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春与世界的碰撞——新潮成长小说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姜智芹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122-126,共5页
19世纪及其以前的传统成长小说,亦称教育小说,主要关注成长者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中国的新潮成长小说则转向关注人的内在生命体验。成长路上的父与子,青春发育的性与爱,青春涌动的暴力与死亡,是新潮成长小说述说的重要命题,它们拆解着... 19世纪及其以前的传统成长小说,亦称教育小说,主要关注成长者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中国的新潮成长小说则转向关注人的内在生命体验。成长路上的父与子,青春发育的性与爱,青春涌动的暴力与死亡,是新潮成长小说述说的重要命题,它们拆解着青春期的躁动、叛逆、热情和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暴力死亡
下载PDF
在暴力与死亡中受洗——谈奥康纳作品中的特殊宗教救赎方式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宏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16-519,共4页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重要的南方小说家之一。她在病痛缠身的短促一生中,留下一批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其小说具有深刻的宗教意味、怪诞的哥特风格和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成为福克纳以后南方文学传统的优秀典范。...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重要的南方小说家之一。她在病痛缠身的短促一生中,留下一批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其小说具有深刻的宗教意味、怪诞的哥特风格和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成为福克纳以后南方文学传统的优秀典范。她的所有作品似乎都是在致力于构建一种特殊的宗教救赎方式,而这种宗教救赎方式的表达使其与狄更斯、雨果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救赎方式的表达明显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特殊的宗教救赎方式 暴力死亡
下载PDF
论余华小说中的生存酷景
3
作者 杜聚生 朱群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从生存意识入手,分析余华小说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勾勒,暴力与死亡被余华推衍为一种极端的生存状态,余华的暴力描写不仅指涉人性欲望和历史方式,现实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中包含着被遮蔽而又无处不在的暴力更根本地威胁着人的生存... 从生存意识入手,分析余华小说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勾勒,暴力与死亡被余华推衍为一种极端的生存状态,余华的暴力描写不仅指涉人性欲望和历史方式,现实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中包含着被遮蔽而又无处不在的暴力更根本地威胁着人的生存,他使我们从血淋淋的肉体暴力中看到人类本性中隐蔽而又无处不在的精神暴力,余华对暴力酷景的书写关乎着他对人类生存真实的揭示和对生存状态的思索与探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生存状态 暴力死亡 暴力欲望
下载PDF
善良与邪恶的碰撞——评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
4
作者 张晶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一位作品不多,但却颇具特色的美国南方小说家。在她的作品中往往羼杂着宗教和南方乡土气息的双重色彩,其代表作《好人难寻》完美地体现了她对天主教的诠释,以及对美国南方社会与传统的描写。本文从宗教层面出发,剖析...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一位作品不多,但却颇具特色的美国南方小说家。在她的作品中往往羼杂着宗教和南方乡土气息的双重色彩,其代表作《好人难寻》完美地体现了她对天主教的诠释,以及对美国南方社会与传统的描写。本文从宗教层面出发,剖析了奥康纳笔下的"畸人"形象,以及她对原罪与救赎、暴力与死亡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意识 原罪救赎 暴力死亡 哥特式风格
原文传递
简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中的哥特艺术
5
作者 沈玉婷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9期110-110,112,共2页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南方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到美国南方文化的影响,她的小说融入了大量的哥特艺术手法。暴力、怪诞与融入的喜剧元素是奥康纳小说哥特艺术的主要特色。因此,哥特艺术...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南方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到美国南方文化的影响,她的小说融入了大量的哥特艺术手法。暴力、怪诞与融入的喜剧元素是奥康纳小说哥特艺术的主要特色。因此,哥特艺术手法既是奥康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色,也是奥康纳用于传递主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哥特艺术 宗教色彩 暴力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