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5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被引量:355
1
作者 孙瑞莲 赵秉强 +2 位作者 朱鲁生 徐晶 张夫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6-410,共5页
为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褐潮土肥料定位试验田第12年的土壤酶以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NPK与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强土... 为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褐潮土肥料定位试验田第12年的土壤酶以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NPK与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强土壤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玉米秸秆有利于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而有机肥则主要提高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采用轮作方式比连作能更好地培肥土壤。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磷酸酶、脲酶、转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与碱解氮、速效钾,脲酶与速效钾,转化酶与碱解氮均呈显著相关。长期施肥不能增强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 酶活性 土壤肥力 褐潮土肥料 养分因子 有机 有机质含量 轮作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基本特征及评价要素 被引量:219
2
作者 姜在兴 张文昭 +3 位作者 梁超 王永诗 刘惠民 陈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4-196,共13页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溶解或吸附状态赋存于有效烃源岩泥页岩中的液态烃类,是泥页岩生排烃后的残余滞留聚集,基本未经历运移或仅在源岩内短距离初次运移。目前,国内外对“页岩油”概念的界定不统一,对储层控制因素及评价要素的研究仍...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溶解或吸附状态赋存于有效烃源岩泥页岩中的液态烃类,是泥页岩生排烃后的残余滞留聚集,基本未经历运移或仅在源岩内短距离初次运移。目前,国内外对“页岩油”概念的界定不统一,对储层控制因素及评价要素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明确了页岩油储层为泥页岩,不包括烃源岩内的其他岩类夹层及邻层,并依据储集机理差异将页岩油储层分为裂缝型和基质型。富含有机质、以Ⅰ型和Ⅱ。型干酪根为主、Ro值介于0.6%~1.2%、有机碳(TOC)值大于2.0%,矿物组成复杂、发育纹层结构,储集空间细小,低孔特低渗、储层需要改造是页岩油储层的基本特点。重点揭示了有机质在页岩油储层形成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有机质含量影响页岩的生油潜力、储集能力并进而决定了页岩储层的含油量及产能,提出一套以有机碳含量为核心的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以TOC为2%、4%为界,同时综合考虑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矿物组成及岩石类型、孔渗特征及岩石可压裂性等指标,将页岩油储层分为3级:Ⅰ类目标储层、Ⅱ类有利储层及Ⅲ类无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致密油 储层特征 评价要素及标准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96
3
作者 沈慧 姜凤岐 +1 位作者 杜晓军 鹿天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45-348,共4页
运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粒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和分散系数等各项指标 ,对不同树种组成、不同林龄水土保持林的土壤抗蚀性能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水土保持林对于提高土壤抗蚀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 运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粒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和分散系数等各项指标 ,对不同树种组成、不同林龄水土保持林的土壤抗蚀性能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水土保持林对于提高土壤抗蚀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针对表层土壤而言 ;与油松纯林相比 ,油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 1.71%~ 3 8.5 3 % ;且随着林龄的增长 ,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能不断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抗蚀性 有机质含量 团聚度
下载PDF
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几项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1
4
作者 马成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5-67,共3页
本文分析了有机质含量不同的6个粘盘黄褐土样品的几项主要物理性质,结果提提了这样的信息: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结构和低吸力段的持水性能及水、气关系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明显改善这些物理性质必须使有机质含量达到相应的水平,对于本... 本文分析了有机质含量不同的6个粘盘黄褐土样品的几项主要物理性质,结果提提了这样的信息: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结构和低吸力段的持水性能及水、气关系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明显改善这些物理性质必须使有机质含量达到相应的水平,对于本试验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9gkg-1以上才有显著效果,较低水平下,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对所讨论的土壤物理性质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含量 结构 持水特征 土壤
原文传递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特性及其反演 被引量:76
5
作者 贺军亮 蒋建军 +3 位作者 周生路 徐军 蔡海良 张春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8-643,共6页
