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1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年期妇女保健指南(2015年) 被引量:93
1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21-32,共12页
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进入中老年期的妇女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人群,到目前为止40~60岁妇女占我国人口的11.28%,预计到203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将增加到2.8亿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列为21世纪促进健康的三大主题之一。
关键词 更年期保健 妇女保健 全部时间 性激素治疗 期望寿命 骨质疏松 生活质量 宫颈管 筛查方法 抑郁自评量表
下载PDF
1990-2015年中国分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85
2
作者 周脉耕 李镒冲 +5 位作者 王海东 曾新颖 王黎君 刘世炜 刘韫宁 梁晓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2015年中国居民与全球主要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分析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和1990-2015年全... 目的 分析中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2015年中国居民与全球主要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分析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和1990-2015年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结果 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0岁,分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4岁和5.2岁。2015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女性均高于男性。我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北京、香港、澳门、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较低的省份有西藏、青海、贵州、新疆和云南等西部省份。1990-2015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期望寿命增加了9.5岁,健康期望寿命增加了8.4岁。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均高于健康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结论 1990-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各省之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健康期望寿命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又一负性指标——YPLL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馨宇 董中 +1 位作者 曹卫华 李立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3年第5期234-237,共4页
1 YPLL(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潜在寿命损失年)的提出长期以来,各国以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来反映居民健康状况、衡量不同疾病对生命危害的程度.但这些指标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不能区分不同年龄组人群死亡对寿命造成的损失的... 1 YPLL(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潜在寿命损失年)的提出长期以来,各国以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来反映居民健康状况、衡量不同疾病对生命危害的程度.但这些指标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不能区分不同年龄组人群死亡对寿命造成的损失的差异,从而难以反映具有很大意义的低年龄段的死亡.于是,一些旨在反映低年龄段死亡的指标应运而生,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便是其中之一.这一负性指标在本世纪40年代末被提出,并越来越广泛地被认识和接受.1982年,YPLL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正式提出,其后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PLL 人群健康水平 潜在寿命损失 居民健康状况 期望寿命 疾病监测点 标化率 寿命 死亡漏报 死亡水平
下载PDF
重庆市2010年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 被引量:49
4
作者 戴敏 毛德强 +1 位作者 冯连贵 熊鸿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损失年数、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年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为76.5岁,在西部地区属于高寿命值地区,但低于其他直辖市及部分沿海发达省市;处于死因构成前5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同人群的死因顺位基本一致,但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病死率存在差异;去除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4.22、2.50、2.01、1.26、0.27岁,各类疾病对不同人群的寿命影响程度不同;对居民早死威胁最大的是恶性肿瘤,以肺癌为首,其次是以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为主的损伤中毒类;自杀行为导致的早死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针对不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死因顺位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43
5
作者 任强 游允中 +2 位作者 郑晓瑛 宋新明 陈功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9,共11页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口死亡 生命表 期望寿命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北京市1949~2006年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谢学勤 韦再华 高燕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7-798,共2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1949~2006年死亡原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49~2006年北京市的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评价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结果北京市的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1949~2006年死亡原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49~2006年北京市的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评价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结果北京市的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56年来分别下降下62.55%,95.75%,88.82%;期望寿命上升了28岁。北京市居民死因顺位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首位死因为传染病,2006年则且死亡率下降了98.28%。结论传染病的危害降低,但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因
下载PDF
世界和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变化规律 被引量:47
7
