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经典诠释学之我见 被引量:15
1
作者 蔡方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7,共6页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据 ,以义理为经典诠释的标准 ,并且提出了系统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朱熹为中国诠释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创发性的贡献 ,达到了中国诠释思想发展的高峰 ,也为当代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经典诠释学 本体论诠释学 经典诠释方法
下载PDF
认知与诠释 被引量:14
2
作者 潘德荣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2,共10页
在诠释学研究领域中,探索精神科学中“客观知识”的认知诠释学与追求“存在意义”的本体论诠释学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这种对立的实质乃是“真理”与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对立。文章通过对认知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之利弊得失进行比较研... 在诠释学研究领域中,探索精神科学中“客观知识”的认知诠释学与追求“存在意义”的本体论诠释学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这种对立的实质乃是“真理”与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对立。文章通过对认知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之利弊得失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两者的互补性和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认为此乃诠释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诠释学 本体论诠释学 利弊分析 语言诠释学
原文传递
什么是“从诠释学的观点看”?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德荣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4,共7页
西方诠释学是一个统称,它己分化为旨趣不同的诸诠释学流派,因而也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从诠释学的观点看"。我们所看到的是各种"主义"——如存在论的、唯物主义的、解构主义的、现象学的、神学的等等诸如此类的——... 西方诠释学是一个统称,它己分化为旨趣不同的诸诠释学流派,因而也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从诠释学的观点看"。我们所看到的是各种"主义"——如存在论的、唯物主义的、解构主义的、现象学的、神学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诠释学。就思维进路而言,在西方诠释学中可以划分成本体论的与方法论的诠释学。它们的诠释理念每每大异其趣,不可一概而论。若以一种简洁的方式回答什么是"从诠释学的观点看",答案有三:立足于方法论诠释学,"从诠释学的观点看"意指必须客观地理解被诠释对象的原义或原意;自本体论诠释学视之,乃是对存在于意识之中的那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的重新辨认与反思;从神学诠释学的角度来说,《圣经》是上帝的话语,是"道",诠释《圣经》的本身意味着宣示某种不可违背的真理。近年来有学者倡言建构中国诠释学,若能成功,"从诠释学的观点看"又将增添一种乃至多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诠释学 本体论诠释学 诠释学
原文传递
本体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德荣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1,共7页
本体论诠释学是学界用以标志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一脉的诠释学,本体诠释学是成中英所创,其英文形式,也是成中英为了区别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诠释学而刻意新造的词汇,用以区别西方的Ontological Hermeneutics。质言之,海德格尔的实事性诠... 本体论诠释学是学界用以标志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一脉的诠释学,本体诠释学是成中英所创,其英文形式,也是成中英为了区别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诠释学而刻意新造的词汇,用以区别西方的Ontological Hermeneutics。质言之,海德格尔的实事性诠释学乃是基于此在的新本体论,而成中英的"本体"概念植根于中国的思维传统,并将本体与方法两者,视为一个具有关联性及其可转换性的互动互摄之整体。通过一种比较研究的方式,可以厘清这两种诠释学的内在特征与区别,以及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诠释学 本体诠释学 本体 方法 君子体仁
原文传递
论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基于本体论诠释学视角的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浩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8-73,共6页
关于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学界存在从属性说、独立性说以及二重性说的争论,但这些学说几乎都是建立在传统方法论诠释学理念的基础之上,而本体论诠释学的兴起则为重新审视刑法司法解释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本体论诠释学的视角... 关于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学界存在从属性说、独立性说以及二重性说的争论,但这些学说几乎都是建立在传统方法论诠释学理念的基础之上,而本体论诠释学的兴起则为重新审视刑法司法解释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本体论诠释学的视角看,刑法司法解释实际上就是刑法规范本身在时间中的存在方式,因此,其应当遵循刑法从旧兼从轻的时间效力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司法解释 本体论诠释学 时间效力
下载PDF
作为知识和理解的科学--一个本体诠释学的诠释 被引量:3
6
作者 成中英 吕晓钰 马亭亭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共10页
