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结合分水岭算法鉴别酸枣仁药材的产地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璐 茹晨雷 +3 位作者 殷文俊 郑洁 张慧 颜继忠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6-734,共9页
目的: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结合分水岭算法建立一种快速、无损、绿色的鉴别酸枣仁药材产地的方法。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215个酸枣仁样品进行高光谱扫描,从高光谱数据中提取相应的光谱和图像信息,并采用分水岭算法对聚集的酸枣仁样品进行... 目的: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结合分水岭算法建立一种快速、无损、绿色的鉴别酸枣仁药材产地的方法。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215个酸枣仁样品进行高光谱扫描,从高光谱数据中提取相应的光谱和图像信息,并采用分水岭算法对聚集的酸枣仁样品进行目标分割识别,实现单粒样本平均光谱的自动提取。进一步比较了一阶导数(derivative 1)、二阶导数(derivative 2)、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Savitzky-Golay平滑(S-G smoothing)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5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建模的影响。同时建立了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SV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不同的判别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性能采用准确率、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这4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二阶导数是最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采用PLS-DA建立的模型较优,其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9.87%、99.27%和99.14%,并且其混淆矩阵、ROC曲线和AUC均显示了该模型对于酸枣仁药材产地分类的优越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分水岭算法对酸枣仁药材产地的鉴别能力较强,可为工业化在线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近红外 分水岭算法 酸枣仁 产地鉴别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原文传递
基于黄芪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的产地区分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燕梦遥 宋平顺 +1 位作者 张明童 郭晔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11-1221,共11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78批黄芪药材中37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了解不同产地无机元素的差异,通过多元统计分析黄芪的差异性元素和产地关联性。方法:收集甘肃省内黄芪47份、省外黄芪31份。采用微波消解法...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78批黄芪药材中37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了解不同产地无机元素的差异,通过多元统计分析黄芪的差异性元素和产地关联性。方法:收集甘肃省内黄芪47份、省外黄芪31份。采用微波消解法,通过ICP-MS对黄芪中所含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经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危害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各无机元素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产地判别中2组黄芪的差异性无机元素为Sr、Ba、Ni、Cd和Cr;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要因子F_(1)、F_(2)、F_(3)及综合得分Y,进行产地排名和危害指数(HI)评价。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黄芪中多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不同来源的黄芪中无机元素存在地域差异,可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产地区分,有助于合理选择种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产地判别 危害指数
下载PDF
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7
3
作者 孙立丽 王萌 任晓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339-4345,共7页
化学计量学是以计算机和近代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中药鉴别、定性表征、质量控制、组效关系等研究中均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来化学计量学中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包括2种无... 化学计量学是以计算机和近代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中药鉴别、定性表征、质量控制、组效关系等研究中均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来化学计量学中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包括2种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4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簇类独立软模式法、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并从产地、基原、炮制、真伪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模式识别 化学计量学 质量控制 中药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簇类独立软模式法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人工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栀子UPLC定量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徐鑫 戚华文 +6 位作者 高德嵩 蔡新娜 金磊 金红利 王超然 刘艳芳 梁鑫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416-4422,共7页
