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峡情祭》演出速写
- 1
-
-
作者
乐见
-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4-15,共2页
-
文摘
无场次话剧《海峡情祭》,福建省话剧院演出,编剧莫吉尔,导演王贵(特邀),舞台设计陈子南、程天琦、伊路。此剧原名《寡妇村的故事》,但与电影《寡妇村》并无干系。五十年代初。作为全剧的序曲,一开始是闽南男女村民作仪式化的队列舞蹈,以示在生养他们的古老土地和大海上耕作、捕捞、生活、相爱、繁衍。猛然一声炸响,出现国民党军队撤离时抓壮丁的动乱场面,展现了村妇福嫂、洪秀、玉凤、阿蕙与丈夫(情人)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
-
关键词
情祭
陈子
五十年代
话剧院
国民党军队
舞台设计
望夫台
仪式化
玉凤
时空交错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当下与恒久
- 2
-
-
作者
南帆
-
机构
福建省文联
-
出处
《法制资讯》
2009年第6期14-15,共2页
-
文摘
世事多舛,但是,历史终将把我们引渡到祥和的彼岸。没有历史,我们还能期待什么?相信历史,亦即相信不朽,相信永恒。个人微不足道,只有历史永存。个人的不幸将在历史之中抚平,个人的意义只能交付历史鉴定。
-
关键词
后现代
执子之手
草木一秋
伤春悲秋
唐宗宋祖
洪水滔天
望夫台
这一代人
言必信
此恨绵绵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武昌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
- 3
-
-
作者
李修鲁
-
机构
武昌区政协
-
出处
《武汉文史资料》
1994年第4期7-11,共5页
-
文摘
早年,民间传说武昌城内(即古城垣范围之——今中山路与临江大道相交汇构成的包围圈内)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还有一个黄河湾”.但其所指,历来众说纷坛。
-
关键词
武昌城
众说纷坛
临江大道
高观山
黄鹤山
武昌首义
蛇山
革命党人
望夫台
石城山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李白诗中夸饰性数字的妙用
- 4
-
-
作者
薛吉辰
-
机构
河北
-
出处
《中学生读写(考试版)》
2004年第Z1期40-41,共2页
-
文摘
数字在数学王国里是非常严肃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可是在文学园地中,数字就变得活跃起来,具有了一种“夸张”的本领,如果都一一落实,就有些偏颇了。因为数字能表达夸张的意思,所以受到文学家,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的青睐。
-
关键词
李白诗
浪漫主义诗人
文学园地
妾薄命
山中与幽人对酌
《蜀道难》
秋浦歌
望夫台
从军行
铁衣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首不该被讥嘲的译诗——说庞德译李白《长干行》
- 5
-
-
作者
张崇鼎
-
出处
《外国语文》
198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
文摘
本共世纪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开山祖师埃兹拉·庞德(1885—1972),是位学识宏博的诗人,深谙西方古今文学,钻研东方文学有其独到之见。他根据美国东方学专家欧内斯特·芬诺洛萨(1853—1908)的《运用汉字作诗》中的注释,翻译了不少李白的诗。庞德的译文从开始就受到尖锐的抨击,因"有愚蠢可笑的大错误"而被讥嘲。同行人批评他"想使译文生动和符合英语习惯,其结果弄巧成拙,离原文十万八千里"。
-
关键词
庞德
译诗
《长干行》
长风沙
译文
原文
意象主义
意象派
望夫台
李白
-
分类号
H
[语言文字]
-
-
题名永兴板梁村:半塘明月清香远
- 6
-
-
作者
向婧妮
李峰
-
出处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第4期84-93,共10页
-
文摘
360多栋明清古民居里,至今还生活着1900多位村民。村里男性都姓刘,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刘邦。永兴板梁村将为古村落系列报道画上句话。每一个古村落,其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比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关于古村落的保护,无须赘言,我们希望通过这几期的报道,能唤起人们对古村落的重视,以使古村落能够真实、完整地传承更久。
-
关键词
板梁
古村落
古民
历史时期
地方特色
村前
望夫台
物质文化遗产
刘承
石板路
-
分类号
K928.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寻找天边的大美奇石——阿拉善探石之行随笔
- 7
-
-
作者
吴刘江
-
出处
《宝藏》
2012年第1期114-116,共3页
-
文摘
一明媚阳光,撒落一地,金子般柔美。晨曦时分,清新宜人。寒意似山间薄雾,若有若无,亲吻手臂。赶早的人们,立在田头,撒落希望。浙东古剡溪岸头,白鹭姿态优雅,迎着新鲜泥土气息,展示随意。怀揣多年梦想,踏上阿拉善探石之行。几分欣喜、几多憧憬,盼着与它的心灵之约,燃在戈壁草原上。
-
关键词
阿拉善
泥土气息
明媚阳光
子般
意似
心灵之约
秋风秋雨
望夫台
观赏石
横野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诚信——做人立业之本
- 8
-
-
作者
张斐斐
-
机构
山西省临汾市解放二校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22期1-1,共1页
-
文摘
“诚”和“信”从字面上看,是诚实、不欺骗、真实可靠的意思。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诚信。《论语》中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说法。古代理学家程颐曾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唐代诗仙李白在《长干行》一诗中,有“常存抱住信,岂止望夫台”的名句。前国家领导人宋庆龄女士,为守信义,冒着狂风暴雨去和小朋友们聚会。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与国民党面对面的谈判,在全国民众面前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诚信形象。
-
关键词
诗仙李白
望夫台
个人安危
长干行
解放事业
国家领导人
忠信
付诸实行
修德
成长时期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似曾相识与记忆犹新——谈再认与再生
- 9
-
-
作者
燕国材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1986年第1期50-,共1页
-
文摘
宋代著名词人晏殊《浣溪沙》的名句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似曾相识'一语便可用来说明记忆中的再认现象.什么是再认呢?再认又称认知,就是我们过去与之打过交道的事物,当以后再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会感到熟悉,并把它重新认识出来.以前在自家屋梁上巢居过的燕子,在这暮春三月的时候又飞回来了,这自然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而把它们再认了出来.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前四句诗,也能很好地说明再认,其诗云:'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与外弟儿时本来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战乱,分别已达十年之久.现在各自都长大了,面貌、身材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乍一晤面。
-
关键词
言别
诗云
浣溪沙
似曾相识燕归来
巢居
称名
破阵子
望夫台
就是你
令人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