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初探 被引量:242
1
作者 陈更生 董大忠 +1 位作者 王世谦 王兰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1,共5页
我国存在大量富含有机质页岩地层,具有广阔的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前景。分析页岩气成藏特征,探讨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有助于为更好地评价和开发我国的页岩气资源。研究表明:页岩气藏是一种区域性连续聚集型非常规天然气藏;页岩具... 我国存在大量富含有机质页岩地层,具有广阔的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前景。分析页岩气成藏特征,探讨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有助于为更好地评价和开发我国的页岩气资源。研究表明:页岩气藏是一种区域性连续聚集型非常规天然气藏;页岩具有一定厚度、有机质含量丰富、处于生气窗演化阶段以上、天然裂缝发育、位于构造低部位或盆地中心等是页岩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自生自储、不间断供气与连续聚集、未经运移或极短距离运移等是页岩气藏形成机理的重要特征;页岩有效厚度、有机碳含量、基质孔隙与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页岩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富集规律 连续聚集 关键因素 有机含量 裂缝
下载PDF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2
2
作者 王贵文 朱振宇 朱广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2,共3页
烃源岩测井评价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 ,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区域范围内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困难 ,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研究了用ΔlgR、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 烃源岩测井评价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 ,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区域范围内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困难 ,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研究了用ΔlgR、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测井信息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方法 ,用这些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 2 1口井寒武 奥陶系进行烃源岩层段识别与评价 ,将测井资料处理成果与岩心的有机地化、地质录井资料相互检验 ,证实所用方法基本满足烃源岩评价的需要。图 6参 7(朱振宇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 识别 评价方法 研究 油气藏 有机含量 多元统计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存在页岩气资源的可能性 被引量:97
3
作者 张林晔 李政 +2 位作者 朱日房 李钜源 张林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29,共4页
北美的勘探实践证实,页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现实的接替能源。通过对大量地震、钻井、矿物、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认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混合型为主,有机质成熟... 北美的勘探实践证实,页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现实的接替能源。通过对大量地震、钻井、矿物、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认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混合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大量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其具体地质条件与北美具有可比性,且各凹陷泥页岩发育大量的顺层、低角度和垂向、高角度裂缝,页岩层段普遍出现气测异常,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页岩气资源量,是值得关注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古近纪 页岩气 资源量 有机含量 裂缝(地质) 气测显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89
4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2 位作者 刘若冰 魏祥峰 魏富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8,共8页
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烃源岩评价,而针对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则较少。为此,通过对龙潭组取心井——东页深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区的钻探成果,对龙潭组富有机质... 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烃源岩评价,而针对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则较少。为此,通过对龙潭组取心井——东页深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区的钻探成果,对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及顶底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具有相似沉积背景且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页岩层系展开了对比分析,明确了龙潭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度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厚度大于4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度较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含气性较好,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2)较之于国内外其他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川东南地区龙潭组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更优;(3)有机质类型是影响龙潭组泥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页岩气勘探选层应避开煤层富集段。结论认为:在综合考虑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程度及夹层厚度、埋深、保存等条件下,綦江—赤水一带是四川盆地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龙潭期 海陆过渡相 泥页岩 有机含量 热演化成熟度 含气量 页岩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75
5
作者 徐思煌 朱义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5,300,共7页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Δ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含量 测井响应 预测模型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被引量:71
6
作者 董春华 高菊生 +3 位作者 曾希柏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双季稻增产潜力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3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促进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促进作用最大,NPK...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双季稻增产潜力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3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促进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促进作用最大,NPKM处理下稻谷年均产量比NPM、NKM、PKM、M和NPK分别高5.8%、10.9%、16.2%、15.9%和20.4%。2)施肥能促进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NPKM处理下所测年度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NPM、NKM、PKM、M和NPK分别高出2.5%、3.5%、2.0%、0.6%和32.8%。3)随着试验的进行,单施有机肥对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的促进效果逐步优于单施化肥氮、磷、钾处理(NPK),对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果也明显优于单施化肥氮、磷、钾。红壤性稻田双季稻生产实践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值得推荐,但需均衡配施化肥氮、磷、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有机无机肥配施 红壤性稻田 水稻产量 有机含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被引量:68
