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水制氢耦合有机物氧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夏天 栗振华 +1 位作者 邵明飞 段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技术是获取“绿氢”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然而,目前电解水制氢技术仍面临电解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阳极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过程缓慢,制约了阴极产氢... 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技术是获取“绿氢”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然而,目前电解水制氢技术仍面临电解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阳极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过程缓慢,制约了阴极产氢,并且阳极产物氧气的附加值较低。利用电解水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催化有机物选择性氧化(替代OER),被证明是能够降低电解水反应电压、提高产氢效率的有效策略,并且利用阳极得到高附加值化学品可以进一步分摊并降低制氢成本,最近受到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总结了近年来电解水制氢耦合有机物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阳极表面水活化产生活性氧的种类及其催化有机氧化反应机理、反应物吸附过程强化提升反应速率相关策略、电解水制氢耦合氧化反应器设计和产物分离等技术。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活性氧 耦合反应 有机氧化 反应物富集
下载PDF
有机氧化合成反应中的绿色催化化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红玉 宫红 +1 位作者 张连红 姜恒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4-37,共4页
近年来 ,有机氧化合成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氧化方法 :在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 ,以N2 O作羟基化剂 ,直接将苯气相氧化为苯酚 ;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一步催化丙烯与H2 O2 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以分子氧为氧源 ,在水 /有机两相体系 ,催化四氢萘的自... 近年来 ,有机氧化合成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氧化方法 :在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 ,以N2 O作羟基化剂 ,直接将苯气相氧化为苯酚 ;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一步催化丙烯与H2 O2 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以分子氧为氧源 ,在水 /有机两相体系 ,催化四氢萘的自动氧化 ,α -四氢萘酮的选择性为 6 8% ;利用水在阳极产生的活性氧直接使丙烯环氧化生成环氧丙烷 ,实现了以电子代替H2 O2 催化丙烯环氧化。新方法与使用有毒或腐蚀性的反应物和产生大量废弃物的传统工艺相比较 ,更加接近绿色化学所提出的目标。对催化体系和过程的深入研究 ,新的高效催化剂的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催化剂 氧化 电合成 有机氧化
下载PDF
钯负载羟基氧化铁纳米棒的合成及对硅烷氧化反应性能影响
3
作者 张亚汝 郭乙玲 +2 位作者 李梦瑶 黄玉凤 胡凤莲 《化工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30-34,共5页
以氯化铁、氯化钠和碳酸钠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羟基氧化铁(FeOOH)纳米棒,采用管式加热炉焙烧并通入H_(2)/Ar混合气进行还原反应,再通过浸渍法将钯单原子负载在FeOOH纳米棒上,合成了钯单原子负载FeOOH纳米棒(Pd_(1)/FeOOH),并对其结... 以氯化铁、氯化钠和碳酸钠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羟基氧化铁(FeOOH)纳米棒,采用管式加热炉焙烧并通入H_(2)/Ar混合气进行还原反应,再通过浸渍法将钯单原子负载在FeOOH纳米棒上,合成了钯单原子负载FeOOH纳米棒(Pd_(1)/FeOOH),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二苯基硅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其有机氧化催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甲基二苯基硅烷的氧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t=15 min,甲基二苯基硅烷氧化反应转化率为99%,产物甲基二苯基硅醇的选择性为99%,转化频率(TOF)为6820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OOH纳米棒 钯单原子 有机氧化 甲基二苯基硅烷
下载PDF
有机过氧化物 被引量:6
4
作者 游贤德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0年第7期13-17,共5页
综述了过氧化羧酸、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酮、酯类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等的制备与应用进展。介绍各类有机过氧化物典型产品的性能、用途、制法及生产厂家。
关键词 氧化 氧化 有机氧化
下载PDF
非水溶剂快速挥发法合成大孔径高有序度介孔有机氧化硅材料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震东 严晓霞 +6 位作者 田博之 沈绍典 陈德宏 方千荣 朱广山 裘式纶 赵东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3-606,共4页
利用非水溶剂快速挥发的方法,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等作为结构导向剂,双三乙氧硅基乙烷作为硅源,合成出一系列大孔径(>4nm)、高有序度、具有二维六角结构并且墙壁中含双亚甲基的介孔有机氧化硅(PMO)材料,并通过XRD、TEM、N2吸附-脱附、... 利用非水溶剂快速挥发的方法,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等作为结构导向剂,双三乙氧硅基乙烷作为硅源,合成出一系列大孔径(>4nm)、高有序度、具有二维六角结构并且墙壁中含双亚甲基的介孔有机氧化硅(PMO)材料,并通过XRD、TEM、N2吸附-脱附、29SiNMR和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有机氧化硅材料 合成 非水溶剂快速挥发
