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考古出土东周青铜铎谈《论语·八佾》篇的“木铎” 被引量:3
1
作者 侯乃峰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4期45-52,共8页
《论语·八佾》篇的“木铎”,前人注解多以为是“金口木舌”之物,即铎体是青铜制作,而其中的舌锤为木制。结合考古发现的实物以及古代青铜器的命名原则,可知此说不确。青铜制作的铎当是仿制木柝的,“铎”与“柝”存在同源通假关系... 《论语·八佾》篇的“木铎”,前人注解多以为是“金口木舌”之物,即铎体是青铜制作,而其中的舌锤为木制。结合考古发现的实物以及古代青铜器的命名原则,可知此说不确。青铜制作的铎当是仿制木柝的,“铎”与“柝”存在同源通假关系。《论语·八佾》篇以及其他古文献中“木铎”的“铎”当读为“柝”,“木铎”当是指木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梆子
下载PDF
乱世木铎,不容即见——《孔子》剧评
2
作者 杨紫月 《东方艺术》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2023年12月6日晚,话剧《孔子》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该剧是山东省重点演艺项目,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著名导演张继刚执导,山东省话剧院倾情排演。演出时长140分钟,共有八幕,分别为:“君子-杏坛”“进退-道不同不相为谋”“为政-... 2023年12月6日晚,话剧《孔子》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该剧是山东省重点演艺项目,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著名导演张继刚执导,山东省话剧院倾情排演。演出时长140分钟,共有八幕,分别为:“君子-杏坛”“进退-道不同不相为谋”“为政-为政方知为政难”“去国-隳三都”“见南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困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渡河-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彼岸-高山仰止”。全剧以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恢宏历史与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为家喻户晓的先哲圣人,孔子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幅画像,它或许来自小学背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看到的课本上的老爷爷,或许来自校园里考前必拜的孔子雕塑,又或许出自影视剧作品中的经典智者先贤形象。但历史上成为至圣、万古流芳的真正的孔子形象却无法从这些零星的感触中建构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艺术表现手法 厚德载物 学而时习之 话剧院 孔子形象 张继刚
原文传递
殷周法律公布形式论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燕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8-56,共9页
中国早在殷周时期不仅已经形成了公布法律的传统,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法律公布形式。以诰、宪刑与悬书的方式公布法律,是殷周时期比较常见的做法。不仅如此,在法律公布之后,早期王朝往往还要通过木铎宣传的形式将法令广播四方,使... 中国早在殷周时期不仅已经形成了公布法律的传统,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法律公布形式。以诰、宪刑与悬书的方式公布法律,是殷周时期比较常见的做法。不仅如此,在法律公布之后,早期王朝往往还要通过木铎宣传的形式将法令广播四方,使民众知悉法律的内容,不致误触刑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公布形式 悬书 宪刑
下载PDF
青铜乐器铎与“金铎”“木铎”及音响模拟实验
4
作者 方雪扬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8-134,共7页
考古发现的先秦和汉代青铜乐器铎,是一种合瓦体钟类摇奏乐器,其形制特点是体量较小,体内有悬舌,与同属钟体乐器的铃、钲和句鑃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但在形制、奏法、性能和用途上有本质区别,不应混为一谈。通过对出土铜舌铎和木舌铎的音响... 考古发现的先秦和汉代青铜乐器铎,是一种合瓦体钟类摇奏乐器,其形制特点是体量较小,体内有悬舌,与同属钟体乐器的铃、钲和句鑃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但在形制、奏法、性能和用途上有本质区别,不应混为一谈。通过对出土铜舌铎和木舌铎的音响模拟实验,可知二者在音高、音强和音色上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由此推知古代文献所谓“金铎”当即铜铎,“木铎”可能指木制的铎,二者的振动体质料不同,表现在音响上自然会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制 “金 音响模拟实验
原文传递
论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古乐器“木铎”
5
作者 孙美玲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8期84-87,共4页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罗列了历代学者对“木铎”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按照“以柄分”和“以舌分”对现今出土、见于著录、征集的铎进行了分类;第三部分中,以“木舌说”“木柄说”“木柝说”“木质说”为二级标题,通过文献结...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罗列了历代学者对“木铎”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按照“以柄分”和“以舌分”对现今出土、见于著录、征集的铎进行了分类;第三部分中,以“木舌说”“木柄说”“木柝说”“木质说”为二级标题,通过文献结合文物的方式方法,对当今学界对“木铎”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否定,并在“铎体木质说”中提出“木铎是指铎体木制的观点”;第四部分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针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 秦汉