建立不同产地的26批栀子药材定量指纹图谱,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栀子药材中主要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进而通过化学计量学对栀子药材进行产地区分,并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UPLC切换波长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ASS ... 建立不同产地的26批栀子药材定量指纹图谱,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栀子药材中主要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进而通过化学计量学对栀子药材进行产地区分,并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UPLC切换波长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ASS C18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用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6批栀子药材的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9,标定了1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文献比对以及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鉴定出单萜类、环烯醚萜类、二萜类等共16个化合物。运用PCA和OPLS-DA,有效区分了不同产地栀子药材,并确定西红花苷Ⅰ和栀子苷为差异性质量标志物。不同产地栀子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栀子苷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栀子的药效物质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定量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质谱 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PCA和PLS-DA用于晒青毛茶级别分类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彬球 陈孝权 +2 位作者 吴晓刚 张偎 王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晒青毛茶进行级别分类,并通过统计分析找出重要理化成分。结果表明:PCA和PLS-DA均可以直观地对晒...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晒青毛茶进行级别分类,并通过统计分析找出重要理化成分。结果表明:PCA和PLS-DA均可以直观地对晒青毛茶级别进行分类,其中能够稳定地分类出3级毛茶,而难以将6级和9级毛茶明显地分类。通过PCA载荷图(Loadings plot)和PLS-DA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分布图可得出氨基酸含量为级别分类的重要理化成分,其中赖氨酸(Lys)、脯氨酸(Pro)和苯丙氨酸(Phe)是对级别分类最重要的3种氨基酸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毛茶 级别分类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挥发性风味组分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洪家丽 李秋艺 +9 位作者 潘雨阳 郭伟灵 黄梓芮 赵立娜 钱敏 白卫东 倪莉 饶平凡 刘斌 吕旭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144,共8页
为探究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系统比较传统酿造初期、中期和末期3 个时期酒醅样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为探究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系统比较传统酿造初期、中期和末期3 个时期酒醅样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运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传统酿造过程不同时期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变化显著,优势菌群-挥发性风味组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大多与传统酿造中、末期中的优势菌群呈正相关。研究结果阐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香气组分形成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确定与关键香气组分形成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类型,为红曲黄酒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发酵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挥发性风味组分 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不同产地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天亮 杨林林 +4 位作者 董诚明 高启国 齐大明 徐晓丽 李江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833-4843,共11页
目的建立道地产区及不同主产区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为金银花质评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的探索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集河南、山东、河北产区的金银花样品,优化提取与检测方法,建立最佳HPLC指纹图谱条件... 目的建立道地产区及不同主产区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为金银花质评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的探索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集河南、山东、河北产区的金银花样品,优化提取与检测方法,建立最佳HPLC指纹图谱条件。色谱柱: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条件,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45 nm;体积流量0.5 m L/min;柱温38℃。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对HPLC图谱数据进行共有峰确定、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果3个产地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45个共有峰成分,标示出16个色谱峰。HCA与PCA结果可将河南产区与山东、河北产区金银花样品完全区分。OPLS-DA分析结果表明异绿原酸B、香豆酸、莫诺苷、芦丁、新绿原酸、断氧化马钱苷等物质含量在河南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山东、河北产金银花;绿原酸、异绿原酸C、木犀草苷在山东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河南、河北产金银花;忍冬苷在河北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河南、山东产金银花。结论所建立的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可应用于金银花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道地因子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异绿原酸B 香豆酸 莫诺苷 芦丁 新绿原酸 忍冬苷 断氧化马钱苷
原文传递
基于U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的不同产地白芍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秋龙 卞晓坤 +7 位作者 钱大玮 张婷 朱振华 郭盛 严辉 王团结 陈志鹏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316-3322,共7页
通过指纹图谱研究比较不同产地白芍药材之间的差异。建立白芍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对收集的四川、河北、河南、山西和安徽5个白芍主要产地样品进行分析,并利用UPLC-Q-TOF/MS对峰进行指认。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结... 通过指纹图谱研究比较不同产地白芍药材之间的差异。建立白芍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对收集的四川、河北、河南、山西和安徽5个白芍主要产地样品进行分析,并利用UPLC-Q-TOF/MS对峰进行指认。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分析。色谱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文献比对初步鉴定了其中10个成分,所有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 900,但经PLS-DA分析,白芍样品按产地被明显地聚集为5组,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值图发现了峰2、峰6(没食子酸乙酯)、峰10(galloypaeoniflorin)、峰12(苯甲酰芍药苷)为5个产地白芍样品之间的主要差异成分。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白芍药材虽然所含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其中的4个成分在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白芍的用药选择和不同产地白芍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差异成分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尿液中的代谢物用于区分人类性别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9
