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君子念德自新”还是“学者自新新民”——“作新民”的本义及其思想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兴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7,共9页
关于《礼记·大学》篇引用的《尚书·康诰》中的"作新民"训诫历来存在不同的诠解,汉、宋学者对"作新民"的诠释视角是不同的,其强调的重点也有所差异。汉唐学者认为"作新民"是用来解释"明明... 关于《礼记·大学》篇引用的《尚书·康诰》中的"作新民"训诫历来存在不同的诠解,汉、宋学者对"作新民"的诠释视角是不同的,其强调的重点也有所差异。汉唐学者认为"作新民"是用来解释"明明德"的,注重从为政之君子的视角进行阐释,认为"作新民"是指君子念前王之明德而自新;而宋代学者认为"作新民"是用来说明"新民"的,着眼于从有道德的学者视角进行诠释,认为"作新民"是指有道德的学者自新其德而后新民之德。详考《礼记·大学》篇所引《康诰》中的"作新民"观念,其中的"新"字本义当理解为"新的","民"字之本义当训解为"卫地殷商之余民","作新民"本义应解释为(康叔)帮助周王兴起或培养新的殷商余民。围绕"作新民"的诠解,从《康诰》"(康叔)助王作新民"到汉唐郑孔"君子念德自新"再到宋代朱子"学者自新新民"所发生的三次意义转变与延伸,实际上体现了《大学》学史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汉唐时期着重突出了君子作为治国的行为主体,强调良好的政教之于民众的重要性,而民众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宋代则着重突出了自新其德的学者作为唤醒民众明德的行为主体,强调良好的道德修养之于民众的重要性,并以此凸显了民众自主而新、自愿而新所具有的积极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 君子
原文传递
《论语译注》“君子”译文商榷六则
2
作者 黄佳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18-119,132,共3页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惠而不费"应译为"有位者","君子不施其亲"应译为"在上位的人","君子不以绀緅饰"应译为"有位者"或"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君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