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穿越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炫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76,共4页
曾经与一位朋友谈起:为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说出诸多西方20世纪文学的经典,但就是说不出几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为什么我们今天对那些80年代的获奖小说,已不敢轻易再说优秀了?而再过20年。
关键词 文学性 中国文学 穿越性 个体化理解 文学观念 时代性 文学研究 时代要求 体性否定 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艺术性:对现实本体性否定的程度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炫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60,共10页
本文以作者的否定主义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艺术是对现实的本体性否定”、“艺术性是对现实本体性否定所达到的程度”这一新颖的观点 ,据此作者将艺术性分为“形象”、“个象”、“独象”三个层次 ,将“形象”定位在“对生存和概念现实... 本文以作者的否定主义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艺术是对现实的本体性否定”、“艺术性是对现实本体性否定所达到的程度”这一新颖的观点 ,据此作者将艺术性分为“形象”、“个象”、“独象”三个层次 ,将“形象”定位在“对生存和概念现实的本体性否定” ,“个象”定位在“对雷同的艺术表现现实的本体性否定” ,“独象”定位在“对群体化的艺术理解现实的本体性否定”上。艺术品达到“独象”层次即为经典。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关于“艺术性”的新型思路对中西方的“形象”“意象”理论是一种拓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否定 现实 “意象” 作者 形象 空白 否定主义 性分 义理 经典
全文增补中
穿越儒学精华——对儒学精神若干要点的重新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炫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7,共8页
本文从天道、学术、人性修养等几个方面 ,对包括《论语》、《朱子》及部分传统说词在内的 2 0余条儒学伦理精华进行“穿越” ,即依据中国当代现实来改造它们。这是作者所创“本体性否定”的具象性表达 ,意在探讨新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 本文从天道、学术、人性修养等几个方面 ,对包括《论语》、《朱子》及部分传统说词在内的 2 0余条儒学伦理精华进行“穿越” ,即依据中国当代现实来改造它们。这是作者所创“本体性否定”的具象性表达 ,意在探讨新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树立正常、健康的人格 ,以造就健康的现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精华 儒学精神 要点 阐释 "体性否定"
原文传递
民间的走向——论“寻根”及其以后创作主体的“民间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熹 林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1-76,共6页
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出发 ,梳理出寻根及其后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民间意识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述评 ,剖析了不同创作倾向中民间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位置与关系的误区。并指出主体意识应超越作为“文化... 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出发 ,梳理出寻根及其后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民间意识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述评 ,剖析了不同创作倾向中民间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位置与关系的误区。并指出主体意识应超越作为“文化意识”上的民间意识 ,以作品的文学性形成对文化的“本体性否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民间意识 主体意识 体性否定
下载PDF
“本体性否定”与艺术批评——吴炫访谈录 被引量:2
5
作者 廖明君 吴炫 《民族艺术》 1999年第2期8-18,共11页
吴炫,1960年生于江苏南京,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艺理论研究》编委。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在哲学、美学、文艺... 吴炫,1960年生于江苏南京,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艺理论研究》编委。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在哲学、美学、文艺学和文艺批评学等领域,初步建立起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否定 艺术批评 生存性 存在性 否定主义美学 辩证否定 作品 双重否定 主流意识形态 艺术家
原文传递
从历史循环论到历史不同论──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之十二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炫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共11页
