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掘知识与托辞增义——鲁迅《野草·希望》中文本的东方行旅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德明 易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6,共8页
鲁迅《野草·希望》中的一条引文,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学案的一个闪耀点。它是东欧裴多菲/中国鲁迅之间同为被压迫民族的精神关涉与文本旅行,又映照在日本鲁迅/裴多菲研究者视野中,疑似一桩发现权的公案。文本旅行中的体式... 鲁迅《野草·希望》中的一条引文,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学案的一个闪耀点。它是东欧裴多菲/中国鲁迅之间同为被压迫民族的精神关涉与文本旅行,又映照在日本鲁迅/裴多菲研究者视野中,疑似一桩发现权的公案。文本旅行中的体式变形成为学案考索的障碍,匈牙利学者1978年克服障碍成就了中国1981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日本学者据此成就了《鲁迅与裴多菲——〈希望〉材源考》,却难以穿透后鲁迅中国学术语境。裴多菲希望/绝望的表述被鲁迅托辞增义,“拿来”成为其贯穿主题的语言形式。鲁迅的增义与自身思想逻辑的一致性,是理解的关键。所以,本文在解决公案而外更重视鲁迅贯穿性的“真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注释 高恩德 北冈正子 托辞增义 拿来主义 真人
下载PDF
新时期鲁迅《祝福》研究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芝明 史学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57-62,共6页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从1924年发表至今,研究它的文章数以百计。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78——1989十年间的研究文章就有六、七十篇,散见于各种杂志和专辑。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祝福》探幽发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祝福》中...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从1924年发表至今,研究它的文章数以百计。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78——1989十年间的研究文章就有六、七十篇,散见于各种杂志和专辑。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祝福》探幽发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祝福》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问题仍有较大分歧。从笔者所见的文章来看,分歧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主要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发微 鲁四 封建宗法制度 《狂人日记》 国民劣根性 悲剧根源 贞节观念 心灵创伤
下载PDF
王鲁彦佚简六通及其他
3
作者 张朕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72,共11页
近日,笔者在编撰王鲁彦年谱的过程中,从民国时期的旧报刊中辑得王鲁彦佚信六通以及相关人员、团体写给王鲁彦的信件数封,未见于1984年曾华鹏、蒋明玳所编的《王鲁彦研究资料》及1992年陈子善、刘增人编写的《鲁彦年表》,亦未被人民文学... 近日,笔者在编撰王鲁彦年谱的过程中,从民国时期的旧报刊中辑得王鲁彦佚信六通以及相关人员、团体写给王鲁彦的信件数封,未见于1984年曾华鹏、蒋明玳所编的《王鲁彦研究资料》及1992年陈子善、刘增人编写的《鲁彦年表》,亦未被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的五卷本《王鲁彦文集》所收录,兹整理并考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鲁彦 陈子善 六通 五卷本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友谊与学术合作:我所知道的范伯群和曾华鹏
4
作者 徐德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范伯群与曾华鹏的学术友谊与学术合作一直被传为"佳话",二人的友谊是靠学术浇灌成长而形成的,二人合作"合中有分"。由于当下的学术评价机制及体制的制约,这种几十年合作如一的现象,在后辈研...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范伯群与曾华鹏的学术友谊与学术合作一直被传为"佳话",二人的友谊是靠学术浇灌成长而形成的,二人合作"合中有分"。由于当下的学术评价机制及体制的制约,这种几十年合作如一的现象,在后辈研究者身上不可复现。这种纯净的学术生态是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中的客观存在,不应该被忘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伯群 中国现代文学 《郁达夫论》 《蒋光赤论》 《王鲁彦论》
下载PDF
父与子:怀念范老师——兼谈范伯群通俗文学研究与海外汉学的联系与影响
5
作者 季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4-57,共4页
文章回忆了与"亦师亦父"的范先生交往中的点滴,特别梳理了范伯群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在海外汉学界的影响,以及与海外汉学研究学者的诸多交往。作者先后为曾华鹏先生和范伯群先生的弟子,对两位学者之间超越亲情的学... 文章回忆了与"亦师亦父"的范先生交往中的点滴,特别梳理了范伯群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在海外汉学界的影响,以及与海外汉学研究学者的诸多交往。作者先后为曾华鹏先生和范伯群先生的弟子,对两位学者之间超越亲情的学术情谊也从侧面给予多角度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伯群 中国通俗文学 海外汉学 学术友谊
下载PDF
好的作家应当是想像与思辩并举的”
6
作者 毕飞宇 张莉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9,共8页
张莉:童年经历对一个作家特别重要。我们先谈一下你小时候性格的形成和生活环境。毕飞宇:说起性格就不能不谈父母,这是很现实的一个事情。我的父亲有点特殊,身世很迷离,他至今都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究竟姓什么也不知道,
关键词 毕飞宇 张莉 童年经历 我的母亲 蒋子龙 “伤痕文学” 在乡下 少年时代 铁凝
原文传递
艰辛跋涉:我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
