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信息结构下的激励性规制:一个完全承诺下的动态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慧 《世界经济文汇》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35,共15页
本文研究了动态条件下基于信息结构内生化的激励性规制问题。假设规制机构具有完全的承诺能力,并且企业边际成本在两期保持不变。论文得出:内生信息结构下的动态最优规制合约是企业搜集信息的成本的分段函数,当信息搜集成本处于不同范围... 本文研究了动态条件下基于信息结构内生化的激励性规制问题。假设规制机构具有完全的承诺能力,并且企业边际成本在两期保持不变。论文得出:内生信息结构下的动态最优规制合约是企业搜集信息的成本的分段函数,当信息搜集成本处于不同范围时,最优规制合约可能有三种形式:令企业在第一期搜集信息,令企业在第二期搜集信息以及令企业两期都不搜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信息结构 信息搜集 最优规制
下载PDF
我国国有企业如何响应外生经济波动:不同性质经营主体策略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明明 张小军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89,共22页
面对供给侧或需求侧短期变动引致的外生经济波动,经济体系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经营主体响应存在区别。本文构建了需求侧与供给侧外生冲击情形下政府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当出现外生重大冲击时,随着最优规制... 面对供给侧或需求侧短期变动引致的外生经济波动,经济体系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经营主体响应存在区别。本文构建了需求侧与供给侧外生冲击情形下政府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当出现外生重大冲击时,随着最优规制参数变化,民营企业自发调整产出;而国有企业将承担更多公共功能,以维持总产出相对稳定,从而市场体系内生出两类主体的行为差异。随着外部冲击消退和市场功能修复,最优规制参数相应优化,不同经营主体的最优产出相应进行调整,市场呈现功能性与结构性调整特征。国有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性制度。从多种所有制企业行为交互视角出发,应推动建立一种有利于实现整体公共目标的包容性的行为监管框架,并基于公共目标的变化来推进国有企业的功能调整和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经济波动 国有企业 最优规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传递
投资环境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限责任制度发展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玉茹 赵劲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6,共8页
通过梳理有限责任制的历史渊源与后续发展,可以发现有限责任制度本身存在这样的悖论: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安排在公司资本规模扩大上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有限责任制度下企业更有动力投资于风险过度的项... 通过梳理有限责任制的历史渊源与后续发展,可以发现有限责任制度本身存在这样的悖论: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安排在公司资本规模扩大上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有限责任制度下企业更有动力投资于风险过度的项目。公司社会化程度越高,对风险过度的投资倾向给整个社会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就越大。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已经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经济实体,而是应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通过立法来约束企业行为,是避免有限责任困境的一个可资借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史 有限责任 制度悖论 最优规制
下载PDF
监管可能性边界的经济学分析——不完全契约的理论视角
4
作者 费太安 吴小妹 《标准科学》 CSSCI 2009年第12期90-96,共7页
文章通过对国外主要监管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发现目前规制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最优规制设计理论。既有规制设计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微观角度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理论设计激励机制达到最优规制,二是公共强制理论从无序成本与专制... 文章通过对国外主要监管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发现目前规制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最优规制设计理论。既有规制设计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微观角度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理论设计激励机制达到最优规制,二是公共强制理论从无序成本与专制成本权衡的角度比较公共管理制度的选择。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探讨了规制经济学中最本质的问题——最优规制的决定,并认为监管国家所有制的本质是在契约不完全下相对私人秩序节约交易费用和监管成本的一种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秩序 国家所有制 不完全契约 最优规制
下载PDF
环境规制趋紧阻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被引量:86
5
作者 余东华 胡亚男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0,共10页
近年来,为了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国家加大了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力度。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阻碍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利用2004—2013年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综合... 近年来,为了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国家加大了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力度。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阻碍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利用2004—2013年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我国环境规制强度,并从时间维度和强度维度分别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即期和滞后各期内,环境规制对重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始终是负向影响;对中度污染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环境规制与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U形关系,在强度维度上呈现出折线形关系。在规制强度维度上,不同污染程度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和最优规制区间。政府应考虑到各行业的污染程度、行业产品特征以及行业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能力 “波特假说” 门槛效应 最优规制区间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环境效率、行业异质性与最优规制强度 被引量:31
6
作者 韩晶 陈超凡 施发启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7,共7页
本文以制造业面板为基础,以污染排放综合强度为行业异质性划分依据,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在考虑了能源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条件下测算出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环境效率水平,然后通过构建SYS-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 本文以制造业面板为基础,以污染排放综合强度为行业异质性划分依据,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在考虑了能源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条件下测算出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环境效率水平,然后通过构建SYS-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及检验,研究表明:①我国制造业环境效率呈现上升态势,但要显著低于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负产出的估算结果,制造业环境效率水平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②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全行业环境效率的改善起到了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环境规制对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行业的环境效率影响为正,但对重度污染行业的影响为负。③环境规制强度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三重门槛效应,并呈现非线性"U"型特征,但不同类型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对环境效率的门槛检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环境效率 行业异质性 最优规制强度
