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赤潮有毒甲藻链状-塔马亚历山大藻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月琴 屈良鹄 +2 位作者 曾陇梅 齐雨藻 郑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6-112,共7页
以核糖体rDNAITS为分子指标,采用RFLP及序列分析方法对南海海域Alexandriumcatenella和Alexandriumtamarense进行分析和鉴定,并通过与日本海域不同海区A.tenella和A.tamarense的比较,得出A.catenella或A.tamarense的不同地理株的... 以核糖体rDNAITS为分子指标,采用RFLP及序列分析方法对南海海域Alexandriumcatenella和Alexandriumtamarense进行分析和鉴定,并通过与日本海域不同海区A.tenella和A.tamarense的比较,得出A.catenella或A.tamarense的不同地理株的种内个体间ITS区序列非常相似,而种间序列则有显著差异,表明了ITS区用于不同海区A.catenella和A.tamarense种间鉴定是一个较稳定的指标.可看出,ITS区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海洋微藻种的界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红潮 有毒甲藻 分子鉴定 微藻
下载PDF
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 Meunier的研究 Ⅰ.甲板形态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宁宁 林永水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2期1-4,T002,共5页
经NaClO解离处理,得到Cooliamonotis的甲板板式如下:Po,3’,7”,6c,6s,5”’,2””。电镜照片显示,其甲片表面光滑,分布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孔,此外无其他纹饰。
关键词 Cooliamonolis 甲板形态 有毒甲藻
下载PDF
福建省主要河口海湾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分类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蓝东兆 李超 +1 位作者 方琦 顾海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8,共9页
通过对福建省厦门湾、闽江口海域、三沙湾三个主要河口海湾14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甲藻休眠孢囊的系统分析,根据甲藻休眠孢囊的形状、外壁结构、颜色、表面修饰物等形态特征共鉴定出9属25种及不定种,并对各孢囊属种的特征进行了分类... 通过对福建省厦门湾、闽江口海域、三沙湾三个主要河口海湾14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甲藻休眠孢囊的系统分析,根据甲藻休眠孢囊的形状、外壁结构、颜色、表面修饰物等形态特征共鉴定出9属25种及不定种,并对各孢囊属种的特征进行了分类描述,其中有毒甲藻休眠孢囊2种,即Alexandrium minutun,A. tamarense, 有害种类4 种, 即Alexandrium affine,Lingulodiniumpolyedrum,Scrippsiella trochoide.通过对比表明Alexandrium affine,A. minutum,Diplopeltacf. parva,Polykrikos cf. schwartzii,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Protoperidinium minutum,P.cf. minutum,P. cf. americanum 以及Alexandrium sp.,Protoperidinium sp.1,P. sp.2等11种甲藻休眠孢囊为本次在福建省海域新发现的种,这些新发现的甲藻种类可能是近年来通过国际间往来的航运船只在我国沿岸海域排放压舱水或贝类引种带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孢囊 休眠 海湾 河口 分类学 表层沉积物 sp. 系统分析 形态特征 有毒甲藻 沿岸海域 cf 厦门湾 闽江口 三沙湾 对比表 压舱水 种类 样品
下载PDF
海洋有毒甲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邱德全 江静波 《南海研究与开发》 1995年第3期37-46,共10页
有毒甲藻的研究历史、发展和现状作了综述。从18世纪仅仅对甲藻作简单形态描述到今天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对有毒甲藻的分类、生理、毒素、毒理研究、有毒甲藻的研究已最突破性进展;而且从生态学的角度,人们在全球范围内研究... 有毒甲藻的研究历史、发展和现状作了综述。从18世纪仅仅对甲藻作简单形态描述到今天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对有毒甲藻的分类、生理、毒素、毒理研究、有毒甲藻的研究已最突破性进展;而且从生态学的角度,人们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了有毒甲藻和赤潮。这使人类对有毒甲藻及其危害有较全面的认识。文章从有毒甲藻分类学、生理生态学、毒素及其毒理的理论和方法学作了叙述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甲藻 毒性 毒素 有毒甲藻
下载PDF
海洋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的研究 II.培养条件的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宁宁 林永水 段舜山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9,共6页
1 998年 5— 9月 ,通过培养实验 ,研究了海洋底栖性有毒甲藻Cooliamonotis人工培养生长所需的理化条件。结果表明 ,培养水体深度较小而水平横截面积较大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温度 1 6— 3 2℃、盐度 2 4— 3 8、K培养液浓度系列 1 /8K—... 1 998年 5— 9月 ,通过培养实验 ,研究了海洋底栖性有毒甲藻Cooliamonotis人工培养生长所需的理化条件。结果表明 ,培养水体深度较小而水平横截面积较大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温度 1 6— 3 2℃、盐度 2 4— 3 8、K培养液浓度系列 1 /8K— 2K、培养液pH为 6 .5— 9.5都可存活 ,最大指数期平均生长率为 0 .6 9division·d- 1 ,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 6× 1 0 4 cells·ml- 1 ,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藻。保种条件以温度 2 4℃、盐度 3 4、培养液浓度K ,pH为8.0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甲藻 Cooliamonotis 培养 海洋
下载PDF
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细胞密度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玲 文菁 +1 位作者 梁计林 龙超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利玛Coolia monotis指数生长期不同浓度的培养液进行细胞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后3种细胞计数方法与显微镜计数法相比较,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对不同生长期的Cool... 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利玛Coolia monotis指数生长期不同浓度的培养液进行细胞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后3种细胞计数方法与显微镜计数法相比较,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对不同生长期的Coolia monotis培养液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与显微镜计数法得到的生长曲线一致性最好,最能真实反映Coolia monotis的生长状态,其次是分光光度法,最差的是荧光测定法.比较分析发现,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适用于不同细胞密度范围的测定,具有简便、计数准确、适于批量操作的优点,可确定为便捷、有效、可行的Coolia monotis细胞计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甲藻 细胞计数法 生长曲线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rRNA probes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rapid detection of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minutum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祥海 于仁成 +1 位作者 周名江 于志刚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56-263,共8页
