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说文》的造意——兼论辞书对《说文》训释材料的采用 |
李国英
|
《辞书研究》
|
1987 |
7
|
|
2
|
段玉裁的假借理论 |
杨黛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98 |
2
|
|
3
|
朱骏声的“转注”、“假借”说 |
徐莉莉
|
《辞书研究》
|
1988 |
3
|
|
4
|
通假管见 |
戴云云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3
|
|
5
|
《尚书》通假研究 |
钱宗武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6
|
六书与中学语文教学 |
赵民乐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7
|
通假字试论 |
周艺
吴绍烈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8
|
谈谈“久”字的本义 |
张雪明
|
《辞书研究》
|
1983 |
1
|
|
9
|
陆宗达的词义引申论与词典编纂 |
邹酆
|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0
|
江沅《说文释例》评议 |
赵一粟
|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1
|
外字形义考——《古代汉语》教学扎记之三 |
黎汉鸿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2
|
《秦晋殽之战》注释辨析 |
周国瑞
|
《殷都学刊》
|
1983 |
0 |
|
13
|
《说文段注》据求本字本义校改例 |
杨光荣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4
|
评段玉裁对“不毛之地”的误解──再论通假字与假借字 |
孙中运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1998 |
0 |
|
15
|
《<离骚>札记》商兑 |
黄灵庚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6
|
探求本义的一条途径 |
胡从曾
|
《辞书研究》
|
1984 |
0 |
|
17
|
假借、通假和破读辨谈 |
熊汉龙
|
《龙岩学院学报》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