作者 蔡玥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2年第5期77-81,共5页
为发现不同人群期望寿命的增长规律,确定优先干预及重点干预对象,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回顾并比较了过去50年间世界和中国人均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总结了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别人群期望寿命的变化特点,探讨了十类主要死因对人均期... 为发现不同人群期望寿命的增长规律,确定优先干预及重点干预对象,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回顾并比较了过去50年间世界和中国人均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总结了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别人群期望寿命的变化特点,探讨了十类主要死因对人均期望寿命损失的影响程度及对不同人群期望寿命影响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变化及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中国1998年健康长寿调查及高龄老人生活自理期望寿命 被引量:38
8
作者 曾毅 萧振禹 +3 位作者 张纯元 柳玉芝 战捷 金沃泊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6,共8页
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指导及各地老龄工作部门同志们的大力协助和参与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1998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本文概述这一调查的意义,样本设计方案及数据... 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指导及各地老龄工作部门同志们的大力协助和参与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1998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本文概述这一调查的意义,样本设计方案及数据质量评估,并根据这次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资料,首次对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自理期望寿命进行估算、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998年 人口调查 高龄老人 健康状况 生活自理 期望寿命
原文传递
全球人口老龄化新动向 被引量:39
9
作者 郑志学 朱汉民 +1 位作者 王赞舜 蒋雄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全球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生育率 期望寿命
下载PDF
2012年四川省居民主要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和减寿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邓颖 胥馨尹 +1 位作者 季奎 何君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07-612,共6页
目的分析各类死因对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就提高期望寿命、促进居民健康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athReg2005软件收集、整理2012年四川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l软件、SPSS软件编制蒋氏简略寿命表、去死因寿命表,... 目的分析各类死因对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就提高期望寿命、促进居民健康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athReg2005软件收集、整理2012年四川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l软件、SPSS软件编制蒋氏简略寿命表、去死因寿命表,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等。结果 2012年四川省居民粗死亡率621.78/10万,标化死亡率621.49/10万,平均期望寿命校正值75.22岁;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期望寿命损失年居前5位,去掉该死因,分别可增加4.51年、3.42年、3.34年、1.13年、0.39年。去单病种死因期望寿命分析,增值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潜在寿命分析,减寿率顺位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导致每千人寿命缩短的人年数分别为18.67人年、12.21人年、10.35人年、5.44人年、2.55人年。不同性别和城市与农村间各类分析顺位略有差异。结论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需要加强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及意外伤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减寿年数
原文传递
中国人寿命、死因与健康危险因素--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最新结果 被引量:36
11
作者 宇传华 季洁 +1 位作者 张干深 魏娜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2,共2页
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由华盛顿大学的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http://www.healthdata.org/)主任Christopher Murray教授牵头,超过700名国际研究人员... 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由华盛顿大学的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http://www.healthdata.org/)主任Christopher Murray教授牵头,超过700名国际研究人员联合参与。迄今,已从GBD 1990进展到GBD 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疾病负担 健康危险因素 健康测量 联合参与 期望寿命 BURDEN institute 室内空气污染 颗粒物污染 空腹血糖
下载PDF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刘玲玲 季奎 +3 位作者 高亚礼 陈晓芳 何君 王卓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因顺位
原文传递
2013—2018年重庆市居民死因谱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毛德强 焦艳 +3 位作者 丁贤彬 沈卓之 张春华 郑晖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近年来的死亡率、死因谱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13-2018年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庆市居民死亡率由2013年的671.08/10万上升至2018年的750.19/10万,标化死亡率由554.72...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近年来的死亡率、死因谱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13-2018年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庆市居民死亡率由2013年的671.08/10万上升至2018年的750.19/10万,标化死亡率由554.72/10万上升至580.16/10万,人均期望寿命由77.61岁上升至78.15岁;2013-2018年,重庆市死因前5位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引起的死亡人数5年均占总死亡人数的90%以上。各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明显不同;从具体死因来看,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一直位居第1~3位。结论人口老龄化是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率、期望寿命高的主要原因;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肺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相关的疾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谱 期望寿命 重庆