一、“循环论”及其局限(一)与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代替古代阿那克西曼德的“循环论”相比,应该说,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历史循环论”都是中国传统的、延续至今的一种历史观。虽然20世纪“西学东渐”,在现代化的欲求... 一、“循环论”及其局限(一)与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代替古代阿那克西曼德的“循环论”相比,应该说,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历史循环论”都是中国传统的、延续至今的一种历史观。虽然20世纪“西学东渐”,在现代化的欲求和反传统的冲动下,国人已基本上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不同论 历史循环论 体性否定 “历史” 进步论 非存在性 否定主义 生存性 文化性 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及黑格尔否定观的区别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炫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阐释了作者自己的“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的非理性否定和黑格尔的辩证否定的区别,突出了“本体性否定”的创造性、平衡性和本体性这三点特质。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否定哲学建设,必须穿越西方各种否定哲学,走自己...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阐释了作者自己的“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的非理性否定和黑格尔的辩证否定的区别,突出了“本体性否定”的创造性、平衡性和本体性这三点特质。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否定哲学建设,必须穿越西方各种否定哲学,走自己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否定 阿多诺式否定 黑格尔否定 区别 辩证法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三个问题──兼谈否定主义美学对实践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否定主义美学 后实践美学 美学建设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社会性 三个问题 体性否定 生命美学 理性主义美学
下载PDF
读《否定主义美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立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否定主义美学 中国美学史 美的符号 西方美学史 体性否定 审美体验 文化背景 中国当代美学 现实问题 理论创造
下载PDF
从“和而不同”到“不同才和”──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之十一
10
作者 吴炫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2-58,共7页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存在论 生存论 否定主义 自然性 体性否定 否定体论 自然界 不同而并立 “同而不和”
原文传递
吴炫教授的“本体性否定”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吴炫教授的"本体性否定"理论以"本体性否定"为支点,展开了美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研究。该理论在建构"文、史、哲"贯通的宏大体系之时,即是对中西方既有否定理论的穿越,又进行着实践上的可应用性探索,具有... 吴炫教授的"本体性否定"理论以"本体性否定"为支点,展开了美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研究。该理论在建构"文、史、哲"贯通的宏大体系之时,即是对中西方既有否定理论的穿越,又进行着实践上的可应用性探索,具有理论与实践融会的学术品质。"本体性否定"理论因其原创性、开拓性、跨学科性、可操作性,不仅促动了学术研究者哲学意识的复苏和强化,推动了研究观念和方法的变革,也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既是价值观又是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炫 体性否定 批判与创造 否定主义美学 艺术否定
下载PDF
论中国式理论原创的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炫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9-161,共13页
从"本体性否定"的"批判与创造的统一"的观念出发,中国理论原创的方法应该体现以下观念批判和建构的过程:一是以挑战现有中西方理论并使现有理论尴尬的"独特问题"提出为标志,才可以生成中国当代理论原创的... 从"本体性否定"的"批判与创造的统一"的观念出发,中国理论原创的方法应该体现以下观念批判和建构的过程:一是以挑战现有中西方理论并使现有理论尴尬的"独特问题"提出为标志,才可以生成中国当代理论原创的"理论问题"。二是这一"理论问题"必须揭示出现有中西方理论的"共同局限",突破中西方理论相互比较所形成的"局限",才是理论原创的批判内容。三是以中西方理论的"共同局限"为问题视角,发现一种"解释性的特殊事实"作为依据,区别于一般科学研究的"事实"实证,才可以为理论原创命题提供现实支撑。重要的是,只有在"独特问题提出——共同局限批判——特殊事实发现"的实践中,理论家的灵感等生命体验才能被创造性激活从而促发理论原创性观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否定 独特问题 共同局限 特殊事实 方法特性
原文传递
批判与创造的统一
13
作者 吴炫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6-79,共4页