下载PDF
“丧家狗”、“择木鸟”与“天下木铎”——孔子形象与人格关系略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魏衍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3-17,共5页
自孔子在世时代起,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各不相同。孔子曾经感叹自己"舍鲁何适",但又不得不离开"父母之邦",从而凄凄惶惶周游列国,孔子曾自嘲地同意郑人给予的"丧家狗"评价,但他的政治命运乃是由他&q... 自孔子在世时代起,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各不相同。孔子曾经感叹自己"舍鲁何适",但又不得不离开"父母之邦",从而凄凄惶惶周游列国,孔子曾自嘲地同意郑人给予的"丧家狗"评价,但他的政治命运乃是由他"择木之鸟"似的独立人格所决定的,他更像是"凤鸟"。正是"凤鸟"一样的习性才导致了他遭遇"丧家之狗"的政治命运。孔子"博学深谋",立足于社会教化,以恢复社会秩序为己任,他将"三代之英"尤其周代"王道"政治传布各地,起到了"天下木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丧家狗
下载PDF
探析小说《木铎》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李一清的长篇小说《木铎》不仅是一部歌颂一个女人锻造男人阳刚生命的史诗,更是壮写李氏家族七代兴衰更迭至族人终各自飘零的家族史。而作者在叙事方法上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值得深入探究。从叙事学的角度,探究小说《木铎》在叙事上的入乎... 李一清的长篇小说《木铎》不仅是一部歌颂一个女人锻造男人阳刚生命的史诗,更是壮写李氏家族七代兴衰更迭至族人终各自飘零的家族史。而作者在叙事方法上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值得深入探究。从叙事学的角度,探究小说《木铎》在叙事上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视角转换;双重叙事者身份和不同人物矛盾或谐和意识下的复调特色;映射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优美生动且寓意深刻的叙事语言以及"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叙事结构等突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一清 叙事特征
下载PDF
家事和国事中的祖母——长篇小说《木铎》中的女性崇拜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庆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140,共3页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代表着人类的圣洁情感和美好愿望。在特定的历史年代里,《木铎》中的祖母并未受到传统观念的捆绑,也没有因为男权思想的规训而成为其帮凶与共谋者。把持着"木铎"这一承载家族和民族文化、精神...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代表着人类的圣洁情感和美好愿望。在特定的历史年代里,《木铎》中的祖母并未受到传统观念的捆绑,也没有因为男权思想的规训而成为其帮凶与共谋者。把持着"木铎"这一承载家族和民族文化、精神与信仰的神圣器物的几代铎人,都与祖母有着密切的关系。蒙昧的祖母终其一生完成了改变家族性格这一特殊使命,她的故事折射出女性崇拜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重估 话语权 女性崇拜
下载PDF
谕众劝俗:木铎制与明清乡里社会的政教实践
9
作者 杨念群 孙岩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4期113-115,共3页
一、明清木铎制的源起与流变“铎”源起于夏商时期,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框内有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为木铎。“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所以“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作为警世和教化的象征,在“天将以夫子为... 一、明清木铎制的源起与流变“铎”源起于夏商时期,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框内有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为木铎。“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所以“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作为警世和教化的象征,在“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表述中体现得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教 夏商时期 警世 明清 乡里社会 源起与流变
原文传递
寻找回来的世界——从《木铎》的两个世界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加晓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8,共3页
