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小最大函数的最小投影求法
1
作者 张仁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文讨论了最小最大函数,在已知最大投影的情况下,给出了二维最小最大函数最小投影的一个算法。
关键词 最小最大函数 最小投影 最大投影
下载PDF
抵偿投影最大适用范围及最大投影变形最小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祖锋 赵庆志 +2 位作者 尚海兴 缪志选 张钊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1年第2期44-46,共3页
为了满足相关规范对测区最大投影变形的控制要求,需要采取措施抑制测区投影变形,无论是抵偿投影面高斯正形投影或者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或者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都有必要确定该投影方法满足最大投影变形限差条件的最大可适用范围,还有... 为了满足相关规范对测区最大投影变形的控制要求,需要采取措施抑制测区投影变形,无论是抵偿投影面高斯正形投影或者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或者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都有必要确定该投影方法满足最大投影变形限差条件的最大可适用范围,还有必要根据项目确定的范围对投影最大投影变形进行判定,并进行投影参数的科学选择。研究了满足最大投影变形限差条件的最大可适用范围,对工程最大投影变形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研究了基于最大投影变形最小化的抵偿投影参数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变形 允许变形量 最大适用范围 最大投影变形
原文传递
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用于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玉劲 吴庆德 何旭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肝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其中15例(研究组)在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8例(对照组)行常规CT... 目的探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肝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其中15例(研究组)在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8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比较2组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27±0.46)次vs (3.62±0.74)次;t=-9.461,P<0.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为肝包膜下出血,且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1/15) vs 37.50%(3/8);χ~2=3.976,P=0.041]。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14/15) vs 50.00%(4/8);χ~2=5.647,P=0.01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有利于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同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引导 导管消融术 病灶面积最大投影
下载PDF
采用差分滤波算法改进最大投影差值故障选线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正理 黄其新 +1 位作者 王长鹏 王欣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4,共7页
为了提高最大投影差值(△(Isinφ))方法在故障选线中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在分析了最大投影差值方法和差分滤波算法的原理后,提出了采用差分滤波算法改进最大投影差值进行故障选线的新方法。利用差分滤波算法对最大投影差值方法进行优化... 为了提高最大投影差值(△(Isinφ))方法在故障选线中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在分析了最大投影差值方法和差分滤波算法的原理后,提出了采用差分滤波算法改进最大投影差值进行故障选线的新方法。利用差分滤波算法对最大投影差值方法进行优化,优化后算法避免了引入中间参考正弦信号并减少了乘法运算量,可靠性和运算速度都得到了提高。理论分析和大量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不受故障角、过渡电阻、故障位置和电弧接地等参数的影响,故障选线正确率能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差分滤波算法 最大投影差值优化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选线
下载PDF
拦截导弹与目标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健 陈红林 肖刘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18-2322,共5页
在武器火控系统效能分析的蒙特卡洛仿真中,判定拦截导弹是否命中目标是确定命中概率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命中必要条件及弹目交会条件的研究,利用运动学原理将导弹和目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运动转化为导弹在目标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建立相应... 在武器火控系统效能分析的蒙特卡洛仿真中,判定拦截导弹是否命中目标是确定命中概率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命中必要条件及弹目交会条件的研究,利用运动学原理将导弹和目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运动转化为导弹在目标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建立相应的运动方程,讨论拦截导弹与目标碰撞的三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并对三种方法在同等模型下进行了命中概率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能为武器火控系统效能分析的数字仿真提供可靠、有效的命中目标判定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分割 面元素检测 最大投影 命中概率
下载PDF
辛卜生公式在道路灯抗风力试验中最大投影面积计算的应用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
作者 吕家治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2年第3期20-22,共3页
在道路灯产品质量检验中,在其结构检验项目中有一项指标——抗风力试验,要做抗风力试验,就要计算出道路灯最大投影面积,而大多数道路灯的最大投影面积都不是规则图形,用初等数学中的规则图形求面积的计算公式都不能使用。本文介绍一种... 在道路灯产品质量检验中,在其结构检验项目中有一项指标——抗风力试验,要做抗风力试验,就要计算出道路灯最大投影面积,而大多数道路灯的最大投影面积都不是规则图形,用初等数学中的规则图形求面积的计算公式都不能使用。本文介绍一种用高等数学定积分近似计算中的辛卜生公式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道路灯最大投影面积,并对本方法的使用作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灯 最大投影面积 辛卜生计算公式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关于求解三重积分的方法
7
作者 陶爽 卢方芳 《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110-110,共1页
根据给出的封闭曲面的形式判断积分区间,化三重积分为三次积分。
关键词 积分区域 最大投影 柱坐标 球面坐标
下载PDF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4
8