7
作者 王淑芳 董大忠 +2 位作者 王玉满 黄金亮 蒲泊伶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4,共8页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环境,上部为氧化环境。有机碳含量与V/Cr和Ni/Co呈正相关关系,且生物生产力相关元素富集,说明有机质保存与缺氧环境有关。认为在对页岩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研究时,应将地球化学指标与沉积和古生物特征综合起来得出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页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微量元素 有机含量
下载PDF
渝东南渝页1井页岩气吸附能力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67
8
作者 武景淑 于炳松 李玉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8,共9页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其中大部分的天然气以吸附态存在。为了探讨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天然气吸附能力和主控因素,对渝页1井的岩芯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并做了孔隙结构和体积、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成熟度测...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其中大部分的天然气以吸附态存在。为了探讨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天然气吸附能力和主控因素,对渝页1井的岩芯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并做了孔隙结构和体积、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成熟度测定和等温吸附实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饱和吸附量VL在1.25~3.90 m3/t,平均为2.17 m3/t;Langmuir压力常数pL在1.90~9.48 MPa,平均为3.69 MPa。饱和吸附量与微孔体积具有负相关,与中孔体积和宏孔体积具有正相关。粘土矿物通过对微孔和中孔体积的控制来影响页岩的吸附能力,石英含量通过对宏孔体积的控制来影响页岩吸附能力。有机碳含量对页岩的吸附能力主要由其较发育的宏孔隙控制,另外,还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有机碳表面的亲油性对气态烃较强的吸附能力以及气态烃在无定形和无结构基质沥青体中的溶解作用等。当Ro>2.0%时,饱和吸附量与Ro呈正相关,这可能与高成熟有机质中纳米级显微裂缝的发育导致宏孔体积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吸附能力 有机含量 矿物成分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泥页岩油气“五性”指标 被引量:57
9
作者 张晋言 孙建孟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对泥页岩油气评价的"五性"指标,即矿物组分含量、地化参数指标、储层物性、含油气量和可压裂性进行探讨。建立新的泥质、砂质和灰质矿物模型;对烃源岩的重要参数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及类型进行研究,并建立有机碳含量与... 对泥页岩油气评价的"五性"指标,即矿物组分含量、地化参数指标、储层物性、含油气量和可压裂性进行探讨。建立新的泥质、砂质和灰质矿物模型;对烃源岩的重要参数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及类型进行研究,并建立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关系式;提出一种适用于泥页岩的新孔隙度模型、矿物组分渗透率模型,新的矿物组分含水饱和度模型。探讨页岩油气量的计算方法,并对可压裂性进行分析。实际应用分析表明测井资料在泥页岩评价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泥页岩 地球化学参数 孔隙度 饱和度 有机含量
下载PDF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页岩油气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4 位作者 张林晔 李政 朱家俊 巩建强 郝运轻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5,63,共8页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 通过大量地震、钻井、测井、矿物、地球化学、物性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页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宽,具备形成大量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三套泥页岩全岩矿物组成中粘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以碳酸盐含量为主,利于页岩油气的开采。页岩中压力系数高,各类微孔隙、微裂缝发育,从而容易形成网状的油气储存体系,利于页岩油气的保存。含油、水饱和度分析资料显示,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12上—13上层组页岩中具有较高的单位岩石含油气量,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其中的纹层状泥质灰岩是最有利的岩石类型,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古近系 陆相页岩 矿物组成 有机含量
下载PDF
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热演化规律 被引量:51
11
作者 秦建中 金聚畅 刘宝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烃源岩加水热压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剖面实测都表明,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热演化可分为3段: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 小于0 8% )随成熟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及生烃潜量变化不明显;在成熟阶段中晚期(Ro 为0 8%~1 3% )有机碳含量... 烃源岩加水热压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剖面实测都表明,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热演化可分为3段: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 小于0 8% )随成熟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及生烃潜量变化不明显;在成熟阶段中晚期(Ro 为0 8%~1 3% )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随成熟度增加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是油气不断大量生成和排出;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随成熟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变化又不明显。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到高成熟阶段,有机质丰度明显降低,需要进行原始有机碳含量的恢复。经不同类型源岩对比,恢复系数与生排烃潜力、干酪根类型、成熟度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高成熟-过成熟 酸盐岩 有机含量 恢复系数
下载PDF
用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 被引量:49
12
作者 张立鹏 边瑞雪 +1 位作者 杨双彦 颜炳强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6-152,共7页
根据烃源岩的地质特点 ,提出了地层的弹性参数、铀 /钍比等几个参数也可以反映地层的有机碳含量问题。应用以下2种方法计算地层有机碳含量 :1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重叠法 ;2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有机碳含量与地层测井响应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 生油层 有机含量 重叠法 回归分析 测井资料 识别 油气勘探 烃源岩
下载PDF
北美典型页岩气藏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杨振恒 李志明 +2 位作者 王果寿 腾格尔 申宝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5,共7页
