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曼德尔施塔姆《关于但丁的谈话》对“乌戈利诺问题”的消解
1
作者 裴丹莹 《中国俄语教学》 2024年第1期64-75,共12页
曼德尔施塔姆的但丁批评在20世纪可谓独树一帜。“乌戈利诺问题”出自但丁《神曲·地狱篇》第33章中的“暧昧”书写,批评界就乌戈利诺是否“食子”的话题展开了连绵几个世纪的讨论。曼德尔施塔姆在《关于但丁的谈话》中从音乐美学入... 曼德尔施塔姆的但丁批评在20世纪可谓独树一帜。“乌戈利诺问题”出自但丁《神曲·地狱篇》第33章中的“暧昧”书写,批评界就乌戈利诺是否“食子”的话题展开了连绵几个世纪的讨论。曼德尔施塔姆在《关于但丁的谈话》中从音乐美学入手,细致分析了乌戈利诺在狱中的自白,解构了传统的但丁批评范式,消解了该话题的二元性表征,从而恢复了“天真读者”的权利,为但丁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例。与此同时,在对传统但丁解读进行“解构”并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曼德尔施塔姆本人的诗学理念得到了完整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关于但丁的谈话》 “乌戈利诺问题” 《神曲·地狱篇》
下载PDF
喧嚣年代的灵魂绝唱:评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时代的喧嚣》
2
作者 栾昕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时代的喧嚣》是20世纪俄国杰出诗人、散文家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的重要自传性随笔。作者的这份“不像自传的自传”,去除了对于个人生活的详细描述,而是专注感受周围世界的细微变化,其间回顾了犹太身份与彼得堡帝国秩序的隔阂,新... 《时代的喧嚣》是20世纪俄国杰出诗人、散文家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的重要自传性随笔。作者的这份“不像自传的自传”,去除了对于个人生活的详细描述,而是专注感受周围世界的细微变化,其间回顾了犹太身份与彼得堡帝国秩序的隔阂,新旧世纪更迭所带来的左右为难的迷茫,以及文学对于生活的滋养意义,可以视为20世纪初俄国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同时,作为阿克梅派的集大成者,曼德尔施塔姆一反象征主义所追逐的虚空形象,力争还原客观事物的本真,对文学与诗歌创作的原则进行了新的探索,将世界文化以最写实的语言、最为精密的架构呈现在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彼得堡 阿克梅派
下载PDF
通向格律之门(外一篇)
3
作者 木叶 《天涯》 2024年第5期58-70,共13页
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曼德尔施塔姆这压根儿不是什么论文,而是一封回复给诗友的公开信,正如他的那封电子邮件并非仅属于我一人一样,所有可以或愿意读到此信的朋友都可和他一同感受其中的些许声音,他在信中说写诗变得很容易一... 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曼德尔施塔姆这压根儿不是什么论文,而是一封回复给诗友的公开信,正如他的那封电子邮件并非仅属于我一人一样,所有可以或愿意读到此信的朋友都可和他一同感受其中的些许声音,他在信中说写诗变得很容易一一技巧已超越思维和情感而成为诗歌的一部分,他厌倦了。放下笔,他呼唤新的形式、新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格律 公开信 诗友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曼德尔施塔姆诗歌颜色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鑫熠 王永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2期94-107,共14页
作为阿克梅派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体现出“对世界文化的眷恋”这一创作理念,颜色词是诗人践行这一理念的手段之一。在曼氏笔下,颜色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功能多样。本文从俄罗斯国家语料库提取曼氏诗歌中颜色词的数据,以此为线索,... 作为阿克梅派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体现出“对世界文化的眷恋”这一创作理念,颜色词是诗人践行这一理念的手段之一。在曼氏笔下,颜色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功能多样。本文从俄罗斯国家语料库提取曼氏诗歌中颜色词的数据,以此为线索,通过数据及文本分析,揭示出诗作中颜色词的主要特征:(1)诗人诗歌中的色彩世界非常丰富;(2)颜色词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描绘,主要由白、红、黑色调体现;(3)黑、蓝、黄色调不仅展示了诗人主观的色彩情感世界,还被赋予了世界文化象征的意义。这些颜色词不仅反映了诗人高超的颜色运用技巧和对诗歌的审美追求,还体现了诗人个人的主观情绪和对世界文化的理解,进而践行了阿克梅派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诗歌 语料库 颜色词 世界文化