《木铎》中的艺术世界由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共同构成,二者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民族精神的不同层面。在这个寻找回来的世界里,其景象有主景和背景之分,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手段,建构起贯穿于家族历史中的精神气脉与民族的精神信仰,即便... 《木铎》中的艺术世界由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共同构成,二者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民族精神的不同层面。在这个寻找回来的世界里,其景象有主景和背景之分,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手段,建构起贯穿于家族历史中的精神气脉与民族的精神信仰,即便如此,作者在对中华民族集体精神和信仰系统建构存在的自信情绪中依然交织着对其传承延续的忧虑不安,因此,《木铎》内质具有强大的现实主义批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一清 两个世界 精神构建
下载PDF
《铎声阵阵》中木铎承载的文化精神浅析
11
作者 张勇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91-192,共2页
《铎声阵阵》是讲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兴衰历程,是一部具有浓厚人文主义精神与传奇色彩的舞台剧,是具有四川人民精神品质的地道川剧。通过对《铎声阵阵》这部影片的简要介绍,阐释了故事的情节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剖析了木铎... 《铎声阵阵》是讲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兴衰历程,是一部具有浓厚人文主义精神与传奇色彩的舞台剧,是具有四川人民精神品质的地道川剧。通过对《铎声阵阵》这部影片的简要介绍,阐释了故事的情节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剖析了木铎所传承出来的文化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阵阵》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试论“夫子为木铎”的精神隐喻
12
作者 胡发贵 《朱子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02-208,共7页
木铎为古代一种响器,宣教布政时用,大概是提醒公众注意。后借以转喻思想和观念的传播者、启蒙者、引领者。春秋时儒家创始人孔子就被时人目为这类"木铎"。《论语·八佾》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木铎为古代一种响器,宣教布政时用,大概是提醒公众注意。后借以转喻思想和观念的传播者、启蒙者、引领者。春秋时儒家创始人孔子就被时人目为这类"木铎"。《论语·八佾》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揆诸文献,孔子无负此"木铎"之喻。其思想里洋溢着一种不与现实妥协的批判精神。他一生周游列国,指摘社会弊端,批评诸侯失政,竭力想恢复他所希望的生活与政治秩序。虽然坎坷多舛,但孔子矢志不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创始人 社会弊端 启蒙者 周游列国 批判精神 二三子
原文传递
用川剧语言诠释“木铎”故事--浅论川剧《木铎声声》川剧化改编
13
作者 朱仁武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73,共4页
2021年6月21日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川剧作家李一清先生逝世,四川剧坛又痛失了一位优秀的剧作家。李一清先生生前曾创作多部小说、川剧,根据其小说《山杠爷》改编的同名川剧先后获得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 2021年6月21日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川剧作家李一清先生逝世,四川剧坛又痛失了一位优秀的剧作家。李一清先生生前曾创作多部小说、川剧,根据其小说《山杠爷》改编的同名川剧先后获得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等。根据其小说《木铎》改编的川剧《木铎声声》参加了第17届中国戏剧节展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节 华表奖 李一清 川剧 工程奖 语言诠释 文学奖
原文传递
探微历史纵深与“公正的旁观者”--评《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清人物》
14
作者 任红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公正的旁观者”是陆建德在《思想背后的利益》中提及的一个术语,是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即“把自己放到一个不同的位置——至少在想象中这么做,从而能从大致相等的距离环视远处那些巨大的对象和周围小的对象,... “公正的旁观者”是陆建德在《思想背后的利益》中提及的一个术语,是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即“把自己放到一个不同的位置——至少在想象中这么做,从而能从大致相等的距离环视远处那些巨大的对象和周围小的对象,并对他们的实际大小比例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即做一个不偏不倚的第三者——“公正的旁观者”。《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清人物》是陆建德站在“公正的旁观者”角度,通过对林纾、严复、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再解读,在历史纵深处探微,以此重新反思晚清、民国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乃至国民性问题。书中收录了作者从2008年到2017年秋,近十年时间陆续公开发表的5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操论》 公正的旁观者 建德 不偏不倚 梁启超 第三者 海潮
下载PDF
释“木铎起而千里应”
15
作者 郭德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52-55,共4页
