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后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鹏飞 贾楠 +5 位作者 王立红 靳宪辉 李家承 申勇 丁文元 张为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颈后路椎弓根钉(CPS)及侧块螺钉(LMS)内固定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02—2012-02,回顾性分析6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A组M—CSM患者共31例,行后路减压CPS固定。其中,男23... 目的通过比较颈后路椎弓根钉(CPS)及侧块螺钉(LMS)内固定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02—2012-02,回顾性分析6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A组M—CSM患者共31例,行后路减压CPS固定。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2—70岁,平均57.0岁。B组M—CSM患者共32例,行后路减压LMS固定。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68岁,平均56.8岁。患者常规行颈椎CT、MRI、X线(正侧、过伸过屈位)检查,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颈椎曲度(CI)、轴性症状(A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临床症状采用JOA评分比较,A组康复率(62.1±25.2)%,B组(61.6±24.8)%,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I变化率为(1.6±1.1)%,B组(3.6±2.1)%,经比较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现明显AS比例12.9%,B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发现内固定并发症;B组患者2年随访时发现3例侧块螺钉松动现象,占比9.4%。结论颈后路手术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维持颈椎稳定性作用更为显著,亦减少明显AS发生率。提示临床制定颈后路手术方案应充分结合下颈椎解剖结构,周全考虑安全性、操作性、手术习惯等因素,选择恰当的颈后路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弓根钉 侧块螺钉 曲度指数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曲度矫正对改善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鹏飞 王立红 +5 位作者 贾楠 靳宪辉 李家承 申勇 丁文元 张为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曲度矫正对术后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产生的长期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9-05-2012-01,回顾性分析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组34例患者行常规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3...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曲度矫正对术后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产生的长期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9-05-2012-01,回顾性分析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组34例患者行常规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36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颈椎曲度及高度矫正。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及轴性症状评分进行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患者JOA评分恢复率、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明显轴性症状的患者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进行颈椎曲度及高度矫正临床效果良好,可明显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适当恢复椎间隙高度、改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减压 曲度指数 轴性症状
下载PDF
两种颈后路术式对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中期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亮 燕树义 +3 位作者 于学忠 隋海涛 许海宁 张永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929-1936,共8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1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54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1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54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78例采用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随访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颈椎曲度、颈椎前凸角、颈椎活动度及椎间高度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脊髓功能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随访时,JOA改善率方面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期随访时在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发生率方面A组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曲度指数及椎间高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椎活动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曲度指数及椎间高度与术后2年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颈椎活动度与术后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有效改善脊髓功能。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有效的保留颈椎活动度;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有效改善并维持了颈椎生理曲度以及椎间高度,防止颈椎前凸角的丢失,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的减压大大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以及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颈椎曲度指数 临床疗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两种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方法对颈椎曲度指数及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孔凡磊 申勇 +3 位作者 聂志红 刘中坡 纪江峰 侯市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方法对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8年6月~2011年9月,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41例患者行改良术式,即保留颈...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方法对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8年6月~2011年9月,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41例患者行改良术式,即保留颈半棘肌肌止,切除C3椎板,C4~7"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37例患者行传统C3~7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计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及术前术后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研究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率,A组为(57.5±19.4)%,B组为56.3±1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百分比,A组丢失(2.86±2.44)%,B组丢失(5.31±2.12)%,B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明显多于A组。术后颈椎活动度,A组患者术后丢失(8.27±5.03)°,B组患者术后丢失(11.06±6.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7"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同样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同时能有效防止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曲度指数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半棘肌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在后路颈椎减压后C_5神经麻痹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兴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6期6930-6936,共7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内除含有较高的血小板以外还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目前多被用于促进骨组织和软骨组织损伤修复,国内尚未见将其应用于后路颈椎减压后C5神经麻痹的神经修复研究。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后路颈椎减压后C5神经麻痹中的临床...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内除含有较高的血小板以外还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目前多被用于促进骨组织和软骨组织损伤修复,国内尚未见将其应用于后路颈椎减压后C5神经麻痹的神经修复研究。