目的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有机质光谱规律及对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为土壤肥力测定和评价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SD FieldSpec Pro地物光谱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测量。通过对获取的土壤样... 目的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有机质光谱规律及对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为土壤肥力测定和评价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SD FieldSpec Pro地物光谱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测量。通过对获取的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倒数、导数、对数和标准化比值变换,运用统计单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511 nm波长为诊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波段,采用450~750 nm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均值对507~516 nm敏感范围反射率均值进行标准化比值处理后获得的有机质诊断指数(OII)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算精度较高,它们存在着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有机质诊断指数(OII)反演模型为土壤肥力的快速测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含量 高光谱 有机质诊断指数(OII)
下载PDF
鼎湖山土壤有机质深度分布的剖面演化机制 被引量:62
6
作者 陈庆强 沈承德 +4 位作者 孙彦敏 彭少麟 易惟熙 李志安 姜漫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鼎湖山森林植被带(SL)、灌丛—草甸过渡带土壤剖面(GC)有机质含量,有机质Δ14C、δ13C值,土壤粘粒含量及孢粉分析结果,研究华南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深度分布特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深度分布特征与土壤剖面的发育过... 根据鼎湖山森林植被带(SL)、灌丛—草甸过渡带土壤剖面(GC)有机质含量,有机质Δ14C、δ13C值,土壤粘粒含量及孢粉分析结果,研究华南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深度分布特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深度分布特征与土壤剖面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随深度增大,有机质的来源数量不断减少,而成土时间增加,分解作用导致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幅度增大,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土壤有机质14C表观年龄随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δ13C值与有机质含量的深度变化具有明显对应关系,这些都是土壤剖面发育过程中有机质不同更新周期组分呈规律性分解的结果。粘粒的深度分布反映土壤剖面淋滤淀积的特点,表明土壤剖面经受了长期成土风化。土壤剖面的上述特征均为剖面发育过程中不断沉积、不断成土的结果,表明土壤剖面成土演化对于有机质深度分布具有显著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 发育过程 成土 鼎湖山 深度分布 Δ^13C 表观 成因机制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生态功能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2
7
作者 徐杰 白学良 +3 位作者 田桂泉 黄洁 张镝 冯晓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42,共9页
通过1998—2001年的野外调查,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共3科、11属、24种,新发现 8 个本地区新记录种。人工固定沙丘仅分布有7种藓类,而自然固定沙丘包括了所有的 24 种藓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复杂的苔藓植物群落。... 通过1998—2001年的野外调查,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共3科、11属、24种,新发现 8 个本地区新记录种。人工固定沙丘仅分布有7种藓类,而自然固定沙丘包括了所有的 24 种藓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复杂的苔藓植物群落。沿坡向随高度的上升,藓类植物的盖度减少,而藻类植物的盖度却有上升的趋势。自然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盖度明显小于围封的人工固定沙丘。人工固定沙丘随着固定年限的增加,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增高,不同种类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不同,综合盖度因素,真藓拥有该地区最大的生物量。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藓类植物结皮厚度和株高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 01)。不同固定沙丘藓类结皮土壤的总盐量、阴、阳离子总量都明显高于藻结皮和流沙,苔藓结皮中苔藓植物体内Mg/Ca率在0 50~0 98之间,结皮土壤Ca2+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离子,Na+、K+ 离子含量较少。苔藓植物生物量与土壤磷、土壤有机质呈明显正相关(P<0 05),土壤pH值与土壤磷含量和苔藓植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 分别为<0 01 和<0 05),表明高的 pH值显著影响土壤磷含量和植物生物量。磷含量还与氮含量显著相关(P<0 05),充分表明磷是荒漠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生长发育首要的限制因子。藓类结皮土壤中的有机质、全磷、全氮、速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沙丘 盖度 土壤磷 生物量 结皮 有机质含量 土壤环境因子 藓类植物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下载PDF
秸秆、有机肥及氮肥配合使用对水稻土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9
8
