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105
1
作者 于玉斌 姚秀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通过对 960 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涡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 ,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分析表明 :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 (高位涡 )扩散南下在... 通过对 960 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涡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 ,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分析表明 :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 (高位涡 )扩散南下在台风低压环流区附近的“侵入”作用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等熵面位涡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中高纬地区冷空气的活动状况 ;对流层高层或平流层低层高位涡的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分析也发现 :特大暴雨落区位于低层等熵面位涡高值区的东北侧 ,与中低层位涡斜压部分最大负值区相对应 ,并且随着位涡斜压部分负值中心强度的增强而增幅 ,这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低压 暴雨增幅 位涡 冷空气 暴雨过程
下载PDF
0513号台风泰利异常强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何立富 梁生俊 +1 位作者 毛卫星 陈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90,共7页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0513号台风泰利进入江西减弱成低气压引发的异常强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移进赣西北后,台风泰利减弱的低气压北部有明显的冷空气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能量锋区加强;华西地区大陆高...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0513号台风泰利进入江西减弱成低气压引发的异常强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移进赣西北后,台风泰利减弱的低气压北部有明显的冷空气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能量锋区加强;华西地区大陆高压阻挡了台风低压西移,其北侧弱环境流场的配置为台风低压长时间停滞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低层稳定的水汽输送、中纬度冷锋前部的东北气流与来自低纬海洋上的东南气流在台风低压附近形成明显辐合有利于强暴雨过程的发展;异常强暴雨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东麓和庐山九岭山脉迎风坡上,地形的抬升对暴雨增幅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泰利 能量锋区 东南气流 暴雨增幅
下载PDF
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郑庆林 吴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17,共10页
利用一个具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就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的三重结构能较成功地考虑不同尺度的地形,既能考虑关键区的细致结构,又能考虑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影响,能较成... 利用一个具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就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的三重结构能较成功地考虑不同尺度的地形,既能考虑关键区的细致结构,又能考虑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影响,能较成功地预报出台风路径、大风及雨区分布;(2)地形作用改善了对流降水条件,中低层辐合上升比无地形有很大加强,台风登陆后在山脉迎风坡地区降水增幅显著,且对流性降水占较大比重,取消地形后模拟的台风位置偏北,东西风带北推,且登陆后不发生应有的较强的衰减。因此,地形的抬升辐合在暴雨增幅中起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台风 暴雨 暴雨增幅 数值研究
下载PDF
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孙兴池 陈金敏 +2 位作者 刁秀广 李静 杨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41,共8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产品,综合分析2008年山东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研究西风带降水系统影响山东时,远距离台风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并对主要降水时段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西风带系统影响山东时,远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产品,综合分析2008年山东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研究西风带降水系统影响山东时,远距离台风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并对主要降水时段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西风带系统影响山东时,远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右侧的东南气流产生的风向、风速辐合与西风带辐合区合并,东南风所及范围比湿增大,水汽通量辐合使大气中的垂直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大。西风带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后倾,使得低层影响系统受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影响,是降水发生的环流背景。中尺度模拟结果显示:前期鲁西暴雨垂直方向对流基本稳定,但有强的对称不稳定支持上升运动发展,后期半岛地区的连续暴雨则是低层增温、增湿且对流和对称不稳定并存,从而产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台风 暴雨增幅 水汽输送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低纬季风涌影响登陆台风“榴莲”(0103)和“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的比较 被引量:25
