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論戰國陶文在學術史及書法史上的意義
1
作者 郭永秉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5,193,194,共20页
戰國陶文在戰國文字發展史、先秦歷史與地理和書法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償值。戰國文字研究的起始直接導源于古陶文的發現與鑒藏,吴大澂對“古文”性質的基本認識與研究路徑也來源于戰國陶文與秦陶文體勢風格與文字结構的差異,爲後來王... 戰國陶文在戰國文字發展史、先秦歷史與地理和書法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償值。戰國文字研究的起始直接導源于古陶文的發現與鑒藏,吴大澂對“古文”性質的基本認識與研究路徑也來源于戰國陶文與秦陶文體勢風格與文字结構的差異,爲後來王國維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學術基礎c戰國文字分域研究與古陶文的發現也有重要關聯,古陶文資料整理、分域研究和書法研究也得益于戰國文字分域研究的學術進展。戰國時期各國戳印陶文和刻釗陶文雖大體上有正俗體之别,但是内部也有極爲複雜的文字面貌,在研究陶文書法藝術中需要加以具體觀察分析。在歷史和地理研究方面,戰國陶文也有不少争議的問題,齊、韓、燕諸國陶文之間的關聨性值得注意,需要结合考古學的成果加以討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文 古典學 法史 戰國文字研究
原文传递
中國古代“書學博士”通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慧斌 《书法研究》 2016年第2期75-90,共16页
在中國古代職官制度中,儘管書法職官制度不顯,但却是整個職官制度的組成部分。在書法職官制度中,從設置到沿革歷時最久的莫過于"書學博士",從晉代始設,歷經北朝、隋、唐、五代一直到宋,不僅有制度依據,而且有具體人物可考。... 在中國古代職官制度中,儘管書法職官制度不顯,但却是整個職官制度的組成部分。在書法職官制度中,從設置到沿革歷時最久的莫過于"書學博士",從晉代始設,歷經北朝、隋、唐、五代一直到宋,不僅有制度依據,而且有具體人物可考。到了元代,又出現了"鑒書學博士",可視為書學博士制度的一種延伸。不僅如此,中國古代的書學博士制度還對外邦產生了影響,主要是古代的日本和朝鮮也仿中國之制設有書博士一職。另外,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的考證,還纠正了已有認識的錯誤及史料本身的訛誤,並在此基礎上對個别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學博士 法職官 法史 域外
原文传递
學書當學顔:南宋士夫陸游與朱熹的書法觀——兼談論題思考的書法史基點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愛龍 《书法研究》 2019年第2期112-132,共21页
陸游與朱熹是南宋時期的士夫代表,陸游通過詩句提出了'學書當學顔'的書法觀,'學顔'在朱熹的書法觀或者説在他的書法歷程中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該論題的提出有幾個書法史的基點,首先是基于文獻梳理的兩宋時期的顔真卿書... 陸游與朱熹是南宋時期的士夫代表,陸游通過詩句提出了'學書當學顔'的書法觀,'學顔'在朱熹的書法觀或者説在他的書法歷程中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該論題的提出有幾個書法史的基點,首先是基于文獻梳理的兩宋時期的顔真卿書法影響,其次是基于書迹考察的兩宋文人書法中的'學顔'風氣,再次是從相反方面的兩宋時期'帝王所尚'書法風旨大時勢下加以審視,進而闡述顔真卿書法'體系化'的後世確立。論題研究的核心是以陸游、朱熹爲中心的南宋人的顔書情結,陸游雖然提出了'學書當學顔'的觀點,但并非他'唯一'的書法觀念;朱熹學書早期的'忠''賊'之辯對他喜愛顔書的書内心選擇産生了重要影響,朱熹的書法觀念表現爲前期顓意于'心正則筆正'、中期提倡'書字時甚敬'、晚期主張'皆由自家使得方好',而這一切都與朱熹作爲理學家的一生重要書法活動以及家學啓蒙、游宦生涯有關。顔真卿書法在宋代受到廣大士夫代表人物的推崇,大致反映出宋人對顔書的興趣和關注。顔書在宋代翻刻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歐陽修、韓琦'好顔書'形成風氣以後才開始的。顔真卿到了皇祐、嘉祐以後開始進入叢帖之刻,存在一種風尚;顔書在進入叢帖傳播之前,主要是通過碑版流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學當學顔” 陸游 朱熹 南宋士夫 法觀 法史
原文传递
關于書法史寫作模式的建構與反思——兼論《中國書法史繹》的書法史學範式轉换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壽田 《书法研究》 2016年第1期71-86,共16页