本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赠送给札幌大学孔子学院纪念礼品上的铭辞"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展开考释。文章指出"木铎"乃是由政治教化器物转变为专门的教育象征器物。作者认为该铭辞表现了对教育价值的礼赞... 本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赠送给札幌大学孔子学院纪念礼品上的铭辞"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展开考释。文章指出"木铎"乃是由政治教化器物转变为专门的教育象征器物。作者认为该铭辞表现了对教育价值的礼赞和对教育内容的重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教育
下载PDF
走进孩子内心 创造幸福人生——第二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
1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36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2019年10月17日—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成功举办... 2019年10月17日—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800余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国内外知名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论坛主题"走进孩子内心,创造幸福人生"展开多元研讨,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辅导 成功举办 走进孩子 重庆市南岸区 幸福人生 高峰论坛
下载PDF
春秋之木铎与雅典之马虻
17
作者 王继奎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期204-206,共3页
文章以孔子和苏格拉底70岁时的人生境遇为出发点,探讨他们的生活志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认为孔子热爱生活,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意志;苏格拉底热爱智慧,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代表的是科学。在相互隔绝时,以两种思维方式各自生活的人... 文章以孔子和苏格拉底70岁时的人生境遇为出发点,探讨他们的生活志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认为孔子热爱生活,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意志;苏格拉底热爱智慧,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代表的是科学。在相互隔绝时,以两种思维方式各自生活的人们,凭借辛勤劳动分别创造了各自独立的伟大文明。变化起源于碰撞,在物质力量的强大压力下,逻辑理性战胜了经验直觉;而在转变思维方式时,我们是否学会用苏格拉底的方式省察所遇到一切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虻 经验直觉 逻辑理性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古代新闻传播种种
18
《出版视野》 2005年第4期41-42,共2页
木铎 据《左传 襄公十四年》师旷引《尚档·夏书》称:“每岁孟春,道人以木铎循于路。”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曾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道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可以讲,是我国新闻事业... 木铎 据《左传 襄公十四年》师旷引《尚档·夏书》称:“每岁孟春,道人以木铎循于路。”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曾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道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可以讲,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最原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新闻史 新闻传播 布告 露布
原文传递
说遒人和奠人
19
作者 田园 《汉字文化》 2022年第21期87-89,共3页
师晨鼎中的奠人释作甸人还值得商榷,二字用法区别大于联系。甸人、佃人、田畯音字互通且身份比较低下。遒人、行人、奠人三者互通,奠人和邑人可相类比。师晨鼎的奠人,可能是《尚书》中的遒人,即《说文解字》中的?人,?、奠、遒三字字形... 师晨鼎中的奠人释作甸人还值得商榷,二字用法区别大于联系。甸人、佃人、田畯音字互通且身份比较低下。遒人、行人、奠人三者互通,奠人和邑人可相类比。师晨鼎的奠人,可能是《尚书》中的遒人,即《说文解字》中的?人,?、奠、遒三字字形互转。遒人、行人和奠人都是太师的属下,且使用木铎以行宣令之事,三者身份地位职能都可以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遒人 奠人 甸人 行人
原文传递
谕众劝俗:木铎制与明清乡里社会的政教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念群 孙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7,共14页
“木铎徇路”源于《尚书》的记载,象征着王者布施政教的治世图景。明太祖创设木铎老人制,将之纳入了明初基层治理的布局当中,清朝进一步将木铎徇路视作彪炳朝廷治道的象征加以构建,使得“木铎”成为广泛分布乡间的风教人员。“木铎”职... “木铎徇路”源于《尚书》的记载,象征着王者布施政教的治世图景。明太祖创设木铎老人制,将之纳入了明初基层治理的布局当中,清朝进一步将木铎徇路视作彪炳朝廷治道的象征加以构建,使得“木铎”成为广泛分布乡间的风教人员。“木铎”职司巡行宣诵政教谕令,其制先后与里甲、乡约和保甲等体系结合,逐渐形成“徇道宣诵”与“坐堂讲演”相维的运作形式。木铎老人身兼“政”与“教”、“吏”与“绅”等多重身份,他们流动的宣教方式可深入乡间闾巷,弥补学校等施教系统难以涉及的范畴,进而与乡约、宗族等媒介共同构成一套分层连动的政教下渗体系。同时,木铎徇路还具有政教操演性质,他们嵌入乡民生活的政教之音,构成了“大一统”秩序下的日常统治及其生活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 圣谕宣讲 政教 声教 基层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