作者 卢果 汪江山 +2 位作者 赵欣捷 孔宏伟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尿中的代谢产物可以反映生命个体的生理状态。为了考察在非严格控制条件下(即对志愿者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样品采集时间等诸多条件不加以控制)基于尿中代谢物的指纹图谱对男女性别进行区分的可行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 尿中的代谢产物可以反映生命个体的生理状态。为了考察在非严格控制条件下(即对志愿者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样品采集时间等诸多条件不加以控制)基于尿中代谢物的指纹图谱对男女性别进行区分的可行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 F-M S)联用技术分析了31个随机尿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PCA法比较,PLS-DA法能提高分类效果,并筛选出4种可能的与性别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结果表明,UPLC/M S联用技术通量高,数据量丰富;模式识别数据处理方法适合于从大量数据中提取信息,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代谢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尿液 性别差异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1HNMR对泽泻药材地缘区分和质量评价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罗尚华 吴四维 +2 位作者 范刚 张艺 唐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目的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建立泽泻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确定不同产地泽泻药材的整体代谢物差异和质量评价。方法用核磁共振仪测定不同产地的泽泻样品,获得1H NMR谱图,所得自由衰减信号导入MestReNova软件进行分段积分、数据归... 目的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建立泽泻的氢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确定不同产地泽泻药材的整体代谢物差异和质量评价。方法用核磁共振仪测定不同产地的泽泻样品,获得1H NMR谱图,所得自由衰减信号导入MestReNova软件进行分段积分、数据归一化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建立了泽泻药材的1H NMR指纹图谱,并鉴定了4个主要代谢成分:23-乙酰泽泻醇B、蔗糖、β-半乳糖和丙氨酸;PLS-DA分析结果显示4个不同产地泽泻药材能够明显分开;以23-乙酰泽泻醇B的相对含量为质量评价指标,经1H NMR定量分析,发现四川产地的泽泻药材质量最优,且与福建产地的泽泻药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泽泻药材和进行质量评价,该方法高效快速、操作简便、无损检测、无需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比常规的HPLC反映出更加全面综合的化学信息,且谱图中信号的相对强弱还能反映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核磁共振光谱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地缘区分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UPLC-MS的牡丹皮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菲菲 钱大玮 +5 位作者 郭盛 严辉 欧阳臻 卞晓坤 赵秋龙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9-617,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UPLC-TQ-MS法)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8个化学成分,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UPLC-TQ-MS法)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8个化学成分,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法进行质谱扫描。结果:18个待测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0.992 3<r^2<0.999 9)。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绘制OPLS-DA得分图及VIP图,发现了芍药苷亚硫酸酯、槲皮素、儿茶素、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为硫熏与未硫熏样品之间的差异性成分。结论:建立一种全面、准确的牡丹皮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同时为鉴别牡丹皮药材是否经硫熏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硫熏 差异性成分 芍药苷亚硫酸酯 槲皮素 儿茶素 氧化芍药苷 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甲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技术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采收及加工方式对穿心莲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两绵 高慧敏 +7 位作者 朱晶晶 冯伟红 刘晓谦 闫利华 张永欣 孟辰笑凝 王智民 王德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17-1725,共9页
通过考察穿心莲的生长期、产地加工、营养器官和全草分段等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穿心莲优质药材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78份样品中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 通过考察穿心莲的生长期、产地加工、营养器官和全草分段等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穿心莲优质药材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78份样品中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NAD)、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14-DAD)和脱水穿心莲内酯(dehydroandrographolide,DHAD)的含量,并分别采用直观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表明:穿心莲按照快速生长期(Ⅰ期)、枝叶茂盛期(Ⅱ期)、花蕾期(Ⅲ期)、花盛期(Ⅳ期)、盛果期(Ⅴ期)和果期后期(Ⅵ期)6个生长期来划分,4种二萜内酯总量(TC)在Ⅰ~Ⅲ期内较为稳定,Ⅳ期开始下降,Ⅴ期下降最为迅速,Ⅵ期降至最低,因此穿心莲药材的采收期以花蕾期为最佳。产地加工时,尽管晒干和阴干对TC的影响较小,但与晒干比较,阴干样品中AD含量降低,DHAD和NAD含量升高,即阴干过程可以导致AD的分解和转化。因此,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地加工尽量采用晒干法进行干燥。AD,DHAD和TC在穿心莲不同全草分段和营养器官的分布分别为:全草上部>全草中部≈全草>全草下部,叶>全草>茎,且4种二萜内酯在叶和全草中的含量远高于茎,建议药材采收时以全草的上部和中部或含叶以上部位为佳,以保证其叶的占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采收 加工 萜内酯 聚类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鉴别地沟油中的氧化成分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世成 范津杉 +3 位作者 王颜红 李国琛 张红 王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1-746,共6页