本文以《中國書法史繹》的寫作模式爲切入點,從書史研究的歷史背景、研究方法、觀念演變等方面闡述書法史的寫作模式應該突破以史料考據爲中心的學術路徑,突出追求史料背後所凸顯的觀念史意義,從而形成藝術史寫作的新模式,進而對藝術史... 本文以《中國書法史繹》的寫作模式爲切入點,從書史研究的歷史背景、研究方法、觀念演變等方面闡述書法史的寫作模式應該突破以史料考據爲中心的學術路徑,突出追求史料背後所凸顯的觀念史意義,從而形成藝術史寫作的新模式,進而對藝術史的視覺含義和風格形態做出闡釋與歸類,使書法史成爲一門開放多元的現代人文學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史 寫作模式 反思 構建
原文传递
書法石刻群之于書學研究——兼及書法史研究範式的轉變
5
作者 范功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書法石刻群作爲古代書法遺存的一種形式,對于全面和客觀地探究某一歷史時段的書法成就意義重大。通過某地書法石刻群的系統研究來抽繹出整體特徵將有益于中國書法史的宏觀定位、多維審視和微觀深入,有益于書法碑刻學的推進和繁榮。進而... 書法石刻群作爲古代書法遺存的一種形式,對于全面和客觀地探究某一歷史時段的書法成就意義重大。通過某地書法石刻群的系統研究來抽繹出整體特徵將有益于中國書法史的宏觀定位、多維審視和微觀深入,有益于書法碑刻學的推進和繁榮。進而,對于中國書法史研究範式的更趨合理與嚴謹也將起到積極的矯正和調整作用。近些年的書法石刻群研究,正反映出中國書法史向更爲理性和全面的研究範式的轉變,反映出書法石刻群對于書學研究的獨特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石刻群 法史 研究範式 轉變
原文传递
“源流論”與“書學史”:對民國書法史著述體例的一種考察——以張宗祥《書學源流論》、顧鼎梅《書法源流論》爲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祝帥 《书法研究》 2019年第1期80-103,共24页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書法史學史上,除了受舶來的"新史學"觀念影響而寫就的幾種《書學史》之外,由兩部"源流論"所代表的傳統書法史研究也是另一種學術範式。這兩種學術體例代表了中國書法史寫作的兩種不同面向,分...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書法史學史上,除了受舶來的"新史學"觀念影響而寫就的幾種《書學史》之外,由兩部"源流論"所代表的傳統書法史研究也是另一種學術範式。這兩種學術體例代表了中國書法史寫作的兩種不同面向,分别體現了書法史研究與現代新史學觀念及傳統書論的繼承與發展,共同推動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書法史"作爲一門學科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學史 源流論 法史學史
原文传递
“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考略
7
作者 周一凡 《新国学》 2021年第2期17-26,共10页
"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抗行,非但不愧之而已。"這句一直被認爲是蘇軾對米芾書法的經典評語,詳究其源流,實應出自宋高宗趙構。這在《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山堂肆考》二書中都有明確記載。明范明泰《米襄陽志林》最早... "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抗行,非但不愧之而已。"這句一直被認爲是蘇軾對米芾書法的經典評語,詳究其源流,實應出自宋高宗趙構。這在《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山堂肆考》二書中都有明確記載。明范明泰《米襄陽志林》最早將宋高宗評價米芾之語錯置於蘇軾。而以蘇軾的論書體系及其對米芾書法的評價,不可能給出這樣的贊譽。這一訛誤導致其後的《清河書畫舫》《珊瑚網》《六藝之一録》《書林藻鑒》等書也以訛傳訛,不經辨僞就照搬收録,一直影響到今人的書法史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蘇軾 宋代法史 辨僞
原文传递
書法史研究方法初探——以《集王聖教序》爲例
8
作者 畢羅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62-85,共24页
要了解某件書法作品,除了作品本身與書法家的生平等情况,還需要充分了解兩者周圍的文化環境。尤其是涉及佛教經典内容的文物,包括石刻與寫本在内,都并不是一個"設計""書寫"或"創作"的問題而已,因爲在當... 要了解某件書法作品,除了作品本身與書法家的生平等情况,還需要充分了解兩者周圍的文化環境。尤其是涉及佛教經典内容的文物,包括石刻與寫本在内,都并不是一個"設計""書寫"或"創作"的問題而已,因爲在當時這些文物在僧伽、信徒與民衆看來比後代看待它們具有更深更高的精神價值。鑒于筆者對《集王聖教序》的研究收穫與體會,本篇論文擬對書法史研究若干基本方法論問題作初步討論,并且提出需要以嚴謹開放的治學態度與深厚的審美修養去對待書法研究,纔能認識和探討書法對中國以及世界文明史做出的燦爛貢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史研究 方法論 問題意識 跨學科研究 《集王聖教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