5
作者 卢珊 王黎娟 +2 位作者 管兆勇 何洁琳 宋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以2001和2006年盛夏登陆中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1年0103号"榴莲"和2006年0604号"碧利斯"热... 以2001和2006年盛夏登陆中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1年0103号"榴莲"和2006年0604号"碧利斯"热带气旋陆上维持和暴雨增幅的大尺度环境场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榴莲"登陆后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相互作用,构成了典型的"北槽南涡"天气形势,"碧利斯"登陆后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方大陆高压坝和南侧副高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高压脊所包围,有利于其环流维持。2)"榴莲"和"碧利斯"陆上维持期间越赤道气流明显增强,但是在"榴莲"活动期间,100°E附近越赤道气流表现突出,而在"碧利斯"陆上活动期间,80°E附近越赤道气流尤为显著,它们都增强了当时的西南季风,把大量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注入登陆后减弱的"榴莲"和"碧利斯"环流,使其非但没有很快减弱消亡,反而能在登陆后长时间维持不消。3)2001和2006年东亚夏季风存在明显低频振荡,2001年低纬夏季风10~20d低频振荡显著,而2006年则以30~60d低频振荡为主,由不同低频振荡周期表示的低纬季风涌均存在明显的北传特征。当低频振荡处于极端活跃位相时,季风涌最为强盛并侵入"榴莲"和"碧利斯"环流系统,正好对应着当时的台风暴雨剧烈增幅。此外,低频气流的辐合和低频水汽输送也是"榴莲"和"碧利斯"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季风涌 榴莲 碧利斯 暴雨增幅 大尺度环境场
下载PDF
适当冷空气对秋季台风暴雨增幅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莉 白龙 李紫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4,共7页
对1980-2016年9-11月进入广西影响区域的秋季台风,分析有无冷空气作用下的台风暴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适当冷空气对台风暴雨有明显的增幅作用,而较强的冷空气和无冷空气都不利于台风暴雨生成,有适当冷空气参与影响的台风造成的暴雨站点... 对1980-2016年9-11月进入广西影响区域的秋季台风,分析有无冷空气作用下的台风暴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适当冷空气对台风暴雨有明显的增幅作用,而较强的冷空气和无冷空气都不利于台风暴雨生成,有适当冷空气参与影响的台风造成的暴雨站点增幅达83%,较强冷空气则导致暴雨站点减幅73%,无冷空气参与影响减幅达87%,有适当冷空气与无冷空气影响台风暴雨站数相差达15倍。并对两组相似台风个例1223号台风"山神"和9027号台风"迈克"、0814台风"黑格比"和9615台风"莎莉"进行有无冷空气作用下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台风移动路径、台风强度、形势场、暖湿气流补充都较为相似的情况下,适当的冷空气参与影响是秋季台风暴雨增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秋季台风 暴雨增幅 广西
下载PDF
“碧利斯”暴雨增幅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黎娟 任晨平 +1 位作者 崔晓鹏 冉令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登陆过程,尤其是登陆后的暴雨增幅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基于该高...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登陆过程,尤其是登陆后的暴雨增幅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基于该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该暴雨增幅过程开展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ARPS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碧利斯"的登陆过程以及登陆后在广东、江西、湖南三省交界处引发的暴雨增幅过程;散度垂直通量和湿位涡的大值区与暴雨增幅地区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强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其中散度垂直通量的对应关系更好。湿位涡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与暴雨增幅相关的湿位涡分布,同时也很好地反映了"碧利斯"环流本身所对应的湿位涡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增幅 台风 数值模拟 诊断
下载PDF
近年影响桂林的台风暴雨动力热力特征及日本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荣康 《广西气象》 2005年第2期9-13,共5页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造成暴雨的增幅。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环流本身造成暴雨有较好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环流背景 热力动力特征 暴雨增幅 数值产品
下载PDF
登陆热带风暴“Bilis”维持和暴雨增幅与低纬水汽输送的关系及其数值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戴竹君 王黎娟 +3 位作者 管兆勇 庞玥 何洁琳 黄小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4,共10页
