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98
1
作者 汪民安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2,共7页
福柯说,19世纪的人们曾经被时间所牢牢地掌握,但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被空间的魔力抓住了。本雅明的历史视野中已经出现了空间的图景:历史现在开始被一个并置的都市碎片所布满,时间的故事通过空间在讲述。这似乎预示了空间在20世纪... 福柯说,19世纪的人们曾经被时间所牢牢地掌握,但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被空间的魔力抓住了。本雅明的历史视野中已经出现了空间的图景:历史现在开始被一个并置的都市碎片所布满,时间的故事通过空间在讲述。这似乎预示了空间在20世纪叙事中的醒目出场。本文论述了三个代表性的理论家——列菲弗尔、福柯和哈维的空间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将空间置放在时间的轨道之中进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20世纪中期 历史视野 19世纪 三个代表 空间理论 时间 本雅明 理论家 福柯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家园的跨民族译本:论“后”时代的飞散视角 被引量:53
2
作者 童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68,共19页
"飞散"(diaspora)是个古词,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古词获得许多新义.本文从这个词的演变开始,探讨后殖民、后结构、后现代的时代(简称"后"时代)的飞散视角及其主要语义,尤其是飞散在美学... "飞散"(diaspora)是个古词,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古词获得许多新义.本文从这个词的演变开始,探讨后殖民、后结构、后现代的时代(简称"后"时代)的飞散视角及其主要语义,尤其是飞散在美学判断和文化判断上引起的一些变化.文章引用本雅明、巴巴、克利弗德、赫德、德利克、弗洛伊德等人的若干概念,扼要分析了采取飞散视角的新文学作品(如杜拉斯、纳博科夫、莫里森、拉什迪、努奈兹、李长瑞等人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深入若干和飞散视角有关的问题,如:超越的逻辑;跨民族思维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家园"的文化翻译;文化翻译中的时间问题和多元历史主义,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 视角 家园 译本 文化翻译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弗洛伊德 文学作品 纳博科夫 民族主义 历史主义 时间问题 后殖民 后现代 本雅明 杜拉斯 莫里森 拉什迪 古词 判断
原文传递
福柯、本雅明与阿甘本:什么是当代? 被引量:31
3
作者 汪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7,共8页
本文讨论了福柯、本雅明和阿甘本的历史哲学概念,尤其讨论了他们对"当代"这一问题的思考。总体而言,当代总是和历史结合在一起的。福柯的谱系学虽然探讨的对象是过去,但其真正的目标是"现在";本雅明认为过去和现在... 本文讨论了福柯、本雅明和阿甘本的历史哲学概念,尤其讨论了他们对"当代"这一问题的思考。总体而言,当代总是和历史结合在一起的。福柯的谱系学虽然探讨的对象是过去,但其真正的目标是"现在";本雅明认为过去和现在是并置在一个空间范围内的;而阿甘本则认为当代既是对过去的回溯,也是对时代主导性潮流的偏离。三者的共同特征就是不再将现在和历史作为一个时间念珠串联在一起,不再遵循线性时间观念。对阿甘本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做一个当代人,就是要发现当代的隐晦和黑暗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历史 本雅明 阿甘本
原文传递
大众文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16
4
作者 傅守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117,共6页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大众文化 审美 现代性理念 历史叙事 价值体系 社会发展 本雅明
原文传递
从翻译的时代到直译的时代——基于贝尔曼视域之上的本雅明 被引量:29
5
作者 袁筱一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5,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几乎被所有翻译理论研究者奉为"圣经"。本雅明究竟在《译者的任务》中如何触及翻译的本质问题的?他又是基于怎样的"形而上"的语言...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几乎被所有翻译理论研究者奉为"圣经"。本雅明究竟在《译者的任务》中如何触及翻译的本质问题的?他又是基于怎样的"形而上"的语言观来谈论翻译的本质?法国哲学家、翻译家安托万.贝尔曼(AntoineBerman)所著的《翻译的时代》对本雅明做出了完整、丰富同时又深入的解读。本文旨在依据《翻译的时代》所提供的理论视域,指出本雅明对传统翻译观的三个"颠覆",并试图对《译者的任务》中所针对的翻译本质问题、可译性问题和直译问题有所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译者的任务》 贝尔曼 《翻译的时代》 翻译的本质
原文传递
现代怀旧的三张面孔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静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8,共8页
本文分析了在现代性的独特背景下 ,怀旧的三种表现形态 :回归式怀旧 ,反思式怀旧和认同式怀旧 ,根据每种形态的侧重点 ,分别选取卢梭、鲁迅和本雅明作为相应的三个个案进行分析。本文认为 ,三种形态只是怀旧的不同层面和人类意识行为深... 本文分析了在现代性的独特背景下 ,怀旧的三种表现形态 :回归式怀旧 ,反思式怀旧和认同式怀旧 ,根据每种形态的侧重点 ,分别选取卢梭、鲁迅和本雅明作为相应的三个个案进行分析。本文认为 ,三种形态只是怀旧的不同层面和人类意识行为深浅程度的体现 ,与怀旧主体的道德评价和怀旧行为的价值判断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哲学美学 表现形态 回归式怀旧 反思式怀旧 认同式怀旧 卢梭 鲁迅 本雅明 人类意识行为 道德评价 价值判断
