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寿词初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永江 《中国韵文学刊》 1996年第2期46-51,59,共7页
关键词 自寿 辛派 辛弃疾 乐府诗 本色 全宋 文学价值 刘克庄 黄庭坚 审美功效
下载PDF
柳永词的“本色” 被引量:1
2
作者 宁夏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尽管许多词论把李清照之词尊为婉约之宗,但从词的特性、发展历史以及本色词与变体词的对照来看,柳永之词比李清照之词更能代表词的本色。"诗化词"、"豪放词"并不就是变体词,"婉约词"也并不就是本色词。
关键词 柳永 本色 婉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试析宋词“本色”与“诗化”风格的发展与演化
3
作者 范志云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55-156,158,共3页
我们可以看到在宋词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词作者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等因素对词的内容,题材,意境、音律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本色"与"诗化"两种不同的创... 我们可以看到在宋词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词作者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等因素对词的内容,题材,意境、音律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本色"与"诗化"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这二者共生互补,构建为统一有机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色 “诗化 发展 演化
下载PDF
论英雄词人的“变调”
4
作者 王辉斌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77-81,共5页
有“英雄词人”之称的辛弃疾,其豪情勃发、壮士昂扬的“英雄之记号”,自宋迄今,欢迎者无多。其中原因,与其为词坛“变调”而“非本色词”,被称为“长短句之诗”,“为后世叫嚣者作俑”,不合平仄音律难以传唱等有关。这表明“英雄词人”... 有“英雄词人”之称的辛弃疾,其豪情勃发、壮士昂扬的“英雄之记号”,自宋迄今,欢迎者无多。其中原因,与其为词坛“变调”而“非本色词”,被称为“长短句之诗”,“为后世叫嚣者作俑”,不合平仄音律难以传唱等有关。这表明“英雄词人”在词体艺术的审美方面,是难以为当时的士大夫读者所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英雄 坛变调 本色 审美特质
下载PDF
张伯驹词话:20世纪王国维之后的词论佳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春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3,共6页
20世纪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对于世纪词学批评理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有无境界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词作品格高低的评判标准。其论词往往将思路由词内引向词外,具词外说词之风。但这种论词方法及评价标准是否能代表上世纪的... 20世纪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对于世纪词学批评理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有无境界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词作品格高低的评判标准。其论词往往将思路由词内引向词外,具词外说词之风。但这种论词方法及评价标准是否能代表上世纪的整体论词风貌;王氏之后,有无可与《人间词话》相比肩的词话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研。与王国维相比,张伯驹的《丛碧词话》则承袭千年本色论,主性情、重本色;注重声情与词情并举,于词内说词。《丛碧词话》既体现出专业倚声家对于词体来源及其发展历史的理解,又在词学本体研究及词学学科这两大维度上弥补了王国维说词的缺陷。这部词话专著堪称是20世纪王国维之后的又一词论佳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驹 王国维 本色 内说 回归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