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初的中国”之考古学认定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新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2,共7页
一、'中国'和'最初的中国''中国'名称之初现,在考古资料方面,有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民'[1];在文献方面,有《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土于先王',... 一、'中国'和'最初的中国''中国'名称之初现,在考古资料方面,有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民'[1];在文献方面,有《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土于先王',《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其语境里,'中国'均指以河洛汇聚之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初中国 多九一体 公元前第四千纪 考占学认定
原文传递
“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兼论“最初的中国”的特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禹阶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34-45,F0002,共13页
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各区域文化由“多元”向“一体”的演进历程是在往复、曲折的文化互动即交流、排斥、冲突中完成的。这种文化互动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致用性、易仿性的普适性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由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组成的深层的... 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各区域文化由“多元”向“一体”的演进历程是在往复、曲折的文化互动即交流、排斥、冲突中完成的。这种文化互动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致用性、易仿性的普适性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由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组成的深层的核心文化元素的影响。而这些深层次的核心元素则构成史前中国“一体化”的驱动力。距今4500年以前的中国,呈现着一种“多元”的、差序性的、无序的区域文化格局。而从龙山时代陶寺文化开其端,中原地区政治体在环境倒逼中逐渐形成具有特殊制度范式及价值体系的早期国家。这种早期国家以政治力量推动着史前文化由“多元”向“一体”发展,并在从陶寺到二里头文化的演进中,形成史前“中原中心”及其具有“华夏化”雏形的政治、礼乐制度。而“共识的中原”则是这种由“多元”向“一体”转型的契机,“最初的中国”则是中原早期国家的制度范式和礼乐文化的整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中原 文化冲突 中原中心 政治制度范式 最初中国
下载PDF
华夏文明中“最初的中国”曙光
3
作者 陈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3期74-75,共2页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不谋而合,站在历史交点上仰望星空,探寻文化意义上"最初的中国"的第一缕文明曙光,找寻华夏文明的源头,借助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不谋而合,站在历史交点上仰望星空,探寻文化意义上"最初的中国"的第一缕文明曙光,找寻华夏文明的源头,借助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文明 最初中国 仰韶文化 文明曙光
下载PDF
文化史研究:以点带面转换视域——周积明教授访谈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积明 谢宝耿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0-107,共8页
关键词 文化史研究 最初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文化视野下四库全书总目》
原文传递
最初的新中国的旗
5
作者 彭燕郊 《诗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3-24,共2页
最初的新中国的旗出 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像孩子一样 找来纸,找来颜料 描了又描,画了又画 画在墙上 画在每一册笔记本上 吻了又吻
关键词 最初中国旗》 诗歌 中国 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