0℃~ 37 0℃ ) ,从而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寒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对照组 寒战 体温 加温 维持 显著性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核除术4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8
6
作者 尚丽新 陈震宇 +2 位作者 孙静莉 高红 张丽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3-63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核除 剖宫产 临床分析 临床意义 刮宫产
原文传递
丙泊酚与氯胺酮、芬太尼配伍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比较 被引量:87
7
作者 董迎春 汪小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 芬太尼 氯胺酮 配伍 伍用 静脉全麻药 镇痛药 镇痛作用
下载PDF
预防术中压疮形成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8
作者 廖冰野 韦南茉 +2 位作者 陈柳云 苏月焦 丁丽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多发生在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5h或更长时间的缺血,在69.75mmHg压力...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多发生在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5h或更长时间的缺血,在69.75mmHg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产生不可逆损害。现代手术发展日新月异,有许多手术是要在显微镜下完成的,手术时间也相应延长了许多,如颅脑外科手术在8h以上的常有,长时间使患者处于同一种体位使得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由此可见,脊髓损伤的手术、神经血管外科手术及较长时间俯卧位、侧卧位手术患者,是压疮好发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压疮 预防 局部组织 血液循环障碍 发展 颅脑外科手 血管外科手 患者 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 被引量:85
9
作者 武林枫 刘连新 +2 位作者 赵明 张伟辉 姜洪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和利弊。方法 对 2148 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术中显露喉返神经936例,不显露喉返神经1212例。结果 显露喉返神经术式者喉返神经损伤2例,损伤率为0 21%。不显露喉返...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和利弊。方法 对 2148 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术中显露喉返神经936例,不显露喉返神经1212例。结果 显露喉返神经术式者喉返神经损伤2例,损伤率为0 21%。不显露喉返神经术式者喉返神经损伤5例,损伤率为0 4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中应先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喉返神经,然后在喉返神经入喉处或颈动脉鞘迷走神经附近寻找喉返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腺手 甲状腺全切除 甲状腺下动脉 前瞻性研究 甲状腺切除 迷走神经 颈动脉
原文传递
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其功能评价 被引量:79
10
作者 闫长祥 于春江 +3 位作者 乔慧 刘淑玲 刘海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168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5... 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168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56例(93%);次全切除(大于90%)12例(7%)。面神经解剖保留154例(92%),保留未成功14例(8%)。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89例(53%),Ⅲ、Ⅳ级57例(34%),Ⅴ、Ⅵ级22例(13%)。术末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明显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1~3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刺激强度大于15V,术后面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价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功能评价 面神经功能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解剖 刺激强度 显微外科切除 神经功能状态 显微外科技 肿瘤全切除 面神经监测 次全切除 功能保留 监测下 切除后 相关性 保留率
原文传递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9
11
作者 陈惠荣 李军 +2 位作者 刘永勤 吕浩 赵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 -Ⅱ(A Ⅱ)、β- 内啡肽(β- EP)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结果 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 05);在切皮时、切皮后1 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 .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A- Ⅱ- 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 .05);GA组切皮后1 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β- 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比较,GA组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 IL -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但不能消除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 拔管 上腹部手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麻醉 应激反应 升高 Β-EP IL-10
下载PDF
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7
12
作者 彭萍 沈铿 +3 位作者 郎景和 吴鸣 黄惠芳 潘凌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5-597,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对 1990年 1月 1日至2 0 0 1年 12月 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手术中发生的 4 2例泌尿系统损伤的类型、时间、术后尿瘘的发生和诊治经过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2 84 9...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对 1990年 1月 1日至2 0 0 1年 12月 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手术中发生的 4 2例泌尿系统损伤的类型、时间、术后尿瘘的发生和诊治经过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2 84 9例妇科手术中 ,发生泌尿系统损伤 4 2例 ,发生率为 0 33%。其中 ,输尿管损伤 11例 ,包括输尿管下段损伤 5例、近膀胱入口段损伤 4例和骨盆入口段损伤 2例 ,发生率为 0 0 9% ;膀胱损伤 31例 ,均发生于膀胱底部或后壁 ,发生率为 0 2 4 %。发现损伤的时间 ,术中 32例 (76 % ) ,术后 10例 (2 4 % )。尿瘘形成 14例 (33% ) ,其中 10例经过尿、血和引流液电解质、肌酐和尿素氮含量的比较而明确尿瘘存在 ;9例行美蓝实验和 (或 )膀胱镜检查 ,其中 4例经此项检查诊断为膀胱瘘 ;8例经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为输尿管瘘。经过术中及时修补、置入输尿管双J管和 (或 )保留尿管开放治疗 ,4 1例治愈。结论 大部分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 ,经及时诊断和处理 ,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损伤 临床分析 妇科外科手 并发症 诊断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预防性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13
作者 傅传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肠造口 低位直肠癌手 治疗 预防性 后综合征 吻合技 理念 上升 应用
原文传递
我国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4
作者 刘英 高兴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8期981-983,共3页
压疮被列为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5大常见问题之一,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手术患者已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其发生率高达4.7%-66%,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开始关注术中压疮。因此,本文对术中压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术中压疮的... 压疮被列为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5大常见问题之一,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手术患者已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其发生率高达4.7%-66%,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开始关注术中压疮。因此,本文对术中压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术中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文献 压疮 研究
