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中氯赋存形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旭 蒋旭光 +2 位作者 何杰 严建华 岑可法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共4页
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对我国 4 1个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测定 ,并研究了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灰分以及碱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 ,我国煤中氯含量普遍较低 ,一般为 0 1%~ 0 2 % ;煤中氯含量与煤的煤化程度有明显关系 ... 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对我国 4 1个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测定 ,并研究了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灰分以及碱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 ,我国煤中氯含量普遍较低 ,一般为 0 1%~ 0 2 % ;煤中氯含量与煤的煤化程度有明显关系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 ,煤中氯的含量越少。煤中氯含量与煤中水分和氟的含量无关。随着煤中碱金属含量的增加 ,煤中氯含量呈下降趋势 ,煤中氯与碱金属 (Na ,K ,Ca ,Mg)等存在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变质程度 有机形式
下载PDF
从“天柱”到“树”——矶崎新建筑作品中的延续性
2
作者 赵浩洋 韩雨菲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3期169-172,共4页
“天柱”是矶崎新在第一手法主义时期常用的建筑形式,“树”与“林”的有机形式是矶崎新在21世纪初进行的探索。从“天柱”到“树”的演变过程体现出矶崎新建筑创作中的手法延续性,同时表现了矶崎新融合日本传统和时代特性的折衷理念。... “天柱”是矶崎新在第一手法主义时期常用的建筑形式,“树”与“林”的有机形式是矶崎新在21世纪初进行的探索。从“天柱”到“树”的演变过程体现出矶崎新建筑创作中的手法延续性,同时表现了矶崎新融合日本传统和时代特性的折衷理念。因此,文章从日本文化中的“神柱”出发,分别梳理矶崎新以“天柱”到“树”为手法创作的建筑作品,以此探索矶崎新在六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建筑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建筑作品 手法主义 有机形式
下载PDF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成功经验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昌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9期44-47,共4页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相互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起主...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相互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 教育 有机形式
下载PDF
路易斯·康的建筑空心结构思想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洋康 李旭 《新建筑》 2021年第6期62-65,共4页
20世纪中叶,随着网架结构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结构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路易斯·康探索了空间框架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应用,形成以“空心石头”为代表的建筑设计思想。康的空心结构首先作为“纪念性”的形式载体,在建构秩序层面... 20世纪中叶,随着网架结构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结构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路易斯·康探索了空间框架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应用,形成以“空心石头”为代表的建筑设计思想。康的空心结构首先作为“纪念性”的形式载体,在建构秩序层面表现出连续性和层级性的特征;其次作为“服务空间”,在空间属性上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最后作为“结构-空间”单元的统一体,呈现出构建细胞群落一般有机整体的特征。空心结构提供了一个解读康建筑作品的全新角度,拓展了对康的建筑、结构形式的整体性思考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康 空心结构 建构秩序 服务-被服务空间 有机形式
下载PDF
印度红砖之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鱼 《砖瓦》 2020年第11期7-8,共2页
红砖之屋,位于Wada的乡村聚居地,临近印度孟买,是一个处在高山和农场之中的2500平方英尺大的农房。这栋建筑的结构带给人的冲击力非常大,引导参观者发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使人们不会因为他所占据的空间而感到满足。地面上产生的有机形... 红砖之屋,位于Wada的乡村聚居地,临近印度孟买,是一个处在高山和农场之中的2500平方英尺大的农房。这栋建筑的结构带给人的冲击力非常大,引导参观者发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使人们不会因为他所占据的空间而感到满足。地面上产生的有机形式流动进入天际线,遵循着曲线的升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际线 印度孟买 视觉效果 冲击力 有机形式 参观者 红砖
下载PDF
莱维托芙的生态抗议诗歌
6
作者 黄旭 朱新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2,共8页