下载PDF
艺术世俗化的意义——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批评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文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7,共8页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批判理论”阐释大众文化 ,而本雅明则致力于探究现代科技怎样改变了艺术作品及其与大众的关系 ;“问题意识”的不同形成了二者在大众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本雅明认为技术复制固然使艺术品失去了“灵韵”,却同时消解...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批判理论”阐释大众文化 ,而本雅明则致力于探究现代科技怎样改变了艺术作品及其与大众的关系 ;“问题意识”的不同形成了二者在大众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本雅明认为技术复制固然使艺术品失去了“灵韵”,却同时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礼仪性 ,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方式和缩小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众文化推进了艺术的世俗化过程 ,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彼岸性而实现了艺术与此岸现实人生的融合。本雅明对艺术世俗化意义的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阿多诺 大众文化 灵韵 艺术的世俗化
下载PDF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 被引量:21
8
作者 吕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9-109,共11页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丹麦]魏安娜著吕芳译中国当代文学中自80年代初既已突显的个性与民族性问题,到了80年代中晚期,越来越与语言及表现的问题混合在一起,其时出现的令人瞩目的作家之一是余华。他的小说,在我看来,是以...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丹麦]魏安娜著吕芳译中国当代文学中自80年代初既已突显的个性与民族性问题,到了80年代中晚期,越来越与语言及表现的问题混合在一起,其时出现的令人瞩目的作家之一是余华。他的小说,在我看来,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与上述问题及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叙述者 现代寓言 《现实一种》 余华 本雅明 主体性 现代中国文学 文本 叙述技巧
原文传递
批评的漫游性:上海现代派的空间实践与视觉追寻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英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103,共14页
本文分析李欧梵对漫游者所持的令人费解的态度,指出西方理论界近年超越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将漫游性同时理解成为社会人物、修辞比喻和现代性的概念.在讨论上海现代派的视觉语言、空间实践和创新风格后,本文揭示了这些作家和国际先锋艺术... 本文分析李欧梵对漫游者所持的令人费解的态度,指出西方理论界近年超越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将漫游性同时理解成为社会人物、修辞比喻和现代性的概念.在讨论上海现代派的视觉语言、空间实践和创新风格后,本文揭示了这些作家和国际先锋艺术运动的联系及其后来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 追寻 波德莱尔 中国文学史 本雅明 作家 命运 修辞 比喻 西方理论
原文传递
普鲁斯特的形象 被引量:21
10
作者 瓦尔特.本雅明 张旭东 《天涯》 1998年第5期146-153,共8页
1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三十卷《逝水华年》来自一种不可思议的综合,它把神秘主义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师的技巧、讽刺家的锋芒、学者的博闻强记和偏执狂的自我意识在一部自传性作品中熔于一炉。诚如常言所说,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建立... 1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三十卷《逝水华年》来自一种不可思议的综合,它把神秘主义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师的技巧、讽刺家的锋芒、学者的博闻强记和偏执狂的自我意识在一部自传性作品中熔于一炉。诚如常言所说,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建立或瓦解了某种文体,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特例。但在那些特例中,这一部作品属于最深不可测的一类。它的一切都超越了常规。从结构上看,它既是小说又是自传又是评论。在句法上,它的句子绵延不绝,好似一条语言的尼罗河,它泛滥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作品 马塞尔 非意愿记忆 可思议 本雅明 好奇心 公主 事情 爱慕者
原文传递
灵韵,人群与现代性批判--本雅明的现代性经验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才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7-133,共7页
