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组分差异分析结合智能感官对本草栽培银耳风味特征的分析
1
作者
陈万超
吴迪
+3 位作者
肖敏生
姚淑先
杨焱
刘艳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目的:明确本草栽培银耳的风味特征。方法:以本草基质栽培的白色银耳(本草银耳)为研究对象,常规栽培基质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其风味组成差异,并结...
目的:明确本草栽培银耳的风味特征。方法:以本草基质栽培的白色银耳(本草银耳)为研究对象,常规栽培基质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其风味组成差异,并结合智能感官技术对本草银耳风味特征进行解析。结果:本草银耳从鲜、甜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滋味活度值和等鲜浓度值,电子舌等多维度评价显示,其鲜味强度均低于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HS-SPME-GC-MS分析结果显示,本草银耳鉴定得到82种挥发性物质,高于白色银耳(71种)和黄色银耳(49种),以酯类为主,占比16.9%~22.4%,呈现浓郁的花草芳香,同时鉴定得到26种银耳特征香气成分,9种白色银耳特有成分和4种本草银耳特有成分;香气物质含量方面,本草银耳亦占据优势。结论:本草银耳鲜味淡香气浓,可开发调制饮品,而黄色银耳更适合作为菜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本草
银耳
风味
电子舌
电子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分差异分析结合智能感官对本草栽培银耳风味特征的分析
1
作者
陈万超
吴迪
肖敏生
姚淑先
杨焱
刘艳芳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开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山湖本草银耳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基金
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沪农科产字〔2024〕第9号)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20)。
文摘
目的:明确本草栽培银耳的风味特征。方法:以本草基质栽培的白色银耳(本草银耳)为研究对象,常规栽培基质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其风味组成差异,并结合智能感官技术对本草银耳风味特征进行解析。结果:本草银耳从鲜、甜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滋味活度值和等鲜浓度值,电子舌等多维度评价显示,其鲜味强度均低于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HS-SPME-GC-MS分析结果显示,本草银耳鉴定得到82种挥发性物质,高于白色银耳(71种)和黄色银耳(49种),以酯类为主,占比16.9%~22.4%,呈现浓郁的花草芳香,同时鉴定得到26种银耳特征香气成分,9种白色银耳特有成分和4种本草银耳特有成分;香气物质含量方面,本草银耳亦占据优势。结论:本草银耳鲜味淡香气浓,可开发调制饮品,而黄色银耳更适合作为菜肴。
关键词
银耳
本草
银耳
风味
电子舌
电子鼻
Keywords
Tremella fuciformis
herbal cultivated Tremella
flavor
electric tongue
electric nose
分类号
TS2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组分差异分析结合智能感官对本草栽培银耳风味特征的分析
陈万超
吴迪
肖敏生
姚淑先
杨焱
刘艳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