当代美国诗人丹尼斯·莱维托芙的生态诗歌具有明显的批判性和抗议性。她用诗歌对环境污染和核试验提出抗议,警告世人慎用工业化学品,并对这些化工原料给自然界带来的破坏表示担忧;她描写植物与动物这一非人类的世界,希望通过诗歌促... 当代美国诗人丹尼斯·莱维托芙的生态诗歌具有明显的批判性和抗议性。她用诗歌对环境污染和核试验提出抗议,警告世人慎用工业化学品,并对这些化工原料给自然界带来的破坏表示担忧;她描写植物与动物这一非人类的世界,希望通过诗歌促使公众看到人类与非人类自然间的裂痕并试着消除这道裂痕;她从宗教角度看待大自然,把生态与神学相结合,运用宗教意象和宗教寓意来关心环境。莱维托芙的“有机形式”诗歌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环境意识,有利于推动今天的生态环保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维托芙 生态抗议诗 有机形式
下载PDF
新批评派有机形式观溯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万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1,共4页
新批评派的有机形式观由“独立自足性”、“有机整体性”和“对立调和性”等概念组成。从渊源上讲,它是对传统的有机形式论及其所包含的对立调和思想的再度申说和改写。从哲学美学上所讲的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到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对立调和... 新批评派的有机形式观由“独立自足性”、“有机整体性”和“对立调和性”等概念组成。从渊源上讲,它是对传统的有机形式论及其所包含的对立调和思想的再度申说和改写。从哲学美学上所讲的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到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再到艺术接受中心理情感的对立调和,最后到文本结构方面的对立调和,新批评将作品变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具有对立调和意义结构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将传统美学和文论中丰富的“有机形式”论思想简单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有机形式 对立调和 渊源
下载PDF
论莱维托夫“有机形式”诗歌创作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嘉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0-125,共6页
莱维托夫是美国20世纪有影响的诗人之一,50年代她提出了“有机形式”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终生为之努力。她的“有机形式”思想主要包括:1、诗人驰骋在艺术王国里追寻着一种无上的精神和理想;2、艺术家要善于择取平凡事物入诗,以超凡的眼力... 莱维托夫是美国20世纪有影响的诗人之一,50年代她提出了“有机形式”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终生为之努力。她的“有机形式”思想主要包括:1、诗人驰骋在艺术王国里追寻着一种无上的精神和理想;2、艺术家要善于择取平凡事物入诗,以超凡的眼力平衡理想与现实,探索艺术的灵魂;3、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诗人须投身社会生活,以提升诗歌的品质。简言之,她的“有机形式”创作思想是建立在对生命艺术整体认识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妮斯·莱维托夫 有机形式 艺术灵魂 平衡 现实世界
下载PDF
论卡西尔艺术“生命形式”论的历史资源
9
作者 洪永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4期93-98,共6页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提出艺术的"生命形式"论,并产生很大影响。卡西尔的"生命形式"论有其丰富的历史资源,主要表现在:西方古代有机形式论的思想,德国古典美学的艺术生命论思想,浪漫主...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提出艺术的"生命形式"论,并产生很大影响。卡西尔的"生命形式"论有其丰富的历史资源,主要表现在:西方古代有机形式论的思想,德国古典美学的艺术生命论思想,浪漫主义艺术理论对"有机形式"论的关照,狄尔泰、柏格森等生命哲学家的生命形式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卡西尔 有机形式 生命形式 艺术生命
下载PDF
柯勒律治论莎剧的有机形式
10
作者 白利兵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5,159,共7页
新古典主义批评家如德莱顿、蒲伯、约翰逊等人总是指责莎士比亚不遵守艺术规则,违反了三一律。柯勒律治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的美学观,因为内在的有机规则与外在的机械规则不同,规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腊戏剧与莎剧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新古典主义批评家如德莱顿、蒲伯、约翰逊等人总是指责莎士比亚不遵守艺术规则,违反了三一律。柯勒律治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的美学观,因为内在的有机规则与外在的机械规则不同,规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腊戏剧与莎剧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能用三一律来评价莎剧。莎剧有内在的有机形式,其中贯穿着兴趣的统一,部分与整体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这一整体的、内在的、有生命的有机美学观点终结了莎评的新古典主义时代,开创了莎评史上的新纪元,也为诗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勒律治 莎剧 有机形式
原文传递
生命体验的有机形式——论审美主体的心理时空
11
作者 陶水平 《天府新论》 1990年第5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有机形式 审美主体 心理时空 美学研究
下载PDF
生命之光烛照下的“有机形式”与“个性”:赫伯特·里德诗论
12
作者 张春晖 叶汝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4-99,共6页
赫伯特·里德早年纠缠于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并与现代主义一度存在违和感,后来则致力于建构一种基于"科学性"的诗歌理论。借鉴当时的心理学发现,里德阐发了"有机形式"和"个性"两个诗学的核心概... 赫伯特·里德早年纠缠于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并与现代主义一度存在违和感,后来则致力于建构一种基于"科学性"的诗歌理论。借鉴当时的心理学发现,里德阐发了"有机形式"和"个性"两个诗学的核心概念。里德坚信,诗人生来具有直观本质领域的能力(里德将其称为"原创力"),其诗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也围绕着这个"原创力"展开,并归结和统一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特·里德 原创力 有机形式 个性
