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DA资料的太平洋及我国周边海域温差能资源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闫恒乾 王辉赞 +2 位作者 周树道 刘均 王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140,共13页
基于简单海洋数据同化数据集的逐月再分析海温资料,对197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40年的太平洋及我国周边海域温差能资源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温差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北半球的20℃等温差线从冬季到夏季可由20°... 基于简单海洋数据同化数据集的逐月再分析海温资料,对197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40年的太平洋及我国周边海域温差能资源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温差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北半球的20℃等温差线从冬季到夏季可由20°N扩展到40°N,而南半球的温差受季节变化相对较小;温差能有效开采区域集中在30°S^40°N范围内,但纬向分布不均;可近似将气候态平均的20℃等温差线作为全年可开采区域的边界;(2)太平洋绝大部分海域的温差能等价深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大可达近2m/a;温差能的变异系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但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效开采区域之内的变异系数在各季节均低于0.1;(3)我国温差能资源在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最为丰富,其温差维持较高水平,能量密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能量的稳定性较好且可实现全年有效开采,其最佳利用时间为5-7月,最差利用时间为2-3月;(4)太平洋温差能储量在TW量级,且以2.83GW/a的趋势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能 有效开采区域 最佳利用时间 线性趋势 稳定性 可开发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