The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minutum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This species consists of many strains that differ in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toxins but have similar morphology, making ide... The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minutum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This species consists of many strains that differ in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toxins but have similar morphology, making identification difficult. In this study, species-specific rRNA probes were designed for whole-cel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o distinguish A. minutum from two phylogenetic clades. We acquired the complete SSU to LSU rDNA sequences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s JF906989-JF906999) of 11 Alexandrium strains and used these to design rRNA targeted oligonucleotide probes. Three ribotype-specific probes, M-GC-1, M-PC-2, and M-PC-3, were designed. The former is specific for the GC clade ("Global clade") of A. minutum, the majority of which have been found non-toxic, and the latter two are specific for the PSP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roducing PC clade ("Pacific clade"). The specificity of these three probes was confirmed by FISH. All cells in observed fields of view were fluorescently labeled when probes and target species were incubated under optimized FISH conditions. However, the accessibility of rRNA molecules in ribosomes varied among the probe binding positions. Thus, there was varia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sitive signals in labeled cells within nucleolus and cytosol (M-GC-1, M-PC-3), or just nucleolus (M-PC-2). Our results provide a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studying the bio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 minutum, and providing an early warning of toxic H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lexandrium minutum rRNA probe
下载PDF
海洋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计林 龙丽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甲藻(Pyrrophyta)又称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s),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种群之一,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1200个代表种。随着赤潮的频繁出现及赤潮毒素的强效活性的发现,有毒甲藻的危害及医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 甲藻(Pyrrophyta)又称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s),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种群之一,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1200个代表种。随着赤潮的频繁出现及赤潮毒素的强效活性的发现,有毒甲藻的危害及医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赤潮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开发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本文以南中国海常见的一种海洋附生有毒甲藻Cooliamonotis为论述对象,从分类学、生理学和化合物研究3个层次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游植物 有毒甲藻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赤潮毒素 医药作用 南中国海 鞭毛藻 代表种
下载PDF
美国北卡罗里那州发生的贝类神经毒素中毒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9
作者 陈启丰 《华南预防医学》 1994年第1期98-100,共3页
美国北卡罗里那州发生的贝类神经毒素中毒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贝类神经毒素中毒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征,特点是麻痹、冷热感觉异常、肌肉疼痛、眩晕、共济失调。其他症状还有腹痛、恶心、腹泻、直肠灼痛、头痛、心动过缓,以及瞳孔散大... 美国北卡罗里那州发生的贝类神经毒素中毒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贝类神经毒素中毒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征,特点是麻痹、冷热感觉异常、肌肉疼痛、眩晕、共济失调。其他症状还有腹痛、恶心、腹泻、直肠灼痛、头痛、心动过缓,以及瞳孔散大。此病是由于进食了含有海洋甲藻类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中毒 流行病学特征 贝类 呼吸道刺激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有毒甲藻 鼠单位 佛罗里达 共济失调 生物分析法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明对虾鳃组织的氧化胁迫和对Caspase基因(FcCas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3 位作者 任海 葛倩倩 葛红星 李吉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选择在中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Shellfish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似lexandrium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鳃组织氧化胁迫和Caspase基因fFcCasp)表达的... 选择在中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Shellfish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似lexandrium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鳃组织氧化胁迫和Caspase基因fFcCasp)表达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分别暴露于200cells/mL和1000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于胁迫后3、6、12、24、48、72和96h测定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FcCasp基因相对表达量,以不加藻的过滤海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2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下,SOD活性、GST活性、MDA含量和FcCasp相对表达量均随取样时间推移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1000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下,SOD活性随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96h被显著抑制(P〈0.05),GST活性除3和48h外均被显著抑制(P〈0.05),MDA含量和FcCasp相对表达量均整体表现上升的趋势,呈现出一定的时间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下,中国明对虾鳃的MDA含量和FcCasp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实验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可破坏中国明对虾氧化一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引发对虾鳃组织的脂质过氧化(LPO),造成其氧化损伤,从而导致FcCasp表达的上调。本实验结果为将SOD活性、GST活性和MDA含量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价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明对虾的危害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塔玛亚历山大藻 有毒赤潮甲藻 氧化胁迫 FcCasp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