下载PDF
柯勒律治论莎剧的有机形式
13
作者 白利兵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新古典主义批评家如德莱顿、蒲伯、约翰逊等人总是指责莎士比亚不遵守艺术规则,违反了三一律。柯勒律治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的美学观,内在的有机规则与外在的机械规则不同,规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腊戏剧与莎剧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新古典主义批评家如德莱顿、蒲伯、约翰逊等人总是指责莎士比亚不遵守艺术规则,违反了三一律。柯勒律治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的美学观,内在的有机规则与外在的机械规则不同,规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腊戏剧与莎剧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能用三一律来评价莎剧。莎剧有内在的有机形式,其中贯穿着兴趣的统一,部分与整体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这一整体的、内在的、有生命的有机美学观点终结了莎评的新古典主义时代,开创了莎评史上的新纪元,也为诗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勒律治 莎剧 有机形式
下载PDF
“游戏”说的扭曲和艺术的堕落
14
作者 洪忠煌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2-56,共5页
当代中国戏剧创作中的形式主义潮流,以游戏式的智力操作冒充艺术创新。这就迫使我们对审美形式创造和席勒提出的"游戏"说进行探本溯源的研究。
关键词 有机形式主义 逻辑形式主义 “游戏”说 审关形式 概念图解
下载PDF
英美新批评派在中国文学批评界的价值体现
15
作者 金秀飞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43-144,共2页
英美新批评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强烈的批评和反对,所以迄今为止,新批评仍然没有在中国文学批评界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是英美新批评派新的理论和方法给文学界以新的视角和途径,例如,"有机形式主义"、"字义分析&qu... 英美新批评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强烈的批评和反对,所以迄今为止,新批评仍然没有在中国文学批评界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是英美新批评派新的理论和方法给文学界以新的视角和途径,例如,"有机形式主义"、"字义分析"和"细读法"对于现代的文学批评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新批评派 有机形式主义 统一性 真实性
下载PDF
泥岩微观组构对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研究:以白垩系Eagle Ford页岩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德勇 李艳芳 +5 位作者 张六六 罗欢 孟康 张瑜 宋辉 张同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4,共14页
以美国Texas州白垩系Eagle Ford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并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对位于生油窗的原始岩心样品和位于生气窗的柱状模拟样品开展镜下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agle Ford... 以美国Texas州白垩系Eagle Ford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并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对位于生油窗的原始岩心样品和位于生气窗的柱状模拟样品开展镜下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agle Ford页岩样品在镜下的不同微区可以划分出硅质黏土质条带、钙质有孔虫化石和富颗石藻透镜体3种典型组构类型,并且不同类型组构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演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硅质黏土质条带中富集大量无定形干酪根和少量结构型干酪根,无定形干酪根在生油窗由于结构内部滞留了大量吸附油基本不发育孔隙,到了生气窗伴随吸附油裂解开始形成丰富的纳米级海绵状孔隙,而结构型干酪根由于异常低的生烃潜力,基本不发育孔隙;有孔虫化石腔室内部赋存的有机质代表早期充注的运移沥青,在生油窗发育大量气泡状孔隙和丰富的纳米级海绵状孔隙,但在生气窗纳米级孔隙发生相互融合,则开始以发育微米级孔隙为主;富颗石藻透镜体中赋存的有机质可能代表相对后期充注的运移沥青,在生油窗发育丰富的纳米级海绵状孔隙,并未见气泡状孔,且在生气窗由于异常高的有机质转化率,原矿物粒间孔重新暴露,有机质几乎被消耗殆尽。该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泥岩中有机质孔隙的发育、演化特征受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双重控制,同时也为从泥岩微观组构、有机质赋存形式和有机孔发育非均质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演地下富有机质泥岩的生—排—滞留烃过程并揭示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孔隙的发育载体和保存机理提供了重要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组构 有机质赋存形式 运移沥青 有机质孔 成熟度 Eagle Ford页岩