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JMA最佳路径数据集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Bilis”登陆后,一直与低纬水汽通道相联结,索马里和80—100... 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JMA最佳路径数据集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Bilis”登陆后,一直与低纬水汽通道相联结,索马里和80—100°E越赤道气流异常活跃,将大量水汽输送到“Bilis”环流中,有利于其在陆上长久维持并引发沿途暴雨增幅。对“Bilis”的维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水汽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低纬水汽输送的减弱不利于登陆热带风暴“Bilis”的维持和暴雨增幅,索马里和80~100°E越赤道气流的持续水汽补充有助于“Bilis”环流在陆上长久维持,减少外界水汽尤其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水汽输送后,TC暴雨强度和范围衰减十分剧烈。来自低纬水汽输送减弱不利于热带风暴中的强对流活动,不利于“Bilis”获得能量长久维持,雨量也随之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Bilis” 水汽输送 数值试验 暴雨增幅
下载PDF
地形对台风“海燕”暴雨增幅作用的观测与模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艳 杨仁勇 +2 位作者 程守长 蔡亲波 任福民 《气象科技》 2018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1.1模式对"海燕"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海燕"从海南岛南部近海北上阶段,其外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与五指山、吊罗山形成向南开口的"厂"字形地形正交,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均探测到多个β中尺度风向辐合切变线或气旋性辐合涡旋,毛感乡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辐合,地面辐合中心与小时雨量大值区基本吻合。(2)"厂"字形地形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导致气流垂直速度增大,毛感乡附近存在的水平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和垂直的β中尺度环流,有利于边界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增强,降水显著增幅。(3)数值模拟的强降水落区和降水极值点与实况基本一致,极值雨量较实况偏小;地形对山区及山脉迎风(背风)坡的雨量增(减)幅作用明显;有地形时,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容易产生β中尺度风向辐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字形地形 β中尺度辐合切变 β中尺度垂直环流 暴雨增幅
下载PDF
低空急流对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影响及概念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明策 姚才 李菁 《广西气象》 2005年第1期5-9,23,共6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1990~2003年期间,广西14次热带气旋特大暴雨过程进行850hPa低空急流的合成分析,结果指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产生伴随着中南半岛西南急流的增强,西南急流是暴雨增幅的主要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另外,结合大尺...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1990~2003年期间,广西14次热带气旋特大暴雨过程进行850hPa低空急流的合成分析,结果指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产生伴随着中南半岛西南急流的增强,西南急流是暴雨增幅的主要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另外,结合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分析给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概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特大暴雨 概念模式 低空急流 广西 NCEP再分析资料 西南急流 2003年 暴雨过程 合成分析 中南半岛 输送系统 暴雨增幅 环流系统 大尺度 水汽
下载PDF
浙南闽北登陆台风发生区域性暴雨增幅的环境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宣淼 余贞寿 叶子祥 《暴雨灾害》 2018年第3期246-256,共11页
采用1950—2015年在浙南闽北登陆的台风历史个例及其降水资料,将台风路径分为西行类和北上类来探讨浙江省受不同路径台风影响时,发生区域性暴雨增幅或不发生增幅的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特征及台风暴雨增幅落区规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西行... 采用1950—2015年在浙南闽北登陆的台风历史个例及其降水资料,将台风路径分为西行类和北上类来探讨浙江省受不同路径台风影响时,发生区域性暴雨增幅或不发生增幅的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特征及台风暴雨增幅落区规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西行和北上路径发生区域性暴雨增幅或不发生暴雨增幅环境场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增幅型台风登陆前后对流层中低层建立从南海、台湾东部到浙江沿海并伸入浙江内陆的E-SE急流和水汽通道,θse平流呈东暖西冷的结构,台风中心呈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结构;若有弱冷空气入侵,暴雨增幅强度更强、范围更大,暴雨增幅落区明显向浙中北部地区伸展。无暴雨增幅型台风对流层中低层从南海到台湾没有明显的偏南风急流,中低层浙江沿海的SE风急流轴及水汽通道偏北偏东,强度偏弱,没有伸入浙江内陆;浙江处于大陆暖气团的SE侧,浙江沿海无明显的暖平流;高层无辐散或弱辐散、低层弱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暴雨增幅 环境场特征 低空急流 水汽通道
下载PDF