采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方法,分析了食用油脂和地沟油的甘油三酯(TAG)组成。采用C18色谱柱,乙腈-丙酮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PCI正离子模式检测。应用本方法检测了15个地沟油和11个食用油样品,结果表明,地沟油中存... 采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方法,分析了食用油脂和地沟油的甘油三酯(TAG)组成。采用C18色谱柱,乙腈-丙酮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PCI正离子模式检测。应用本方法检测了15个地沟油和11个食用油样品,结果表明,地沟油中存在三亚油酸甘油酯(LLL)、二亚油酸单油酸甘油酯(LOL)、二亚油酸单亚麻酸甘油酯(LLnL),二油酸单亚油酸甘油酯(OOL)等甘油三酯的5种亚油酰基氧化产物。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建立了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的判别模型,实现了正常食用油和地沟油区分,模型正确判别率96.2%。在判别模型中,含有亚油酸环氧化物的TAG分子对判别贡献率较大,该类化合物可作为地沟油区别于正常油脂的标志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地沟油 甘油三酯环氧化物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PLS-DA)
下载PDF
不同产地葛根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紫炎 沈钱能 +4 位作者 李平 苏联麟 陈丽红 陆兔林 毛春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51-2058,共8页
建立不同产地葛根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乙腈-0. 05%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0. 2 m L·min^-1... 建立不同产地葛根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乙腈-0. 05%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0. 2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2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imca-P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寻找3个产地的差异成分。29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 90以上,表明样品一致性良好,经PCA与OPLS-DA分析,葛根聚集为3组,并发现了葛根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等6个差异成分。对其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6种异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成分在各产地葛根饮片中的含量差异明显,不同成分的波动范围不同;各产地6种异黄酮质量分数为安徽11. 21%>河南10. 97%>陕西9. 38%。构建的不同产地葛根饮片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葛根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UPLC指纹图谱 多成分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路 郭伟灵 +7 位作者 周文斌 林怡辰 洪家丽 刘绘鹏 刘斌 倪莉 饶平凡 吕旭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究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酿造用曲酿造的酒样中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 目的:探究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酿造用曲酿造的酒样中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A酒(红曲+药白曲)与B酒(红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有10种,而A酒(红曲+药白曲)与C酒(药白曲)以及B酒(红曲)与C酒(药白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相同,各有8种。结论:红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而药白曲对其挥发性物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红曲 药白曲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陈酿条件对浙江玫瑰醋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穆晓静 方冠宇 蒋予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62-270,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35~40℃)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和常温陈酿2.5 a的玫瑰醋中醇类、酸类、酯类等均显著低于低温(0~5℃)、常温(20~25℃)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但酮类、醛类总含量普遍偏高,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明显增多;PCA、OPLS-DA均可对不同条件下陈酿的浙江玫瑰醋进行有效区分,其中高温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和常温陈酿2.5 a的玫瑰醋可归为一类,低温陈酿5个月和常温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归为一类,说明高温陈酿可缩短陈酿周期;通过OPLS-DA S-plot图和OPLS-DA荷载图得出了可区分不同陈酿条件下的玫瑰醋中的重要香气成分和每种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特征性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陈酿条件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桂安辉 高士伟 +7 位作者 叶飞 龚自明 郑鹏程 王胜鹏 刘盼盼 王雪萍 滕靖 郑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18-223,229,共7页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龙井茶干茶L1值(亮度值)与b1值(黄蓝色度值)分别达到38.20和19.35,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产地的扁形绿茶,大方茶茶汤L3值最高。大方茶和湄潭翠芽平均水浸出物总量超过48.00%,显著(P<0.05)高于孝感龙剑茶、龙井茶及竹叶青茶。湄潭翠芽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最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孝感龙剑茶最高。基于各品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了5个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值筛选到11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干茶E1(综合色差值)、干茶a1(红绿色度值)、干茶b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汤a3、茶汤b3、茶汤L3、茶汤E3,可作为区分5个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产地 化学成分 色差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籽粒和面条品质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豪 黄园园 +9 位作者 汪辉 周玉 沈家成 张璨 丁锦锋 邹娟 马尚宇 郭文善 郑文寅 姚大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93-2207,共15页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麦区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选出重要品质性状指标,以及对面条等加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区划等提供理论...