下载PDF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文青 蔡进功 +2 位作者 樊馥 包于进 徐金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7-556,共10页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g/cm3,1.6~2.2g/cm3和大于2.2g/cm3的密度,分离成1,2,3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g/cm3,1.6~2.2g/cm3和大于2.2g/cm3的密度,分离成1,2,3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不同密度组分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有机碳分配方式的差异性。密度分组后各组分的质量、有机碳量回收率基本上达到100%,表明密度分离方法可信,且对烃源岩的破坏较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组分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碎屑有机质,经盐酸处理后,有机质颗粒表面干净,而2,3组分中只见有大量的矿物颗粒,但能谱分析显示了C元素的存在。这些特征表明1组分为生物碎屑有机质,而2,3组分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相混合。有机碳分析表明,1组分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4.24%,但其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1.11%;2,3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26%,2.77%,两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90%以上。由此看来与无机矿物相结合是烃源岩中有机质较为重要的赋存方式,这部分有机质对全岩生烃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密度分级分离 有机质赋存形式 有机碳分配
下载PDF
胶州湾海水中铁的有机存在形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江涛 田永立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72-76,共5页
本文采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胶州湾海水中铁的有机络合情况。向海水样品中加入具有电活性的有机配体,1-亚硝基-2-萘酚(NN),与海水中铁的无机和有机配位体进行平衡竞争,然后通过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Fe(Ⅲ)-NN络合物的浓度,从... 本文采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胶州湾海水中铁的有机络合情况。向海水样品中加入具有电活性的有机配体,1-亚硝基-2-萘酚(NN),与海水中铁的无机和有机配位体进行平衡竞争,然后通过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Fe(Ⅲ)-NN络合物的浓度,从而推断铁是否发生有机络合。测定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中,铁的天然有机配位体浓度为47.6nmol·L^(-1),铁和天然有机配位体进行络合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logK_(FeL)为21.09,水样中有99%的溶解铁被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溶出伏安法 有机存在形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国庆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0年第2期90-95,共6页
人们在以往的性能评价中大多注意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无机迁移形式,而对其有机迁移形式则关注不够,这无疑会影响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置信度。本文重点讨论了天然有机质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及其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可能影响。... 人们在以往的性能评价中大多注意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无机迁移形式,而对其有机迁移形式则关注不够,这无疑会影响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置信度。本文重点讨论了天然有机质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及其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可能影响。最近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岩一般为不透水层,DOC、HA和FA在黏土岩孔隙水中的质量浓度要远比在花岗岩地下水中的高。因此,对黏土岩中的预选场址要十分关注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及其对性能评价的影响。花岗岩地下水中虽然DOC甚低,但是否可完全不考虑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对性能评价的影响,现在未作定论,尚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评价 放射性核素 核素迁移 有机迁移形式
下载PDF
“普遍心灵”的表达:论爱默生的文艺创作观
20
作者 余静远 《英语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85-96,共12页
美国19世纪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在作品中经常谈及文艺创作,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爱默生在文艺创作方面有自己的思想和原则。本文拟将爱默生的文艺创作观置于西方文艺创作理论的传统之中,对他的文艺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道... 美国19世纪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在作品中经常谈及文艺创作,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爱默生在文艺创作方面有自己的思想和原则。本文拟将爱默生的文艺创作观置于西方文艺创作理论的传统之中,对他的文艺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道德的感知、象征的语言、有机的形式——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诗人通过道德的感知,用象征的语言将想象和经历的事实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诗歌的创造过程。首先,诗人通过灵感、直觉和想象,对事物形成一种诗性的道德感知;其次,诗人必须用象征的语言去表述流动不居的自然和经验;最后,诗歌的语言、过程和结构三者都必须是有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默生 文艺创作 道德的感知 象征的语言 有机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