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轨轨底残余应力限定值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詹新伟 周清跃 《铁道技术监督》 2000年第12期9-11,共3页
热轧钢轨中轨底残余拉应力的存在对钢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对轨底最大残余应力加以限定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国产不同轨型、不同钢种和不同钢厂生产的钢轨残余应力分布状况的测定和分析 ,以及参考国外钢轨相关标准 ,建议目前国产钢... 热轧钢轨中轨底残余拉应力的存在对钢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对轨底最大残余应力加以限定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国产不同轨型、不同钢种和不同钢厂生产的钢轨残余应力分布状况的测定和分析 ,以及参考国外钢轨相关标准 ,建议目前国产钢轨轨底残余拉应力限定值最好小于 2 0 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限定值 残余应力 轨底 最大残余应力 疲劳寿命
下载PDF
焊接热输入对堆焊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胜伟 李曼德 +1 位作者 刘显勇 程伟林 《焊管》 2017年第12期19-23,27,共6页
为了研究热输入对堆焊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建立了钢板堆焊的有限元网格模型,进行了高斯移动热源的加载,通过改变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的大小,研究了热输入对堆焊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焊件最大残余应力节点位于焊缝区... 为了研究热输入对堆焊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建立了钢板堆焊的有限元网格模型,进行了高斯移动热源的加载,通过改变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的大小,研究了热输入对堆焊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焊件最大残余应力节点位于焊缝区域;最大形变处位于焊件宽度方向的外端;一定范围内,增大焊接电流,焊件形变量先变大后变小,最大残余应力数值逐渐变大,最终趋于某一定值;增大焊接速度,焊件最大残余应力和形变量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热输入 最大残余应力 形变量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工业纯锆的显微组织与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聪惠 于飞 +2 位作者 解钢 王耀勉 何晓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47-2151,共5页
对工业纯锆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机械研磨处理(SMAT),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试样表层平均晶粒尺寸和平均微观畸变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了试样的横截面显微组织,利用X射线应力仪测试了试样距表面不... 对工业纯锆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机械研磨处理(SMAT),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试样表层平均晶粒尺寸和平均微观畸变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了试样的横截面显微组织,利用X射线应力仪测试了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的宏观残余应力。结果表明,SMAT处理可以实现工业纯锆的表面纳米化,并且在试样的最表层形成了厚约10μm的纳米结构。试样表面平均微观畸变随着SMAT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处理时间为60 min时,平均微观畸变约为0.41%。试样表层的宏观残余应力为压应力,且表层残余压应力由表面到基体先增大而后减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σsrs先增大而后减小;最大残余压应力σmrs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约为–620 MPa;最大残余压应力距表面的距离Zm和残余压应力场深度Z0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锆 表面纳米化 微观畸变 最大残余应力
原文传递
基于DEM-FEM耦合模型的质量流量对喷丸强化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侯宏禹 张闯 +6 位作者 裴悦涵 陈岩 宋华 关士学 汪洋 李捷 王晓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86-195,共10页
目的提出一种将有限元(FEM)与离散元(DEM)相耦合的新方法,即通过定义关键字的方式在ABAQUS软件内实现DEM-FEM耦合功能,并应用此方法建立喷丸强化模型。方法将弹丸视为等直径刚体,利用刚体动力学模拟弹丸-弹丸和弹丸-靶材之间相互作用以... 目的提出一种将有限元(FEM)与离散元(DEM)相耦合的新方法,即通过定义关键字的方式在ABAQUS软件内实现DEM-FEM耦合功能,并应用此方法建立喷丸强化模型。方法将弹丸视为等直径刚体,利用刚体动力学模拟弹丸-弹丸和弹丸-靶材之间相互作用以及整个弹丸流。通过建立的DEM-FEM耦合喷丸强化模型研究质量流量对残余应力场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质量流量对喷丸强化效果有显著影响,最大残余应力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由2 kg/min时的–596.77 MPa下降到6 kg/min时的–581.91 MPa;表面残余应力随质量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由2 kg/min时的–420.86 MPa增大到4 kg/min时的472.06 MPa,随后减小到6 kg/min时的–450.50 MPa;表面粗糙度Ra随质量流量的增加减小,由2 kg/min时的11.21μm减小到6 kg/min时的9.82μm。设计了喷丸强化实验,对质量流量2 kg/min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论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实际喷丸强化过程。质量流量对喷丸强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DEM-FEM耦合 质量流量 最大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 粗糙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