下载PDF
新规制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慧 许长新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是关系到社会福利与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的规制经济学大多以给定的规制方式为出发点,研究规制产生的原因,其理论是不系统的,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和指导规制实践的发展。通过引入博弈论、经济机制设计理... 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是关系到社会福利与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的规制经济学大多以给定的规制方式为出发点,研究规制产生的原因,其理论是不系统的,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和指导规制实践的发展。通过引入博弈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形成了以激励机制设计为主要特征的新规制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制经济学 不对称信息 最优规制机制
原文传递
规制经济学的变迁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红凤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77,共6页
规制(regulation)由来已久,起源于与人们交换相关的正式或非正式规则(Ekelund,1998)。现代意义的规制是指政府(或规制机构)利用国家强制权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直接的经济、社会控制或干预,其规范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 规制(regulation)由来已久,起源于与人们交换相关的正式或非正式规则(Ekelund,1998)。现代意义的规制是指政府(或规制机构)利用国家强制权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直接的经济、社会控制或干预,其规范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实现“公共利益”,而实证目标是实现利益集团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由古典类型向现代类型的转变,规制日趋重要,迄今经历规制、放松规制以及再规制与放松规制并存的动态演变过程。与丰富的规制实践相辅相成,西方学者在规制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大批成就。最初这些成就散见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用经济学标准的供求分析方法来研究规制,并试图将以前的研究成果系统化,规制经济学才逐步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随着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规制经济学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制经济学 公共利益 自然垄断理论 最优规制理论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激励性规制理论 竞争理论
原文传递
G-S规制模型之于文化企业适用性的讨论
9
作者 陈学云 王加奇 《科技资讯》 2012年第22期163-163,共1页
G-S模型试图解决成本波动下最优规制机制的设计问题,其中的论述,隐含着动态成本下的最优规制的实现条件。即: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财务损失、自然的每种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和企业成本类型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足够的大,最优规制能够实现。与其... G-S模型试图解决成本波动下最优规制机制的设计问题,其中的论述,隐含着动态成本下的最优规制的实现条件。即: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财务损失、自然的每种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和企业成本类型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足够的大,最优规制能够实现。与其它规制模型相比,G-S模型对文化企业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和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企业 G-S模型 最优规制
下载PDF
中国工业行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分析——一个分类评价的视角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萍 王军 杨秀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7,共8页
基于中国2001-2014年37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将我国工业行业按环境污染排放程度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它们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同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 基于中国2001-2014年37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将我国工业行业按环境污染排放程度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它们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同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拐点值。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我国工业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低;除重度污染行业呈现倒"U"型特征外,工业行业总体、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均呈现"U"型特征;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我国重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合适,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强度不够。因此,应从行业分类的角度出发,借助环境规制来促进工业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环境规制强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行业 分类评价 “U”型拐点 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
下载PDF
中国区域工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选择——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
11
作者 许冬兰 张倩倩 王运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运用中国28省(市)1995—2013年的工业面板数据和DEA-SBM模型,测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通过门槛面板模型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判断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最优选取。结果表明,东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而中部环境规... 运用中国28省(市)1995—2013年的工业面板数据和DEA-SBM模型,测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通过门槛面板模型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判断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最优选取。结果表明,东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而中部环境规制与能效呈扁平U型关系,西部地区存在最优规制区间。对比当前规制力度可知,现阶段东部可在现行规制标准的基础上保持稳定;中部可以考虑适度加强环境规制;西部,内蒙古等5省规制强度有待提高,贵州等省份则需谨慎对待规制强化,可以更多考虑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手段来促进双效率的提升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环境规制 全要素能源效率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垄断最优化规制理论
12
作者 孙天法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年第7期1-5,共5页
垄断是一种同时兼有宝贵优势和重大缺陷的市场结构,其价格掠夺和低效率等缺陷及其稳定的市场结构状态和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特点使经济学家进退维谷,甚至束手无策。由于基本不掌握垄断企业的财务信息,美式反垄断的价格听证措施有如盲人摸... 垄断是一种同时兼有宝贵优势和重大缺陷的市场结构,其价格掠夺和低效率等缺陷及其稳定的市场结构状态和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特点使经济学家进退维谷,甚至束手无策。由于基本不掌握垄断企业的财务信息,美式反垄断的价格听证措施有如盲人摸象,肢解垄断企业更浪费了宝贵规模经济效益。垄断最优化规制理论主张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以及对一定时期经营权的充分竞争措施和配额投资措施,把垄断改造为完善的市场结构范式,使低收入人口甚至全体国民都能够持有垄断企业的股份,分享资本收入、分割平均利润,借此提高社会的有效购买力,消除市场经济内部扩大就业与采用机械的深层次矛盾,在基本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条件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断最优规制 基本对称信息 充分竞争 配额投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