作者 张联合 章士正 +3 位作者 胡红杰 高敏 牟一平 张峭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CT enterography,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1例志愿者、91例疑有小肠病变患者每人口服约1500ml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随后行多层螺旋CT...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CT enterography,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1例志愿者、91例疑有小肠病变患者每人口服约1500ml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随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在Wizard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重建。将正常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测量了各段小肠的管径和肠壁强化程度,并分别以0、1、2、3分表示适度充盈的肠段部分占所评估肠段的30%以下,30%~50%以下,50%~80%以下和80%以上。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MSCTE表现,并比较了其中24例小肠插管造影与M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充盈度分别为2.52、2.33和2.81分;MSCTE清楚地显示了肿瘤、Crohn病、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血管、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M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6%(87/91),而小肠插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87.5%(21/24)。结论MSCTE是1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价值 小肠造影 口服甘露醇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 小肠插管造影 山莨菪碱注射液 诊断符合率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重建技术 Crohn病 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病变 十二指肠 多平面重建 静脉注入 强化程度 诊断结果 腹内脏器 小肠疾病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的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蔡香然 陈棣华 +1 位作者 蒋光愉 陈金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 探讨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对 38例经临床拟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行MR检查 ,检查前经直肠灌水 30 0~ 10 0 0ml。分别行轴面平扫 ,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3个平面增强扫描及水成像。结果  38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目的 探讨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对 38例经临床拟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行MR检查 ,检查前经直肠灌水 30 0~ 10 0 0ml。分别行轴面平扫 ,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3个平面增强扫描及水成像。结果  38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 31例 ,5例表现为腔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 ,2 6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 ,肠腔环形狭窄环绕肠腔 1周或部分 ,平扫T1WI上呈等信号 ,T2 WI上 30例呈略高信号 ,1例呈明显高信号 ;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 5例平扫SE序列T1WI上病灶周围脂肪间隙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增强后病变段肠壁外缘光滑 12例 ,不光滑或有结节影向外突出 19例。结直肠水成像满意的 2 4例中显示为病变部位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 14例 ,10例病变远侧端呈“袖口征”及“截断征” ,近侧端未显示。MRI可以正确识别 31例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中的 30例和 7例非结直肠癌中的 4例 ,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 8%、5 7 1%和 89 5 %。MRI对结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度为 83 9%( 2 6 / 31) ,其中对T1~ 2期为75 0 %( 9/ 12 )、对T3期为 88 2 %( 15 / 17)、对T4期为 10 0 %( 2 / 2 )。结论 MRI可以从整体上显示结直肠癌的纵向和横向侵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检查 水成像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原文传递
基于VTK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被引量:30
10
作者 祁俐娜 罗述谦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VTK对多组医学图像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其中研究了表面绘制和体绘制两种绘制技术。表面绘制用移动立方体法实现,体绘制则分别用最大强度投影法和合成体绘制技术实现,并通过比较两种技术的结果讨论了他们的特点。从结果中可以看... 利用VTK对多组医学图像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其中研究了表面绘制和体绘制两种绘制技术。表面绘制用移动立方体法实现,体绘制则分别用最大强度投影法和合成体绘制技术实现,并通过比较两种技术的结果讨论了他们的特点。从结果中可以看出VTK作为一种图像处理和三维可视化的工具其功能是十分强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VTK 移动立方体 最大强度投影 体绘制
下载PDF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35
11
作者 叶文钦 陈忠 +2 位作者 练旭辉 陈锦垣 容小冰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 ,常规层厚 4mm ,重建间隔 1.5mm ,颅底等结构较薄、范围较短处层...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 ,常规层厚 4mm ,重建间隔 1.5mm ,颅底等结构较薄、范围较短处层厚 1~ 2mm ,重建间隔 1mm ,螺距 1.0~ 1.5 ,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MIP三维重建 ,分析比较各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塌陷程度和空间关系方面的优势。结果 :8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 ,SSD显示 42例 ,2 2例显示不全 ,16例未能显示 ;MIP显示 63例 ,17例显示不全 ;MPR结合轴位图像全部显示。SSD在显示碎骨片明显移位者的空间关系方面较MIP、MPR显示为佳 ,尤其在脊柱滑脱、旋转和关节脱位方面效果良好 ;而MIP在显示微小骨折和结构细节方面有优势 ,尤其在骨质密度高区域的骨折和中颅窝观察有关神经孔受累方面效果尤佳。结论 :螺旋CT的MIP、SSD和MPR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 ,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 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 最大密度投影 MIP 骨关节外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0
12
