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最大熵法(MaxEnt)模拟中国冬小麦分布区的年代际动态变化 被引量:35
1
作者 孙敬松 周广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87,共7页
从冬小麦地理分布的生理机制、生长特性和熟制出发,基于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种植区分布的贡献,从区域尺度和年尺度收集了影响冬小麦种植分布的气候因子,并利用最大熵方法(MaxEnt)模拟和筛选了影响冬小麦分布的最佳气候因子组合即春化温度(0... 从冬小麦地理分布的生理机制、生长特性和熟制出发,基于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种植区分布的贡献,从区域尺度和年尺度收集了影响冬小麦种植分布的气候因子,并利用最大熵方法(MaxEnt)模拟和筛选了影响冬小麦分布的最佳气候因子组合即春化温度(0~7℃)持续的天数、最冷月平均温度、潜在蒸散量和年降水量,构建了冬小麦种植分布-气候关系模型,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冬小麦种植区及高适宜区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可种植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范围为-12~15℃,冬小麦的存在概率随着0~7℃持续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年降水量过低将严重影响冬小麦种植区分布的存在概率,年降水量低于200mm的地区不存在冬小麦分布。研究结果还表明,1961-2010年中国冬小麦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高适宜区发生北移,从而增加了中国北方高寒地区的冬小麦可种植面积,同时有效提高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可增加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准确预测现在和未来气候条件下中国冬小麦的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方法(maxent) 冬小麦 种植区 高适宜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