7
作者 孙宜君 《淮阴师专学报》 1993年第4期62-63,共2页
我自认为才疏学浅,并无什么“治学经验”可谈,只是想讲讲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蹒跚学步的体会,以便向前辈与同仁求教,同时也反思、鞭策自己。现在回想起来,我最初写下能够称得上所谓“学术性”的文章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此前几年,我在一个... 我自认为才疏学浅,并无什么“治学经验”可谈,只是想讲讲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蹒跚学步的体会,以便向前辈与同仁求教,同时也反思、鞭策自己。现在回想起来,我最初写下能够称得上所谓“学术性”的文章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此前几年,我在一个镇政府机关当通讯员兼文书时虽已舞文弄墨,但那时写的多是通讯报道、计划、总结之类应景和文牍之作。偶尔写点小诗、散文,那也与“学术”沾不上边。1978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我有幸得到报考大学的机会,并进了扬州师院中文系。不过,大学教科书起初并没有引起我对理论的兴趣。在我的观念中,理论是灰色的,文学的神圣属于作家创作。所以,课堂之余,我费力地作了一些基本不成功的诗和小说的创作试验。改变我这种观念,大约是听了曾华鹏老师极为生动的现代文学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艺术 高校招生制度 文艺传播学 文学课 治学经验 通讯报道 当代散文 学术道路 学术探索
下载PDF
贵在扎实——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评介
8
作者 汤鲁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在阅读了《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一书后,我这种感受更为深切。这部由贾植芳教授主编、曾华鹏教授和范伯群教授为副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著作,一九八八年五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它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得到了...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在阅读了《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一书后,我这种感受更为深切。这部由贾植芳教授主编、曾华鹏教授和范伯群教授为副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著作,一九八八年五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它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如果把现代文学的研究划分层次的话,大致可分为作家作品、社团流派和理论思潮三个层面。作家作品的研究从茅盾先生写出《鲁迅论》等一系列作家作品论以后,经过各位学者的辛勤的劳作,至今为止,可以说这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文学社团 现代文学 作品论 范伯群 文学著作 茅盾先生 江苏教育出版社 理论思潮
下载PDF
他,不带走一片云彩——送别曾华鹏教授
9
作者 吴周文 《太湖》 2013年第5期96-97,共2页
这个冬天特别的冷,仿佛沐浴于漫天飞雪,又仿佛身陷冰河。是的,我心里凄冷。就在立春的前几天,我的老师、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曾华鹏教授,永远地留在冬天了,仿佛整个校园里轻吟的、无处不在的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悄悄的... 这个冬天特别的冷,仿佛沐浴于漫天飞雪,又仿佛身陷冰河。是的,我心里凄冷。就在立春的前几天,我的老师、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曾华鹏教授,永远地留在冬天了,仿佛整个校园里轻吟的、无处不在的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蜡炬成灰……曾老师的确走得悄无声息。最初得知老师身陷沉疴,是在国庆长假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郁达夫评传 吴义勤 作家论 师生情 范伯群 小说新论 毕飞宇 就这样
原文传递
范伯群先生学术人生的三个时辰
10
作者 刘祥安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5,共3页
平安夜。窗外确是平安的。范伯群先生已经逝去了。如果有天国,一生未必平安的先生,在天上平安的吧。教过我现代文学的几位先生都已经远去:芮和师老师、曾华鹏老师、李关元老师、范伯群先生。芮老师、曾老师、李老师,在我心中,人前人后,... 平安夜。窗外确是平安的。范伯群先生已经逝去了。如果有天国,一生未必平安的先生,在天上平安的吧。教过我现代文学的几位先生都已经远去:芮和师老师、曾华鹏老师、李关元老师、范伯群先生。芮老师、曾老师、李老师,在我心中,人前人后,都是这么称呼的,只有范先生,当面称老师,背后,总是称先生。这样觉得很顺。但是,范伯群先生是怎样的人呢?他是那么近,又似乎那么远。作为一个学生,很难说是真正理解。我只能说出我眼中心中的先生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伯群 学术人生
下载PDF
刘半农及其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江阴市隆重举行
11
作者 付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6-277,共2页
今年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著名的新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五月廿七日,在他生日的这一天,国内外学者和他的故乡的文化界人士、领导一百余人于江阴市集会,隆重纪念、评价这位杰出的文化名人。会议假... 今年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著名的新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五月廿七日,在他生日的这一天,国内外学者和他的故乡的文化界人士、领导一百余人于江阴市集会,隆重纪念、评价这位杰出的文化名人。会议假江阴市长江饭店北楼会议厅举行。五月廿七日上午为纪念大会。江阴市、无锡市和两市文化局的领导,发起单位之一的北京大学代表,刘半农亲属代表以及著名学者、作家吴宗济、戴念祖、徐中玉、钱谷融、丁景唐、吴奔星、孙玉石、范伯群、曾华鹏、王信和会议正式代表,及专程由美国赶来参加会议的学者、德国、丹麦、美国等在华研究生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新文学家 范伯群 奔星 钱谷融 国际学术讨论会 这一天 戴念祖 发起单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