浙江时间多尺度台风暴雨增幅特征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余贞寿 冀春晓 +1 位作者 董美莹 邱金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6-1506,共11页
本文提出基于欧拉坐标方法的多时间尺度热带气旋(TC)暴雨增幅及极端暴雨增幅的概念来研究沿海地区TC暴雨增幅,从浙江省内67个国家级台站的整点时刻逐小时降水资料提取1973—2015年影响浙江的135个TC个例的逐1、3、6、12、24 h(1~24 h)... 本文提出基于欧拉坐标方法的多时间尺度热带气旋(TC)暴雨增幅及极端暴雨增幅的概念来研究沿海地区TC暴雨增幅,从浙江省内67个国家级台站的整点时刻逐小时降水资料提取1973—2015年影响浙江的135个TC个例的逐1、3、6、12、24 h(1~24 h)降水增量样本,结合TC中心位置和强度信息,统计得到:浙江1~24 h时间分辨率下出现TC极端暴雨增幅阈值分别为29.1、51.9、88.3、103.9和123.9 mm;不同时间分辨率下浙江TC暴雨增幅频次具有比较一致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长期线性趋势特征,不同时长的TC暴雨增幅的日变化不尽相同;浙江发生TC暴雨增幅和极端暴雨增幅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温州南部和台州南部。影响浙江台风9类路径都有可能发生TC暴雨增幅,除了舟山以北登陆类外,其他路径也均有可能发生TC极端暴雨增幅,TC暴雨增幅和TC极端暴雨增幅均以椒江到福清登陆类路径占比最多;TC中心位于浙江温台交界附近和福建东北部沿海时浙江最易发生TC暴雨增幅和极端暴雨增幅;不同分辨率下TC暴雨增幅和TC极端暴雨增幅发生频率最高的离TC中心距离是不同的,但TC暴雨增幅极大值均出现在距离台风中心600~700 km范围内;不同时间分辨率的TC暴雨增幅和TC极端暴雨增幅出现频率最高的是TC的东北象限,其次是西北象限,增幅极大值均出现在东北象限。另外,TC暴雨增幅和极端暴雨增幅均与TC强度有一定关系,从各时长平均来看,最易发生TC暴雨增幅的是强热带风暴级,最易发生TC极端暴雨增幅的是热带低压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多时间尺度 暴雨增幅 极端暴雨增幅 沿海地区
下载PDF
登陆热带气旋Bilis(0604)暴雨增幅与风场结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玉淑 邓涤菲 李建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3-576,共14页
利用日本气象厅区域谱模式(RSM)20 km再分析资料及改进的调和—余弦算法,对2006年4号台风Bilis登陆后暴雨增幅前后风场的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Bilis台风登陆西行过程中,于14日18:00(协调世界时,下同)开始,至15日12:00出现明显... 利用日本气象厅区域谱模式(RSM)20 km再分析资料及改进的调和—余弦算法,对2006年4号台风Bilis登陆后暴雨增幅前后风场的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Bilis台风登陆西行过程中,于14日18:00(协调世界时,下同)开始,至15日12:00出现明显的暴雨增幅现象。在暴雨增幅前后时段,暴雨区的全风场及无辐散风分布变化强度小于无旋风。具体表现为:暴雨增幅前,Bilis低层西南部的无旋风速加强,辐合中心与Bilis中心逐步靠近,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在暴雨增幅期间,Bilis西南部的低层和高层的无旋风速都一致持续加强。这种无旋风场上的变化与暴雨强度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即:无旋风在Bilis西南部的增强及辐合增强与该区域暴雨的增强相对应,暴雨增幅的时段与高低层无旋风的风速加大和辐合增强是一致的。对暴雨增幅起主导作用的是无旋风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散度变化。无旋风速及辐合增强时,暴雨增强并维持;无旋风及辐合减弱后,暴雨强度逐渐减弱。无辐散风强度变化与暴雨强度变化相反,而全风速在暴雨增幅前主要由无旋风决定,暴雨减弱阶段主要由无辐散风决定,对无旋风及无辐散风的分析能更加明显的揭示出暴雨增幅时期风场的具体变化。相对于全风场分析,无辐散风和无旋风能提供更多的风场结构变化与暴雨增幅的关系,这对于预报和分析登陆台风的风雨分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is台风 暴雨增幅 风场结构 无旋风
下载PDF
季风槽对热带风暴“浪卡”暴雨增幅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管勇 胡丽华 +1 位作者 梁敏妍 杨群娜 《广东气象》 2009年第6期10-14,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4次/d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向上长波辐射通量等资料,分析热带风暴"浪卡"造成广东暴雨的形成机理、降水时空分布等特点,揭示季风槽对这次暴雨降水过程的增幅影响。源源不断的...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4次/d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向上长波辐射通量等资料,分析热带风暴"浪卡"造成广东暴雨的形成机理、降水时空分布等特点,揭示季风槽对这次暴雨降水过程的增幅影响。源源不断的水汽、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对热带风暴"浪卡"环流直接引发的暴雨,和季风槽北抬的暴雨发生,提供了很好的物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暴雨增幅 季风槽 热带风暴“浪卡” 江门市
下载PDF
台风“榴莲”陆上维持及暴雨增幅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黎娟 卢珊 +1 位作者 管兆勇 何洁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年0103号台风"榴莲"陆上维持及暴雨增幅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榴莲"登陆后正好位于低压带中,中纬度西风槽...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年0103号台风"榴莲"陆上维持及暴雨增幅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榴莲"登陆后正好位于低压带中,中纬度西风槽加强南伸,构成典型的"北槽南涡",阻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使得"榴莲"陆上长时间维持。西风槽后的西北气流将中纬度冷空气输送至低纬,在"榴莲"环流北部外围与东南风暖湿气流汇合,有利于强降水发生。此外,索马里和100°E越赤道气流增强显著,加强西南季风,从阿拉伯海东部,经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中南部,直至南海北部到广西大部形成一条完整的水汽输送带,充沛的水汽直达"榴莲"东北侧,有利于该时段暴雨增幅。低纬夏季风10~20天低频振荡处于极端活跃位相时,低纬低频西风偏北及低频水汽向北输送至广西南部,有利于低层辐合并提供充足水汽,对"榴莲"暴雨增幅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陆上维持 暴雨增幅 环流特征 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西南低涡东移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东林 周伟灿 薛荣康 《广西气象》 2006年第4期30-33,61,共5页
