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经》中的君子观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春海 卞良君 《周易研究》 1997年第4期62-65,共4页
《易经》中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在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 《易经》中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在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君子观 卦爻辞 中国传统道德 有德者 理想人格 《易传》 价值取向 《谦》 “中”
下载PDF
传记研究法视域下的舒曼作品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紫依 刘沛东 《艺术家》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传记研究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传记研究法,简单地说就是对作家传记类书籍及材料的认真研读,在对其作品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在我国古代就已被使用,孔子在其道德哲学观中对人的品行有这... 传记研究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传记研究法,简单地说就是对作家传记类书籍及材料的认真研读,在对其作品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在我国古代就已被使用,孔子在其道德哲学观中对人的品行有这样的定论:“有德者必有言。”因此,人首先应修养德行,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形成一个完整且优秀的独立人格,这样其所创作的作品才将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要想对作品有充分的把握,就必须先对其作者有充分的了解,这也就是传记研究法最原本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研究法 独立人格 特征分析 作家传记 道德哲学观 自我完善 视域下 有德者
下载PDF
赫斯特豪斯论动物保护 被引量:2
3
作者 童建军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138,共8页
赫斯特豪斯以当代西方复兴的德性伦理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提出人类保护动物的根本原因不是源自物种平等观和动物内在价值论,而是因为它显示了人类的德性。德性是人类兴旺繁荣的重要保证,行动者要像有德者在同样情境中依其品格会做的那... 赫斯特豪斯以当代西方复兴的德性伦理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提出人类保护动物的根本原因不是源自物种平等观和动物内在价值论,而是因为它显示了人类的德性。德性是人类兴旺繁荣的重要保证,行动者要像有德者在同样情境中依其品格会做的那般行动。从德性伦理的视角论证动物保护,使得赫斯特豪斯发展出了完全不同于辛格和雷根的由外在到内在以及由客体到主体的思路,也显示了德性伦理进入应用伦理问题讨论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有德者 动物保护
原文传递
从《十七条宪法》看早期日本儒学与中国儒学之不同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晓风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儒学 圣德太子 日本儒学 “君权神授” 宪法 《日本书纪》 中央集权制 早期儒学 日本文化 有德者
下载PDF
“君子念德自新”还是“学者自新新民”——“作新民”的本义及其思想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兴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7,共9页
关于《礼记·大学》篇引用的《尚书·康诰》中的"作新民"训诫历来存在不同的诠解,汉、宋学者对"作新民"的诠释视角是不同的,其强调的重点也有所差异。汉唐学者认为"作新民"是用来解释"明明... 关于《礼记·大学》篇引用的《尚书·康诰》中的"作新民"训诫历来存在不同的诠解,汉、宋学者对"作新民"的诠释视角是不同的,其强调的重点也有所差异。汉唐学者认为"作新民"是用来解释"明明德"的,注重从为政之君子的视角进行阐释,认为"作新民"是指君子念前王之明德而自新;而宋代学者认为"作新民"是用来说明"新民"的,着眼于从有道德的学者视角进行诠释,认为"作新民"是指有道德的学者自新其德而后新民之德。详考《礼记·大学》篇所引《康诰》中的"作新民"观念,其中的"新"字本义当理解为"新的","民"字之本义当训解为"卫地殷商之余民","作新民"本义应解释为(康叔)帮助周王兴起或培养新的殷商余民。围绕"作新民"的诠解,从《康诰》"(康叔)助王作新民"到汉唐郑孔"君子念德自新"再到宋代朱子"学者自新新民"所发生的三次意义转变与延伸,实际上体现了《大学》学史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汉唐时期着重突出了君子作为治国的行为主体,强调良好的政教之于民众的重要性,而民众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宋代则着重突出了自新其德的学者作为唤醒民众明德的行为主体,强调良好的道德修养之于民众的重要性,并以此凸显了民众自主而新、自愿而新所具有的积极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 君子 有位者 有德者
原文传递
略评《中庸》──是适中至当,还是平凡庸碌?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展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3,共3页
略评《中庸》──是适中至当,还是平凡庸碌?(香港)黄展骥常听说:"中庸之道是最正确、美好、适当适中的道理。""中庸之道是最高深、最不偏不倚的正常、平实人生哲理。"人们究竟在说什么?这两句话有什么分别?让我们作点分析。... 略评《中庸》──是适中至当,还是平凡庸碌?(香港)黄展骥常听说:"中庸之道是最正确、美好、适当适中的道理。""中庸之道是最高深、最不偏不倚的正常、平实人生哲理。"人们究竟在说什么?这两句话有什么分别?让我们作点分析。如果它意谓"在两极端之间折衷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黄展骥 中庸之道 隐恶扬善 社会主义 勿施于人 有德者 丝路学 环境中 先秦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妒忌错误及其超越
7
作者 王静芳 文援朝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按妒忌的内容、矢向,可分为事业型妒忌和生活型妒忌,单向妒忌、双向妒忌和多向妒忌。要免遭他人之妒忌,主要有居智守愚法,居勇守怯法,居强守弱法,居功守让法,居名守谦法,居进守退法。
关键词 生活型 事业型 妒忌心 有德者 博学的人 扶正驱邪 同志之爱 第三者 《圣经》 主要方法
下载PDF
孔子重义轻利思想辨析
8