下载PDF
基于催化剂、有机氧化反应概念建构的乙醇氧化实验改进 被引量:5
6
作者 伏劲松 黄红梅 +1 位作者 彭蜀晋 张艳华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为了给催化剂、有机氧化反应概念的建构提供实验支持,对乙醇氧化制乙醛实验进行改进。将氧气和乙醇蒸气交替通过催化剂,使催化剂(铜)变黑、变亮的实验现象交替出现,便于学生观察,为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的观念建构提供实证支撑;将乙醇... 为了给催化剂、有机氧化反应概念的建构提供实验支持,对乙醇氧化制乙醛实验进行改进。将氧气和乙醇蒸气交替通过催化剂,使催化剂(铜)变黑、变亮的实验现象交替出现,便于学生观察,为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的观念建构提供实证支撑;将乙醇蒸气通过催化剂,为建构有机氧化反应概念——得氧失氢的核心理念提供实验支持;将乙醛制备和检验同时进行,节省了实验时间,有利于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氧化 催化剂 有机氧化反应 实验改进 概念建构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法合成聚碳酸酯及其分步缩聚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明军 李振环 +2 位作者 程博闻 苏坤梅 郝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8-1262,共5页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DMC)法合成聚碳酸酯(PC)的研究现状,指出DMC法合成PC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合成二甲氧基碳酸双酚A二酯(DmC(1)),并剖析了DmC(1)选择性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DmC(1)合成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指出提高DmC(1)收率和选择...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DMC)法合成聚碳酸酯(PC)的研究现状,指出DMC法合成PC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合成二甲氧基碳酸双酚A二酯(DmC(1)),并剖析了DmC(1)选择性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DmC(1)合成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指出提高DmC(1)收率和选择性的主要方法是制备合适的催化剂,分析了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能对双酚A与DMC发生甲氧基羰基化和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介孔载体内部负载有机氧化锡是催化DmC(1)选择性合成的重要手段。阐述了DMC法合成PC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缩聚反应过程。同时对DMC法合成PC的前景和该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聚碳酸酯 双酚A 二甲氧基碳酸双酚A二酯 有机氧化 缩聚反应 缩聚催化剂
下载PDF
活性二氧化锰在有机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谦和 欧阳美凤 +3 位作者 肖利民 罗冬 陈小阳 薛铁钢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
综述了二氧化锰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活性二氧化锰在有机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对活性二氧化锰作为化学氧化剂的选择性氧化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对其选择氧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活性二氧化 有机氧化反应 选择氧化 有机合成
下载PDF
前沿科研成果融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俊杰 王杰 +2 位作者 司友琳 梁丽丽 张晖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204-207,共4页
本文以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为例,探讨了将科研成果融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效果。实验设计采用溶胶-凝胶过程和化学沉积法制备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研究其在磁共振成像性能方面的应用。实验过程包括钆掺杂... 本文以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为例,探讨了将科研成果融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效果。实验设计采用溶胶-凝胶过程和化学沉积法制备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研究其在磁共振成像性能方面的应用。实验过程包括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和比表面分析等表征内容。经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并掌握钆掺杂有机氧化硅的合成、仪器的操作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基础知识与现代科研手段的结合。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科学热情和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科学前沿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孙富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3,共3页
提出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新方法,用三种方法对两例有机物部分被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进行了配平,通过对比分析凸显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优点.