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麦区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选出重要品质性状指标,以及对面条等加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区划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各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种植于3个省份6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25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和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区分省份间品质性状的差异;对影响面条品质的因素作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所有品质性状在地点、品种、品种×地点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品质性状分为淀粉糊化指数、面粉吸水指数、粉质仪指数、蛋白质指数、面粉色泽指数、麦谷蛋白指数、淀粉崩解值指数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值达81.250%,涵盖绝大多数的品质性状;对总体的品质评价起第一主导作用的是淀粉糊化指数,其次是面粉吸水指数和粉质仪指数;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麦区3个省份间品质性状差异表现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对面条感官评价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而淀粉糊化的崩解值和面筋表现指数对面条感官评价的负向作用较大。【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种植区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淀粉糊化特性指数等品质性状表现易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影响该区总体品质评价的第一主导因子;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最大,在选育该区中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其品质时,应加强对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敉 许春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42-1446,共5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评价血府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代谢通路机制。方法SD大鼠(8周龄,雄性) 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和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评价血府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代谢通路机制。方法SD大鼠(8周龄,雄性) 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和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中药治疗组于造模前后给予血府逐瘀汤液[含生药10 g/(kg·d)]连续灌胃2周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灌药2周后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PLCQTOF-MS/MS)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代谢谱的变化情况,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检测结果作多元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作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对比,筛选出1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显著上调的代谢物12个,下调的4个;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筛选出1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显著上调的有4个代谢物,显著下调的有10个代谢物。在模型组上调的12个代谢物中,其中有7个代谢物在中药治疗组下调;在模型组下调的4个代谢物中,其中有3个在中药治疗组中下调。血府逐瘀汤对CIS保护作用的代谢途径主要有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色氨酸代谢)、鞘磷脂代谢和丁酸代谢等。结论血府逐瘀汤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氨基酸代谢和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府逐瘀汤 代谢组学 通路分析 正交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苍耳子清炒改砂炒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柳清 洪燕 +3 位作者 汪永忠 李钰馨 潘凌宇 韩燕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656-2662,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苍耳子Xanthii Fructus不同炮制品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对苍耳子炮制工艺进行改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生品、清炒和砂炒苍耳子中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 目的通过比较苍耳子Xanthii Fructus不同炮制品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对苍耳子炮制工艺进行改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生品、清炒和砂炒苍耳子中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以及毒性成分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质量分数;建立了苍耳子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对其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版本:2004A)、SPSS 19.0软件、SIMCAI 13.0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苍耳子清炒改进为控温砂炒后的炮制工艺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高且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低;19个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8;聚类分析表明样品可大致聚成4类;PLS-DA分析表明不同样品间可以区分开。结论建立的苍耳子质量分析方法重现性好,苍耳子炮制工艺由清炒法改进为砂炒法可行,实验为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炮制工艺 指纹图谱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咖啡酸 3 5-咖啡酰奎宁酸 4 5-咖啡酰奎宁酸 羧基苍术苷 苍术苷 活性成分 毒性成分 相似度分析 聚类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