对1996年6月13-14日华南大暴雨发生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并从中尺度能量方面探讨了西南低涡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与西南低涡及850hPa孟湾地区的水汽通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500hPa较强的负螺旋... 对1996年6月13-14日华南大暴雨发生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并从中尺度能量方面探讨了西南低涡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与西南低涡及850hPa孟湾地区的水汽通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500hPa较强的负螺旋度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加强;暴雨发生前,华南上空维持一支反气旋性的西南急流,当西南涡东南移时,造成本地重力惯性波能量增加,从而对华南暴雨有正贡献,即对暴雨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暴雨增幅 惯性重力波 急流
下载PDF
热带气旋暴雨增幅造成北方特大暴雨的预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钢锋 朱官忠 张善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共5页
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决策特性,采用前向多层的误差反向传输网络(即BP网络),研制了一个登陆北上热带气旋暴雨增幅造成北方特大暴雨的预报方法──能自动判别有无暴雨增幅及其出现地区的人工神经元分类预报网络。该方法简便... 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决策特性,采用前向多层的误差反向传输网络(即BP网络),研制了一个登陆北上热带气旋暴雨增幅造成北方特大暴雨的预报方法──能自动判别有无暴雨增幅及其出现地区的人工神经元分类预报网络。该方法简便客观,试用效果较好,即可投入业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暴雨增幅 北方 特大暴雨 暴雨预报
下载PDF
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的云微物理成因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晨平 崔晓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77-2088,共12页
2006年"碧利斯"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后,在湖南、广东和江西三省交界附近地区造成明显暴雨增幅,造成十分严重的灾害,影响巨大.本文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从微观云物理过程角度出发,研究了"碧利斯"暴雨增幅发生前和... 2006年"碧利斯"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后,在湖南、广东和江西三省交界附近地区造成明显暴雨增幅,造成十分严重的灾害,影响巨大.本文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从微观云物理过程角度出发,研究了"碧利斯"暴雨增幅发生前和增幅强降水发生时段云微物理特征的差异,探讨了登陆台风暴雨增幅云微物理方面的可能成因,结果指出:暴雨增幅前后,强降水区云微物理特征存在明显不同,与降水强度的明显增强相伴,云中各种水凝物含量也明显增加,其中云冰、雪和霰等固态水凝物的增加尤为显著,冰相过程对地面降水的贡献明显加大,降水云系发展旺盛、高大;云微物理转化率的对比分析发现,暴雨增幅时段,由水汽凝结过程显著增强所带来的云水的增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作用于暴雨增幅:一是通过云中雨水对云水的碰并收集,促进雨水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增强地面降水;二是通过云中雪粒子对云水的碰并造成雪粒子含量增加,增加的雪粒子又被云中霰粒子碰并收集造成霰含量增长,进而由霰粒子融化为雨水,并最终作用于地面降水的增幅.文中最后通过分析总结给出了"碧利斯"暴雨增幅云微物理成因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暴雨增幅 云微物理
原文传递
2018年登陆热带气旋“温比亚”影响中国黄淮中部强降雨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端禹 王飞洋 叶金桃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6期10-20,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MICAPS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FY-2G相当黑体亮温资料,分析2018年8月17日02时至19日14时因登陆热带气旋“温比亚”影响中国黄淮中部连续2 d多的暴雨成因...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MICAPS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FY-2G相当黑体亮温资料,分析2018年8月17日02时至19日14时因登陆热带气旋“温比亚”影响中国黄淮中部连续2 d多的暴雨成因。结果表明:中国黄淮中部短时强降雨站次多、强度大,除了对流云的前或后边界、“列车效应”、核心区与它们之间的合并能导致短时强降雨之外,非对流云也可导致强降雨。17日黄淮中部及以南,暴雨偏在“温比亚”移动路径右侧,中层倒槽偏在低层倒槽西侧有利于触发黄淮中部强降雨。18日暴雨主要中尺度影响系统为“温比亚”北侧中、低层倒槽和偏东风急流,以及热带气旋本体环流和弱冷空气。水汽925 hPa辐合、400 hPa辐散加大,中低层温湿能量增加,是黄淮中部暴雨增幅的原因,风的垂直切变加大对强降雨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18日20时开始渤海北岸西南风高空急流形成,低层倒槽东侧偏南气流加强北上,高、低空环流耦合导致山东北部等地暴雨发展,黄淮中部降雨则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黄淮中部 降雨非对称 暴雨增幅 弱冷空气 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