原文传递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动态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道德 马建章 +3 位作者 何振 李鹏飞 温华军 蒋志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7-952,共6页
为实现麋鹿回归大自然的目标,1993年和1994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分别从北京麋鹿苑引入麋鹿30头(8♂,22♀)和34头(10♂,24♀)建立了繁殖种群。自2000年6月开始,作者每月一次(7-10d)实地监测石首麋鹿... 为实现麋鹿回归大自然的目标,1993年和1994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分别从北京麋鹿苑引入麋鹿30头(8♂,22♀)和34头(10♂,24♀)建立了繁殖种群。自2000年6月开始,作者每月一次(7-10d)实地监测石首麋鹿保护区内、外的麋鹿种群动态。到2006年产仔季节结束后,该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达522头,2006年产仔前性比为1∶1.22。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种群增长曲线,1998年后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呈指数增长(Nt=84e0.226t),其瞬时增长率为0.226;1998年夏季长江暴发特大洪灾,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部分麋鹿逃逸到长江南岸,形成了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自然野化种群比保护区内麋鹿种群增长快,其瞬时增长率达到0.267。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出生率和增长率差异显著,而两地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年均出生率(26.8%,P=0.010)和年均增长率(21.7%,P=0.038)均显著地高于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年均出生率(21.6%)和年均增长率(17.0%)。由于生境退化和人为干扰,当前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增长已开始出现密度制约迹象,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麋鹿的生存繁衍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生境 种群动态 期望寿命 重引入 野生动物保护
下载PDF
2005-2018年中国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薇 殷鹏 +6 位作者 王黎君 刘韫宁 刘江美 齐金蕾 由金玲 林琳 周脉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0-1428,共9页
目的掌握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现状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及社会决定因素相关协变量数据,对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居... 目的掌握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现状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及社会决定因素相关协变量数据,对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居民死亡率及期望寿命进行估计,描述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差异及变化趋势。采用死亡数变化分解方法,分析年龄别死亡率、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增长原因对全国及分省总死亡数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数为10482297(95%CI:9723233-11466875)人,男性6113926(95%CI:5773158-6572407)人,女性4368241(95%CI:3950075-4894468)人;死亡率为755.54/10万(95%CI:701.49/10万-825.78/10万),男性861.78/10万(95%CI:813.75/10万-926.40/10万),女性642.73/10万(95%CI:581.20/10万-72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2.27/10万(95%CI:599.22/10万-721.71/10万),男性806.38/10万(95%CI:755.10/10万-874.31/10万),女性503.37/10万(95%CI:450.50/10万-572.01/10万)。2018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7.15(95%CI:75.92-78.11)岁,男性74.81(95%CI:73.57-75.76)岁,女性79.87(95%CI:78.61-80.91)岁。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较低的有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等欠发达省份。2005-2018年,全国死亡数共增长29.87%,男性27.74%,女性31.29%;其中,年龄别死亡率原因占比-35.74%,人口增长原因占比7.34%,人口老龄化原因占比58.28%。结论2005-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为其主要原因。期望寿命涨幅较明显,但省际间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亡数变化分解 地区差异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对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世炜 蔡玥 +10 位作者 曾新颖 殷鹏 齐金蕾 刘韫宁 刘江美 赵振平 张梅 王丽敏 王黎君 薛明 周脉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 定量估计中国居民高盐饮食相关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并分析在不同的控制场景下相关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以及全球疾病负担对中国居民24 h尿钠的估计值,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 目的 定量估计中国居民高盐饮食相关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并分析在不同的控制场景下相关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以及全球疾病负担对中国居民24 h尿钠的估计值,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采用人群归因分值计算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应用相同的方法预测在达到不同的控制目标下,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居民归因于高盐饮食的死亡约143万人,占全部死亡的15.6%,其中男性94万(17.4%),女性49万(13.0%),造成中国居民期望寿命损失达2.17岁(男性2.49岁,女性1.71岁)。高盐饮食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分别约120万人、5万人和18万人,占该疾病死亡的31.5%、30.8%和64.8%。如果实现到2020年食盐摄入量下降10%,到2025年下降15%的慢性病防治规划目标,以及2025年下降30%的WHO自愿性目标,将分别避免死亡约22万人、34万人和73万人,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将分别减少0.30岁、0.45岁和0.95岁。结论 高盐饮食给中国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有效的综合减盐干预,将带来很好的成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 饮食 人群归因分值 死亡 期望寿命
原文传递
大气细颗粒物控制对我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陈仁杰 陈秉衡 阚海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01-2705,共5页