本雅明通过对文学(艺术)中各种现代性转向(波德莱尔、普如斯特、布莱希特、卡夫卡等)的关注和研究,发现了现代艺术经验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变迁,进而揭示出了精神世界的嬗变。此间,由于看到了这个嬗变中不尽人意的地方,转而实施救赎,对现... 本雅明通过对文学(艺术)中各种现代性转向(波德莱尔、普如斯特、布莱希特、卡夫卡等)的关注和研究,发现了现代艺术经验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变迁,进而揭示出了精神世界的嬗变。此间,由于看到了这个嬗变中不尽人意的地方,转而实施救赎,对现代性的弊端展开了批判。其灵韵思想和都市经验就是这条思想路径的集中体现。灵韵思想使他有了对艺术现代性的深刻揭示,都市体验披露了现代性的源起。而此间展现的批判态度则使他成了20世纪修复现代性的重要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灵韵 人群 现代性 大众文化
下载PDF
寓言批评——本雅明“辩证”批评理论的主题与形式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旭东 《文学评论》 1988年第4期149-157,共9页
韦勒克在他的小册子《西方现代四大批评家》里并没有挑选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代表。然而一贯严谨的韦勒克还是不惜笔墨加上了一句:“也许本雅明也应算上”。如果说在马克思主义批评领域韦勒克... 韦勒克在他的小册子《西方现代四大批评家》里并没有挑选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代表。然而一贯严谨的韦勒克还是不惜笔墨加上了一句:“也许本雅明也应算上”。如果说在马克思主义批评领域韦勒克的权威并不那么可信,那么当代美国最显赫的辩证批评家弗·杰姆逊教授则说:“从今天的眼光看,本雅明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从1928年的《德国悲剧起源》到1940年的《论历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波德莱尔诗 寓言结构 历史哲学 抒情诗 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 批评家 艺术作品 主题
原文传递
文化工业理论再认知:本雅明与阿多诺的大众文化之争 被引量:23
13
作者 胡翼青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文化研究的学者率先建构了本雅明和阿多诺在大众文化上二元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二者在三个方面有较大分歧:其一,本雅明看到了大众文化中所蕴含的公众反抗的积极潜能,但阿多诺则完全无视这一点。其二,本雅明看到了媒介技术积极的向面而... 文化研究的学者率先建构了本雅明和阿多诺在大众文化上二元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二者在三个方面有较大分歧:其一,本雅明看到了大众文化中所蕴含的公众反抗的积极潜能,但阿多诺则完全无视这一点。其二,本雅明看到了媒介技术积极的向面而阿多诺则不承认这一点,后者是典型的技术决定论者和悲观论者。其三,本雅明的政治立场更接近布莱希特而非阿多诺,前者倡导艺术的政治化来反对法西斯的政治美学化,而后者则认为必须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否则艺术将无法摆脱政治宣传的下场。然而,回到历史的语境,这三个论点都站不住脚。相反,多个证据表明,本雅明是文化工业理论的开创者,阿多诺等学者只是在不断地顺着本雅明的思路拓展这一理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阴暗基调,只是因为对纳粹和反犹的过度敏感,导致其夸大了进步主义时代之后美国的大众社会与文化的极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业 大众文化 本雅明 阿多诺
下载PDF
揭开“纯语言”的神学面纱——重读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 被引量:19
14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6,共8页
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对完成翻译任务的论述交织着科学和神学两种不同的视角。科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源语中的象征变成被象征,然后用目标语把被象征还原为象征。神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源语进入"纯语言&qu... 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对完成翻译任务的论述交织着科学和神学两种不同的视角。科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源语中的象征变成被象征,然后用目标语把被象征还原为象征。神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源语进入"纯语言"的境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释放被另一种语言的咒符困住的"纯语言",从而让"纯语言"通过译作折射出原作。由于中西文化裂差,他的神学表述令许多中国学者感到神秘而晦涩,然而其科学表述使我们有可能揭开罩在"纯语言"上的那层神学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译者的任务 象征 被象征 纯语言 巴别塔 西方译学传统
下载PDF
本雅明说的是啥? 被引量:20
15
作者 袁伟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8,共12页
《译者的任务》是本雅明的一篇影响重大的翻译理论文章,迷人却也令人迷惑。艰深晦涩,似乎尤难译:非常的思想往往不是化为常识,就是沦为乱语。本文通过比较中英文译本与德文原文的异同,尝试对他的"可译性"、"余生"... 《译者的任务》是本雅明的一篇影响重大的翻译理论文章,迷人却也令人迷惑。艰深晦涩,似乎尤难译:非常的思想往往不是化为常识,就是沦为乱语。本文通过比较中英文译本与德文原文的异同,尝试对他的"可译性"、"余生"和"纯语言"等概念的内涵做一初步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翻译理论 可译性 纯语言
原文传递
