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旅游消费的社会学解释:传统与前沿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怀
程华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9,共7页
随着西方国家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旅游消费已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学家关于旅游消费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的本真论、享乐论、日常实践论、文化宰制论和制度激励论等代表性解释。其中,"本真论&qu...
随着西方国家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旅游消费已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学家关于旅游消费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的本真论、享乐论、日常实践论、文化宰制论和制度激励论等代表性解释。其中,"本真论"和"享乐论"从微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个体的不同体验,"日常实践论"从中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动态的互动过程,以及对旅游者的日常生活世界产生的影响;"文化宰制论"与"制度激励论"则从宏观视角解释了旅游消费的社会分层机制和外部激励因素。这些观点对分析转型中国的旅游消费现象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消费
本真
论
享乐
论
日常实践
论
文化宰制
论
制度激励
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工作本土化何以可能?--实践哲学的视域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文换
《社会建设》
CSSCI
2021年第4期36-48,共13页
本土化是将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引入本土社会时形成的反思性概念,在理论层面,这一概念直接针对的是社会工作领域里的普适论和文化本真论两种对立观点。目前,本土化的必要性观点受到中国社会工作学界的广泛接受,但是对于本土...
本土化是将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引入本土社会时形成的反思性概念,在理论层面,这一概念直接针对的是社会工作领域里的普适论和文化本真论两种对立观点。目前,本土化的必要性观点受到中国社会工作学界的广泛接受,但是对于本土化何以可能这一核心的奠基性问题却鲜有充分讨论。文章首先批判性分析社会工作的普世论和文化本真论这一对对立观点,从而提出了本土化的理论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借鉴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的理解这一过程概念--在具体情境脉络下的实践活动中,持有前见的人经由消除了主客对立的理解过程,实现了不同视域的融合,并将视域融合后克服了个别性的、更具普遍性的视域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的循环过程,论证了本土化何以可能这一奠基性问题;最后利用中、西方两位资深家庭治疗师的实操案例对本土化的必要性及本土化何以可能的理论进路进行了具体化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本土化
普适
论
文化
本真
论
实践哲学
理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美学之“本真”生存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2,共9页
中国古代儒、道、释美学都很重视人的"本真"生存问题,都是从"生存"的意义上关注人的。就儒家美学而言,"仁"的构成境域就是人的"本真"生存态势或生存状态。并且,从重视人生出发,儒家美学强调个...
中国古代儒、道、释美学都很重视人的"本真"生存问题,都是从"生存"的意义上关注人的。就儒家美学而言,"仁"的构成境域就是人的"本真"生存态势或生存状态。并且,从重视人生出发,儒家美学强调个体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仁"的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的构成就是心灵的升华,为人的一种"本真"生存态,表现出一种对人自身生命意识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生命、体味生命的审美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美学
“仁”审美域
求仁得仁
为仁由己
“
本真
”生存
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国维本真人格论与舍勒精神人格论异同考辨
4
作者
潘海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2,共4页
无论王国维的本真人格论,还是舍勒的精神人格论,皆属情感人格论,都与某种深邃而崇高的情感体验相关。不同之处在于:舍勒的人格概念是一个道德宗教概念,是本质之爱和信仰行为的道德载体;而王国维的人格范畴侧重于生存论意义的本己回归,...