作者 肖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21-24,40,共5页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是最早探讨义利问题的人。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后来儒家“贵义贱利”思想的滥觞。孟子的“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及程朱学派的“存天理,灭人欲”等等,无一不...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是最早探讨义利问题的人。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后来儒家“贵义贱利”思想的滥觞。孟子的“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及程朱学派的“存天理,灭人欲”等等,无一不源于孔子重义轻利思想。正因为这样,倒使得我们以往在研究和评价孔子义利思想的时候,模糊了它与程朱等人义利观的原则性区别,忽视了它里面的许多合理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重义轻利 义利思想 管仲 见利思义 小人 统治者 如其仁 义利问题 有德者
下载PDF
《淮南子·时务篇》“赏有功”辨正
9
作者 傅亚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5期42-43,共2页
《淮南子·时务篇》“赏有功”辨正傅亚庶《淮南子·时则篇》:“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罢疾……。”按:“赏有功”文殊不可通,“赏”当易为“禄”,“爵有德禄有功”相对为文。... 《淮南子·时务篇》“赏有功”辨正傅亚庶《淮南子·时则篇》:“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罢疾……。”按:“赏有功”文殊不可通,“赏”当易为“禄”,“爵有德禄有功”相对为文。爵、禄原来是名词。爵指封建贵族的等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郑玄注 《礼记·缁衣》 孔颖达 《礼记·月令》 师范大学 封建社会 有德者 语言环境 王者之制
下载PDF
提拔、任用干部应以“德”为先
10
作者 吴佳新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德” 选拔任用干部 现代化建设事业 以德为先 干部队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社会主义 世界观 有德者 物质利益
原文传递
《论语译注》“君子”译文商榷六则
11
作者 黄佳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18-119,132,共3页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惠而不费"应译为"有位者","君子不施其亲"应译为"在上位的人","君子不以绀緅饰"应译为"有位者"或"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君子 有德者 有位者
下载PDF
“集大成”与“金声而玉振之”训释补正──帛书研究札记
12
作者 张显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2期17-,12,共2页
"集大成"与"金声而玉振之"训释补正─-帛书研究札记张显成历来都认为,"集大成"与"金声而玉振之"(也作"金声玉振")这两个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集大成"与"金声而玉振之"训释补正─-帛书研究札记张显成历来都认为,"集大成"与"金声而玉振之"(也作"金声玉振")这两个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孙子之谓集大成。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大成” 《五行》 《孟子》 道德规范 马王堆帛书 训释 思孟学派 马王堆汉墓帛书 有德者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
13
作者 李翔海 《理论与现代化》 1996年第10期24-25,共2页
对于中国当代公职人员道德建设而言,中国文化传统中既有宝贵的思想资源,也有至今起着负面影响作用的历史糟粕。 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文化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修己以安百姓”
关键词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中国文化传统 修己以安百姓 负面影响 有德者 权力来源 伦理规范 中国当代 批判继承 春秋战国时代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的民本、自由法律理念探析
14
作者 辜美高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59,共6页
《三国演义》富有初步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建筑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上的。"君择臣,臣择君"是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关键词句,《三国演义》强调选择主体双方是平等的,是双向的,体现了对自由、平等理念的追求。作品... 《三国演义》富有初步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建筑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上的。"君择臣,臣择君"是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关键词句,《三国演义》强调选择主体双方是平等的,是双向的,体现了对自由、平等理念的追求。作品还一再强调"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有德者居之",这可以理解为否认土地主权世袭,反对土地兼并,否定主权神授,强调领导品质的重要性。叙述者利用有德者是合法主权的持有人作为号召,鼓吹蜀汉继统的合法性,而曹魏、东吴的权臣也懂得利用这句口号,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在《三国演义》中,公私是分明不混淆的,但叙述者在法治里保留一点温情,减少了法律的冷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民本 选择 主权 有德者
下载PDF
治官而非治民: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诉求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裴传永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4,共7页
