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篆書”外延流變考釋 被引量:1
1
作者 馬爲驥 朱樂朋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21-139,共19页
作爲"五體"中最古老的字體,篆書在文字學、書法學等學科領域中歷來備受矚目。然而歷代書法理論對"篆書"外延的界定并不明確,"古""籀""篆"三者的概念範圍分分合合,"篆書"... 作爲"五體"中最古老的字體,篆書在文字學、書法學等學科領域中歷來備受矚目。然而歷代書法理論對"篆書"外延的界定并不明確,"古""籀""篆"三者的概念範圍分分合合,"篆書"的外延亦隨之産生流變。因此,本文將從歷代經典書論入手,分類統計各家觀點,對"篆書"的内涵、"小篆"的定義和"大篆"的種屬變化情况進行考釋,以期厘清歷代書論中"篆書"外延的流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籀文 大篆
原文传递
《墨池編》文獻來源及相關問題考述
2
作者 陳志平 《书法研究》 2020年第2期68-92,共25页
《墨池編》文獻來源十分廣泛,朱長文從歷代書學叢輯、字學著作、類書、總集、别集、正史、政書、雜著和金石法帖墨迹中漁獵資料,通過甄别整理和學術分類,將宋代以前的書學論著匯成一編,在資料的完備性、義例的明晰性、考證的深入性、編... 《墨池編》文獻來源十分廣泛,朱長文從歷代書學叢輯、字學著作、類書、總集、别集、正史、政書、雜著和金石法帖墨迹中漁獵資料,通過甄别整理和學術分類,將宋代以前的書學論著匯成一編,在資料的完備性、義例的明晰性、考證的深入性、編排的有效性等方面遠超前人。考察《墨池編》的文獻來源,可以窺見唐宋之際書學發展走向多門的實際狀况以及書學文獻整理面臨的複雜局面。朱長文對于具體篇章的選取和文獻版本的勘定不僅體現了他作爲學者的博識和睿智,也爲研究書論的經典化歷程和大衆化傳播提供了難得的文本和學理依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池編》 文獻來源 版本
原文传递
論傳統書法批評用語對審美經驗的整理與規範
3
作者 叢文俊 《书法研究》 2016年第1期1-18,共18页
本文通過對傳統書法批評中"言不盡意"又"極難下語"的書面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得出古代書論中語言對書法審美具有整理與規範的作用。即傳統書法批評語言并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工具,它們在具體的應用中,往往會給書法審... 本文通過對傳統書法批評中"言不盡意"又"極難下語"的書面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得出古代書論中語言對書法審美具有整理與規範的作用。即傳統書法批評語言并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工具,它們在具體的應用中,往往會給書法審美與批評以重要的影響與反馈,以使原本帶有個性的審美與批評超越時空,具有普遍意義。而這一語言的規範經驗亦是傳統書法批評的一個視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法審美 語言規範
原文传递
變化與協調——古代書論對書法形態基本規律的揭示
4
作者 王世徵 《书法研究》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述數量宏富,晚清劉熙載所著《書概》則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集要與昇華之作。本文通過分析劉熙載《書概》中對各字體的表現形態、風格特徵、審美規範等的論述,對書法藝術形態的基本規律——變化與協調的辯證統一進行...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述數量宏富,晚清劉熙載所著《書概》則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集要與昇華之作。本文通過分析劉熙載《書概》中對各字體的表現形態、風格特徵、審美規範等的論述,對書法藝術形態的基本規律——變化與協調的辯證統一進行了探索,並對劉熙載"不齊而齊"的文藝理論思想進行了闡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變化與協調 “不齊而齊”
原文传递
阮元南北書派論及其駁議之批評
5
作者 石國强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6,198,199,共14页
阮元南北書派論在内容和論述上確實存在不足,地域、時代、流派的交錯所潜藏的矛盾,使其自身難以自洽。駁議者雖衆,但多不能切中要害,他們通常忽視南北地域書法風格差異的客觀性,而陷入以同攻異的邏1誤區。阮元的强造統系使南北書派不再... 阮元南北書派論在内容和論述上確實存在不足,地域、時代、流派的交錯所潜藏的矛盾,使其自身難以自洽。駁議者雖衆,但多不能切中要害,他們通常忽視南北地域書法風格差異的客觀性,而陷入以同攻異的邏1誤區。阮元的强造統系使南北書派不再受限于時代,進而導致書家個體南北派屬的淆亂,使其論述陷入主觀的泥潭。針對這些問題重申南北書派論作爲地域書法風格論的性質,梳理南北分派的客觀依據,并對其做出條件上的限定,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南北 駁議 批評
原文传递
禁毁和宣示:宋徽宗的“泛書法活動”及其“重構書史”企圖的失敗——基于書法文本、書法輿論生成機制的研究
6
作者 周文翰 《书法研究》 2023年第3期77-91,共15页