关键词 有机氧化还原 反应方程式配平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下载PDF
杂多酸催化选择氧化甘油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布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近几十年来,生物柴油作为绿色的生物燃料的技术日趋成熟,在整个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约10%(w,质量分数)的副产物甘油,因此通过催化选择氧化甘油过程,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研究表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对甘油氧... 近几十年来,生物柴油作为绿色的生物燃料的技术日趋成熟,在整个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约10%(w,质量分数)的副产物甘油,因此通过催化选择氧化甘油过程,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研究表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对甘油氧化过程呈现出较高活性和选择性,但是反应通常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反应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盐,反应混合物需要进一步中和酸化,才能得到有机酸的目标产物。另外,贵金属催化剂表面受到过度氧化后可能失活,而且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价格昂贵。因此,设计更高效、低成本的选择氧化催化剂体系成为当前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除了分子氧之外,过氧化氢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氧化反应中,它的降解产物只有氧气和水,因此,近年来人们对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对甘油进行选择性氧化的路径也展开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选择氧化 甘油 杂多酸 贵金属催化剂 反应混合物 有机氧化反应 生物柴油 有机酸盐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氧化数的确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12
作者 林银钟 《设计艺术研究》 1997年第1期85-86,共2页
众所周知,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类常见且又重要的反应.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是对研究和定量计算有机反应有着重大的作用.一般来说,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是指有机物脱氢或得氧的过程;还原反应是指加氢失氧的过程.然而有些有机反... 众所周知,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类常见且又重要的反应.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是对研究和定量计算有机反应有着重大的作用.一般来说,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是指有机物脱氢或得氧的过程;还原反应是指加氢失氧的过程.然而有些有机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涉及氢氧得失,所以,必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得失(或称电子转移)的过程.由于有机的价键一般是共价型,因此这种电子得失相对于有机物讲只是部分得失,表现就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反应前后发生的变化.例R—CH<sub>3</sub>反应转变为RCH<sub>2</sub>OH,由于氧的电负性比氢大,因此烷烃转变为醇是碳的价电子向氧转移的过程,结果反应前后碳的氧化数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 原子氧化 有机化合物 方程式配平 氧化数法 有机反应 有机氧化还原 路易斯结构 氧化 还原剂
下载PDF
TEMPO及其衍生物在有机液流电池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静嘉 张宇婷 +1 位作者 蔡辉宇 杨娟 《大学化学》 CAS 2017年第11期32-44,共13页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类循环效率高、性质可调控的拥有广阔前景的储能体系。相比无机液流电池体系,以TEMPO及其衍生物作为氧化还原活性材料的有机液流电池,具有成本较低、电压较高、可逆性好、结构可调等优势。本文综述了以TEMPO及其衍...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类循环效率高、性质可调控的拥有广阔前景的储能体系。相比无机液流电池体系,以TEMPO及其衍生物作为氧化还原活性材料的有机液流电池,具有成本较低、电压较高、可逆性好、结构可调等优势。本文综述了以TEMPO及其衍生物作为氧化还原活性材料的有机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关的实验方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 有机液流电池 电化学 储能体系 有机氧化还原活性物质
下载PDF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值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成树 《化学教育》 CAS 2005年第12期61-61,F0003,共2页
用氧化值的概念讨论了有机氧化还原反应,并把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值法推广到无机氧化还原反应中。
关键词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 无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 共振论
下载PDF
负载钯簇的氧化硅基杂化胶束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赵子伟 池哲人 +2 位作者 孙奇奇 李永生 牛德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8-507,共10页