作者 许仁良 王建峰 +1 位作者 张国良 戴其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584-3590,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肥对水稻土微生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增施氮肥(0-330kg/hm2范围内)可促进秸秆的的腐解;(2)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肥中的单一措施均能不同程...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肥对水稻土微生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增施氮肥(0-330kg/hm2范围内)可促进秸秆的的腐解;(2)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肥中的单一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3)综合运用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肥措施能协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生物量态氮和有机质含量,以秸秆还田量为6000kg/hm2、施用有机肥量为4500kg/hm2、施用氮肥量为240kg/hm2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有机 氮肥 腐解率 微生物 生物量态氮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比较 被引量:64
9
作者 叶勤 姜雪芹 +1 位作者 李西灿 林怡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72,共9页
以土壤多样化的陕西省横山县为研究区域,比较了3种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在实验室利用ASD Field Spec FR地物光谱仪对横山县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光谱测定,并通过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然后对原... 以土壤多样化的陕西省横山县为研究区域,比较了3种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在实验室利用ASD Field Spec FR地物光谱仪对横山县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光谱测定,并通过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然后对原始光谱反射率的倒数进行微分运算获得其一阶导数光谱,将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性系数r较高的特征波段的一阶导数光谱,直接建立基于一阶导数光谱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MLSR)模型。同时针对这些相关性系数较高的特征波段的一阶导数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PCA-BP)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PCA-MLSR)。用上述3种方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并对3种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比较。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模型中,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构建的PCA-BP模型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中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93 0,均方根误差(RMSE)为0.118 5%;其次为运用全部主成分PCA分析结果构建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R2为0.740 7,RMSE为0.161 3%;而采用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构建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中,最佳反演模型R2仅为0.689 9,RMSE为0.171 0%。由此说明,PCA-BP模型有机质含量反演精度明显高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利用全部主成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其有机质含量反演精度优于仅用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90%的主成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的精度,可以更好地反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含量 一阶导数光谱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下载PDF
土壤质地等对烤烟生长及钾素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46
10
作者 黎成厚 刘元生 +2 位作者 何腾兵 黄立栋 腾应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9年第4期203-208,共6页
为探讨优质烤烟生产理想的土壤条件,通过2年烤烟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及pH值等对烤烟生长及钾素营养的影响。试验条件下,烟叶产量与土壤中粘粒和物理性粘粒百分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有增加烟叶产量的作用,对... 为探讨优质烤烟生产理想的土壤条件,通过2年烤烟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及pH值等对烤烟生长及钾素营养的影响。试验条件下,烟叶产量与土壤中粘粒和物理性粘粒百分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有增加烟叶产量的作用,对质地轻的土壤尤为突出。通过酸性土上调和下调pH,中性土下调pH以及酸性土本身得出的结果,pH平均515~543的壤质土对烟株生长、产量以及吸钾量和施钾效果均有好的作用。有机质含量15~20g/kg的酸性壤质土种植烤烟能明显提高烟叶含钾量且施肥的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钾素营养 土壤 有机质含量 PH值
下载PDF
烧失法测定有机质和碳酸盐的精度控制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文河 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5-459,共5页
利用水系沉积物参考样M-278和KMF,研究了温度在550℃烧灼时沉积物样品的烧失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在马弗炉中位置的不同,能显著影响测量结果。为减少样品因位置的差异而引起的分析误差,样品应尽量避免放置在炉门附近。但是,对于靠近炉... 利用水系沉积物参考样M-278和KMF,研究了温度在550℃烧灼时沉积物样品的烧失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在马弗炉中位置的不同,能显著影响测量结果。为减少样品因位置的差异而引起的分析误差,样品应尽量避免放置在炉门附近。但是,对于靠近炉门附近的样品,它们的测量值可以通过乘上校正系数r1=1.057和r2=0.97分别校正测定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失量 有机质含量 碳酸盐含量 校正系数
下载PDF
湖南优质烟区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分析 被引量:50
12