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后路颈椎减压后C5神经麻痹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后路颈椎减压后出现C5神经麻痹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n=52)进行常规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n=56)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C5神经根周围注射治疗,1次/周,持续治疗4次为1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感觉与运动功能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三角肌肌力等级、颈椎活动度、双侧C5神经根动作电位潜伏期与波幅。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6个月,两组C5神经根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治疗前(P<0.05),波幅高于治疗前(P<0.05),感觉与运动功能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三角肌肌力等级、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大于治疗前(P<0.05);(2)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路颈椎减压后C5神经损伤,能有效提高局部神经系统传导动作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改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功能,减轻局部疼痛,提高肢体肌力,改善颈椎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减压术 外科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C5神经麻痹 后路颈椎减压 颈椎曲度指数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黄韧带减压对腰椎曲度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文升 冯良恩 张强 《广州医药》 2021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除黄韧带对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椎间孔镜术中切除部分黄韧带;对照组患者保...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除黄韧带对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椎间孔镜术中切除部分黄韧带;对照组患者保留黄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及2年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半年、1年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2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保留黄韧带术后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远期效果优于切除黄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黄韧带 腰椎曲度指数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增加前路cage融合对颈椎曲度、稳定性及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宽宽 夏磊 桑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049-2054,共6页
背景:对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增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不仅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同时植入cage及前路钢板矫形固定可部分恢复椎体间隙及颈椎生理曲度。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及增加前路cage融... 背景:对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增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不仅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同时植入cage及前路钢板矫形固定可部分恢复椎体间隙及颈椎生理曲度。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及增加前路cage融合内固定对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稳定性及轴性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外科治疗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前路cage+钢板融合固定)22例(前后路联合治疗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开窗铆钉固定)28例(单纯后路治疗组)。治疗后随访6-24个月,分别对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及颈椎曲度指数、病变节段椎间滑移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获得较好的日本骨科学会(JOA)改善率,前后路联合治疗组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相对低,颈椎曲度指数较单纯后路治疗组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单纯后路治疗组椎间滑移度相对较大。结果表明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使用cage、前路钢板、后路铆钉行脊髓减压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从而维持矢状面的平衡,减少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对维持治疗后颈椎长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病 内固定器 颈椎曲度指数 脊柱稳定性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影像学评价
8
作者 冯锡光 李文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3-0096,共4页
统计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病人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抽调53个腰椎管狭窄症病例为观察基础,随机开展观察(23例)、对照组(30例)别划分,观察组-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手术,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对组间治疗作用差异性开展... 统计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病人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抽调53个腰椎管狭窄症病例为观察基础,随机开展观察(23例)、对照组(30例)别划分,观察组-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手术,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对组间治疗作用差异性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硬脊膜囊截面积改善率,术后半年、1年腰椎前凸角、腰椎曲线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5年腰椎前凸角、腰椎曲线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影像学结果满意,更有利于维持腰椎稳定性及生理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硬脊膜囊截面积改善率 腰椎曲度指数 腰椎前凸角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会明 夏刚 +1 位作者 刘洋 田融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54例,按术后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20例和无麻痹组234例。比较2组间...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54例,按术后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20例和无麻痹组234例。比较2组间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脊髓内缺血信号、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改变、颈椎椎板开门角度以及脊髓后移等因素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致病因素。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24.9±2.6)个月。麻痹组术后颈椎CCI、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大于无麻痹组(P〈0.05)。2组脊髓内缺血信号、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门角度、脊髓后移、颈椎术后CCI是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OR(95%CI)分别为2.035(1.684~2.359)、3.542(2.465~9.254)、9.126(4.425~17.273)]。结论在术中开门角度大、术后CCI较大以及术后脊髓后移较大是引起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成形术 C5神经根麻痹 开门角度 术后颈椎曲度指数 脊髓后移
下载PDF
X线检查在颈椎失稳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强 蔡景川 +2 位作者 席健峰 郭宇航 刘振玉 《医学信息》 2020年第5期167-168,共2页
目的分析X线检查在颈椎失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0月因颈部不适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08例,选取颈椎病患者44例为颈椎病组,选取颈肩疼痛3个月以上患者64例为症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27名为对照组。使用同一台X线... 目的分析X线检查在颈椎失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0月因颈部不适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08例,选取颈椎病患者44例为颈椎病组,选取颈肩疼痛3个月以上患者64例为症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27名为对照组。使用同一台X线摄影机拍摄其过屈位、中立位、过伸位平片并计算最大活动度,比较各组不同体位颈椎曲度指数及最大活动度,记录各组双边征及骨赘样增生情况。结果三组过屈位颈椎曲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组与颈椎病组中立位、过伸位颈椎曲度指数及最大活动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颈椎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组出现双边征15例,症状组出现双边征13例,正常组出现双边征0例;颈椎病组出现骨赘样增生18例,症状组出现骨赘样增生15例,正常组出现骨赘样增生4例。结论动态X线平片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因颈椎失稳引发的曲度变化最大活动度、双突双边征及骨赘样增生等问题,临床对颈椎曲度异常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颈椎曲度指数 体位 颈椎退变 颈椎失稳