原文传递
“当代性”的编织:昊美术馆五年馆藏展
5
作者 陆梦嘉 《艺术当代》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谁能直视你的眼睛看进你的眼用他自己的血焊接两个世纪断裂的椎骨?一《世纪》,曼德尔施塔姆1923年,苏联诗人曼德尔施塔姆(Osip Mandelstam)用一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时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诗人需要为了“当代性”,付...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谁能直视你的眼睛看进你的眼用他自己的血焊接两个世纪断裂的椎骨?一《世纪》,曼德尔施塔姆1923年,苏联诗人曼德尔施塔姆(Osip Mandelstam)用一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时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诗人需要为了“当代性”,付出自己的“血与肉”,“缝合”两个世纪间的裂口、疗愈个人和集体的创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非人性的技术渗透,变革了社会与生活、秩序与艺术。人文主义的脊脉仿佛被现代机械的“利刃”拦腰截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伤势”。古典、崇高的审美,被植入未被驯服的天性一现代艺术如同“洪水猛兽”一般,突破制约,向着反美的路径,开始向内探索人类主观灵魂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现代机械 非人性 人文主义 美术馆 矛盾与冲突 当代性
原文传递
“你的屋子”,或一种现实
6
作者 行超 《快乐阅读》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姚鄂梅的小说《我们的朝与夕》以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句作为题记:“如果你只关心某些瞬间的事物/你的命运就会成为恐惧,你的屋子就会不稳。”这让我感到意外。姚鄂梅素以擅长书写日常生活、家庭关系而著称,这些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大概都... 姚鄂梅的小说《我们的朝与夕》以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句作为题记:“如果你只关心某些瞬间的事物/你的命运就会成为恐惧,你的屋子就会不稳。”这让我感到意外。姚鄂梅素以擅长书写日常生活、家庭关系而著称,这些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大概都属于“瞬间的事物”,小说题目中的“朝与夕”也多少包含着类似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日常生活 题记 瞬间
下载PDF
约瑟夫·布罗茨基和美国海岸诗:洛威尔,曼德尔施塔姆和科德角
7
作者 大卫.M.贝西亚 邢凌(译) 《上海文化》 2023年第5期98-104,共7页
上世纪70年代早期,年轻的俄罗斯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流亡在外,有两位英语诗人对他影响最大:W.H.奥登和罗伯特·洛威尔。回想一下,发生这种影响并不奇怪。年轻诗人于1972年6月遭强迫驱逐出苏联时,是这两位著名诗人把他护于羽翼... 上世纪70年代早期,年轻的俄罗斯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流亡在外,有两位英语诗人对他影响最大:W.H.奥登和罗伯特·洛威尔。回想一下,发生这种影响并不奇怪。年轻诗人于1972年6月遭强迫驱逐出苏联时,是这两位著名诗人把他护于羽翼之下,并在他努力适应新的语言环境之际,频施善举。然而不久后两位又相继去世——奥登于1973年,洛威尔1977年——留下布罗茨基,钟情于哀歌的诗人,一边迅速地美国化,一边慢慢思索他们的离去。其他英语诗人如弗罗斯特,艾略特,叶芝,拉金,还有近年来的德里克·沃尔科特都随着时间对布罗茨基的诗性思考和实践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罗茨基 弗罗斯特 曼德尔施塔姆 洛威尔 W.H.奥登 叶芝 美国化
原文传递
人文与科学的对话:论曼德尔施塔姆的博物观
8
作者 杨利亭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自然学科的理性思维范式是对人文学科感性印象的协调与补充,而这一点,早在20世纪10年代,就已被俄罗斯现代诗人兼诗论家曼德尔施塔姆所预示并予以实践。他的博物观——有机生命诗学,不仅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不同学科之间的独特性与共通性,... 自然学科的理性思维范式是对人文学科感性印象的协调与补充,而这一点,早在20世纪10年代,就已被俄罗斯现代诗人兼诗论家曼德尔施塔姆所预示并予以实践。他的博物观——有机生命诗学,不仅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不同学科之间的独特性与共通性,而且还洞见了前人及同时代人所未察觉到的自然物象与人文景观的共融形态。他将自然诗学的观点融入自己的诗歌和批评,既使多种学科交叉与共融成为可能,也让自然、历史与神话产生了新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博物语言观 博物诗学观 有机生命诗学