作者 肖汉乾 罗建新 +5 位作者 王国宝 成军平 许自成 周万春 余崇祥 张一扬 《作物研究》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2000~2001年,在湖南省优质烟主产区采集了81个土壤样品,进行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烟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较适宜,全量N,P,K和有效N,P,K含量均较丰富,有效Zn,Mn,Cu和交换性Ca含量较充足,... 2000~2001年,在湖南省优质烟主产区采集了81个土壤样品,进行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烟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较适宜,全量N,P,K和有效N,P,K含量均较丰富,有效Zn,Mn,Cu和交换性Ca含量较充足,但绝大部分土壤有效B含量缺乏,中、低产烟田Mg供应不足。并对不同产量水平烟田的施肥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土壤肥力状况 烤烟 测土配方施肥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以长宁双河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2
13
作者 董大忠 施振生 +11 位作者 孙莎莎 郭长敏 张晨晨 郭雯 管全中 张梦琪 蒋珊 张磊夫 马超 武瑾 李宁 昌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以长宁双河剖面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重点讨论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及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成因。针对目标层段,开展了203块大薄片、203块小薄片、110块TOC样品、110块X-衍射全岩和103块主微量样品... 以长宁双河剖面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重点讨论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及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成因。针对目标层段,开展了203块大薄片、203块小薄片、110块TOC样品、110块X-衍射全岩和103块主微量样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微裂缝分为顺层缝和非顺层缝,顺层缝多为层面滑移缝、页理缝和构造雁列缝,非顺层缝主要为剪切缝和拉张缝。纵向上,龙马溪组SLM1段微裂缝密度最高,SLM2段至SLM5段微裂缝密度逐渐降低,五峰组微裂缝密度最低。微裂缝密度与黑色页岩硅质含量正相关、与碳酸盐矿物含量负相关,黑色页岩颗粒越细微裂缝密度越大。微裂缝密度受控于生物成因硅含量,生物成因硅含量越高微裂缝密度越大,在应力作用下,微裂缝优先在细粒页岩的纹层界面处形成。区域性构造活动是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成岩收缩是页理缝形成的重要动力,生烃增压是微裂缝大量发育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有机质含量 纹层 岩性 黑色页岩 志留系龙马溪组 奥陶系五峰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中期湿润气候的证据 被引量:31
14
作者 安成邦 冯兆东 唐领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2280-2287,共8页
野外调查表明,沼泽-湿地相地层在黄土高原西部广泛分布.地层分布的连续广泛性说明这是大范围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测年结果显示黄土高原西部的沼泽-湿地相地层形成时代是一致的,为9~3.8 kaBP.该地层有机质含量很高,水生-湿生类型的蜗... 野外调查表明,沼泽-湿地相地层在黄土高原西部广泛分布.地层分布的连续广泛性说明这是大范围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测年结果显示黄土高原西部的沼泽-湿地相地层形成时代是一致的,为9~3.8 kaBP.该地层有机质含量很高,水生-湿生类型的蜗牛在该地层中大量出现,指示气候湿润.粒度记录表明9-3.8 kaBP冬季风减弱.孢粉记录表明,从9 kaBP开始,黄土高原西部河谷区植被逐步繁茂,孢粉组合中乔、灌木成分的含量最高可达80%以上,气候湿润程度增加.5.9 kaBP以后气候湿润程度逐渐降低,3.8 kaBP夏季风强烈衰退,气候总体趋向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西部 全新世中期 湿润气候 沼泽-湿地相地层 有机质含量 冬季风 植被
原文传递
昆明泥炭与泥炭质土对建筑地基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阮永芬 刘岳东 +1 位作者 王东 杨昆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详细介绍了昆明泥炭、泥炭质土的工程特性以及这种土对建筑地基的影响,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建筑工程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工程的设计、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昆明泥炭 泥炭 建筑地基 有机质含量 孔隙比 含水量 渗透系数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养分特点 被引量:33
16
作者 刘兆辉 李晓林 +2 位作者 祝洪林 胡兆武 江丽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06-208,共3页
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状况与大田露地土壤有很大差别.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一般在15~40g/kg,土壤有酸化的趋势.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硝态氮的平均含量超过190mg/kg.土壤有效磷的含量158.8... 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状况与大田露地土壤有很大差别.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一般在15~40g/kg,土壤有酸化的趋势.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硝态氮的平均含量超过190mg/kg.土壤有效磷的含量158.8mg/kg,比露地土壤高出6倍多.土壤有效钾的平均含量274.52mg/kg,比露地土壤高出2.56倍.土壤中交换性钙和镁的含量在临界指标以上,但某些情况下作物出现缺钙和缺镁症.化肥施用量大,决定了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土壤养分 含量 有机质含量
原文传递
向海洪泛湿地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翟金良 何岩 邓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3,共4页