北美典型页岩气藏赋存的泥页岩主要为细颗粒沉积,呈暗色或黑色薄层状或块状产出。页岩气储层无机矿物成分中硅质含量较高,含有黄铁矿、磷酸盐矿物(磷灰石)、钙质和黏土矿物。具有相对高有机质质量分数,代表了富有机质的缺氧的沉积环境... 北美典型页岩气藏赋存的泥页岩主要为细颗粒沉积,呈暗色或黑色薄层状或块状产出。页岩气储层无机矿物成分中硅质含量较高,含有黄铁矿、磷酸盐矿物(磷灰石)、钙质和黏土矿物。具有相对高有机质质量分数,代表了富有机质的缺氧的沉积环境。不含或者含较少的陆源碎屑输入。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型干酪根较为常见。生物化石碎片在页岩层中比较常见,化石碎屑的类型多样化。重点剖析了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页岩的沉积发育模式,福特沃斯盆地是一狭长的前陆盆地,主要沉积区离物源区较远,Barnett页岩沉积于较深的静水缺氧环境,沉积速度缓慢(饥饿性沉积),最终形成富含有机质的Barnett页岩。常见生物化石碎片,但缺少生物扰动遗迹,推测盆地中大部分的生物化石为外部输入的结果。上升流作用致使磷酸盐矿物(磷灰石)发育。北美典型页岩气藏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页岩沉积发育模式可以用来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黑色高碳质页岩系、二叠系吴家坪组和四川广元—绵竹地区下寒武统泥页岩具有和北美典型页岩气藏可类比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可作为页岩气勘探的优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学特征 有机含量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中存在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 被引量:49
14
作者 张林晔 李政 +2 位作者 李钜源 朱日房 孙锡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测井及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页岩,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分布范围广,与北美地区已发现页岩气系统地质地球化学参数具有... 利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测井及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页岩,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分布范围广,与北美地区已发现页岩气系统地质地球化学参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全岩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石英和碳酸盐含量,粘土矿物含量低于50%,具有一定的脆性特征,且普遍发育微裂隙,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开采;东营凹陷古近系湖相泥页岩气测资料的调查发现,钻至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2套泥页岩发育段的探井气测显示均表现为高异常,钻井过程中频繁发生井涌和井漏现象,预示着气体的存在;2套泥页岩罐顶气轻烃(C1—C4)丰度随埋深增加而增加,在3 400m以深重烃/轻烃值较低,一般低于0.15,结合对2套泥页岩气油比的研究认为,东营凹陷针对泥页岩的勘探应采取油气兼探的方针。3 400m以浅以勘探泥页岩油藏为主,页岩气的勘探应在3 400m以深。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中存在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是一个值得关注并投入风险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泥页岩油气 矿物组成 有机含量
原文传递
页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李延钧 张烈辉 +4 位作者 冯媛媛 刘欢 罗迪 刘家霞 贾学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9-175,共7页
根据页岩气的定义,高有机质丰度既是成烃的物质基础,也是页岩气吸附的重要载体。利用页岩纵向高分辨率测井资料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克服了因取心不足和受实验分析费用限制而造成的评价页岩的困难。依据页岩在不同测井曲线上的测井响... 根据页岩气的定义,高有机质丰度既是成烃的物质基础,也是页岩气吸附的重要载体。利用页岩纵向高分辨率测井资料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克服了因取心不足和受实验分析费用限制而造成的评价页岩的困难。依据页岩在不同测井曲线上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能谱等测井信息,采用ΔLgR法以及自然伽马能谱法回归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最后以四川盆地2口井的页岩层有机碳含量计算为例,对TOC实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陆相页岩层段ΔLgR与U(铀)曲线叠合法较为适用,对于海相页岩层段这2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测井响应特征 有机含量 ΔLgR法 自然伽马能谱法
原文传递
温度对页岩吸附解吸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李武广 杨胜来 +3 位作者 陈峰 董谦 娄毅 王海洋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页岩气的赋存方式主要是吸附,使吸附在页岩储层内表面的天然气解吸出来是提高页岩气井产量的最终目标。为了使吸附在页岩储层内的天然气完全地被采出来,提出了升温加速解吸的方法来提高页岩气采收率。通过室内吸附与解吸实验,对4块页岩... 页岩气的赋存方式主要是吸附,使吸附在页岩储层内表面的天然气解吸出来是提高页岩气井产量的最终目标。为了使吸附在页岩储层内的天然气完全地被采出来,提出了升温加速解吸的方法来提高页岩气采收率。通过室内吸附与解吸实验,对4块页岩岩心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量与解吸量测定,分析影响页岩储层吸附量与解吸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提高储层温度来加速解吸页岩储层CH4吸附量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页岩的吸附能力与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成熟度密切相关,随着页岩有机碳含量以及有机成熟度的提高,页岩的吸附能力增加。不同温度的吸附与解吸实验表明,温度越高,页岩的吸附能力越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页岩气的解吸量增大。升温可以提高页岩气的解吸时间、解吸速度以及提高页岩气最终采收率。提高页岩储层温度进行加速解吸是一种提高页岩气产量的好方法,可以对页岩气藏开采和开发理论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有机含量 有机成熟度 解吸时间 解吸速度
原文传递
△logR技术改进及其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7
作者 刘超 卢双舫 +1 位作者 黄文彪 王伟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中有机碳含量是烃源岩评价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此前的△logR方法以固定的叠合系数将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叠合,确定基线位置后需读取基线值计算△logR,操作过程繁琐且影响计算精度,同时主观确定有机碳含量背景值...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中有机碳含量是烃源岩评价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此前的△logR方法以固定的叠合系数将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叠合,确定基线位置后需读取基线值计算△logR,操作过程繁琐且影响计算精度,同时主观确定有机碳含量背景值误差较大。研究发现,△logR方法计算有机碳含量的精度受声波时差和电阻率间叠合系数影响,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原因。为此,对原有模型改进,实现自动优选叠合系数,在缺少成熟度参数、无需人为确定有机碳含量背景值及基线值情况下,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地计算有机碳含量。改进模型在海拉尔盆地及松辽盆地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使计算有机碳含量与实测有机碳含量相关度达到最高,且方法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信息 有机含量 △logR 改进 叠合系数
下载PDF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Litter Fall Removal on Fine Root Produc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Masson Pine Plantations 被引量:37
18
作者 TIAN Da-Lun PENG Yuan-Ying +4 位作者 YAN Wen-De FANG Xi KANG Wen-Xing WANG Guang-Jun CHEN Xiao-Y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86-493,共8页