我们应当认识到,作为自然知识的科学,总是涉及诠释学的诠释问题。为了澄清关于科学及科学内部的理解,我们需要拓展诠释和理解的概念,从本体论角度发展诠释学理解。本体生成诠释学是生成本体学的展现,既在对科学的客观理解及科学知识之间... 我们应当认识到,作为自然知识的科学,总是涉及诠释学的诠释问题。为了澄清关于科学及科学内部的理解,我们需要拓展诠释和理解的概念,从本体论角度发展诠释学理解。本体生成诠释学是生成本体学的展现,既在对科学的客观理解及科学知识之间,又在对道德知识的主观理解与实践理解之间显现自身。科学知识是诠释的结果,在有关自然符号的诠释学诠释中包含有三个问题:观察到理论的关系;现实主义到工具主义的关系;不确定论到确定论的关系。我们诠释自然科学的诠释学工作如同诠释人文科学的工作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本体生成论的诠释工作,它同时需要作为知识的"理解"和用来理解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诠释学 自然科 理解 知识
原文传递
相对·方法·本体:对诠释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7
作者 金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15-16,共2页
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中的相对主义抑或相对主义倾向历来为研究诠释学的学者所诟病,然实际上这些诟病皆源于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误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在整个诠释学发展进程中也并非如其肯定者所宣扬的那样具有很高的地位;由于诠释学... 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中的相对主义抑或相对主义倾向历来为研究诠释学的学者所诟病,然实际上这些诟病皆源于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误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在整个诠释学发展进程中也并非如其肯定者所宣扬的那样具有很高的地位;由于诠释学自身内部存在的矛盾以至于诠释学发展到当代越来越声销迹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主义 方法诠释学 本体论诠释学
下载PDF
对“效用侵害说”之刑法诠释学根基的反思
8
作者 王振 武立松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28-32,共5页
在刑法解释学领域,针对我国刑法275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毁坏"内涵的"效用侵害说"正成为有力的学说;但是,"效用侵害说"的法哲学基础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方面该学说赖以立足的本体论诠释学本身是欠科学的,... 在刑法解释学领域,针对我国刑法275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毁坏"内涵的"效用侵害说"正成为有力的学说;但是,"效用侵害说"的法哲学基础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方面该学说赖以立足的本体论诠释学本身是欠科学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刑法哲学与刑法解释学并非同一层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坏 效用侵害说 本体论诠释学 刑法诠释学
下载PDF
汉代法律实践的诠释哲学思考——以引经折狱为中心
9
作者 林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引经折狱又名春秋决狱,是形成于汉代的一种司法方法。它以儒家经义(主要是《春秋》)作为评判案件的依据,强调原心定罪,在中国司法史上一度流行并影响深远。以现代眼光来看,运用西方盛行的本体论诠释学可以使这一中国古代的司法方法被更... 引经折狱又名春秋决狱,是形成于汉代的一种司法方法。它以儒家经义(主要是《春秋》)作为评判案件的依据,强调原心定罪,在中国司法史上一度流行并影响深远。以现代眼光来看,运用西方盛行的本体论诠释学可以使这一中国古代的司法方法被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具言之:引经折狱的断案过程,可以视为司法官与立法者的两种不同的法律观点之间的视域交融;司法官为寻求裁判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依据,往往求助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典故的解释;在引经折狱中,汉儒的主体性与实在性得到了彰显并同历史情境之间产生了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经折狱 汉儒 汉律 本体论诠释学
下载PDF
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10
作者 单传友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时间间距是构建伽达默尔理解本体论诠释学的阿基米德点,时间间距为视域融合提供了可能,为意义的创生提供了渠道。理解时间间距的诠释学意蕴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时间间距 理解本体论诠释学 意义的创生
下载PDF
法律诠释学的未来
11
作者 罗时贵 袁彩红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期55-58,共4页
法律诠释学作为一门新型的独立交叉学科,内容如何构建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学术理论界还处于幼嫩、莫衷一是的阶段。本文基于对诠释学历史嬗变的特点分析,比较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学和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诠释学的各自优长,主张在未来... 法律诠释学作为一门新型的独立交叉学科,内容如何构建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学术理论界还处于幼嫩、莫衷一是的阶段。本文基于对诠释学历史嬗变的特点分析,比较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学和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诠释学的各自优长,主张在未来的法律诠释学的构建中,应从本体论意义上的视角、以德沃金的建构性诠释为借鉴来进行,并倡导性指出法律诠释学的建构所应当遵循的解释循环性、融贯性及整全性指导原则,力图引导和走向从理解—诠释—论证的诠释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方法上法律解释 本体论上法律诠释学 指导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