作者 黄美萍 梁长虹 +4 位作者 曾辉 刘其顺 张忠林 张金娥 黄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MSCT诊断为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1d至12岁,MSCT采用对比增强容积扫描,层厚1 250mm,层间距0 625mm,均行多平面重建(MPR)、薄层最大密...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MSCT诊断为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1d至12岁,MSCT采用对比增强容积扫描,层厚1 250mm,层间距0 625mm,均行多平面重建(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 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阴影成像法(SSD)重建。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US)检查,其中12例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 14例尚有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SCT诊断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9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11例。心上型5例、心脏型10例、心下型4例、混合型1例。MSCT均清晰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目、分布和位置。CAG漏诊3例,US漏诊10例。14例有手术对照者,MSCT对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定性、定位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MSCT较常规CAG及US可明显提高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检出率,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小儿 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 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 MSCT诊断 最大密度投影 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 多平面重建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造影 容积扫描 对比增强 容积再现 手术结果 手术对照 定位诊断 12岁 成像法 心上型
原文传递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足踝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13
作者 何绪成 陈晓霞 +2 位作者 周闪闪 叶菊 王贵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8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诊断足踝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自2015-01—2019-06经临床确诊的120例足踝部隐匿性骨折,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诊断足踝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自2015-01—2019-06经临床确诊的120例足踝部隐匿性骨折,对患者的MSCT横断图像应用MPR、VR、SSD、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4种技术的诊断正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MPR技术诊断正确108例(90.0%),漏诊11例(9.2%),误诊1例(0.8%)。VR技术诊断正确77例(64.2%),漏诊29例(24.2%),误诊14例(11.6%)。SSD技术诊断正确74例(61.7%),漏诊29例(24.2%),误诊17例(14.1%)。MIP技术诊断正确52例(43.3%),漏诊22例(18.3%),误诊46例(38.3%)。MPR技术诊断正确率高于VR、SSD、MIP技术,而漏诊率、误诊率低于VR、SSD、MIP技术。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SSD、VR、MIP在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各有价值,其中MPR技术的诊断价值最高,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此外,这4种技术综合应用既有利于骨折细节的观察又能从整体上判定骨折的移位和走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容积再现三维成像 表面阴影显示法 最大密度投影
原文传递
3D-CISS序列在内耳及内听道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英 谢敬霞 刘剑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 3D CISS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 3 0例共 60只耳应用 3D CISS序列做颞骨容积扫描 ,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及最大强度投影 (MIP)行后处理 ,观察 3D 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结果 ... 目的 探讨 3D CISS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 3 0例共 60只耳应用 3D CISS序列做颞骨容积扫描 ,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及最大强度投影 (MIP)行后处理 ,观察 3D 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结果  3D CISS序列扫描结合MPR及MIP重建对内耳迷路及内听道内神经及血管显示清晰 ,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MPR重建对神经的显示优于MIP重建。结论  3D 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的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晰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ISS序列 内耳 内听道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颞骨容积扫描 最大强度投影 多平面重建 神经性耳聋
下载PDF
CT最大密度投影对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步东 马大庆 +2 位作者 李铁一 关研生 张岩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 通过与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比较 ,评价最大密度投影 (MIP)对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例煤工尘肺和 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尸检的离体肺脏标本及 3 5例胸片或临床怀疑有肺微小结节浸润的病人 ,行常规螺旋CT... 目的 通过与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比较 ,评价最大密度投影 (MIP)对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例煤工尘肺和 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尸检的离体肺脏标本及 3 5例胸片或临床怀疑有肺微小结节浸润的病人 ,行常规螺旋CT、HRCT和 1 5mm薄层扫描 ,并行MIP重建 ,比较各种图像对微小结节的显示。 6例肺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 ,并在CT图像上有结节的部位取材做组织学检查 ,以证实是否有结节浸润。结果  5种图像中 ,3种MIP重建图像对结节及结节浸润范围的显示最好 ,5 5和 8 5mm层厚MIP对微小结节的显示显著优于常规CT (χ2 =6 12 5 ,P =0 0 0 8)和HRCT (χ2 =3 5 71,P =0 0 16) ,差异有显著意义 ;3 5mm层厚MIP的显示结果与常规CT(χ2 =3 12 5 ,P =0 0 7)及HRCT(χ2 =1 80 0 ,P =0 0 63 )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显示结节分布范围方面 ,5 5和 8 5mm层厚MIP图像均优于 8mm层厚常规CT(χ2 =4 2 942、5 3 5 13 ,P <0 0 5 ) ,明显优于HRCT(χ2 =8 8748、10 3 690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意义 ;3 5mm层厚MIP与常规CT差异无显著意义(χ2 =2 6661,P >0 0 5 ) ,但优于HRCT(χ2 =6 44 97,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意义。对微小结节分布特点的显示 ,5 5和 8 5mm层厚MIP重建图像与HRCT差异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最大密度投影 肺弥漫性微小结节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时空分异格局研究——以经济新常态为视角 被引量:24