无论王国维的本真人格论,还是舍勒的精神人格论,皆属情感人格论,都与某种深邃而崇高的情感体验相关。不同之处在于:舍勒的人格概念是一个道德宗教概念,是本质之爱和信仰行为的道德载体;而王国维的人格范畴侧重于生存论意义的本己回归,包括绝望、忧、罪责担荷、自由决断,是为真我生存而筹划的此在。人格之间的世界图像存在差异。王国维推崇本真人格,其心灵结构呈现自然的精神镜像,是对虚无本质和有死性存在予以直观后的决断使然。舍勒的人格论重在构塑神圣价值,而个体人格价值是作为神圣价值的象征而被给予的,是对神圣价值的"分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本真
人格
论
舍勒
精神人格
论
神性
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旅游消费的社会学解释:传统与前沿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怀
程华敏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9,共7页
基金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0901-15)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NWNU-KJCXGC-03-8)
第三期"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骨干项目
文摘
随着西方国家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旅游消费已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学家关于旅游消费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的本真论、享乐论、日常实践论、文化宰制论和制度激励论等代表性解释。其中,"本真论"和"享乐论"从微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个体的不同体验,"日常实践论"从中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动态的互动过程,以及对旅游者的日常生活世界产生的影响;"文化宰制论"与"制度激励论"则从宏观视角解释了旅游消费的社会分层机制和外部激励因素。这些观点对分析转型中国的旅游消费现象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旅游消费
本真
论
享乐
论
日常实践
论
文化宰制
论
制度激励
论
Keywords
tourism consumption
authenticity
hedonism
daily practice theory
cultural control theory
institutional incentive mechanism
分类号
F592.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工作本土化何以可能?--实践哲学的视域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文换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社会建设》
CSSCI
2021年第4期36-48,共13页
文摘
本土化是将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引入本土社会时形成的反思性概念,在理论层面,这一概念直接针对的是社会工作领域里的普适论和文化本真论两种对立观点。目前,本土化的必要性观点受到中国社会工作学界的广泛接受,但是对于本土化何以可能这一核心的奠基性问题却鲜有充分讨论。文章首先批判性分析社会工作的普世论和文化本真论这一对对立观点,从而提出了本土化的理论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借鉴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的理解这一过程概念--在具体情境脉络下的实践活动中,持有前见的人经由消除了主客对立的理解过程,实现了不同视域的融合,并将视域融合后克服了个别性的、更具普遍性的视域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的循环过程,论证了本土化何以可能这一奠基性问题;最后利用中、西方两位资深家庭治疗师的实操案例对本土化的必要性及本土化何以可能的理论进路进行了具体化例证。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本土化
普适
论
文化
本真
论
实践哲学
理解
Keywords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Universalism
Cultural Authenticity
Practical Philosophy
Understanding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美学之“本真”生存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天道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2,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存在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美学缘在构成思想"(编号:12YJA720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中国古代儒、道、释美学都很重视人的"本真"生存问题,都是从"生存"的意义上关注人的。就儒家美学而言,"仁"的构成境域就是人的"本真"生存态势或生存状态。并且,从重视人生出发,儒家美学强调个体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仁"的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的构成就是心灵的升华,为人的一种"本真"生存态,表现出一种对人自身生命意识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生命、体味生命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
儒家美学
“仁”审美域
求仁得仁
为仁由己
“
本真
”生存
论
Keywords
Confucian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 domain of benevolence
seek virtue and acquire it
for benevolence from their own
genuine ego existentialism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国维本真人格论与舍勒精神人格论异同考辨
4
作者
潘海军
机构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2,共4页
文摘
无论王国维的本真人格论,还是舍勒的精神人格论,皆属情感人格论,都与某种深邃而崇高的情感体验相关。不同之处在于:舍勒的人格概念是一个道德宗教概念,是本质之爱和信仰行为的道德载体;而王国维的人格范畴侧重于生存论意义的本己回归,包括绝望、忧、罪责担荷、自由决断,是为真我生存而筹划的此在。人格之间的世界图像存在差异。王国维推崇本真人格,其心灵结构呈现自然的精神镜像,是对虚无本质和有死性存在予以直观后的决断使然。舍勒的人格论重在构塑神圣价值,而个体人格价值是作为神圣价值的象征而被给予的,是对神圣价值的"分有"。
关键词
王国维
本真
人格
论
舍勒
精神人格
论
神性
真理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旅游消费的社会学解释:传统与前沿
李怀
程华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工作本土化何以可能?--实践哲学的视域
郑文换
《社会建设》
CSSCI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美学之“本真”生存论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王国维本真人格论与舍勒精神人格论异同考辨
潘海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