“寓言式批评”理论的创立与成熟——本雅明文艺美学思想探讨之一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立元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共7页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成员之一,德国新马克思主义前期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美学家。他在世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算很大。然而,50—6...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成员之一,德国新马克思主义前期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美学家。他在世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算很大。然而,50—60年代,由阿多诺等人编辑、出版了他好几本论文、书信集,后又在欧美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广为传播,使他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被重新发现,一时名声大振,形成所谓的“本雅明复兴”。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弗里德里克·杰姆逊即称本雅明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波德莱尔 寓言家 文艺美学 游手好闲者 思想探讨 马克思主义原理 阿多诺 文学批评 巴罗克
下载PDF
一个捏着生命痛处的寓言──解读卡夫卡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曾艳兵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6,共6页
卡夫卡,这位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虽然一直都是文坛关注和评论的热点,但对于这位“怪才”如何理解、阐释和评价,却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主义认为,是卡夫卡首先看到了追求自由存在的痛苦和孤独;荒诞派... 卡夫卡,这位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虽然一直都是文坛关注和评论的热点,但对于这位“怪才”如何理解、阐释和评价,却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主义认为,是卡夫卡首先看到了追求自由存在的痛苦和孤独;荒诞派在卡夫卡那里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反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寓言 本雅明 《城堡》 《卡夫卡传》 “城堡” 波德莱尔 《变形记》 西方现代派文学 博尔赫斯
原文传递
从“忠实于源文本”到“对源语文化负责”:也谈翻译规范的重构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亚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6,共6页
如何在放弃"忠实原则"之后重新构筑一个富有时代感的翻译规范是译学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通过对"忠实"的严厉批判而勃然兴起的"译者中心"翻译观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是... 如何在放弃"忠实原则"之后重新构筑一个富有时代感的翻译规范是译学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通过对"忠实"的严厉批判而勃然兴起的"译者中心"翻译观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是否可取尤其值得怀疑,不足以成为新规范的基础。将注意力转向源语文化,强调译者对译出语的文学或智力传统负有义务和责任,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尊重源语文化作为独立的意义生成体系享有对源文的最终解读权,倒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实原则 解构 源语文化 责任 强势翻译 霸权主义 本雅明 布莱希特 博尔赫斯 毕晓普
原文传递
技术时代的艺术处境——本雅明与艺术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4
19
作者 睢园竹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101,共7页
关键词 本雅明 艺术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阐释 文艺思想 处境 误读 哲学 犹太教 神秘主义
原文传递
游荡与现代性经验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汪民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7,共6页
在本雅明的笔下,现代都市中的游荡者既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观察者。游荡者漫无目的地在都市中游逛,行走在店铺林立的街头,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欣赏着商品经济制造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形象,但却脱离于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游荡者被... 在本雅明的笔下,现代都市中的游荡者既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观察者。游荡者漫无目的地在都市中游逛,行走在店铺林立的街头,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欣赏着商品经济制造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形象,但却脱离于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游荡者被现代都市生活所遗弃,但又深处都市生活的中心地带,以冷眼旁观的姿态观察着都市生活,他的视角是那些忙忙碌碌的都市男女所不具备的,正是这个视角使他能够洞悉都市生活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游荡者 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