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最大生产力——以华北地区冬小麦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牛文元 《资源科学》 1980年第3期44-56,共13页
绿色植物的组成物质中,约有90—95%来自光合作用。一旦人们了解到这一事实,就试图估算地球陆地上,每年到底能生产多少生物物质总量。进行这种估算的第一个人,是德国著名科学家Liebig(1840)。他假定地球的全部陆地表面,均由密集生长的... 绿色植物的组成物质中,约有90—95%来自光合作用。一旦人们了解到这一事实,就试图估算地球陆地上,每年到底能生产多少生物物质总量。进行这种估算的第一个人,是德国著名科学家Liebig(1840)。他假定地球的全部陆地表面,均由密集生长的草地所复盖,这样每年每公顷所产生的干物质质量约为5吨。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生产力 冬小麦 太阳高度 华北地区 光能 散射辐射 量子值 光化反应 光合作用 净同化率
下载PDF
浅谈作物的最大生产力和实际生产力 被引量:2
2
作者 夏明忠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89年第6期65-68,共4页
随着世界人口的与日俱增和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作物生产力研究显得具有时代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的作物产量资料,对作物理论最大生产力,实际产量记录和大面积高产状况等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以展示作物产量前景。
关键词 作物 最大生产力 实际生产力
下载PDF
渭北旱塬春玉米生产力及其水分条件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大学 李玉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S1期108-112,共5页
田间试验表明,渭北旱塬春玉米最大生产力为8350.5kg/hm^2,需水量为442.2mm。根据自然降水总量及降水分布与春玉米、冬小麦需水量及需水规律的关系,适当扩大春玉米种植面积,不仅可增加粮食产量,而且可保持农田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体系。
关键词 渭北旱塬 春玉米 最大生产力 水分状况
下载PDF
对“作物最大生产力——以华北地区冬小麦为例”一文的意见
4
作者 王天铎 《资源科学》 1983年第2期94-96,共3页
王天铎同志于1981年9月来函,对本刊1980年第3期刊登“作物最大生产力——以华北地区冬小麦为例”一文的内容提出商榷意见,由于我们处理不当,未及时将来函刊出,在此深表歉意。1983年1月王天铎同志再函本刊,对该文提出评论和意见,特予以... 王天铎同志于1981年9月来函,对本刊1980年第3期刊登“作物最大生产力——以华北地区冬小麦为例”一文的内容提出商榷意见,由于我们处理不当,未及时将来函刊出,在此深表歉意。1983年1月王天铎同志再函本刊,对该文提出评论和意见,特予以全文发表,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生产力 冬小麦 华北地区 反应中心 净同化率 光呼吸 光量子 叶绿体 光合器官 干物质
下载PDF
鸟类窝卵数进化:几个窝卵数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
作者 程茜 赵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2-424,共3页
通过分析和讨论最大生产力窝卵数、最适窝卵数、常见窝卵数和平均窝卵数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在检验Lack假说时,应该检验常见窝卵数是否等于最适窝卵数.
关键词 Lack假说 最大生产力窝卵数 最适窝卵数 常见窝卵数 平均窝卵数
下载PDF
小规模团队的敏捷开发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鹏 《软件工程师》 2011年第7期42-46,共5页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是为了解决项目的复杂性,以最快最科学的方式实现需求的开发方式。软件团队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小规模团队开发,一般保持在3到5人。在大量的中小规模公司中,只要公司生产的产品...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是为了解决项目的复杂性,以最快最科学的方式实现需求的开发方式。软件团队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小规模团队开发,一般保持在3到5人。在大量的中小规模公司中,只要公司生产的产品需要软件支撑,都组建规模较小的团队进行专门的软件开发。本文通过对敏捷开发的介绍和对小规模团队敏捷开发的应用,介绍如何在开发人数不多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率、有序的和科学的开发工作,有效地提高团队的生产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开发 软件工程 模块化 持续集成 最大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东部森林最大总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7
作者 石旭霞 宋沼鹏 +5 位作者 侯继华 张雷明 牛书丽 王安志 项文化 王辉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49-1961,共13页
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温度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总初级生产力(GP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最适温下达到最大值(GPPmax),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保持不变甚至下降,因此GPPmax代表着最适温度下的植被光合潜力。然而,关于... 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温度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总初级生产力(GP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最适温下达到最大值(GPPmax),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保持不变甚至下降,因此GPPmax代表着最适温度下的植被光合潜力。然而,关于森林生态系统GPPmax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子仍不清楚。本文以中国东部南北森林样带(NSTEC)上的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会同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人工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等5种典型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分析森林GPPmax的时空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中,GPP对温度的响应模式均为单峰曲线,最适温下的GPPmax表现为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人工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会同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在所有的站点中,温度是引起GPPmax空间变异的最主要因素,GPPmax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此外,太阳辐射、降水和饱和蒸汽压差也显著影响GPPmax。在时间尺度上,对每个森林生态系统GPPmax年际变异的对比分析发现,温度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GPPmax年际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5c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会同、千烟洲和鼎湖山通量观测系统GPPmax年际变异的主要因子,未发现影响西双版纳热季雨林年际变异的主要因子。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GPP的变化趋势,并为中国碳循环的准确模拟提供实验证据和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东部南北森林样带 最大总初级生产力 年际变化 涡度数据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下政府对国有企业调控的一种方法
8
作者 宫佩珊 程兆林 《技术经济》 1996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微观调控 单位生产力要素 渐近逼近 投入与产出 实际产出 场经济 政府职能转变 最大可能的生产力 经济系统的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