下载PDF
在码头书店阅城
9
作者 江旖旎 刘江韵(图) 《城市观察》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金羊毛,金羊毛,你在哪里呢?整个旅程是大海沉重波涛的轰响声。待上岸时,船帆布早已在海上破烂,奥德修斯归来,被时间和空间充满。——曼德尔施塔姆《从瓶中倒出的金黄色蜂蜜……》无法想象没有码头,广州会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作为海上丝... 金羊毛,金羊毛,你在哪里呢?整个旅程是大海沉重波涛的轰响声。待上岸时,船帆布早已在海上破烂,奥德修斯归来,被时间和空间充满。——曼德尔施塔姆《从瓶中倒出的金黄色蜂蜜……》无法想象没有码头,广州会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千年商都,广州曾码头林立、樯桅毗连,黄埔古港码头、天字码头、西堤码头、大元帅府码头、大沙头码头……大大小小的码头,代代在广州城市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见证这座港口名城的沧桑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曼德尔施塔姆 大元帅府 黄埔古港 奥德修斯 金羊毛 码头 大沙头
下载PDF
曼德尔施塔姆创作中的时间诗学
10
作者 杨晓笛 《西伯利亚研究》 2023年第6期106-118,共13页
“时间”贯穿曼德尔施塔姆创作的始终。它承载着诗人对世界与人生的基本看法,并与“存在、文化及词语”等核心理念密切相关。在曼德尔施塔姆的创作中,时间具体体现为“历史破坏时间”、“文化回忆时间”与“词语创造时间”,传达了诗人... “时间”贯穿曼德尔施塔姆创作的始终。它承载着诗人对世界与人生的基本看法,并与“存在、文化及词语”等核心理念密切相关。在曼德尔施塔姆的创作中,时间具体体现为“历史破坏时间”、“文化回忆时间”与“词语创造时间”,传达了诗人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质疑否定、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终极向往以及面对现实的积极作为。可以说,时间就像诗人对罹患“疾病”的社会与自我所做的诊断与治疗,又像引导我们走出其诗歌“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正是得益于它,我们才无限接近诗人创作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俄罗斯文学 时间 诗学
下载PDF
朝觐与眷念:曼德尔施塔姆与亚美尼亚
11
作者 姜磊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2期69-80,共12页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一生先后四次造访高加索地区。他将亚美尼亚视为俄罗斯对接“世界文化”的桥梁,是通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窗口。数次高加索之行不再是单纯的旅行,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朝觐。在亚美尼亚,曼德尔施塔姆再次感受...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一生先后四次造访高加索地区。他将亚美尼亚视为俄罗斯对接“世界文化”的桥梁,是通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窗口。数次高加索之行不再是单纯的旅行,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朝觐。在亚美尼亚,曼德尔施塔姆再次感受到了诗才的悸动,迸发了创作的灵感。在《亚美尼亚》(组诗)和《亚美尼亚旅行记》中,通过石头、教堂、六翼公牛、亚拉腊山等一系列意象的书写,诗人塑造了理想中的诗意精神栖居地——亚美尼亚;通过冰冻的葡萄、垂死的陶土平原、年轻的坟墓、身上致命的面具被掀去、冬天盛开的雪地玫瑰等续写了死亡主题,并将死亡主题与诗人自身命运相联系,塑造出“同病相怜”眷念地——亚美尼亚。亚美尼亚旅行对诗人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对亚美尼亚的眷念也持续到了诗人生命的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亚美尼亚 死亡 诗意栖居地
原文传递
简论寒烟的“疼痛诗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广涛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4年第7期217-220,共4页
想要描述或评论女诗人寒烟及其诗歌,"疼痛"作为关键词之一,是无法回避的。疼痛,在这个世界上司空见惯,把疼痛升华为"诗学",是寒烟诗歌理念的自觉表述。早在2003年出版的首部诗集《截面与回声》中,寒烟就把"疼... 想要描述或评论女诗人寒烟及其诗歌,"疼痛"作为关键词之一,是无法回避的。疼痛,在这个世界上司空见惯,把疼痛升华为"诗学",是寒烟诗歌理念的自觉表述。早在2003年出版的首部诗集《截面与回声》中,寒烟就把"疼痛"上升为诗学问题。寒烟提出"诗人,是为世界喊疼的人,他(她)甚至就是那伤口本身",这是其"疼痛诗学"最为生动而形象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这个世界 自我救赎 活下去 白银时代 曼德尔施塔姆 世道人心 世界文学 在人间 报警装置
