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尹飞
-
机构
深圳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08年第8期69-70,共2页
-
文摘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其中第二项关于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引发不少质疑。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面临着与民法的公平原则和私法自治原则的协调;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时,也要考虑其政策目标和可能存在的未预期后果;企业在环保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实践其社会责任。
-
关键词
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公平原则
私法自治原则
未预期后果
企业社会责任
-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D922.68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迈向证据为基础的社会政策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刘能
-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6,共8页
-
文摘
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不仅有赖于逻辑自明的“以理论为导向的经验研究”(theory-oriented empirical research),有时候也来自针对特定社会干预方案及其后效的实证评估。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政策”的广义界定,认为在一般性社会干预的视野下,任何一个企图提升人类,或其内部特定人口组群(population segments)之总体福利的公共知识行动(public knowledge action),都具有社会性,因此都是社会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引入作者亲身经历和关注的三个政策案例并见证了社会行动者对特定政策的适应性回应之后,论文提出了迈向“证据为基础的社会政策研究”这样一个倡议,将其看作当代社会知识生产的一个主要来源,并强调指出,对社会政策证据生产之时序性的完整把握在这一知识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文章还将该生产时序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细致说明:(1)对嵌入性政策场域(embedded policy field)的定性把控;(2)操作化、多点测量和评估证据的系统采集;(3)作为包容性解释的理论叙事(theoretical narrative[s] as accommodating explanation)的生产和提炼。
-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未预期后果
证据生产时序
政策场域
问题诊断
需求分析
理论叙事
-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波普尔境况分析方法述评
- 3
-
-
作者
闻凤兰
-
机构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波普尔的境况分析方法直接源于经济学的“零点法”,其实质就是运用“批判理性主义”原则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理解。境况分析方法是自主的解释性社会科学研究人类行为“未预期后果”的基本方法。虽然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怀有某种“敌意”,但其境况分析方法事实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一般社会历史条件分析方法的具体化、境况化。
-
关键词
零点法
境况分析
未预期后果
客观理解
-
Keywords
Zero Method
Situational analysis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
分类号
G306.0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