在宋徽宗時代,面對蘇軾、黄庭堅等在野“舊黨”士大夫在民間輿論中的書名和書史論述,宋徽宗、蔡京主導進行的一系列“泛書法活動”不僅涉及如何建構書法本身涉及的師承譜系、技藝高低、風格流派等,還和當時的政治、文化生態中諸方對“... 在宋徽宗時代,面對蘇軾、黄庭堅等在野“舊黨”士大夫在民間輿論中的書名和書史論述,宋徽宗、蔡京主導進行的一系列“泛書法活動”不僅涉及如何建構書法本身涉及的師承譜系、技藝高低、風格流派等,還和當時的政治、文化生態中諸方對“文化權力”的争奪有關,涉及對書史論述和輿論的干涉、碑刻榜額等文化景觀的改造、書法文本的製造和展示等,但是宋徽宗“重構書史”的努力最終煙消雲散,不僅因爲“靖康之變”導致政治形勢劇變,還因爲之前宋仁宗至宋哲宗期間形成的新的知識和輿論生産機制讓獨立于皇權與首都之外的書法輿論、書法文本的生産成爲可能并有相當頑强的生命力,皇帝和宰相聯手也難以撼動這一新機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軾 宋徽宗 蔡京 法輿 法文本
原文传递
當代書法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7
作者 邱振中 《书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5-45,共41页
本文介紹作者九篇論文的觀點和使用的方法,九篇論文包括發生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語言分析與圖形分析等不同方向。書法研究已成爲當代學術中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領域,同時它們形成了一個書法研究的現代方法體系。與美術研究的比較... 本文介紹作者九篇論文的觀點和使用的方法,九篇論文包括發生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語言分析與圖形分析等不同方向。書法研究已成爲當代學術中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領域,同時它們形成了一個書法研究的現代方法體系。與美術研究的比較,顯示出這一方法體系的特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研究 法理 當代學術 人文科學方法 圖形分析 語言分析
原文传递
文学が庶民に愛されていた時代--高度成長期の読者 被引量:1
8
作者 藤井淑禎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従来の純文学と新作とから成る日本の戦後文学史は、現実の文学状況を正確には反映していない。大多数の庶民読者は、難解な哲学が文学の衣をまとっただけのような戦後の新作文こ名そ学作がにに、は勇高背気度をづ成向け長けら期、れと... 従来の純文学と新作とから成る日本の戦後文学史は、現実の文学状況を正確には反映していない。大多数の庶民読者は、難解な哲学が文学の衣をまとっただけのような戦後の新作文こ名そ学作がにに、は勇高背気度をづ成向け長けら期、れとそ、いの人う代生人りを類に導史、か面上れ白かていつい大てた衆なか文いら学上でを昇あ愉期るしの。む人ま一々た方に、でそは、う、明心し治のた·糧啓大と蒙正し·的昭て·教和必訓戦要的前でな期あ名のっ作過た文去の学のであ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戦後文学 名作文学 調査 出版年鑑
原文传递
蕭一山《國學根底書目》稿本概説
9
作者 李小文 《文津学志》 2014年第1期75-86,共12页
國家圖書館名家手稿庫藏有蕭一山編撰的《國學根底書目》稿本。本文考述了稿本的撰寫背景與緣由,介紹了作者及稿本內容,并揭示稿本在近代學術史等方面的重要價值。
关键词 蕭一山 稿本 國學根底 國學目討
原文传递
二つの高度成長期——『風と共に去りぬ』と村上春樹文学
10
作者 藤井淑禎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0年第4期1-4,10,共5页
日本の高度成長期に広く読まれた『風と共に去りぬ』と中国の高度成長期に広く読まれた村上春樹文学とを比べると、両国のその時代の人間と社会の違いが鮮明にわかる。モダンな生活や開放的な男女関係に憧れる中国と、弱者の地位向上、... 日本の高度成長期に広く読まれた『風と共に去りぬ』と中国の高度成長期に広く読まれた村上春樹文学とを比べると、両国のその時代の人間と社会の違いが鮮明にわかる。モダンな生活や開放的な男女関係に憧れる中国と、弱者の地位向上、民主主義、反戦平和を志向する日本、という違いである。しかし、その違いは、両国が経てきた歴史の違いがもたらしたものだったのであ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樹文学 『風と共に去りぬ』 「読調查」 高度成長期
原文传递
清初“貳臣”書家之間的交游與紀念——從王鐸贈别周亮工相同内容書作談起
11
作者 趙明 《书法研究》 2019年第4期59-68,共10页
清初順治七年(1650),同爲由明仕清的河南書家王鐸與周亮工覯面于京,離别之際,王鐸贈予周亮工兩幅書法作品,其中一幅内容爲送别周亮工的自作五律詩,但這同一内容書作却現存兩幅(落款内容不同)。本文通過涉及書作的作品分析與文獻互證研究... 清初順治七年(1650),同爲由明仕清的河南書家王鐸與周亮工覯面于京,離别之際,王鐸贈予周亮工兩幅書法作品,其中一幅内容爲送别周亮工的自作五律詩,但這同一内容書作却現存兩幅(落款内容不同)。本文通過涉及書作的作品分析與文獻互證研究,對兩幅相同内容書作的書寫内容、時間、受贈人、受贈情境等做出考論。由此進一步對清初儒家觀念視閾下,以王鐸、周亮工爲代表的"貳臣"書家群體所體現的心理認同感、藝術實踐與補償心理之間的關系、饋贈書法的紀念性問題進行探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學觀念 “貳臣”交游 作考 補償心理 紀念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