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等距离现象:分子钟和中性理论的误读及其近半世纪后的重新解谜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涛波 龙孟平 +3 位作者 袁德健 朱作斌 黄益敏 黄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5-282,共8页
1963年,Margoliash在比对不同物种细胞色素C序列后,发现了出乎意料的遗传等距离结果,这与几乎同时间Zuckerkandl和Pauling的血红蛋白发现是同一现实的不同反映.一个就事论事的分子钟假说因而被提出,并长期被某些学者认为是真实的自然现... 1963年,Margoliash在比对不同物种细胞色素C序列后,发现了出乎意料的遗传等距离结果,这与几乎同时间Zuckerkandl和Pauling的血红蛋白发现是同一现实的不同反映.一个就事论事的分子钟假说因而被提出,并长期被某些学者认为是真实的自然现象,导致Kimura提出中性理论来解释分子钟.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无数矛盾,分子钟仅有有限的局部存在.但被忽略的是,分子钟的瓦解自然使遗传等距离成为未解之谜.近年来,本实验室偶然重新发现了这一至今还几乎无人知晓、并未被充分重视的现象.通过整合现有理论的正确内容,并引入最大遗传变异极限这一原创概念,提出了一个更全面的遗传进化学说,重新解读了遗传等距离及其他主要进化现象.该假说将改写物种亲缘关系树及群体遗传学,并解决一些现有理论给不出线索的生物医学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进化 分子钟 中性理论 遗传等距离现象 最大遗传变异假说 小进化 大进化 极限遗传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