孔子的德治思想体大思精,但其基本立足点和重心,不在于"治民"而在于"治官",可以说,有德者之治和有道德之治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诉求。孔子的德治思想首先强调的是有德者之治,总是把"为政之德"放在最优... 孔子的德治思想体大思精,但其基本立足点和重心,不在于"治民"而在于"治官",可以说,有德者之治和有道德之治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诉求。孔子的德治思想首先强调的是有德者之治,总是把"为政之德"放在最优先、最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加以考量。孔子所主张的有道德之治涵盖了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是以下四大要义:一是珍惜人的生命,尊重而不是肆意剥夺人的生存权;二是减轻赋税,让民众过上相对富足和殷实的生活;三是任人唯贤,形成贤者进不肖者退的局面;四是重视教化,提高民众的道德礼义素养。孔子德治思想中具有超时空、普适性的真知灼见及价值取向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德治 核心诉求 有德者之治 有道德之治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德言”说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汉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德言"与"诗言志"一样,是源出于六经的文学观念,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滥觞与文学本质特性的界说。"德言"与《文心雕龙》中的"文之为德"及唐宋时期勃兴的"文以载道"论...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德言"与"诗言志"一样,是源出于六经的文学观念,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滥觞与文学本质特性的界说。"德言"与《文心雕龙》中的"文之为德"及唐宋时期勃兴的"文以载道"论都是儒家文论的核心并且一脉相承。"德言"与"诗言志"作为中国文学理论的两种具有差异性的观念也是互补的,显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性,不宜片面否定其中任何一种观念的历史作用。在简略考释了"德言"的出处后,本文指出德言作为中国古代文论最早的观念之一应当得到肯定,由此会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源流与流派有新的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言 有德者必有言 诗言志 文之为德 文以载道
下载PDF
孔子语言观概论(下)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育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X期77-82,共6页
在《孔子语言观概论》(上)一文中,我分析了孔子的语言观有尚质的一面(“辞,达而已矣),又有尚文的一面(“言之不文,行而不远”)。那么,人们可能要问,孔子既尚质又尚文,岂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不然。孔子语言观中这两个貌似抵牾的方面... 在《孔子语言观概论》(上)一文中,我分析了孔子的语言观有尚质的一面(“辞,达而已矣),又有尚文的一面(“言之不文,行而不远”)。那么,人们可能要问,孔子既尚质又尚文,岂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不然。孔子语言观中这两个貌似抵牾的方面,在他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文质彬彬”里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一 论兼善: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质”指质朴,“文”指文采。“野”指粗糙,“史”指浮华。史原指史官,朱熹《论语集注》:“史,掌文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语言观 论语 “言” 言辞 赋诗言志 “文” 有德者必有言 “质” “礼”
下载PDF
毛泽东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18
作者 胡长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1-6,共6页
中国传统的文艺观是儒、道、佛三家审美观念.审美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但是,儒家的文艺思想一直处于文艺发展的正统地位,因而对历史有着持续和深刻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代受过儒家文艺思想的浸染。后来,他以马克思主... 中国传统的文艺观是儒、道、佛三家审美观念.审美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但是,儒家的文艺思想一直处于文艺发展的正统地位,因而对历史有着持续和深刻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代受过儒家文艺思想的浸染。后来,他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为指导,既批判继承了这份历史遗产中有价值的思想因素,同时又超越了它忽视艺术规律与艺术方法的弊端,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文艺观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艺思想 毛泽东 儒家文艺观 继承和超越 政治标准 有德者必有言 道德修养 《讲话》 艺术规律 文德
下载PDF
英汉礼貌原则对比试析
19
作者 张敬华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6-68,共3页
人际交往始于有礼。礼貌原则是人类社会共同孕育的文明。不同时文化有着不同的社交礼貌规 范。汉文化的札貌原则受几千年来孔子思想的影响,比英文化的礼貌原则更是具谦恭特色── “贵人而贱己。”交际中汉文化中人为赢得与自己的社会... 人际交往始于有礼。礼貌原则是人类社会共同孕育的文明。不同时文化有着不同的社交礼貌规 范。汉文化的札貌原则受几千年来孔子思想的影响,比英文化的礼貌原则更是具谦恭特色── “贵人而贱己。”交际中汉文化中人为赢得与自己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考 虑他人的情感和集体的荣誉。因此,汉文化中人倾向于文际中使用积极礼貌策略,而英文化中 人为有效地实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展示自我的才能,强调享有个人隐私权,往 往倾向于使用消极礼貌策略。礼貌原则是在人与人交往的需要和人类发展的需要中逐步形成 并加以规范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人而贱己 正值脸 负值脸 面子 有德者必有言
下载PDF
论文学五命
20
作者 喻大翔 《新东方》 1997年第3期30-33,29,共5页
关键词 创造文学 作家主体 论文学 存在方式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 有德者必有言 道德缺陷 文学与政治 道德标准 类型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