16
作者 范德成 杜明月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7-1178,共12页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文章从研发投入、非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产业成果产出四个方面构建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最大...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文章从研发投入、非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产业成果产出四个方面构建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最大熵投影寻踪耦合模型、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差异成因以及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持续呈现出一种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整体上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即配置高的地区相邻,配置低的地区相邻,但相关性具有增强-减弱-增强的阶段特征,整体高值集聚性逐渐增强,省际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的集聚模式,局部地区的集聚状态发生时空格局演变,但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 时空分异格局 最大投影寻踪耦合模型 泰尔指数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主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崔立明 韩萍 +2 位作者 周阳泱 梁波 冯敢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主动脉瘤13例,主动脉夹层19例,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技术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主动脉瘤 空间解剖关系 主动脉夹层 最大密度投影 轴位图像
下载PDF
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的现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陈祖望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颈部组织层次多,颈动脉对比剂峰值持续时间短,颈静脉回流快,采用高浓度对比剂、智能促发、双相注射是大范围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有效选择。最大密度投影(MIP)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斑块狭窄的原因和狭窄的程度,其灰阶值可以真实... 颈部组织层次多,颈动脉对比剂峰值持续时间短,颈静脉回流快,采用高浓度对比剂、智能促发、双相注射是大范围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有效选择。最大密度投影(MIP)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斑块狭窄的原因和狭窄的程度,其灰阶值可以真实反映颈动脉的实际CT值;表面遮蔽显示(SSD)影像立体感很强,但具有夸大效应;容积再现影像有深度感,能真正再现颈动脉的空间解剖关系,其操作简单,受层厚等技术因素影响小;CT血管仿真内窥镜技术为详细研究斑块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 最大密度投影 表面遮蔽显示
下载PDF
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23
19
作者 周海鹰 陈天武 张小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增强3D最大密度投影图像,比较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邻近血管征、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及其中任意一种征象... 目的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增强3D最大密度投影图像,比较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邻近血管征、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及其中任意一种征象为阳性在不同最大径病变及良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评价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102例患者中,恶性病变58例,良性44例。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高于良性病变,在最大径>2cm病灶中的出现率高于最大径≤2cm的病灶。以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鉴别同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6.89%(33/58)、79.54%(35/44)、78.57%(33/42)、58.33%(35/60)及0.68;以邻近血管征诊断同侧乳腺恶性病变的上述指标分别为56.89%(33/58)、93.18%(41/44)、91.67%(33/36)、62.12%(41/66)及0.75;以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46.55%(27/58)、93.18%(41/44)、90.00%(27/30)、56.94%(41/72)及0.70;以其中任一征象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68.97%(40/58)、81.82%(36/44)、83.33%(40/48)、66.67%(36/54)及0.75。结论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最大密度投影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孟晓春 单鸿 +4 位作者 朱康顺 徐川 张建生 刘凌云 叶滨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血管重建。分析BCS患者的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并以DSA结果为对照,评价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A技术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与DSA对照,28例BCS中多层CT扫描准确判断梗阻平面者26例,未能诊断者2例,为膈肌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膜性阻塞。22例肝静脉梗阻的患者中,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肝脏典型斑片状强化者19例,不典型强化者3例,8例出现肝内良性结节,同时还显示门脉分支狭窄、僵直20例,肝动脉增粗1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20例。6例单纯性下腔静脉梗阻患者未出现肝脏异常表现。结论肝内、外侧支静脉的出现与梗阻部位有关。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CT动态增强扫描 成像分析 最大密度投影 血流动力学变化 CTA技术 CT血管成像 梗阻平面 下腔静脉梗阻 多层CT 侧支循环 BCS DSA检查 多平面重建 肝静脉梗阻 形成机制 应用价值 相关血管 血管重建 CT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