原文传递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 被引量:64
15
作者 骆成玉 季晓昕 +3 位作者 张键 林华 杨齐 关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方法 分析 4 73例次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 2 2~ 15 6min ,平均 4 2min。术中出血很少 ,无一例因术中不易控制的大量出血而中转常规开放... 目的 探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方法 分析 4 73例次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 2 2~ 15 6min ,平均 4 2min。术中出血很少 ,无一例因术中不易控制的大量出血而中转常规开放手术。各例患者取出淋巴结 4~ 38个 ,平均14个。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特殊的手术视野使手术解剖清晰。遵循恰当的手术经路、手术方式标准化会绕过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学习曲线 ,加快手术速度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清扫 腔镜 患者 并发症 开放手 解剖
原文传递
80例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3
16
作者 叶明 唐家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子宫阴式切除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1年 4~ 12月 ,我科对 80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而无生殖道脱垂 ,子宫增大如孕 10~ 2 0周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TVH)。结果 :80例全部经阴道切除 ,成功率 10 ... 目的 :探讨大子宫阴式切除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1年 4~ 12月 ,我科对 80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而无生殖道脱垂 ,子宫增大如孕 10~ 2 0周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TVH)。结果 :80例全部经阴道切除 ,成功率 10 0 %。无一例膀胱、直肠损伤。子宫重 2 80~ 10 0 0g。手术时间 30~ 180分钟。术中同时采用子宫对半切开、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分碎术其中 1种或多种特殊方法处理大子宫 5 1例 (6 3.75 % )。术中同时行轻度粘连松解术 15例(18.75 % )。同时行附件切除或囊肿剔出术 6例 (7.5 % )。术中出血 30~ 6 0 0ml。住院天数 6~ 8天。结论 :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子宫增大超过孕 12周并非TVH的绝对禁忌证。伴有轻度盆腔粘连亦可行T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子宫 TVH 轻度 经阴道切除 阴式子宫切除 子宫增大 特殊方法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61
17
作者 吕厚山 王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6-4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应用自体胫骨进行胫骨平台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1992年11月~2000年9月,对22例(29膝)有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自体胫骨移植术,男5例(5膝),女17例(2...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应用自体胫骨进行胫骨平台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1992年11月~2000年9月,对22例(29膝)有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自体胫骨移植术,男5例(5膝),女17例(24膝);年龄43~78岁,平均61.2岁。手术前诊断:骨关节炎13例(14膝),其中膝内翻12例(13膝),膝外翻1例(1膝);类风湿关节炎7例(12膝);滑膜软骨瘤病1例(1膝);大骨节病1例(2膝)。术中将胫骨平台倾斜型骨缺损修整成台阶状水平型骨缺损。将截下的胫骨平台骨块修整后使其厚度和形状与缺损处匹配,并将带有皮质骨的部分尽量放置在台阶状缺损的外缘,以承受平台的压力。术中植骨厚度为8~15mm,平均10mm。在置入假体以及在骨水泥固化之前,应在植骨块侧方加压。所有膝关节假体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9年,平均4.2年,除1例因迟发性感染和植骨吸收再次出现膝内翻畸形和假体松动而行ⅠB-Ⅱ楔形假体翻修外,其它病例未发现自体移植骨的不愈合、移位、骨折、骨吸收和胫骨假体松动。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0~26分提高到术后76~94分。结论在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胫骨移植可恢复胫骨平台的完整性,防止平台塌陷,并为假体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胫骨近端 全膝关节置换 胫骨平台 植骨 自体 诊断 修整 防止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杨英 高兴莲 +4 位作者 余雷 马琼 熊璨 姚冲 刘凤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科手术病人影响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1 004例病人,应用"3S"手术病人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评估和筛查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采...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科手术病人影响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1 004例病人,应用"3S"手术病人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评估和筛查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发生皮肤颜色、皮肤形态、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578例为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占5.2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皮肤颜色和形态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时间、体质指数、受压部位皮肤、全身皮肤(低蛋白)、术前肢体活动情况、手术体位、术中压力、术中体温、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时间、受压部位皮肤是发生术中皮肤颜色、形态改变和压力性损伤的共同危险因素(P<0.01)。[结论]骨科手术病人发生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涉及多个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做好术前评估,给予受压部位皮肤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 压力性损伤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2
19
作者 翁习生 李军伟 +2 位作者 邱贵兴 赵宏 金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1993年7月~2000年12月间治疗的423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2例,平均年龄64.4岁(53~77岁);女271例,平均年龄67.2岁(34~87岁)。...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1993年7月~2000年12月间治疗的423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2例,平均年龄64.4岁(53~77岁);女271例,平均年龄67.2岁(34~87岁)。类风湿性关节炎(RA)142例,骨关节炎(OA)264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强直4例。均采用进口膝关节假体。结果17例发生了手术中失误或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02%。术中失误包括股骨髁劈裂骨折1例,股骨干穿孔2例,胫骨上端穿孔2例,截骨不当5例,髌骨穿孔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3例,膝关节强直2例。结论TKA术中失误的原因在于配套器械使用不熟练,对膝关节变形的认识不足,综合外科技术不全面。感染涉及多个环节。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及正确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获得满意的膝关节功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失误 早期 并发症 TKA 关节成形
原文传递
DDS波形合成技术中低通椭圆滤波器的设计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抒珍 童子权 +1 位作者 任丽军 刘小红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以设计低通椭圆滤波器为目的,依据DDS的基本原理,采用了EDA仿真手段,研究了低通椭圆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确定了滤波器的阶数和拓扑结构,并设计了相关参数.得出了截止频率为120MHz的9阶低通椭圆滤波器幅频特性好,通带波纹小于0.25dB,具有... 以设计低通椭圆滤波器为目的,依据DDS的基本原理,采用了EDA仿真手段,研究了低通椭圆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确定了滤波器的阶数和拓扑结构,并设计了相关参数.得出了截止频率为120MHz的9阶低通椭圆滤波器幅频特性好,通带波纹小于0.25dB,具有快速的衰减速率,在144MHz处衰减为7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通 椭圆滤波器 波形合成 DDS 通带 截止频率 EDA MH 基本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