对“否定主义”这个概念好奇的读者,可能开始需要用以下的观念来理解它:如果批判不能导向创造,那么这种批判只是伪否定或传统否定,而与“否定主义”(即“本体性否定”)的否定观无缘;反之,如果创造不诉诸于否定主义所说的特有的批判及其... 对“否定主义”这个概念好奇的读者,可能开始需要用以下的观念来理解它:如果批判不能导向创造,那么这种批判只是伪否定或传统否定,而与“否定主义”(即“本体性否定”)的否定观无缘;反之,如果创造不诉诸于否定主义所说的特有的批判及其方法,那么这种创造不仅将是凭空的、只能诉诸于灵感的,而且也不能保证创造的结果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从而具有立身之本的意义。“否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人自己提出的一种个人化理论,不仅由此将与中西方既定的“否定”观念形成区别,而且还对中西方模糊的、神秘的、笼而统之的“创造”概念具有拓展作用;更重要的,是与中西方“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否定 否定主义美学 当代性 美学性 西方传统美学 否定否定 黑格尔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论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化理解
14
作者 吴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9,共5页
否定主义哲学认为 ,在意义问题已不能像以往那样采取从众的方式去解决的情况下 ,我们每个人只能依赖自己对事物的“个体化理解” ,来建立一种不可重复的意义。它表现在日常行为中追问“我行我的什么素 ?” ;表现在两性领域中珍视不可重... 否定主义哲学认为 ,在意义问题已不能像以往那样采取从众的方式去解决的情况下 ,我们每个人只能依赖自己对事物的“个体化理解” ,来建立一种不可重复的意义。它表现在日常行为中追问“我行我的什么素 ?” ;表现在两性领域中珍视不可重复的爱情体验 ;表现在本职工作中追求自己的创意 ;表现在将“成为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体性否定 个体化理解 人生追求 否定主义哲学 自我 职业 爱情 人生目标
下载PDF
致力于文史哲原创的努力——吴炫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炫 叶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1-107,共7页
关键词 吴炫 否定主义美学 体性否定 实践体论 我思体论 《中国当代思想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批判》
原文传递
理论原创与心灵安宁——关于否定学的对话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炫 刘淮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8-42,47,共6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实践 体论 辩证唯物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原创 陆文婷 批评家 《红楼梦》 章回小说 文学性 文艺学 文艺科学 批判意识 体性否定 贾宝玉 怡红公子 作家 否定主义美学
下载PDF
放松:对克利和逐利的双重超越——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之十二
17
作者 吴炫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2期44-50,共7页
关键词 否定主义 哲学 应该 生存 体性否定 人为性 非人 超越 自然性
全文增补中
旧体诗词艺术体制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湘绮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在新诗民族性和旧诗现代性百年纠结、双双陷入困境的今天,重新分析中国诗歌的特质是必要和必须的。以"本体性否定"的哲学理论为当代诗词创作导航,突破抒情言志的传统视野,解剖灵魂,求生存之真,挖掘诗词艺术的认识价值,将弥补... 在新诗民族性和旧诗现代性百年纠结、双双陷入困境的今天,重新分析中国诗歌的特质是必要和必须的。以"本体性否定"的哲学理论为当代诗词创作导航,突破抒情言志的传统视野,解剖灵魂,求生存之真,挖掘诗词艺术的认识价值,将弥补中国传统诗词一个功能性的缺失。诗词艺术体制的哲学突围,引爆创作观念中"载"与"道"的双重革命,必将开创现代民族诗形建设的美学路径,民族诗歌由此将获得时代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词 诗人 艺术的认识价值 生存之真 民族诗形 体性否定
下载PDF
“否定”何以成为“本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炫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4-19,共6页
“本体性否定”是作为区别西方各种本体论和中国本根论提出的。其历史依据在于,人对自然性生存的“不满足于”冲动的产生;其现实依据在于,当代人既重个人利益又觉得利益无法安放心灵的综合感受;其理论依据在于,迄今为止所有的自然本体... “本体性否定”是作为区别西方各种本体论和中国本根论提出的。其历史依据在于,人对自然性生存的“不满足于”冲动的产生;其现实依据在于,当代人既重个人利益又觉得利益无法安放心灵的综合感受;其理论依据在于,迄今为止所有的自然本体论都是一种人为的本体论,但因“人为”这一概念无法区别人的模仿与创造、沉沦与澄明,因而最后也就不能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特性。所以,“本体性否定”以“批判与创造的统一”来展开自己的“什么人为”之思。通过“本体性否定“,人并不优于动物,而是不同于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么人为 体性否定 不满足于 不同而并立
下载PDF
再论“第三种批抨”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5,共9页
关键词 体性否定 拉卡托斯 前理解 价值体系 道德重建 第三种批评 中止判断 古代文明 道德失范 法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