原文传递
翻译作为诗学对话——保尔·策兰翻译俄罗斯诗歌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建广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7,128,共6页
诗人翻译诗歌与专业译者有何区别,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翻译俄罗斯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案例。诗歌翻译是一项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活动,在诗学翻译过程中,策兰强调和突出译者的自主性,他在翻译俄罗斯诗人勃洛克、叶赛宁、曼德尔... 诗人翻译诗歌与专业译者有何区别,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翻译俄罗斯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案例。诗歌翻译是一项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活动,在诗学翻译过程中,策兰强调和突出译者的自主性,他在翻译俄罗斯诗人勃洛克、叶赛宁、曼德尔施塔姆的诗作时,将译者的生命体验与诗学理解渗透到译文形式和内容中去,与源语文本进行诗学对话,并在译语文本中体现出来,具体策略就是拆散句法结构,扩增语词诗句,意义转变,语词提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诗学 对话:策兰 俄罗斯诗歌 勃洛克 叶赛宁 曼德尔施塔姆
原文传递
试论马雅可夫斯基与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学星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0,共4页
马雅可夫斯基和曼德尔施塔姆对待诗歌语言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截然相反,但都为俄罗斯诗歌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马雅可夫斯基不受传统束缚,在诗歌语言、押韵法、诗行排列等方面大胆突破。曼德尔施塔姆则坚守传统,但利用语词的奇妙... 马雅可夫斯基和曼德尔施塔姆对待诗歌语言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截然相反,但都为俄罗斯诗歌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马雅可夫斯基不受传统束缚,在诗歌语言、押韵法、诗行排列等方面大胆突破。曼德尔施塔姆则坚守传统,但利用语词的奇妙组合、诗行结构的间隔效果,极大地增强了诗歌审美活动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雅可夫斯基 曼德尔施塔姆 诗歌创新
下载PDF
神话的还原——荷马史诗在曼德尔施塔姆作品中的抒情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宽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4期73-83,共11页
曼德尔施塔姆对古希腊神话主题的艺术处理具有明显的反象征主义性。有别于象征主义恢弘的神话-历史诗学,曼氏的艺术创作拒绝了神话情节的宏大叙事,反而倾向于将个人经历与神话情节融为一炉,赋予作品强烈的抒情性,在诗歌中塑造出一个平... 曼德尔施塔姆对古希腊神话主题的艺术处理具有明显的反象征主义性。有别于象征主义恢弘的神话-历史诗学,曼氏的艺术创作拒绝了神话情节的宏大叙事,反而倾向于将个人经历与神话情节融为一炉,赋予作品强烈的抒情性,在诗歌中塑造出一个平凡可靠的家园现实。本文以曼氏的两首诗歌《为着我不善于握住你的双手》与《从瓶中倒出金黄色蜂蜜》为研究对象。两首诗作分别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的神话情节为背景展开,但诗人借助主人公与神话人物视野的融合,历史与现实世界的相交等方式还原了神话中潜藏的日常性,突出表现了个体的心理世界和真实的"人"的面貌。这一逆崇高的倾向与诗人的个人美学原则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神话 荷马 抒情化 象征主义
原文传递
诗人与他的时代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家新 《天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7,共3页
近日,在网上读到意大利思想家阿冈本的《何谓同时代》(王立秋译)。阿冈本的诗学文集《诗歌的结束》以及他讨论诗歌"见证"的文章《奥斯维辛的残余》,我早就注意到了。在该文中,阿冈本提出的。
关键词 奥斯维辛 曼德尔施塔姆 同时代人 时代性 插入语
原文传递
巧用诗歌意象之间的间隔——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奥秘简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学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独具一格,成就斐然。他善于巧用性质迥异的诗歌意象,并借助意象之间的间隔,给读者留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其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白银时代 诗歌意象