Soi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an be major source or sink of CO2 depending upon land use, vegetation type an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Fine roo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forest ecos... Soi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an be major source or sink of CO2 depending upon land use, vegetation type an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Fine roo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forest ecosystem in terms of water and nutrient uptake.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litter fall removal on fine root produc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ere examined in 20-year-old Masson pine (Pinus resinosa) plantations in Huitong,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in the growing seasons of 2004 and 2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ne root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hinning plots than in the control plots, with a decrease of 58% and 14% in 2004 and 2005 grow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Litter fall remov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ine root production by 14% in 2004. Soil temperature (Tsoil) and soil moisture (Msoil) were higher in the thinning plot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s. Litter fall remova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soil and Msoil.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higher in the thinning plots but was lower in the plots with litter fall removal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s.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annual production of fine roots resulted in small 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layers of the soil, and removal of tree by thinnin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arbon storage in Masson pine pla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roots forest management soil carbon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被引量:35
19
作者 任悦 高广磊 +4 位作者 丁国栋 张英 朴起亨 郭米山 曹红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6-44,共9页
【目的】有机碳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性的分析,阐明沙... 【目的】有机碳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性的分析,阐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连续体有机碳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中龄、近熟和成熟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和龄组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气候带和林龄对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显著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生物气候带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结果】(1)研究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在604.06~675.69 g/kg、343.02~538.51 g/kg和0.72~11.73 g/kg之间;(2)随着林龄的增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3)气候带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有机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结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连续体中存在有机碳的运输和转换。沙地樟子松能够通过自身结构与功能适应环境变化,其叶片表现出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循环过程,并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有机含量
下载PDF
Parameterizing soil organic carbon's impacts on soil porosity and thermal parameters for Eastern Tibet grasslands 被引量:34
20
作者 CHEN YingYing YANG Kun +2 位作者 TANG WenJun QIN Jun ZHAO 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001-1011,共11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ratification of soil thermal properties induced by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its impacts on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thermal properties. Soi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for alpine g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ratification of soil thermal properties induced by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its impacts on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thermal properties. Soi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for alpine grassland stations and North China flux stations, with a total of 34 stations and 77 soil profiles. Measured data indicate that the topsoils of alpine grasslands contain high SOC contents than underlying soil layers, which leads to higher soil porosity values and lower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bulk density values in the topsoils. However, this stratification is not evident at the lowland stations due to low SOC contents. Evaluations against measured data show that three thermal conductivity schemes used in land surface models severely overestimate the values for soils with high SOC content (i.e. topsoils of alpine grassland), but they are better for soils with low SOC content. A new parameterization is then developed to take the impacts of SOC into account. The new one can well estimate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values in both low and high SOC content cases, and therefore, it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scheme to be used in land surfac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alpine grassland PARAMETER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