下载PDF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东风 刘法敬 +3 位作者 胡成栋 霍喜卫 陈怀志 周玉军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 探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 目的 探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手术疗效,计算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3个月观察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X线测量颈椎曲度指数(CCI)。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随访时间为13~46个月,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再关门”出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分别为(8.2±2.5)分、(13.0±3.3)分和(13.9±3.6)分,JOA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4.8±18.5)%。术前CCI为(16.2±4.5)%,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4.7±4.7)%,CCI较术前减少(1.5±0.4)%。13.9%(5/36)的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结论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能有效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在维持颈椎曲度的同时,可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微型钛板 韧带复合体 轴性症状 颈椎曲度指数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术后脊髓型颈椎病36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啸 石淇允 李无阴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颈痛消丸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疼痛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OM低于本组治疗前、CCI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ROM低于对照组,CCI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停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组末次随访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0.60%,治疗组有效率为75.76%,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消丸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术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消丸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指数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M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AMP治疗,观察组采用A...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M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AMP治疗,观察组采用ACDF治疗。比较两组CCI、颈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CCI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M患者采用ACDF或是LAMP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与LAMP相比,ACDF在恢复患者的颈椎曲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颈椎曲度指数 功能恢复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后脊髓后移距离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 MRI测量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以C3~C7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脊髓病患者,根据术前X线片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5)、曲度变直组(n=14)和曲度正常组(n=23)... 目的 MRI测量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以C3~C7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脊髓病患者,根据术前X线片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5)、曲度变直组(n=14)和曲度正常组(n=23),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颈椎C3~C7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的差异;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后3组患者脊髓均后移,但C3~C75个节段的PCS测量值、末次随访JOA得分、术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成术 硬膜囊矢状径 颈椎曲度指数 脊髓后移
下载PDF
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意义及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尚平福 徐钦华 +1 位作者 王贵方 刘法敬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临床意义及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6例,女13例;年龄44~76岁,平均63.5岁;两节段受压6例,三节段19例,四节...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临床意义及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6例,女13例;年龄44~76岁,平均63.5岁;两节段受压6例,三节段19例,四节段14例。均接受行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术中重建颈后伸肌群附着点。随访时间14~45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轴性症状发生情况,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CCI),MRI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了解颈后肌群萎缩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手术时间86~140(113.7±34.9)min;术中出血190~430(296±113.5)ml。随访时间14~45个月,随访过程中无钛板松动、折断及开门再闭现象发生。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8.3±2.6)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5±3.4)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8±3.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9.8±17.5)%。术前CCI为(16.8±4.3)%,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5.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为(36.2±9.5)cm2,术后为(34.6±9.7)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6例(15.3%)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给予非甾体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逐步消失;末次随访时根据轴性症状评定标准:优16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结论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可有效减轻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该术式在保护颈伸肌群和减少颈椎前凸丢失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 棘突肌肉附着点 重建 轴性症状 颈椎曲度指数 颈后 肌群横截面积
原文传递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的影像特征与诊断效能
16
作者 李小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11期182-183,197,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的影像特征与诊断效能。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1年7月,选择本院收治的颈椎病103例与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3例分别作为颈椎病组与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都给予X线平片检查并判断诊断效果。... 目的:探讨与分析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的影像特征与诊断效能。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1年7月,选择本院收治的颈椎病103例与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3例分别作为颈椎病组与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都给予X线平片检查并判断诊断效果。结果:在颈椎病组中,X线征象表现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关节突增生、椎间孔狭窄。颈椎病组的X线平片中立位、过伸位、过屈位的颈椎曲度指数、最大屈伸活动指数、最大水平位移指数都少于对照组(P<0.05)。根据X线平片诊断结果,颈椎病组中有95例被诊断为颈椎病(骨质增生45例、椎管狭窄35例与椎间盘突出15例),对照组中有2例被诊断为颈椎病(骨质增生2例);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2%(95/103)和98.1%(101/103)。结论:X线平片能有效显示颈椎病患者的影像特征,能反映颈椎曲度指数、最大屈伸活动指数、最大水平位移指数状况,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颈椎病 影像特征 颈椎曲度指数 最大屈伸活动指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