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茫崖坳陷下第三系有机酸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
12
1
作者
徐怀民
林玉祥
+1 位作者
郗风云
方来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有机酸的形成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烃源岩的有机质在向干酪根及油气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酸性成分 ,释放的有机酸进入储集层水体将改变水介质性质 ,使地层水由碱性变为酸性 ,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恢复地层中的有机酸...
有机酸的形成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烃源岩的有机质在向干酪根及油气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酸性成分 ,释放的有机酸进入储集层水体将改变水介质性质 ,使地层水由碱性变为酸性 ,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恢复地层中的有机酸形成过程 ,正确确定烃源岩排酸量及介质中有机酸的浓度 ,有助于预测研究区储集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状况。文中应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研究区内Ⅱ型干酪根的有机酸生成及演化模式。以模式为指导 ,结合地层压实理论定量恢复E23 和N1 两套烃源岩的有机酸形成演化过程及空间展布特征 ,指出潜在的储集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于油泉子构造、咸水泉构造、南翼山构造和南乌斯构造等。图 2表 1参 4(徐怀民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茫崖坳陷
有机酸
形成
演化模式
油气
形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茫崖坳陷下第三系有机酸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
12
1
作者
徐怀民
林玉祥
郗风云
方来富
机构
石油大学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文摘
有机酸的形成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烃源岩的有机质在向干酪根及油气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酸性成分 ,释放的有机酸进入储集层水体将改变水介质性质 ,使地层水由碱性变为酸性 ,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恢复地层中的有机酸形成过程 ,正确确定烃源岩排酸量及介质中有机酸的浓度 ,有助于预测研究区储集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状况。文中应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研究区内Ⅱ型干酪根的有机酸生成及演化模式。以模式为指导 ,结合地层压实理论定量恢复E23 和N1 两套烃源岩的有机酸形成演化过程及空间展布特征 ,指出潜在的储集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于油泉子构造、咸水泉构造、南翼山构造和南乌斯构造等。图 2表 1参 4(徐怀民摘 )
关键词
茫崖坳陷
有机酸
形成
演化模式
油气
形成
Keywords
Organic acid, Formation water, Kerogen, Thermal maturity, Secondary pore, Mangya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茫崖坳陷下第三系有机酸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布
徐怀民
林玉祥
郗风云
方来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