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抗冲水泥膏浆的有效注浆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波
黄君彦
姜一天
高静文
郑正
姜新佩
-
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河北省装配式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探设计研究院
-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155,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9168)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5273609D)
-
文摘
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ow-3D对新型抗冲膏浆的工作性能进行研究。在模拟中将抗冲膏浆看作单一均匀的连续流体,采用宾汉姆模型。控制灌浆速度和水流速度两个变量,对新型抗冲水泥膏浆的抗冲刷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当灌浆速度较小时,在0.6 m/s及其以下的水流的冲击下,水泥膏浆保持了较好的完整性,形成有效灌浆,该情况下,水泥膏浆可以作为灌浆材料。当浆液流速较大时(大于0.5 m/s时),也可以形成有效灌浆,但灌浆量过多,被冲走的浆液也增多,造成材料浪费,经济性较差。
-
关键词
水泥膏浆
工作性能
Flow-3D
数值模拟
有效灌浆
-
Keywords
cement paste
performance
Flow-3D
numerical simulation
effective grouting
-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 2
-
-
作者
张江林
侯文峰
鲁剑巍
任涛
丛日环
李小坤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5,共11页
-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5PY135)资助
-
文摘
为明确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设计裂区试验,主处理为氮肥量,副处理为移栽密度,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从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间的差异认识群体产量构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低密度(15万株/hm^2、21万株/hm^2)条件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分别平均增产36.6%、34.6%,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密度条件下(27万株/hm^2、33万株/hm^2),施氮分别平均增产30.8%、18.8%,结实率分别平均降低了2.0%和1.6%,且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灌浆特性结果显示,施氮提高了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平均增加了3.5%,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移栽密度对强势粒平均灌浆速率(GRmean)有明显影响,在低密度(15万株/hm^2、21万株/hm^2)条件下施氮处理强势粒GRmean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平均降低了2.1%、3.1%,而在高密度(27万株/hm^2、33万株/hm^2)条件下则分别平均增加了1.0%、3.7%;施氮显著提高了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平均增加了14.3%、14.4%,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灌浆阶段性特征显示,灌浆中期强、弱势粒物质积累对籽粒形成的贡献率均最大,分别为58.6%、57.3%。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中期和后期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M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灌浆持续天数和灌浆贡献率均随着移栽密度的提升而增加。千粒重与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的起始势(R0)及弱势粒的灌浆活跃期(D)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弱势粒GRmean呈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R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合理密植,同时适当提高施氮水平(27万株/hm^2,165 kg/hm^2),在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也提高了水稻个体灌浆�
-
关键词
水稻产量
施肥量
移栽密度
灌浆速率
有效灌浆时间
-
Keywords
rice yiel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transplanting density
grain-filling rate
effective grain-filling time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7.3
-
-
题名氮硫配施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赵玉霞
李娜
周芳
李雪芳
王林权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66-1372,共7页
-
基金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
文摘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氮硫配施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氮硫配施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在N2(108kg·hm^-2)和N4(267kg·hm^-2)水平下,籽粒灌浆持续期、理论最大粒重和平均灌浆速率等籽粒灌浆参数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下降;在S2(97.5kg·hm^-2)和S4(202.5kg·hm^-2)水平下,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提高籽粒灌浆参数;而在N3(187.5kg·hm^-2)或S,(150kg·hm-2)水平下,各灌浆参数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花后25d之前,各处理灌浆速率上升趋势相同;开花25d后,各处理灌浆速率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在N3或S3水平下,灌浆速率下降趋势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减缓后加速.可见,适宜的氮硫配施水平能提高穗密度、延长有效灌浆时间、提高灌浆速率,从而增加籽粒产量.从肥料效应函数可得,在高施氮量(178.31~256.36kg·hm^-2)和中等施硫量(131.95~167.65kg·hm^-2)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可超过平均产量(3753kg·hm^-2).
-
关键词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穗密度
灌浆速率
有效灌浆时间
-
Keywords
the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head density
grain filling rate
effective grainfilling duration.
-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