收集我国2013年74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0》提供的PM2.5与4种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构建74个城市的城区居民寿命表,评估PM2.5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和不同PM2.5控制目标对居民期望寿命的... 收集我国2013年74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0》提供的PM2.5与4种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构建74个城市的城区居民寿命表,评估PM2.5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和不同PM2.5控制目标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74个城市的PM2.5污染可使居民期望寿命减少1.48岁;如果PM2.5年均水平降低10%、25%,可分别使期望寿命增加0.05岁和0.15岁;若进一步降低,达到国二标准、国一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导值水平,可使期望寿命分别增加0.42岁、1.04岁和1.26岁.本研究提示,大气PM2.5污染是决定我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降低PM2.5浓度可显著增加居民的期望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大气污染 城市 死亡 期望寿命 PM2.5
下载PDF
1989—2018年四川省居民期望寿命和死亡谱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曾晶 邓颖 +2 位作者 季奎 胥馨尹 成姝雯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0-574,共5页
目的了解1989—2018年四川省人群期望寿命、死亡谱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疾病因素,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系统中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个案登记信息。采用粗死亡率、期望寿... 目的了解1989—2018年四川省人群期望寿命、死亡谱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疾病因素,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系统中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个案登记信息。采用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期望寿命年龄分解法分析1989—2018年四川省人群健康变化情况及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采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期望寿命由1989年的65.83岁上升到2018年的77.10岁,增长了11.27岁;0~<15岁组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逐年下降,由1989—1998年增寿总量的41.88%下降到2008—2018年的10.09%,60~<80岁组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逐年上升,由1989—1998年增寿总量的25.86%上升到2008—2018年的48.58%;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由1989年的247.70/10万下降至2018年的132.59/10万,其导致的寿命损失由1989年的6.02岁下降至2018年的2.73岁,成为过去30年预期寿命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由1989年138.72/10万、99.41/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22.18/10万和160.22/10万,导致的寿命损失由1989年的2.71、1.97岁上升至2018年的5.66和3.31岁。2018年前5位死因减寿损失顺位依次是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和肝癌,导致的寿命损失分别为2.28、2.13、1.45、0.86和0.50岁。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四川省居民的主要死因,要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需要进行慢性病综合防治,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死亡谱 去死因期望寿命
原文传递
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全人群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毛德强 丁贤彬 +3 位作者 焦艳 沈卓之 张春华 漆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949-295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期望寿命和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结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 目的了解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期望寿命和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结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重庆市常住居民老龄系数达11.78%,人群死亡率671.08/10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61岁;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前10位具体死因均为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等10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结论人口老龄化是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率、期望寿命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迅速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期望寿命 重庆
下载PDF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趋势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沈洁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亡率等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上升下降增减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2005年为76.57岁,2008年达到峰值,为80.03岁。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居民死亡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在所有年龄组中,2005--2006年期望寿命的快速提高主要由55~85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所引起;2008--2009年,期望寿命下降0.49岁,主要是因80岁以上、尤其是85岁以上老人期望寿命下降所致。从病因别分析,2005--2008年,期望寿命3年内增加3.46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对于期望寿命作用的快速增加(2.15岁,62.14%),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等外部原因,分别导致期望寿命上升0.75岁(21.68%)和0.64岁(18.50%)。肿瘤对期望寿命增长的作用为0.28岁(8.09%),传染病为0.06岁(1.73%)。2008—2010年,期望寿命在2年内下降了1.94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I.22岁,62.89%)。结论针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大力宣传戒烟、减少肥胖、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将有助于期望寿命的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期望寿命的第二大因素,肺炎对于期望寿命的影响始终为负作用,建议在5岁内的婴幼儿和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发病高危人群中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肺炎发病,降低影响期望寿命的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差异 期望寿命年龄分解 期望寿命死因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