利用Pluronic嵌段共聚物F127的自组装特性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在碱性环境下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具有高稳定性的F127有机氧化硅基杂化胶束Pd@FOMs;借助杂化胶束表面的巯基与钯物种的配位作用,利用“原位限域生长”策略制... 利用Pluronic嵌段共聚物F127的自组装特性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在碱性环境下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具有高稳定性的F127有机氧化硅基杂化胶束Pd@FOMs;借助杂化胶束表面的巯基与钯物种的配位作用,利用“原位限域生长”策略制备得到负载钯纳米团簇的F127有机氧化硅基杂化胶束Pd@FOMs。采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表征了Pd@FOMs的水合动力学直径和形貌,使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了Pd@FOMs的结构,并使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进行显色反应验证了该体系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双氧水作为底物的情况下,Pd@FOMs能够将TMB转化为TMB氧化物,该氧化物在652 nm处存在特征吸收峰;Pd@FOMs的米氏常数(Km)为113.91 mmol/L。此外,测定了Pd@FOMs的光热性能,Pd@FOMs溶液(ρ(Pd)=100 mg/L)在808 nm近红外光(1.0 W/cm^(2))照射300 s后,温度从18.1℃升至52.9℃;Pd@FOMs有着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光热转换效率高达65.76%。细胞实验结果表明,Pd@FOMs能够被肿瘤细胞SMMC-7721摄取,并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光热毒性,有望作为一种类过氧化物酶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剂用于癌症的高效安全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簇 胶束 有机氧化 氧化物酶 光热治疗
下载PDF
植物酶对有机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贤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用植物酶对有机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进行研究 ,找出它进行催化时的最适宜温度和最适宜的 PH范围。研究表明 :植物酶能加速有机化合物的氧化 ,植物酶作为催化剂的最适宜温度是5 0℃— 6 0℃ ,最适宜的 PH为 7—
关键词 植物酶 有机氧化反应 催化作用 温度 PH值 氧化 酶活性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好处多
17
作者 南德慧 姜佩璇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8年第7期49-50,共2页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好处多西安市85中南德慧西安医科大学附中姜佩璇对于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材中无现成的配平方法,于是教者便见仁见智,有的用得氢失氢法配平,有的用得氧失氧法配平,有些还用...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好处多西安市85中南德慧西安医科大学附中姜佩璇对于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材中无现成的配平方法,于是教者便见仁见智,有的用得氢失氢法配平,有的用得氧失氧法配平,有些还用大学学的半反应法配平等,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氧化还原 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化合价 升降法 氧化还原反应 配平方法 有机 酸性高锰酸钾
原文传递
新型有机温度传感器
18
作者 宋晓辉 杨光 《传感器世界》 2008年第12期28-30,共3页
选用有机材料取代原来使用的无机材料,利用聚酰亚胺树脂的热分解反应方式,开发研制成一种新型有机温度传感器。能满足B常数大、测量电阻值适中和耐热性良好等要求,使用温度可达250℃,可制作不同形状的温度传感器,可测量线状、面状乃至... 选用有机材料取代原来使用的无机材料,利用聚酰亚胺树脂的热分解反应方式,开发研制成一种新型有机温度传感器。能满足B常数大、测量电阻值适中和耐热性良好等要求,使用温度可达250℃,可制作不同形状的温度传感器,可测量线状、面状乃至复杂形状的物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温度传感器 有机材料 有机氧化 挠性电路 聚酰亚胺树脂 热分解反应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有机氧化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红波 《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简要概括了离子液体的种类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Baeyer-Villiger、Corey-Chayk-ovsky、醇、芳香烃、烷烃及含硫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指出作为新型绿色溶剂的离子液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咪唑 离子液体 有机氧化反应
下载PDF
有机氧化锡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双酚A与碳酸二丁酯的酯交换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坤梅 刘秀培 李振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7,共5页
通过格氏试剂法合成了3种有机锡催化剂二(三氟甲苯)氧化锡((PhCF3)2SnO)、二苯基氧化锡(Ph2SnO)和二甲苯基氧化锡(PhCH3)2SnO,研究了有机锡催化剂对BPA与DBC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结... 通过格氏试剂法合成了3种有机锡催化剂二(三氟甲苯)氧化锡((PhCF3)2SnO)、二苯基氧化锡(Ph2SnO)和二甲苯基氧化锡(PhCH3)2SnO,研究了有机锡催化剂对BPA与DBC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合成的聚碳酸酯中间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PhCF3)2SnO为催化剂时,聚碳酸酯中间体(双酚A二丁基碳酸酯DbC(1))的产率及对其的选择性均较高,均高于以Ph2SnO和(PhCH3)2SnO为催化剂时得到的DbC(1)的产率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氧化 催化剂 格氏试剂法 双酚A 碳酸二丁酯 双酚A二丁基碳酸酯DbC(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