下载PDF
试图找回遗弃的身份——论保尔·策兰诗文中的犹太互文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建广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91,共11页
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的诗文自始至终都是那场人性灾难(大屠杀)的后果。1963年,出版诗集《无人玫瑰》,其中犹太元素和犹太互文出现的密度在其诗文中前所未有,彰显出诗人以前竭力遗弃和回避的犹太身份。《无人玫瑰》是诗人找回犹太身... 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的诗文自始至终都是那场人性灾难(大屠杀)的后果。1963年,出版诗集《无人玫瑰》,其中犹太元素和犹太互文出现的密度在其诗文中前所未有,彰显出诗人以前竭力遗弃和回避的犹太身份。《无人玫瑰》是诗人找回犹太身份的一次充满冒险和危险的尝试,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诗学行为,其结果是诗学的巨大成就和生命的彻底崩溃,策兰终其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在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玫瑰 人性灾难 犹太身份 曼德尔施塔姆 萨克斯
原文传递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 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及其翻译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家新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104,共12页
毫无疑问,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及其命运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中国的诗人和读者们。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作为“内部发行”的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第一次将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他... 毫无疑问,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及其命运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中国的诗人和读者们。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作为“内部发行”的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第一次将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他所引用的曼德尔斯塔姆、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人的诗,也像珍贵的种籽一样落在了北岛、多多那一代人的心中。1980年代末期,诗人苟红军翻译的《跨世纪抒情:俄苏先锋派诗选》,则让我们更清晰地听到了那些不朽的诗的声音,其中曼德尔斯塔姆的“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在我们这里也引起了深刻而持久的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俄罗斯诗歌 翻译 野兽 中国读者 “白银时代” 帕斯捷尔纳克 茨维塔耶娃
原文传递
曼德尔施塔姆《失眠·荷马·绷紧的风帆》的三重意义空间 被引量:1
20
作者 裴丹莹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0年第1期13-24,共12页
《失眠·荷马·绷紧的风帆》是曼德尔施塔姆的代表作之一,其意义空间可从三方面展开分析:其一,俄罗斯诗歌素来有抒写失眠的传统,曼氏另辟蹊径,在集体失眠的语境之下,展示了深邃的文化象征联想,将世界文化纳入包罗万象的俄罗斯... 《失眠·荷马·绷紧的风帆》是曼德尔施塔姆的代表作之一,其意义空间可从三方面展开分析:其一,俄罗斯诗歌素来有抒写失眠的传统,曼氏另辟蹊径,在集体失眠的语境之下,展示了深邃的文化象征联想,将世界文化纳入包罗万象的俄罗斯文化意识之中,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突袭;其二,"失眠"一诗出色地展现了诗歌互文性的魅力,乌拉诺斯、克洛诺斯、爱神阿佛洛狄忒、海伦等神话人物与荷马、赫西俄德、奥维德、但丁、普希金、莱蒙托夫、费特等作家、诗人共同编织了该诗极为致密、精巧的文化肌理,呈现了一场盛大的"引语狂欢";其三,该诗是一首有关诗歌创作的诗,暗含着曼氏诗学理念及艺术技巧的展示,同时其诗学理想与20世纪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埃兹拉·庞德等人明显相契合,代表了俄罗斯的世纪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尔施塔姆 集体失眠 互文性 荷马 奥维德 但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