对霍林河流域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洪泛湿地在距主河道不同距离处分层采集土壤样品 ,对其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 ,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为随距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和采... 对霍林河流域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洪泛湿地在距主河道不同距离处分层采集土壤样品 ,对其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 ,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为随距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和采样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表明洪泛作用对洪泛湿地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随着距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对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泛湿地 全氮 全磷 有机质含量 相关分析 向海洪泛湿地 土壤污染
下载PDF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的变化 被引量:34
18
作者 黄运湘 王改兰 +2 位作者 冯跃华 张杨珠 段建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通过22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结合形态在3种稻作制、3种有机肥施用水平及2种地下水位深度条件下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红壤旱土改水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各处理平均增长15.2gkg-1,增长率达98.9... 通过22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结合形态在3种稻作制、3种有机肥施用水平及2种地下水位深度条件下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红壤旱土改水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各处理平均增长15.2gkg-1,增长率达98.9%。不同稻作制间,以稻—稻—冬泡处理土壤有机质增长幅度最大,21年共增加了18.0gkg-1,增长率达116.9%;稻—稻—冬绿处理次之,共分别增长15.8gkg-1和102.6%;稻—稻—冬油处理最低,仅分别增长11.9g kg-1和77.3%。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间,以高量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增长最快,21年共增加了17.9gkg-1,增长率为116.2%;常量有机肥处理次之,共分别增加16.1gkg-1和104.5%;化肥处理最低,共分别增加11.8gkg-1和76.6%。不同地下水位深度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不显著。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以紧结态为主,占腐殖质总量的50~70%,松结态腐殖质次之,占20~40%,稳结态腐殖质最少,仅5~11%。冬种处理土壤腐殖质的松/紧比大于冬泡处理。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松/紧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稻作制 有机肥施用量 地下水位深度 有机质含量 腐殖的结合形态
原文传递
盐化和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稳定性及阿特伯格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李小刚 崔志军 +1 位作者 王玲英 胡恒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对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和有机质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黏粒的分散性及阿特伯格极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灌区盐化土壤中水溶性盐以钠盐为主,土壤具有钠质现象。随含盐量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率(ESP)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显... 对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和有机质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黏粒的分散性及阿特伯格极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灌区盐化土壤中水溶性盐以钠盐为主,土壤具有钠质现象。随含盐量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率(ESP)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显著降低,黏粒的分散性显著增加,阿特伯格极限具有降低的趋势,明确地说明盐化和伴随着的钠质化是土壤结构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显著增加,黏粒的分散性显著降低,阿特伯格极限显著增加,说明增加有机质含量可以显著改善盐化土壤的结构性能。可以根据如下公式利用有机质含量(OM)和ESP预测团聚体的稳定性:WSAR=19.4+0.98OM-1.43 ESP(R2=0.5741,n=67)。团聚体稳定性、黏粒分散性、流限和塑限互相之间显著相关,说明流限和塑限可以作为反映盐化土壤结构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 有机质 土壤结构稳定性 阿特伯格极限 团聚体稳定性 黏粒分散性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郝国辉 邵劲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通过研究改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称取适量土壤置于长管消解系统中进行消解,然后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滴定,直接获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该方法测定的土壤标准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均在保证值以内,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 通过研究改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称取适量土壤置于长管消解系统中进行消解,然后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滴定,直接获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该方法测定的土壤标准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均在保证值以内,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精密度测试,得到相对标准偏差为1.03%。该方法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的实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含量 长管消解系统 电位滴定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